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作者:话凄凉 | 分类:历史 | 字数:247.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36章逆城市化
夏去秋来,秋去冬至,转眼间,新年即将来临了。
自从伐周战役结束后,天下各地的战争也纷纷结束了,赵铭不仅收复了甲申国变前,明朝的版图,还收复了关外和河套地区,可谓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统一。
在夏秋之交,吴三桂逃亡西域,赵铭逼迫孟乔芳剖腹自尽,收复关陇后,改长安为西安,又派遣一万大军前往河套屯田,便率军返回了江南。
一路之上,百姓和官绅迎接,各州县如交棒般,将赵铭引回南京。
自万历年间,明朝逐渐衰落,随后辽事起,关内流寇作乱,天下便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混乱。
百姓在这些年里,反复遭受着建奴和流寇的祸害,可谓苦不堪言。
如今在赵铭近二十年的努力之下,天下终于归于一统,百姓不在为战争所苦,使得天下士绅百姓,都发自内心的拥戴赵铭,使得赵铭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赵铭回到南京,天下既定,却并没有松懈,而是开始准备,推行新政,实现改革。
历代以来,改革多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若是环境不稳,改革便容易受到干扰和中断。
战国时期,秦用商君变法,能够成功,很大的原因是秦国地处西捶,外部环境相对安宁,秦国才能专心变法。
韩国的变法,早前也很成功,可是一场战争,便毁掉了韩国变法的成果,使得韩国变法失败。
赵铭还是汉王时,在政治上就一直主张变法,但担任摄政,获得明朝大权后,却没有什么变法的举措,便是因为环境还不稳定,而赵铭自己也不想放权。
历代以来,变法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会遭受国内保守势力的反扑,而此时大明外部还有满清、周国这些敌对势力,内部还有朱以海、隆武一系等保皇派,所以赵铭对变法之事,一字未提。
因为冒然变法,可能会是内外敌对势力勾结,导致变法失败,动摇他的地位。
如今,赵铭已经扫除内外敌对势力,威望如日中天,变法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任何一个王朝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自身都会出现问题,而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改革派。
若是改革成功,王朝就能续命,继续向前发展。
若是改革失败,那么王朝就会因为内部日益激化的矛盾,走向崩溃,最后不是亡于内部起义,就是被外来势力乘虚而入。
明朝立国近三百余年,早在嘉靖年间时,内部矛盾就已经严重激化,到了要灭国的边缘。
正是在嘉靖朝晚期,明朝开始出现改革的声音,并在隆庆年间,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隆庆新政。
在高拱、张居正等改革派的努力下,豪强和士绅大族,海上走私集团,都得到了遏制,不过万历皇帝在保守派的忽悠下,最终彻底否定了改革派的成果,使得张居正的改革付之东流。
此后,东南士绅大族,基本摆脱了朝廷的掌控,各地士绅豪强的势力,也开始反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内部矛盾重重,最终导致汹涌澎湃的流民起来,而关外建奴也乘虚而入。
自万历亲算改革派后,半个多世纪,明朝内部基本再未听到过改革派的声音,朝中各党派都争虽激烈,但都是士绅豪族的代言人,不过是他们之间的内部倾轧,没了为百姓发生,为朝廷长远考虑的声音。
如今,经过半个世界的混乱,特别是近三十年的战争,天下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洗牌,使得社会矛盾有所缓解,不过,这种被动的洗牌,其实并不彻底。
在北方,原有的既得利益者,在农民起义和满清入关的战争中,被清醒了一批,赵铭灭亡满清,攻灭周国的过程中,又清洗了剩下的一批。
现在,北方原有的豪强,几乎已经一扫而空,实现了重新洗牌。
在南方,由于明朝并未灭亡,许多省份并未失陷,还保留着原来的社会结构,便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当然,赵铭要改革,并非是要对士绅商贾进行彻底的清洗,而是根据大明的国情,来进行改革,以便明朝能够进入工业化,跑在世界的前面。
以赵铭的经验来看,要实现工业化,一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走英国和西方的道路,一条是进行彻底的革命,走苏联和中国的道路。
眼下,赵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好在,此时明朝还在进行技术积累,远没到爆发工业革命的时候,所以赵铭还有时间,进行调研和考虑。
赵铭回到南京后,便开始对江南的巡视。
十二月中旬,松江府,赵铭在一众官员的陪同下,正在视察钱氏织业。
钱氏织业,是江淮棉业控股的一家纺织工坊,因为有江淮棉业的支持,以及从股市募集了大批银钱,所以近几年,发展迅速,成为了江南最大的纺织工坊。
不过近一年来,此前一直保持高速扩张的钱氏织业,却遇见了瓶颈,今年不仅没有保持扩张,反而关停了江北三处工坊。
这时,赵铭走在工坊中,发现以前忙碌的工坊中,开工的织机还不到一半,不禁陷入了沉思。
陪同的大学士陈明遇解释道:“摄政王,此前臣已经了解过,工坊减产,主要是因为此前扩张太快,生产布匹过多,造成货物积压,所以不得不进行减产。”
“这是生产过盛了!”赵铭沉声说道,遂即便想起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陈明遇道:“近几年来,两淮大举种植棉花,江南各地工坊,便大力生产布匹,而布匹产量增加,销路却没有增长,便造成布匹价格下跌,工坊赚不到钱,便只能关闭一些工坊,停了一些织机。”
赵铭点了点头,这种现象,英国和丹麦等地,后来也出现过。
生产过剩,造成布匹价格下跌,使得工坊停工,而大面积的棉花种植和羊群养殖,又造成棉花和羊毛价格下跌,粮食价格上涨。
这一跌,一涨之下,便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大批织工又离开城市,返回农村,去种植粮食。
这种逆城市化的现象,最终导致了丹麦又回到了农业社会,而英国则因为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最终挺了过去,撑到了工业革命。
赵铭皱眉道:“朝廷近些年来,收复北方,最近又收复关陇,国内市场,应该有很大的增长。此外,招商船运公司,已在海外开辟多条航线,海外市场应该也在扩张。内外市场的增长,难道还无法消耗掉江南工坊生产的布匹吗?”
陈明遇解释道:“摄政王,朝廷没统一之前,北方消耗的布匹,也是从江南采购。而且当时的采购价格,比现在还高一些。朝廷统一之后,对于北方商人而言,他们也成了大明商人,所以拿货价格反而低了。因此朝廷收复北方,市场其实并未有多大增长,工坊赚的反而少了。至于海外市场,招商船运公司虽开辟多条航线,但是最近一两年来,西夷对我们布匹的采购,却是每年都在下降。近一年来,西班牙和荷兰商船,几乎都不来大明做生意了。”
赵铭心头一凛,难道是因为英国毛纺业崛起,抢了大明的饭碗。
这时赵铭正在沉思,胡为宗忽然走到赵铭身边,递给赵铭一封密报,低声道:“摄政王,军情司西域处细作禀报,吴三桂将要于天竺称帝,而且周军下一步,极有可能夺取乌斯藏。”
赵铭闻语有些吃惊,吴三桂居然跑去天竺,而且还要称帝,这实在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赵铭没想到,吴三桂会有这样的眼光,而吴三桂称帝,还觊觎乌斯藏,无疑点燃了赵铭的怒火。
“吴三桂也敢称帝,真是岂有此理!”赵铭将密信看了一遍,揉成一团,咬牙切齿。
(明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