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手册
作者:风吹过的沙 | 分类:历史 | 字数:226.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2章 中山大商苏双
(上一章末尾处已修改完毕)
并州,铜鞮县,铜鞮侯壁中的一处别院外,一个年约五十上下的健壮汉子正垂手而立。
这汉子面色古铜,耳鬓斑白,头戴皮弁,身着一袭窄袖胡服,外边套着上好的皮袄,脚踏考究的皮靴。
汉子的脸上多有风霜之色,但却十分精神,尤其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让人印象深刻。
此人姓苏名双,字伯常,乃是中山国卢奴县人氏,其族中世代为商,而他正是这一代的家主。
这年头最大宗的贸易自然是粮食、盐、各类布匹、木器、铁器,最赚钱的生意则是一些珠玉财宝和象牙、蜀锦等奢侈品。
以上种种,苏家虽也有射猎,但苏家的主营业务却与别他家略有不同,他们是以活物为主。
由于苏家居于中山,往西边儿是并州,往北边儿是幽州,此两地不论汉胡,都广泛蓄养牛马羊等牲畜,苏家正是靠山吃山,做起了牲口贸易。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苏家几十上百年来专注牲畜贸易,在整个河北都远近有名,在和平年景时甚至往南最远贩售到徐州、豫州。
做此等跨越多个州郡的生意自然有许多门门道道,不但官家处要打点孝敬,各地的山贼匪类也要常打交道,不然白道黑道随便下些绊子就够商人们吃一壶。
苏双一直承袭着先人的教诲,在打点关系时不及血本,反正他们苏家也不缺那些疏通商路的钱财,能够长久安稳地把生意做下去才是关键。
所以前两年新任中山国相郭溥赴任时,虽然很多本地士族、商贾对这个外来流官不以为意,但苏双仍旧给足了面子托了几重关系给郭溥送去孝敬。
苏双的用意无他,花些钱财买个放心罢了,只消这个国相不给他家的生意添麻烦,便就足够了。
不料新任国相郭溥的反应却让苏双有些意外,竟然退回了他辗转托人送去的财货。
刚被退回礼物时,苏双还有些惶恐不安,难不成自己拍马屁拍在了马腿上?触怒了新任国相?
要知道某些人成事或有不足,败事绰绰有余,若是特意要找他苏家麻烦,可也不是个小事儿。
不过苏双小心翼翼地等了许久,却发现国相府里根本就没啥特别的动作,显然根本就没把这退礼当回事。
后来苏双才发现,郭府君倒是个颇有清名的好官,上任之后积极任事,绝非空谈坐啸之辈。
或许是苏双对地方官吏们的坦然受赇已经习以为常,一旦遇见一个不贪财货的好官便十分尊敬。
前一年夏天的时候中山国境内异常干旱,境内农田或多或少地歉收,而到了冬天,又发生白灾,大雪压到了不少百姓屋舍,让数以千计的百姓遭冻遭饿。
中山国中费了好大力气赈灾救灾,但府库空虚,郭府君也难为无米之炊。
郭溥拉下老脸一方面往邺城和临近郡县求援,一方面在郡中大力募捐,自己更是带头捐出不少财货。
按照往年的时候,遇到灾荒年景,正是奸商们表演的舞台,各种囤积居奇,高价限售等手段玩得得心应手,大发国难财,丝毫没有道德底线可言。
苏家主营牲口贸易,也兼带一些粮食、布匹等货物,往年里粮商囤积居奇的时候,苏家大都随大流,跟在后边行事,虽然不至于推波助澜,但为虎作伥也难说没有。
不过这一年苏双却因为对郭溥心存敬意而没有随大流,选择响应郭府君的号召,捐了不少财货给郡中救灾,还发动一些关系不错的商贾为郡中开设的粥棚捐了不少粮食。
而且苏双还翻检族中仓库,把一些往年积压下来的破旧毛皮、毛毡捐了出来,给灾民们聊以御寒。
苏家的牲畜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北边的汉胡游牧民族,他们那儿多的是牛羊毛皮,许多自己用不完就一并便宜卖给了前来收牲畜的商人。
所以苏家仓库里这些毛皮、毛毡本就不值几个钱,还因为货物的品相太多不咋地,销路很是一般,且越积压得时间越久就越卖不掉,很多放了有些年头,已经遭了虫蛀生了霉斑。
