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回到明朝做权臣

作者:红尘贼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209.9万

第589章 反了还是没反

书名:回到明朝做权臣 作者:红尘贼子 字数:3350 更新时间:2024-10-19 17:40:48

张大帅的兵和大明王师打起来了?

听这个消息的时候,九纹龙史二爷的脑袋一下子就炸了。

如果说大明朝是一座华堂的话,张启阳张大帅就是房屋的大梁啊,他怎么可能会下令攻打这座金陵之城呢?

张启阳反了?

放屁!

史二一百个不相信。

天下人谁都有可能会反,唯张大帅是不可能造反的。

若是张大帅真有这个心思,就不会有复隆朝的出现,当初直接改朝换代岂不是更干脆?

奈何事实就摆在眼前,那些穿着黑色军装的学生兵已经击败了京营官军,下一步就要正式攻城了。

在这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史二依旧不信张启阳会造反,而是纠集起了上百个“忠义盟”的老弟兄,扛着“忠义盟”的锦绣大旗主动出城,主动走向了战场。

“忠义盟”可以勉勉强强的算做的毅勇军体系的外围组织,张启阳依旧是各路江湖好汉共同遥尊的“带头大哥”。

在激烈厮杀的战场上,一丈二尺高的“忠义盟”大旗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似乎真的可以避开密集的炮火一般。

“我乃忠义盟史二,烦问哪位是领兵的将军?”

在史二的高声呐喊之中,绵绵密密的炮火出现了暂时了停歇。

两军交战之际,一个泼皮的出现竟然可以起到暂时停战的作用,这是毅勇军的态度,也代表着九纹龙史二爷的面子。

一个年轻的士兵接见了史二,并且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答案:“我们是大明朝的军队,我们依旧效忠并且会永远效忠大明朝。之所以开战,完全是奉旨行事!”

奉旨?

兴武皇帝就在城内,你们奉的哪门子圣旨?

当然是天子的圣旨了,因为只有天子才有资格颁布旨意。

但是这道旨意是通过安宁公主发出来的,毕竟现在的安宁公主使用的是天子仪仗,代表着大明天子。

也就是说,这些军队是安宁公主带过来的。

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些士兵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吴庄,若无明确命令怎么可能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长江边上?

安宁公主和这些人一路相随千里南下,摆明了就是奉安宁公主的命令嘛!

虽然极度的不愿意看到南北开战的局面出现,但是这个回答却让消除了史二爷心中最大的担忧:张启阳还是那样忠义无双的张启阳,张大帅没有反。

现在的战争,只不过是奉了安宁公主的命令而已。

说一千道一万,交战双方和南北之间依旧打着大明朝的旗号,这不是内战,更不是要行那改朝换代之事,而是宫廷争斗的延续。

这不是张启阳要和江南开战,而是实际掌控朝廷的太后与公主开战了,这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

史二终究不是什么视野开阔的政治家和野心家,他只不过是一个草莽之辈罢了,虽然拥有大多数绿林好汉的豪迈和勇气,但却目光短浅。

在史二的心目当中,既然大伙儿还是一家人,有些磕磕碰碰终究难免,无论太后和公主斗的有多么厉害,都应该局限在宫廷之内。

如此这般的大打出手,实在不值得。

就算是有些纷争,也应该坐下来好好的谈谈,彼此各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岂不是更好?

“史英雄说的在理,我们也不想落下一个同室操戈的名声。”那个年轻的学生兵说的非常诚恳:“但太后做的太过分,外戚干政从来就是取乱之道,公主殿下求援,我等不得不奉命行事啊。”

自从安宁公主离开了江南之后,翁太后这一连串的操作手法,连市井小民都看的非常清楚了:这摆明了就是要把公主殿下一脚踢出去,确实做的不怎么地道,而且手法粗糙之极。

谁都没有想到安宁公主竟然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她竟然带着张大帅的兵杀回来了。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张启阳真的没有造反,而是在竭力帮助安宁公主,并且用的是一种比较激烈的方式:兵谏!

这确实不是造反,而是兵谏。

外戚干政的恶果遍布史书,例子多的数不胜数!

