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隋主沉浮

作者:碧海思云 | 分类: | 字数:429.2万

第944章 治国当重利

书名:大隋主沉浮 作者:碧海思云 字数:4840 更新时间:2024-11-14 03:08:18

洛阳城雨势滂沱、阴云晦暗,气势恢宏的紫微城御道上只有士兵巡逻,街面和广场上显得格外冷清。路过的官员将往南方的皇城办公,一个二个尽皆疾步向南。

朝会结束以后,杨集走出宣政殿、前往则天门汇合自己的车架和侍卫,沿着抄手游廊向皇城走去,出了成武门不久,礼部尚书宇文弼从后面追了上来,朗声道:“大王,请留步。”

杨集停下脚步,回身道:“宇文尚书有何事?”

宇文弼上前向杨集深施一礼,歉然道:“大王刚刚回京,急着回府更衣,本不该打扰。可是我对新罗国所知有限、了解不多,而新罗使节即将抵达京城,未免准备不足,故而前来询问一二。失礼之处,还望大王海涵。”

杨集在辽东与新罗人有过接触,又是尚书省之首,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他向宇文弼还了一礼,笑着说道:“宇文尚书也是因为国事,无妨的。咱们边走边谈,你看如何?”

“喏!”宇文弼走到近前,与杨集徐徐而行。

杨集放缓脚步,说道:“宇文尚书有话尽管问,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多谢大王!”宇文弼在杨集侧后方道了声谢,边走边说道:“大王,新罗前来朝贺的使节离开不久,其长公主金德曼竟然又来觐见圣人,此举不合常理,我怀疑对方别有用心。不知大王有何看法?”

“只要了解了大隋与海东三国的关系,宇文尚书就能猜出新罗的来意了。”杨集在脑海中回想了一下,说道:“海东三国并存近千年,三者之间时而是友、时而是敌,彼此之间互相敌视、恩怨难分。今天的高丽王高建武乃是大隋扶持而起的傀儡、檀允等重臣也是我大隋所任命,而高建武虽是国君,可他背叛高元、高句丽十分彻底,故而不得人心,他除了老老实实的听我大隋做事以外,别无选择,若是失去我大隋的支持,檀允等重臣定然拿他开刀,所以说高丽是我大隋分封出去的国家也不为过。”

“百济王扶余璋率先向我大隋效忠,百济更是因为买到我大隋的武器装备、粮草辎重,才能在前年抵御高句丽入侵。百济王在我远征高句丽之时,更是全力配合我军行事;为此,还死了近两万精锐。战后,我遵照协议,令新罗将原属于百济的汉江下游归还。所以百济与我大隋的关系,也是十分亲厚。”

议完大隋与这两国的关系,杨集又说起最后的新罗:“新罗以前出尔反尔,袭击了一起北伐高句丽的盟友百济,夺走了汉江下游,两国自此反目成仇。等两国打得两败俱伤,曾袖手旁观的高句丽忽然对新罗用兵;新罗索性向高句丽俯首称臣,并在开皇年间加入高元发起的高句丽联军,一起杀过辽水、入侵大隋。新罗担心大隋和高丽、百济联合出兵、歼灭其国,这才老老实实的按照我的要求,将汉江下游平原归还给了百济。”

宇文弼已然省悟过来,等到杨集止住话头,他笑着说道:“多谢大王,我大概明白对方的来意了。”

停顿一下,顺着杨集讲解的内容分析下去:“高句丽亡国以后,新罗是三国之中与我大隋关系最恶劣的存在,且又因大王失去汉江下游平原;他们忐忑不安,既担心我大隋联合高丽、百济亡其国,又担心与我大隋关系极好的高丽和百济私下结盟、出兵,于是努力向我大隋表示忠诚,以期获得大隋庇护。不知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是其一。其二是新罗贫瘠、物资匮乏,又和百济打了很多年的仗,使其国上下贫困潦倒,此番前来,应当与我大隋加强头条,进行贸易往来。”杨集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其三嘛,便是狐假虎威了,只要新罗不断遣使入朝觐见圣人,不管我大隋有没有承诺什么,他们都能借我大隋之威势只因高丽和百济见多了,便以为新罗与我大隋关系很好,他们生恐惹来大隋不满,不但不敢结盟侵犯新罗,反而相互疏远。而新罗却能利用这一点,与其中一国为盟,转而联手对付另外一国。”

新罗使臣尚未抵达洛阳,杨集也不知对方具体来意,目前也只想到这三个用意了。不过也无外乎是这三个,尤其是狐假虎威这个用意,史上就被新罗发挥到了极致。

此言一出,宇文弼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他细细一想,便知道杨集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一定会发生。

见他久久没有说话,杨集问道:“怎么?宇文尚书不相信?”

