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浪
作者:蛙林公社 | 分类:青春 | 字数:15.4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技之长
两天后的我,狼狈的蹲在陌生班级的队伍末尾。
其实这样说也不对,因为刚刚入学,我们都是新生,每一个班级对于我都是陌生的。
现在正是我们高中部入学培训的时候。我上了个卫生间回来,认识到这座大厅可太大厅了。满目全是陌生的面孔,再也找不到我所属的班级在哪里,但是新一轮演讲又已经开始,只好就近找了一个不认识的班蹲下。
旁边的同学都会时不时略带嘲笑的看着我。我不知所措,偶尔对他们笑回去,同时也感觉有些迷迷糊糊的。
神游间,我注意着副校长致辞时的背景音乐,突然想到那天的聚会是不是洗了我的脑,任何事物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将我引入关于它的瞎想。
是的,任何事物,比如现在大厅中那大气磅礴的背景音乐,舒缓的节奏很扎心。
那天我们回程又是走二环。暗夜里的路旁,灯火阑珊。
我用耳机听着的,还是来时的那些我最爱的曲目,顺序播放,现在全部变得索然无味。静下心来静静品味,某些舒缓的旋律间似乎又掺杂着难以言表的惆怅。
听不进去了,但是不听又无聊。就这样,我强颜欢笑地熬到了车库。
“妈,有什么东西要拿吗?”我大脑没有在线,只是习惯性地问。
“葡萄,你张阿姨拎过来的。”她下车后把我带到后备箱,“对了,我都没有问一下他们到了没。”
说着,她点开微信,我看得见上面的内容。
她:清尚,你们到了没有?我到车库了。
张:到了就好。我们还堵在收费站。
她:到了报一声啊!谢谢你的葡萄。
张:见外了!不过确实,你们今天选的地方挺好的。
她:你们高兴就好。你们车上那两只,不无聊吗?
张:他们?他们玩的好的很!
“刘翕源就是韩毕月的男闺蜜。”妈妈语音输入道。
什么鬼的男闺蜜?这就是当邻居的好处吧……
之所以这聊天记录我还记得,是因为它在我心情低落的时候,恰到好处地给我补了一刀。
这件事,当时让我郁闷不已,现在一想,挺神奇的。我为什么会因此难过?总的来说它好像也没什么,就是经常想起来而已。
所以为什么经常想起来?那一天我郁闷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想的太多。
这也就说明,我可以在任意可能的时候想得太多。我觉得当天发生的事情,信息量太大,值得深刻剖析,其原因就是想的太多。但是暴力剖析它们到现在,也只能得出一些应被分类讨论的结论,信息量就更大了。或许我仍然经常回忆此事的本质就在于此,到现在已成为习惯,动机却已不分明了。
可能,也是这几天没什么别的事件来填充我脑海导致的吧。
的确,往后的日子就单调起来了。
秋天的气息近了。
暑假结束。
好快!
没有给我一天的喘息机会,陆陆续续的,开学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接着,没有给我一秒钟的反应时间,事情就开始越加繁杂。
闲置一个长暑假的脑子,即将开始经历新的磨练(磨难)。
正式开学前一天,我放空焦躁,骑车到市中心的楼兰古城附近扫街,收获了六张超满意的照片。茫然地回家一想,我的作业一个字都没有动!
怀着彷徨,第二天,我面不改色心不跳,背着空无一物只有笔袋的新书包,开启新征程。
当然了,仍是三中人。我知道这不是全城最好的高中,但是我选择了它。我对从这里开始的高中生活寄予厚望。
作为这一校园的老油条,我还是和其他选择留在三中的同学一样,再次花很长时间接受了三中的入学教育。重温这些曾听过一遍的原封不动的老话,很有种怀旧的感觉。
与韩毕月他们两人聚会的那天晚上,吃饭时我就听大人们说了,我被分到了三中的实验班八班。
班主任教数学,成绩显著,聪明而不绝顶,是个很幽默的男老师。入学报到后认识新同学的第一个晚自习,我自告奋勇的在自我介绍时补充说,我想当数学课代表,希望可以以此弥补我初中就奠定的数学这一短板。
八班教室位于原来我们初三(10)班教室的同一栋楼。就在楼上,我却发现它对我而言是陌生大于熟悉,整个三中都是如此。新同学都很厉害,所以他们都不会注意到我。杨总去了一个不怎么样的重点中学,陈子在一中的国际部,汪承去了忠清的普通班,其他我认识的人们的教室,似乎都刻意地远离八班……就是这样,再次体验初中入学时的同款孤独吧。
不过赵雨湾同样也在八班,是这班上唯一我认识的人,而她在这里却认识其他很多人。刚刚见面的时候,她说我们可以做同桌。我想了想,还是只打算坐在她后面。我们虽然玩的很好,但事实上相互之间不算太熟,况且我也害怕被别人指指点点。的确那一天的自选座位结果都是男队男,女对女,没人明目张胆地与异性同桌。
先不说因为缺上网课,我在作业与考试中成绩沉到班级中下游(但是对于网课作业这件事,可以证明我投机取巧的能力是相当强的),更重要的是我陷入了从未设想过的人际处境。
赵雨湾就在我前排,转过头来,就算是问作业,约打乒乓球,约吃饭,都只是找我同桌,从不正眼看我。
在学校里,其他同学已经开始三五成群时,我无所适从。
我的性格,别人都会用“闷骚”形容,遇不到懂我的人也正常。但是才第一个星期,我就已经烦闷的不行了。
我就只好求助于老朋友了。或者,顺势发展一下自己的爱好也很不错?
