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若翩然
作者:妩·姒 | 分类:玄幻 | 字数:43.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4.第十三章 入得学堂初展芒(下)
因为皇子年龄参差不齐所以师傅教书各有规程,大致每日读书不过四刻,其余均文研课;早上来了之后至中午休息前都是读生熟书,中午休息一会之后写字、念古文、念诗。年纪稍大的,加看《史记》、作诗、作论,日减去写字,间亦有学作赋者,惟不作时文。
读书者每日至下屋歇息不过一二次,每次不过一刻,而且需要师傅准许了才可以去;读书的闲暇之时,学生们或讲书,或着讨论掌故,但都在堂内,不准常至下屋及出院行走。
所以这时,除了大皇子慢慢开始被教导读《史记》外,其他的几个人由于年龄都还太小,在罗良礼看来,似乎他们此时的起跑线相差无几,知晓新来的二人也读过这些,就按先前的进度开始了讲解。
此时大皇子则需要自己在边上默读其他生熟的书籍,等这边对于其他几人的今天这会的教学课程结束后,再一起教文写字作诗。
正所谓:“芊芊女子芊芊人,把手相见初相闻。”
罗良礼在台上先带着众人把今天要讲的那段《千字文》读过两次,接着接开始一一的逐字逐句的解释意义。底下的几人大都跟着罗良礼在那读着,可翩然却是意兴阑珊,觉得非常枯燥无味,这些东西她早都不知读了多少次,后来教惊鸿认字时也读过这些,此下又要听人讲解,虽然开始还撑着克制自己去听,但实在是第一天起这么早不习惯,便一手托腮迷糊的睡了过去。
罗良礼讲了好一会后,命众人背诵这段文,登时屋子里乱哄哄的响起了一阵背诵的声音,他走到大皇子边为他讲解几个他所看之书的不懂之处,一时间屋里略显凌乱。
惊鸿虽然看过但根本不记得这些,苦恼的正埋首背诵,因为罗良礼方才说了一会要一一的检查背过,背不出的还要“依例受罚”,他瞅着那老先生案上那么粗的戒尺,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自己印象里黑暗的旧社会教书先生用戒尺打学生手心的惨状。好歹这会自己才是个三岁的身子,小手嫩的可以捏出水来,这要被打上几下,还不得成上几天残废,于是边哆嗦边赶紧的往脑袋里塞着这里让他十分费解的文字。
翩然睡的倒是越来越香,手托了头似乎也看不出什么,只有站在她身侧的玉可梵看到她打瞌睡的样子,把玉可梵在一边只是干着急。
却问那玉可梵着急个什么?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皇子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完成先生布置的当堂任务是要受惩罚的,可皇子乃是金贵之身,所以每当他们出了错,受罚的就落到了这些可怜的陪读身上。
可是做为陪读,一来身份有别,二来男女有别,玉可梵只能在一边委屈的叹自己命苦,眼看着翩然的脑袋越垂越低。
罗良礼估摸好了时辰后,就走回台上,示意大家安静,准备开始一一检查背诵情况了。按照作为从二皇子开始,依次是三皇子,大皇子,翩然,惊鸿。大皇子虽然不背《千字文》,但也有他要背的任务,他的任务是背诵《中庸》里面今天新读的一段。
二皇子遂站起身来,开始背诵,还算顺利,停顿了几次,倒也背了出来复坐好看别人背诵。
接着三皇子可没那么顺利了,结结巴巴的被罗良礼提示了七次才嗑绊着背完了那段文字。罗良礼板起了面孔,走到三皇子边上,道:“罚五戒尺。”三皇子边上的陪读张子鸣乖乖的伸出小手,咬紧牙,替三皇子受那五戒尺。那戒尺可是生铁所造,罗良礼也不会徇私,就这么重重的五下下来,打的张子鸣再坚强也眼泪崩了出来。三皇子也呜呜的哭了出声。
戒尺清脆的声音惊到了翩然,“咚”的一声,翩然手没稳住,小脑袋砸在了书案上,迷糊着醒了,看到这光景,心里是莫名其妙,也是胆战心惊,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怜那张子鸣的手明显的肿了很高,远远打眼一看还略有丝丝血渍显现出来,翩然的小心突突的跳着,四下又安静异常,她偷瞟众人发现皆低头沉默,自己的小侍读站在一边竟然有些颤抖。
罗良礼让三皇子坐下,走到大皇子边道:“请大殿下背诵今日之文。还忘众位殿下悉心学习,免得降祸他人,与心何忍?”