“自然不是!”宇文弼定下心神,连忙说道:“我只是被新罗的险恶用心惊住了;若是如此,新罗当真可诛。”

“国与国之间都是相互利用,没什么好震惊的。”杨集反而看得开:“我大隋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占据了天然的优势和大势,我们只要对各国不偏不倚、一视同仁,那我们永远都是棋手。新罗如今狐假虎威,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新罗来谋利。”

宇文弼听得入神,又见杨集好像有一套完整的计划,也懒得动脑子了,想也不想的顺势询问道:“大王,不知我大隋如何谋利?”

第944章 治国当重利

杨集笑了起来:“新罗公主来了,回去以后必然造势,一旦他们造势,那么下次来的便是高丽人、百济人了;再下次,也许又是新罗。”

宇文弼大感震撼,但一双眼睛却是闪闪发亮,他有些激动的说道:“大王说得是,治国当重利;我们面对异族使臣之时,确实要做些损人利己之事,若不做,那便是损己利人了。”

倒不是杨集有多高明,而是这年代的邦交理念十分“陈旧”、“仁义”、保守,官员的思维方式往往被所谓的礼仪之邦、天朝上国、仁义道德限制得死死的,只要异国使臣遵守大隋礼法,大隋官员便以礼相待。

正是这种邦交文化限制,导致官员们面对异国使节之时,没有这么多阴谋诡计;宇文弼听了杨集的话,顿时大有所获,其固有的思维模式轰然坍塌,仿佛看到了一片全新天地。

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类的典故,他压根没有放在心上,以前是因为思维僵化、受限于时代的见识,所以没有想得这么多、这么深,如今既然明白了过来,哪还遵循那些论调?

“宇文尚书能这么想,思想境界已经超过很多人了。”杨集哈哈大笑道。

“惭愧惭愧!”宇文弼被小了几十岁的杨集这么说,大是汗颜。

“好了,就此作罢。”说话之间,已至则天门,杨集向宇文弼说道。

“多谢大王解惑,恭送大王!”宇文弼深施一礼。

“无妨。”杨广虽然让杨集接见来使,可是杨集并没有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见见对方倒是无妨,杨集却不想掺合到杂七杂八的具体事务之中;若是宇文弼对新罗使节有所戒备,事情必然变得简单很多。而他,自己也会清闲下来。

和宇文弼作别,杨集走出则天门,向车架和护卫所在的“车位”走去。

远远的,他看到一个熟悉背影刚从“车位”处离开,匆匆忙忙的向议事堂所在的东朝堂行去,随自己入宫的朱粲在其背后拱手相送。

按理说,如果是和自己熟悉的人,应当参与朝会才是,可此人明显不是从宣政殿离开。杨集心下疑惑,但此时大雨倾盆而下,天地昏昏沉沉一片,也不是知那人究竟是谁,于是上前问道:“老朱,那是谁啊?”

“大王,是大将军宇文述。”朱粲答道。

“是他呀?难怪看着熟悉!”听到朱粲这么一说,杨集心中恍然。

每天必有的常朝向来以政务为主,如果没有什么军国大事,武将一般不必参与,朔朝望朝因为隆重一些,在京的有品级的文武官员就必需到场了,而今天不是朔朝望朝,作为武将的宇文述却是不必参与。不过宇文述乃是军府撤并的“前线总指挥”,怎么回京城来了?

他看了看宇文述远去的背影,又向朱粲问道:“他说些什么了?”

朱粲说道:“他看到我们在这里,于是过来询问,得知大王今天回京的消息,不但说北方很多军府存在问题,还说要登门拜访,与大王详谈。”

“原来如此!”杨集点了点头,吩咐道:“回府!”

李氏之事尚未结束,宇文述却在此时回京、还要与自己详谈,看来宇文述在北方遇到的事情也是十分“精彩”。如今两桩事情凑到一起,或许会很有意思。

念及于此,杨集登上马车,往旌善坊赶去。

。。。。。

回到王府,杨集洗漱一番,换上一身干净衣服,这才向后宅正堂走去。

当杨集穿过月洞门、来到后宅正堂,只觉外面的雨声、寒风似也被隔绝于外;绕过一架屏风,旋即看到萧颖和柳如眉、裴淑英等人围在正堂一侧,一起观看一个放在大桌子上的沙盘。

“阿郎/郎君/公子回来了?”众女听到外面的动静,连忙看了过来,一见杨集回来,立刻上前行礼。

“回来了!”杨集对上一道道欣喜的目光,最终定在萧颖脸上,见她一双眼眸蕴着浓浓的思念之色,心头涌出难以言喻的怜惜之情。

他定下心神,又见老娘和孩子们都不在,便了过来,向萧颖问道:“阿颖,阿娘和孩子们呢?”