但灾民们这时候哪还能挑挑拣拣,即便没遭上灾,他们也未必能用上毛皮毛毡如今得了苏家的好处,哪还不感恩戴德。
苏家因为这事儿办得漂亮,虽然在背地里没少被一些囤积居奇的粮商戳脊梁骨,但上自国相,下至百姓,都称赞苏氏商号是义商。
郭溥因为此事还特意召见了苏双及其他几家大力参与救灾的大族、商贾,温言勉励了几句,让苏双等人受宠若惊。
得了勉励之后,苏双愈发热衷起行善之事,什么修路修桥,开挖水渠,建祠立庙之类的事情都要带头掺一脚。
一来二去后,苏双与郭府君熟悉了起来,逢年过节时再往相府里送礼也就没再被退回来。
当然,苏双十分有眼力件,不会再送明晃晃的财货,送出的东西看上去都不起眼,但却颇费心思。
比如青州东莱的极品左伯纸,比如凉州敦煌张芝的草书真迹,又比如郑康成所注的《三礼》抄本等等,均是士族之间引以为贵的雅物。
当然,也不能总是送这些,平日里一些新鲜瓜果,来自各地的特产等等也时有献上。
郭溥虽然曾当面说过不必费心送礼,可苏双表示他只是一介敬重明府君的义民,纯是一腔赤诚。
当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苏双本就是奔着一个心安理得,并没有想得到什么回报。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苏双这个“义民”的举动在郭溥心里挂上了号,所以在去年末的时候郭府君特意召他前去,吩咐了一些事情。
这事情便是常山、中山、赵国三郡国实行的盐铁酒专卖制度,让苏双准备准备参与其中,并亲自带上他去常山,让他与颜良、阴夔分别指定的赵政、宋镇、郝尚等人商议具体事宜。
盐铁酒专卖制度在推行之前便传扬得沸沸扬扬,但苏双因为主营牲畜贸易,倒并未太在意,也没指望自家能参与。
但既然郭府君照拂提携自己,哪还能有把送来的钱往外推的道理。
不管怎么说,“义民”苏双苏大掌柜还是个商人不是?
苏双便乐呵呵地跟在另几人身后合股筹组了常山钱庄,先后参与了三地好几场专卖权唱卖,按照事先商议的策略拿下了一些预估价格以内的标的,并成立商号共同经营。
当然,苏双参与到这个圈子里之后,所得到的收益绝不止于此。
因为常山、中山、赵国三地在盐铁酒一事上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作为代言人之一的苏双自然在三地可以放开手脚做生意,不用担心来自于官家的掣肘。
便说苏家的主营业务牲畜贸易上,得益于这层关系,各种订单也成倍增长,赚了个盆满钵满。
其中有讨逆营军中采购的战马、驮马,补充肉食所需的羊,还有屯田所需的大量耕牛,以及冬天御寒的皮料、毛料等等。
在过完年之后,常山相府主簿田灿找到苏双,言及有一笔特别重大的生意要他亲自参与。
苏双得到通知后哪里敢怠慢,立刻按田灿的要求,亲自带着商队跟在颜良的队伍后,穿过井陉来到了上党境内。
因为田灿并没有透露细节,只让他带些货物随行,苏双也不清楚究竟有什么要求,故而组织了个颇为庞大的队伍,各种货物都带了些,当然主要还是主营的牲畜。
他一路跟随到铜鞮之后,也没敢主动去市坊里交易,只是接待了几个闻讯而来的老关系,交换了少许货物,其他时间都老老实实等候着田灿的下一步吩咐。
今天大早上,田灿前来告诉他颜府君要亲自见他,这可让苏双大吃一惊。
颜府君可与郭府君不能相提并论,且不提讨逆将军以往的赫赫军功,便是来到常山后短短数月整治出的各种新气象便令人肃然起敬。
别的暂且不提,近些时日以来,常山国中到处在传扬颜府君视察房山铁官时的一席话。
“《管子》有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此四民缺一不可,向无甚尊卑高下之分。若无农人在田埂之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则百姓如何得食?若无工匠打造农具、兵械、屋宇、城楼,则百姓如何得用?若无商贾跋山涉水互通有无,则百姓如何得丰?天下百姓各安其分各尽其职,不唯独苦读圣贤书的士人为贵矣!”