事实上,我经常这么做。可能他的困境与我一模一样。
“这周末有没有空啊?”杨总发来消息。现在刚刚做完作业,我不是正在找可以陪伴的人吗?对啊,好久没和他约过了。
“有的,就现在,怎么了,一起出去?”
“这是你有史以来第一次秒回我吧。”他发了个狗头,“去不去拍楼?”
“什么都行!”今天吃晚饭恰好比较早,这些日子我对摄影的兴趣又发展到一个高潮,“去哪里你定吧。”
“兰君新城,你给我推荐的,我感觉不错。”
“哈哈哈,也不想想是谁推荐的。”
“那行,你吃过饭了没?”
“吃了,很快就出来。”
现在是下午七点半,这个时间对于新疆,还是算早的。
兰君新城是我曾经在小红书上刷到的新晋爬楼摄影机位,我立即推荐给了杨总,自己看看成片,也早就想去了,奈何它距离我十公里。至于今天的约定,我其实仍觉得兰君新城过于遥远,但是既然杨总也来了,我愿意挑战。
“所以可以不?”
“很OK,等会儿乐浪广场见!”
“十分钟,我找下镜头。”
他那边不再继续发信息,我急急忙忙跟父母简单说了我要去找杨总,他们没怎么问,估计听出了我按捺不住的欣喜,说了几句注意安全便欣然同意。
没想到一次相聚的准备工作可以如此神速。心理作用使然,我感觉这是头一次出门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心中的期待比亲人即将团聚更胜一筹。
假期的感觉回来了!
骑着车,轻装上阵,壁水路带我深入越发繁华的市区。
四个月不见,杨总头发因他们的校规被剃短了不少,但是不影响他的气质。
“好久不见!”我看见他时,他坐在路边小餐馆中吃拉面。
“哦……来了!好久不见!……你骑车啊!”他抬起头,一开始可能没有认出我,“有点远哦,自行车会不会慢了,看不到日落了?”
“今天应该是有点晚了。”我盯着杨总膝盖上放着的相机包,“不过没事,那个机位本来是看日出的。”
“行。我吃完了。”他抽出纸擦了一下嘴,对折几次后放入垃圾箱,“我也扫单车吧。我本来有电动车,懒得充电了。”
“老了?……对了杨总,你那相机多少钱啊?”
我假期里已经有了打算,买一部相机,就像杨总那样,当然不需要杨总那么高端,预算5000左右。为了换取父母的帮助,我已经首当其冲开始了省吃俭用的生活。
“我的?加这个一百四百的EF头,三四万。”他已经扫到了一辆共享电单车,“边走边聊嘛。你要买器材吗?这套非常推荐。”
“没没没,我有了,佳能的200dⅡ。”我其实还没有买,就是想更客观地听听他对这款相机的看法。
“你怎么会选200d啊!”已经上路骑行了,他听到这个居然转回头来,“这个是佳能单反里面最拉的啊!长的好看而已。”
“反正比手机强多了是吧。”
“那倒确实。”
前往兰君新城的路上,我向他咨询了很多。他越是透露,我对佳能200d的好感越强烈。
它可能是很拉,但最适合我的要求,它就是我的梦中单反。
当然,我们全旅程的重点不在于此。
而是爬楼。
我的第一次爬楼之旅。
这拍摄城市的绝版机位位于兰君新城一栋的楼顶。我们在楼下停好车后,扮成业主,轻易就进入了一栋的电梯间。到达顶层36层,我帮杨总带着大包小包的摄影器材出了电梯。
“马上,我就可以宣布,你正式加入了爬楼党。”杨总故弄玄虚压低声音,“我猜我们上的去。”
“能上的去的天台不好找。”我抱怨道。
“的确,这也就是爬楼的魅力所在。”他终于找到了消防通道的位置,“上到天台,你会有非常神奇非常畅快的体验。”
探头进入消防通道,通向天台的铁门半开,一线天光从边缘处溢入,照亮灰扑扑的楼梯。
登上它,推门。
在杨总陪伴提供的动力下,我达成了梦寐以求的心愿。
走向天台,天地似乎都豁然开朗,脚下公路传来的遥远噪音也能让我倍感亲切。
小心翼翼地接近天台边缘,向下望着地面上铺开的景,沐浴满目惊奇。我也能体会到古人登顶名山的那份豪情了!
