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大唐捡空投

作者:醉千君 | 分类:历史 | 字数:68.5万

第160章 新思想的萌芽

书名:穿越大唐捡空投 作者:醉千君 字数:2332 更新时间:2024-10-11 11:35:22

长安城,元日热闹之后,接着就是正月初七人日,正月十五上元节,到了二月,喜庆的氛围总算是渐渐消散了,可接着又迎来了更为热闹的事情。

科举考试,这一读书人的盛事,吸引了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考生齐聚京城长安。

考试的时间定在二月,所以在一月的时候,各地的考试就陆陆续续赶到到了长安,因为考试往年的考试都是分两个步骤的,这首先就是先投献,把诗文送到公卿门下,只有博得了大臣的欣赏,才有可能获得科举的胜利。

所以在这两个月,神仙美食和饿了么外卖生意特别好,同时酒坊的白酒也再次热销了起来,毕竟冯元一的白酒暂时只在长安销售,大唐疆域庞大,许多地方都不知道有白酒这一种神仙佳酿。

唐诗宋词,唐代读书人就没有不吟诗的,特别这还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而诗酒在许多时候是不分家的,就比如说李白斗酒诗百篇。

短短一个多月的功夫,长安城里就有不少考生声名鹊起,以一首诗文轰动长安城,博得满城喝彩。不少王公贵族权贵人家,也都趁机把府上的眼睛派了出去,不为别的,因为府上还有未出阁的小娘子,那些来参加科举的青年俊彦,就是他们的目标。

若是能够趁机寻到佳婿,也不失为一段美谈。

一时间,那些声名鹊起的学子,立时成为了权贵争相拉拢的香饽饽,弄的长安城好不热闹。

在学子们争相搏名的同时,王维王缙哥俩,却是安安静静的待在云居书院里,哪里也没去,对于诗文投献之事,漠不关心,就像是科举与他们无关一般。

“先生,学生听闻长安城里最近很是热闹,全国各地的考生都忙着投诗文,博名声,先生为何不急呢?”有学生问道。

王维王缙哥俩因为学识技艺的缘故,被姚崇留在了书院教书,同时准备科举考试,眼下马上就要开考了,别的考生都在忙着投献寻找赏识自己的公卿,怎么先生却一点都不急呢,学生们很是担忧。

“无妨的,若论影响,谁又比得过山长呢?”

王维微微一笑,与一年前相比,此刻的王维少了锋芒毕露,多了沉稳,“再而言之,先生相信自己能力,即便是没有人推荐,也一样能够脱颖而出的!”

“嗯嗯,先生诗文一绝,今年科举诗文,若先生说第二,绝对没人敢称第一!”有学生对王维的诗文很有信心的说道。

“其实,先生在书院待着这么久,许多事情也看的更开了,想要于国有益,成就自己,并不一定要科举入朝为官,还有很多的途径!”王维缓缓说道。

没错,这是云居书院倡导的思想,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科举考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并不是读书人的唯一追求。

只要对社会有利,对百姓有利,即便是务农也能取得成就,比如说小侯爷研究的曲辕犁,发现的土豆,这些东西不比考上功名有意义吗?

士人轻贱商贾,小侯爷创办了神仙美食饿了么外卖,帮助无数的家庭脱贫致富,让幼有所养老有所依,一日吃上了三顿饱饭,这样的商户之道没有意义吗?

即便是从事工匠之事,小侯爷创造性的提出了【标准化生产,流水线作业】,对于朝廷的意义,难道就小了吗?

以前世人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真的是这样的吗?

士、农、工、商应是国之四极,而非谁优于谁,应该是谁都离不开谁!

有了这样的一些认知,使得王维王缙哥俩,对于即将开始的科举考试看的很淡,当他们看的淡了,心态也就变了,其他考生忙着投献诗文,寻找推荐之人的时候,哥俩继续埋头在书院教书,忙着新生选拔的问题。

冯元一在去宫里面圣之前,可是交代了任务的,要自己与弟弟两人,结合报名学子的实际情况出一些题目,以应对后面的事情,对于冯元一的安排,王维从来就不会拒绝,当然冯元一也一直是把王维当兄弟看待的,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

赶回书院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因为有了武成渝买凶杀人先例在前,老冯侯爷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许冯元一再跑夜路了,不过好在三郎陛下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些,所以没有留多久,解决了问题之后,就把冯元一给放了回来。

给老冯侯爷报了平安之后,冯元一就直接到炕上睡下了,这城里乡下来回赶,又不是开车,打马狂奔哪里能不累呢!

第二日的清晨,冯元一是在学生们的号子声中醒来的……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二十个学生,每天的晨跑是必修课,因为云居书院院训里说了,强健的身体是报效家国,成就自己的基础,没有好的身体,如何能够撑得起美好的明天。

所以在冯元一把老爹老冯侯爷弄到书院之后,学生们不但有了训练早操的先生,还能时常从老冯侯爷口中得到军阵知识,将来出了云居书院,那就是文武全才了。

大唐历来就有文武不分家的传统,文臣能提枪上马,挥刀斩敌,领军出征是家常便饭,武将也能脱下戎装,泼墨诗画,书写精彩诗篇。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文人习武乃是极为常见之事。

在经过了前期老冯侯爷训练之后,现在的学生晨跑根本就不需要人监督了,在班长白千文的带领下,学生们是自动自发的早起晨跑。

白千文是冯家庄农户之子,家里的阿翁以前服徭役的时候,队伍里有个识字的,老老白就跟着学习认识了几个字,但也仅此而已,到了孙子这辈的时候,老老白就希望孙子能够认识一千个字,于是就给取了个“白千文”的名字。

孙子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不但认识了千字,还进了云居书院,学习到了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他日便是有机会参加科举,成为朝廷官员。

这让老老白激动了很久,每每与人说起孙子的时候,都会说是自己名字取的好,当然前提还是感激小侯爷给了他们这个机会,感谢陛下治下的太平盛世。

冯元一起床,洗漱一番,来到操场边上,看着二十人,一个个穿着单薄的衣衫,跑的满头是汗,可却精神饱满,这多亏了冯元一舍得,给书院的伙食是极其大方,学生们营养好了,训练多了,身体自然就棒了。

“小侯爷!”

“小侯爷!”

学生们看到了冯元一,立即喊道,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说过多少次了,在书院里,我是你们的先生,不是小侯爷,听到了没有?”冯元一皱了皱眉,有些不高兴了。

“是,小侯爷!”学生们齐声回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