自秦至汉,士农工商这句话便被无数人故意歪曲为士高于农,农高于工,工高于商,形成泾渭分明的四个阶层。
这年头商人的地位有多低?看看这年头的朝廷律令记载就知道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戌。”
当时但凡需要征发民众谪戍边荒不毛之地,便会发动贱民前去。
汉承秦制,把谪戍的人等分为七类人,称之为“七科谪”,具体内容是“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凡七科也。”
从这“七科谪”可以看出,只要你是商贾,或者你父母,你祖父母曾经是商贾,你就会被列为与有罪官吏、需要流亡的罪犯、赘婿等人一同被列为贱籍,受到不公正待遇。
更夸张的是,秦以法家治国,后世历朝历代都视秦为暴秦,倡导以儒家治国,但秦人指定的这条极为严苛的律法却被诸儒脸不红心不慌地继承沿用千余年,丝毫不觉得有何不妥,当真是奇哉怪哉!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颜良一句“天下百姓各安其分各尽其职,不唯独苦读圣贤书的士人为贵矣!”便如晨钟暮鼓,敲在了工匠、商人等被视为贱业的人群心中。
颜良当天的话先是传遍了房山铁官的每一个工匠,然后再随工匠口中传出,进入了一些商人耳中。
商人们甫一听到如此新奇的论调,自然会奉为圭臬,把颜良当作工、商阶层的知心人。
也有一些正儿八经的世族听闻这种论调,还驳斥定是有人恶意编造,颜府君怎会说此等话语。
总之,当初颜良随口说的一番话,引起了好大一阵波澜,而始作俑者根本还毫无所觉。
当苏双听说“工商阶层的知心人”颜府君要召见他,不免暗暗激动和忐忑,不知究竟会有何事。
只是当苏双被带进颜良所居的屋舍,见礼之后,颜良说的第一句话就出乎意料。
“听闻苏掌柜与刘玄德有旧?”
苏双闻言先是一愣,再是一惊,他生意遍布河北,消息灵通,自然听说过白马一役时,颜府君曾为刘备手下大将关羽所伤,之后还在袁大将军的庆功宴上当面对刘备发难。
他心想颜府君既然把我与刘备有交道之事都打听清楚,莫非要因此牵于我?
苏双略带惶恐地道:“二十年前,小人曾带人去幽州行商,彼时刘豫州在涿郡附近颇有些名声,小人也曾闻名拜访,结交一二。”
颜良道:“噢?只是结交一二,不曾馈赠财货,资助其召合徒众?”
苏双只觉额头冷汗往下直冒,把身体深深伏下,说道:“小人愚钝,确曾资助过刘豫州一些钱财。”
其实早些时候郭溥命中山商人苏双前来参与盐铁酒专卖之事时,颜良就猜测或许是那个苏双,不过他也没太在意,更无意深究。
前些时候与田灿研究南下荆州的人选时,交游广阔消息灵通的田灿建议以商队作掩护,更推荐与刘备有交道的苏双,颜良便从善如流,答应了下来。
颜良见苏双战战兢兢的样子,知道他怕是有所误会,笑道:“苏掌柜但请安坐,既然你与刘玄德往日有交,那便好办了,我欲遣你往荆州一行,去见见刘玄德,为我带几句话,你可愿意?”
苏双一听是要他去带话,悬在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忙不迭道:“但凭明府吩咐,小人无有不从。”
颜良温言道:“我听立本言,苏掌柜等人在钱庄、专卖诸事中出力甚多,值得嘉奖。苏掌柜但请放心,只要用心为我任事,绝不会苛待了尔等,别的不提,日后常山所需的牲畜毛皮,都可以首先考虑苏氏。”
苏双郑重叩拜道:“小人谢过明府信任,定用心做事。”
颜良又道:“这一回你便直接从司隶绕路去荆州,我会遣几人与你同行,这一路上的道路你可熟悉?”
苏双道:“早些年小人也曾带领商队走过司隶,还算熟悉。”
颜良点点头道:“公利,你且见过苏掌柜,这路上之事要多请教苏掌柜,万勿鲁莽。”
坐在一旁的颜益立刻朝苏双揖礼道:“在下见过苏掌柜。”
虽然颜益来到常山时日不久,但苏双知道他是颜良的族亲,此时听说颜良安排他与自己同行,哪里敢怠慢,立刻回礼道:“小人定会遵从明府之命,听候颜君差遣。”
见苏双十分识抬举,颜良满意地举杯而起道:“二位此行事关重大,若能成功归来,本府定有重赏,望二君勉励而为。此杯酒为二君祝!”
颜益与苏双俱都举杯而起高举过头,答道:“我等定不辱使命。”
PS:《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