翩然也明白了过来,原来张子鸣挨打是因为三皇子没背出来书啊,可怜啊可怜,难怪自己身边这位这会吓的筛糠般的发抖,八成是见自己刚才在睡觉,想着一会要替自己受罚了。翩然对他默念对不起,她这会儿连背什么书,背哪段都不知道呢,幸好还有个大皇子在前面,不然她今天可就真的要对不起身边那个小玉人儿了。
大皇子背的很是顺畅,罗良礼微笑的让他坐下,然后就走到了翩然这桌。
翩然听完大皇子所背心下了然,不就《中庸》嘛,四书五经对自己而言就象数手指那般娴熟,看着罗良礼走了过来,站了起来,侧身面朝着罗良礼,笑吟吟的琅声背了起来。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数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
患难。君子无八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
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辛。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背的是流利万分,背完之后,正想得到表扬,一看大家的表情,翩然错愕了起来,只见众人皆是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罗良礼更是瞪的眼睛似乎要甭了出来,四下寂静万分。
翩然暗道糟糕,敢情这每个人背的段子还不一样啊?这下可完了。心里懊恼不已,但又不想委屈了身边的无辜侍读,遂怯生生的看向罗良礼,做出后悔不已的样子,低头轻声说:“对不起先生,翩然方才实在太困,不小心睡了过去,所以不知自己该背哪章。我以为人人都一样,所以……”
罗良礼的眼睛瞪的更大了,打断她道:“你方才在睡觉?只是方才大皇子背诵时你才醒来,所以听后遂背之?”
翩然默默的点了点头,一咬牙,抬头用坚强的目光看向罗良礼,说:“请先生莫要责罚侍读,不是他的错。还望先生给我个机会,可否告诉翩然我到底应该背的是《中庸》里的哪一章啊?”
罗良礼深深吸了口气,不答反问:“你读过《中庸》?哪你可懂意义?且把十六章背且译之。”
翩然微一回忆,抬眼诵:“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意思是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 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另一方面,也是照应书中的第十二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是“费”,是广大。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礼拜了。”
罗良礼一手捻须,眯眼接道:“依你所见,当何解与‘天生我才必有用’?”
翩然答:“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认识只要自己修身就可以提高德行,“居易以俟命”,总有一天会受命于天,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到那时,名誉、地位、财富都已不在话下,应有的都会有。儒学并不是绝对排斥功利,而只是反对那种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的做法。换言之,儒学所强调的,是从内功练起,修养自身,提高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然后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获得自己应该获得的一切。 这其实也正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而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是这个道理,不要在意别人的无端看法,只要坚定信念,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有着很多才能,只是世人常常埋没了自己,往往追求与过多的浮华,反而忽略了自身所具备的那些才干……”
象是得遇知音一般,翩然难得遇见可以侃侃而谈的人,一下说起来差点忘记了自己还在静书阁中的事实。
罗良礼心中大大赞叹不已,若不是亲眼所见,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女孩真的只是三岁稚龄,这般才华纵横,实乃生平少见,可谓是字字珠玑,赞叹之余也大为不解,她何处学来如此多的东西。
正当众人都在惊讶中呆看着翩然对着罗良礼流云自若般的答其问时,几声单调或清脆的掌声传来,众人立刻起身,俯身欲行礼,是乃孝帝来了,孝帝忙道:“都不必多礼,此乃静书阁中,不必行此些君臣大礼。”
孝帝微笑着走了进来,并先未问他人,先走到翩然身侧,正视着翩然,含笑问道:“翩然孩儿聪慧令朕叹然,朕方才听你与罗学士所言,实乃罕闻,却字子契与书上。却不知翩然所言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出自何处?莫非是安亲王府中之人所做?”
“不……”翩然慌忙道,心里越发懊恼,枉费自己读书甚多,可这处世之学却还不如这堂中的四岁小儿,怎么就这么不留神的把这话说了出来,眼下没了办法,只好搪塞下,冒名顶替下好,唉,心里一叹,低头道,“是翩然偶尔所做,让皇上见笑了……”
孝帝瞟了眼罗良礼,见罗良礼一脸不可置信,心里也更是感叹,尽量平静着声音微笑着看着翩然说:“噢?原来这样。那翩然可否将你所做此句所出之全文念与朕一听?”
翩然重重的叹出了声,“唉”了声,无奈的抬起脑袋,却不敢看皇帝眼睛,慢慢的背了出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孝帝一手抚上自己额头,转身看象罗良礼,似笑非笑的说:“罗大学士,以为如何?”
罗良礼深深一揖:“微臣自认无才教与雪舞公主殿下,公主殿下旷世奇才,微臣素来听闻,今日亲见,也可谓人生无撼乎。只是微臣有一事想请问公主殿下,不知公主殿下可否应之。”
翩然愣在那,见情况突变,一时有些反映不过来,只能点了点头,然后一脸惊慌失措的看昂头看向孝帝。
孝帝见到她小脸上写满了慌张,全然不似方才谈诗论句的大家之态,冲她浅笑安抚,心里想着必然也只是小孩,文采再出众,也掩不了天性所至的稚气始然啊,本不该吓到了她的。
罗良礼疑问:“方才公主所言之诗,依老身愚见,似乎并不完整,还请公主能一解老身疑虑而……”
正所谓:“锋芒方初露,惊愕震众生。文采绝飞扬,袖舞当世高。”
注释:
①尺: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战国后大概用约23厘米为1尺。这里的四尺也就是90多厘米。
②冼马:冼马音,xian ma ,《宋书》卷40《百官下》:“洗马,八人。职如谒者、秘书郎也。二汉员十六人。太子出,则当直者前驱导威仪。秩比六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