“阿娘与姨娘带着昊儿、明儿、昌儿去了绳池县。”萧颖柔声道:“晖儿、曜儿、曦儿还在睡,正由rǔ娘房中看着。”

杨集愣了一下,皱眉道:“大雨如注的,阿娘去绳池做什么?”

“已是去了三天,许是让大雨困在庄园里了,不过阿娘使人来报,说一切安好,让我们不用操心。”萧颖先是报了一个“平安”,以安丈夫之心;之后,才说独孤敏去绳池的因由:“圣人不久前,任命安德王兄创立大隋军官学堂,朝廷原本将这所军事学堂设千金堡。可是洛阳人口众多,而军事学堂又和大学不同,那些前来深造军官不分昼夜的的训练,还时不时在深夜进行军事演练,所以弄得百姓彻夜难眠、人心惶惶,许多人甚至还以为发生了叛乱。”

“朝廷不想继续扰民,可是深造将官又要应对各种袭击、学习军事理论和战术战法,于是朝廷经过商量、决定把大隋军官学堂迁往不远处的绳池。与此同时,又令工部尚书宇文恺、工部侍郎何稠选址修建军事学堂。宇文尚书、何侍郎选来选去,选中了我们家的田地、山林。”

说到这里,萧颖抿嘴一笑:“迁都以前,那里要么是荒山、要么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田地,阿娘在兴建洛阳新城以前,率先买来了下来。积累起来,方圆好像足有数十里,这其中包含金谷园所在的‘金谷洞’。”

“石崇早已不在,他所建造的金谷园也已化作历史一片尘埃,然而那里风景优美、流泉飞瀑,遗留了诸多古迹、碑刻,当都城东迁,其价值便体现出来了,许多达官显贵都想在那建造别苑,以做春游踏景、抒散心情的所在,于是很多人都买地儿。如今虽不至于有价无市,却也十分昂贵。”

杨集闻言失笑,他也知道那块地,而且老娘还建造了一座清幽雅致的别苑,平时由家仆看守。他随口问道:“阿娘将宇文恺与何稠选地的地儿卖给朝廷了?”

“没有卖,全部赠给朝廷了!”萧颖笑着说道:“不过阿娘有两个条件:一是她承包学堂建设,朝廷核算出所需钱财以后,她只要其中一半,然后由她找人修建军事学堂;二是要求朝廷将军事学堂附近土地、山林交给她,至于有什么用途,朝廷别管。”

杨集忍不住笑了起来:“朝廷有运河分段‘承包制’为成功的例子,此番既不用发动民力,而且省了很多钱,肯定会答应。”

“正是如此!”萧颖轻轻点了点头,说道:“阿娘说那里的地价与日俱增,学堂四周又可开办许多赚钱行当,便让宇文恺、何稠顺便一起画好图纸,做好沙盘。接下来,只要依图、依沙盘修建即可。”

说着,指了一侧的沙盘:“就是那个。”

杨集上前一看,只见那巨大的沙盘将河/南郡绳池县的地形都呈现了出来,除了邙山山脚下的学堂模型以外,附近山上山下还有一座座村镇、一个个四四方方的院子、一排排树林、一条条蜿蜒河流和道路、一个个“开放式公园”……一眼看去,就是一座统一布局、统一设计的依山傍水的“城市”。

“这个沙盘刚刚建成不久,学堂已经破土动工,由何稠负责和监管。”萧颖像个售楼经理,向杨集介绍道:“但是那些院子是准备卖给达官贵人、名门世家的别苑。现在之所以空无一物,是给他们留出足够空地,以便他们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花园,不过要求不同,价钱也不一样。”

杨集明白了,笑着说道:“下一步,肯定是竞拍别苑、店铺。”

“是的!”萧颖说道:“这个大工程花费极多,皇族各府都投了钱。甚至就连圣人和皇后也拿出一大笔钱,他们占了总投入的四成。”

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以往修的行宫都是朝廷负责修建,圣人和皇后只需入住即可。他们觉得这种售卖方式远比官府有意思,决定掏钱买下一个大院、自己设计一个行宫。然后由‘民间’修建,不准官府动手。圣人似乎还打算自己动手做些活儿,而皇后,也准备去种花草树木和药草。”

杨集:“……”

他虽然不知道杨广发什么神经、是否兑现,不过杨广要是真的把干活当成是度假、休假;却也远比到处巡游好,而且还能体验到普通人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