都已经打成这样了,还是说什么兵谏不兵谏的,其实早已经没有了任何实质意义,也就只有史二这种满腔热血的草莽之辈才会相信这是兵谏,也就只有这些江湖好汉才真的相信这事还有的挽回,还有机会“化干戈为玉帛”。

“张帅的忠义之心天下皆知,只是这兵谏终究不妥,恳请小将军暂缓攻城。”

那个年轻的学生兵给足了史二面子:“史英雄所言正是我辈子所想,我们真的不愿意攻城,但这是殿下的命令啊,殿下已经下了严令,要我等三日之内攻进城内,缉拿乱臣贼子。”

到底谁才是乱臣贼子已经不重要了,心思单纯的史二只是极力的想要避免战火的蔓延。

“我只是军中小兵,说话不管用,暂缓攻城恐怕做不到,最多只能拖延些时间,最多,最多三天吧。”

毕竟军令如山,既然安宁公主已经下达了攻城的命令,这些士兵肯定不敢违背,他们所能够做到的最多也就是拖延一下而已,并且最多只能拖延三天的时间。

三天的时间,足够了。

“我史二虽是市井中人,也颇认识些能说得上话的朝臣,定会竭尽全力消弭争端,此事无论成于不成,三日之后一定会给小将军一个准确的答复。”

“好,那就有劳史英雄了。”

一点都不想进行这场战场的年轻学生兵头目,答应了史二,并且给出了三天的时间,然后客客气气的把他送了出来。

遥望着史二等人的身影渐渐远去,这个年轻的学生兵顿时脸色一变,无奈的表情一扫而空,变得如同钢铁一般坚毅:“晓知各班同学,执行第二阶段任务。”

化干戈为玉帛?

坐下来好好谈谈?

这种话也就是对史二说说而已,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这六千多人的思想及其激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追求胜利可以不计一切,他们全都是最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大明王朝。

这次行动完全违背了张启阳的意志,参谋部瞒着张启阳制定了另外一套计划,最终的目标就是将大明王朝改造成为自己最需要的那种样子。

这次“兵谏事变”,无论成败都一定会有很多人受到严厉的处分,人头落地都不是没有可能。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么做的严重后果,而且知道的非常清楚。

上到制定这次行动计划的参谋,下到具体执行的士兵,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担着天大的风险。

他们这么做就是在自毁前程,甚至是在自寻死路。

但他们是心甘情愿。

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这个老大帝国,而不是再继续迁就那些迂腐冥顽的官僚和皇室,必须集合起我族的全部力量。

学生们再也无法忍受来自朝廷的牵绊,不想再让他们扯后腿了。

哪怕是冒着天大的风险,哪怕是张启阳不同意他们这么干,也一定会继续做下去。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开始了,那就必然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局面。

整个作战计划严密而又完整,环环相扣无懈可击,既然已经发动起来,那就真的势不可挡了。

只有一个例外。

张启阳可以挡住他们,可以随时踩下刹车喊停。

所以,整个行动必须用闪电一般的速度,在张启阳做出有效的反应之前彻底奠定局面。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以张启阳只能,也只好接受既成事实了。

“奉殿下之名”不过是一个遮脸的说法而已,安宁公主和高起潜早已经被这些学生兵给控制住了,这种说法是把所有的责任全都推到了公主殿下的身上,将屎盆子往她脑袋上一扣就可以自行其是了。

史二火急火燎的回到城中,不顾一切的动用各种关系,极力宣扬这不是反叛,而是安宁公主对于太后一连串操作做出的激烈反应,南北大战完全可以避免,大家可以用更加平和的方式解决争端。

姑嫂之间,都是一家人,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闹腾的再怎么厉害也至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吧?

大家坐到一起好好的谈一谈,岂不是比大打出手要好的多?

作为和平使者的史二还是为所谓的和平极力奔走,他好想着挽回局面呢。

作为一种回应,学生们的凌厉攻势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削弱,他们甚至不再主动攻打。

这个形势更加验证了史二的“和平言论”,似乎这一切真的可以通过内部调谐和谈话磋商来解决,同时也让史二这样的“主和派”占据了舆论的主流。

既然南下的学生兵已经主动削减了战斗烈度,南京守军自然也不愿意送死,毕竟这些学生兵实在是太厉害了,在局势出现明显缓和的情形之下,没有必要进一步激怒安宁公主。

朝廷还在为是战是和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一个人已经很敏锐的看到了掩盖在纷乱时局之下的真相。

陈茂!

突然过江突然开战,就是为了实现一个“以打促和”的局面出现?

这绝不是张启阳的作风。

无论张启阳对于安宁公主的支持力度有多大,都不可能真的动用武力。

陈茂深知这六千多学生兵到底有多大的破坏力。

既然已经渡江作战了,难道仅仅只是为了给安宁公主撑腰?

仅仅只是为了吓唬一下朝廷?

陈茂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