确认没有人后,我向天边呐喊。心中的自豪难以言表,正好释放自己心中由衷的欣慰。
杨总安静地一边找支脚架的点一边看着我,很明显也非常兴奋,在宽阔的天台四处探索。天色已经暗了,西边北庭山后的余辉预示着太阳已经落山。
而另一边,高耸的北西双塔屹立于大片商业中心后,我们脚下百米处的北京路笔直向东伸展,似乎直刺向北西双塔之间中部。
小红书上,这一神级的刁钻视角诱惑了我不知多久。今天,它以更壮观的形象映入我的眼帘。
带器材的是杨总,主持拍摄的也是杨总。作为参与者,我也获得了我想要的。
就是收获大片、沐浴壮景,更重要的是来自知心人的安慰。
“高级感一下子就来了嘛!”将构图改为纵向后,整个画面展现出更强的冲击力,“哇!杨总,开灯了!”
北京路的一盏盏灯,由兰君新城开始点亮,光的丝带顺着公路蔓延向北西双塔。
“你怎么找到这个地方的?”杨总扶着墙,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立交桥,“我要告诉我的另一个好基友。”
“是这种。”我打算炫耀一下,便没有说实话,“我认识一个叫韩常立的公司经理,他的朋友圈非常广……”
“韩常立¿”他打断了我,“是不是韩毕月她爹?”
我的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韩毕月是谁?”
“不是你喜欢的那个吗?
我再次四处察看,生怕还有别人:“大爷的你从哪听来这些的?”
“我?我费了好大的劲打听的。”
“大爷的,你不是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吗?我告诉你的也很少啊!”
“‘大爷的’是不是赵雨湾的口头禅?”
“真的是!赵雨湾那个死……老……你怎么知道赵雨湾的?”
“看了你还是说不出脏话啊!”
“不是,杨总,真的,你怎么知道的?你偷看了什么东西吗?”
“我就喜欢了解这些。”我无法回应他这种废话,“不要把我想的那么下三滥。”
“说真的,你要是都知道了,但不乱传,我会瞬间放松,绝对不会整你……对你隐瞒这些信息,就是我的心结所在,我……我还会感激你。”
“是啊,这些东西,我自己知道就好。我又不知道那两个女生长什么样,我只知道周檀君。”
他这样一说,我起码知道他又是在开玩笑,大概率他是不会对我有威胁了。
“大爷的。”我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背,发出一声闷响,他没说话。
“你小心点啊,我们双方的知道对方很多小秘密哦!”
“你的秘密,就是我的秘密。真正的好朋友之间,这很正常。”
空气中开始出现丝丝凉意,吹淡了方才小插曲造成的误会与猜忌。
震撼人心的第一次爬楼之旅,抛开我们收获的不少绝版作品,其非凡之处重在我们彼此之间再次深入交流,聊天的话题同样潜移默化间深化了我们“对方是自己最可信的人”这一认同。
一次爬楼后,历经一个星期的酝酿,还会在下一个周末重逢,由此,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每一次,我们居高临下,观赏夕阳西下,斜照城市……速度可观地,杨总的情商高了许多,透出自信的背影更显自信。但慢慢的我们都发现,他不过还是他,我不过还是我,我们并没有比以前优秀。只不过,我们相见的条件与要求,由“两人上学都不请假”上升为了“两人都有空闲”。
是彼此间的珍视,让相聚更美。
回到我们各自应待的圈子,原来的一团乱麻仍旧是一团乱麻。
问题处在这里:我没想到应该去留意我接触的更多的人们——我的新同学,结果只能是被冷落。
一团乱麻中,除了成绩的略微提升(其原因我自己都没有相通),也有更激动人心的成就:
我的一番“花言巧语”有力地展现了我买相机的决心,再加上我拿出自己枕头下私藏的红包做投资,本来觉得相机没意思的父母同意给我买佳能200d。
中秋节第一天,爸爸带我去到高昌数码城。佳能专卖店里的我专注而紧张,郑重地试机后,按原计划选择了佳能200dⅡ。
回家路上,爸爸告诉我,不希望相机影响了我的学习,不要在摄影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
我对他保证,圆了相机梦,必定会收心。
但我也没想到不是我主动收心的,而是杨总。不多久,他已经渐渐不约我,我约他,他时常会说他有事。
也是,都这个时候了,他理应拥有新的朋友圈了。
我也应该和他一样。
让我们严守彼此之间的私事,以新的面貌认识新的人吧。
我吃饭时会去找别的同学,广泛尝试,希望找到新的知心人,别忘了初中时我是怎么认识杨总的。
我找的人也都会同意,起码说明我人缘挺好的。
只是我没有找到对的人。我不约他们,他们也不会来找我。他们的心底,都只是认为我在找人陪伴,却不认为我想要的是他们的陪伴。
不必强求,还有其他人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