我的奋斗娇妻
作者:蓝淼河 | 分类:现言 | 字数:97.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2章 种植
研究所的人员查看了地形、地貌和采集了土地样本后将木耳种植的产量情况做了介绍,杜吉春特意将村里的老少都召集来听汇报,包括杜吉春在内的数家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研究所想要成绩,杜家村村民想要经济效益,两家一拍即合,杜吉春领着技术所的专家将村里的地走个遍,将愿意做实验的村民的地圈出来,让田佳他们挑选,这其中就有杜吉春家和杜吉夏家以及杜吉冬和杜家两位老人的地。
很多村民抱着看热闹的心围观,也无法理解,总觉得木耳这玩意又不当饭吃,会有那么多人愿意买?种出来能卖出去吗?
最后专家根据地势选了几块地,建议他们以大棚方式种植,根据现在市场价钱,又帮着计算了大棚价格,村民见还要投入这么多又都退缩了,最后只有杜吉春、杜吉夏、杜吉冬和杜家老两口以及与杜吉春关系特别要好的人家同意拿出来做实验。
专家又仔细研究了地的情况,将要准备的东西都列出来,然后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并注明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种植前技术所提供种菌,并全程提供技术支持,跟踪服务,随叫随到,如果需要也会长时间驻扎在村里。种植后技术所会收回最初的部分成品作为种菌,其余产量种植户可自行处理等等。
杜吉冬也跟着跑回来,根据专家的要求,考虑到杜家的实际情况,杜吉冬与杜吉秋商量后,又给家里拿了钱采买材料,包括薄膜和菌桩等,并签好协议,除给研究所留种菌外,其余的木耳他负责按照市场价进行收购,有人收村里人当然没意见,这样他们担的风险还少些。
为规避风险,每家参与种植的地并不大,因为是实验,所以全村加起来也不过种植了三十多亩。
春耕结束的时候,木耳也在技术所的支持下顺利的开始种植了。
此次大规模的种植引起了农科院领导的重视,所以技术所从上到下都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来支持杜家村的种植,甚至有的技术人员已经吃住在杜家村,准备全程跟踪此项目。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
村里忙完了春耕,杜晓蓝家也将建房的材料不断地运回来。
杜吉春带着杜老三他们进城的时候,家里已经做好了建房的准备,相应的材料都已到位。
杜吉夏和冯梅也来了,因为要供饭,怕杜吉秋娘俩忙不过来,所有来帮忙的男人晚上就住在给杜吉冬买的房子里,杜吉春兄妹则住在杜吉秋家里,一时间家里家外到处是人,看上去非常热闹。
冯梅有些羡慕地看着院子里的热闹场面,暗下思量不知道自己家什么时候可以盖上房子?家里的土房已经住了多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实在馋人。
晚上,安排好盖房人的饭菜,家里的几个人才有机会聚在一起吃顿消停饭。
几个人大口吃饭,杜吉秋不断给大哥、大嫂和弟弟夹菜。
“秋啊,你也吃吧,都是自己家人,不用客气。”冯梅推让着,这刚开始盖房子,以后还有的忙呢。
“好,大哥你们多吃点,今天都累坏了吧。”
几个聊着闲话吃着饭,不知不觉间就聊到了孩子。
“嫂子,我记得年前就听山子提过,他马上要上高中了,他到哪儿上高中啊?”杜吉秋关心的问道,小辈儿的几个孩子学习都不错,尤其是山子和小河过年前还帮了好长时间的忙,两个孩子忙前忙后毫无怨言,让杜吉秋很感动。
冯梅看了一眼正在吃饭的杜吉春,犹豫了一下,“这不我和你哥想着就在镇上中学念好了,之前初中不也是在镇上念的,离家近,方便。”
其实私下里她与杜吉春提过孩子上学的事,想让山子转到市里来念。
杜树山从小成绩好、爱读书,在镇上中学也是名列前茅,冯梅对他给予很大希望。但镇上中学教学条件不好,她真怕耽误孩子。可到市里来,好的学校住宿条件有限、人多,有的时候没人根本就排不上床铺。没有住的地方,孩子就得在外租房住,费用上就多出好大一块,家里条件有限,她不能都花在山子一个人身上,那对其他两个孩子不公平。
本想着与杜吉春商量能不能借住在杜吉秋家,可杜吉春说妹妹挣点钱不容易,她还有杜晓蓝要养呢,再说杜吉冬还在城里吃住杜吉秋的呢。家里没有能力帮妹妹已经很不好意思,要是山子来肯定会给杜吉秋添负担。
冯梅也知道这个理,但想到儿子也很自责,到底是父母没能力耽误了孩子。
杜晓蓝见冯梅表情难过,提出疑问,“大舅妈,我大表哥成绩那么好,你怎么不让他到市里来念?”
冯梅有些讷讷地,口里的肉吃着都不香了,苦笑一声,“我和你大舅想过,可市里离咱村太远,我打听了,学校住宿名额有限,你大表哥来了怕排不上啊,如果排不上就要到校外住,费钱还不安全。”
杜吉秋和杜晓蓝听完,对视一眼。
杜吉春在旁劝道,“吃饭吧,说这些干啥,孩子有能力在哪里都一样,他考上了我就供,考不上我也没办法。”
杜吉秋转向杜吉春,“大哥,你咋不吱声呢?孩子上学是大事,要不是今天闲聊我还不知道这事。也是我疏忽了,这一年来光顾着赚钱,几个孩子的事我也没太上心,孩子学校好不好很关键啊,要不然当初晓蓝的老师咋会劝我们到市里念书?山子要是真在镇上念书,耽误孩子前途,以后要是知道了我心里也不能好受了。”
杜吉春放下酒杯,“说啥呢,咋能怪你呢,跟你有什么关系?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山子在哪里念都一样,有能耐他就会考上,没能耐换哪里都一样。”
“大哥,这市里和镇上的学校怎么能一样呢?你看看市里学校每年有多少考上大学的?再看看镇上的,能考上个中专就算不错了。”
杜吉春还想反驳,杜吉秋接着道,“你总是说我们几个是亲兄妹,亲兄妹不就是应该在有事的时候互相帮助嘛,当初要不是有你们的支持我也不能过上现在的日子。”说到这,杜吉秋声音有些哽咽,离婚的一年来幸亏有理解支持她的家人,要不然她还不知道怎么挺过这难熬的日子。
虽然自己丈夫不怎么样,但娘家始终是她的后盾和堡垒,她才更有心力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