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变迁
作者:浓雾行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140.7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20章 蒸汽车船入东京(中)
拱手作别巡检船,蒸汽船横渡长江,进入通州港(南通)加煤加水,此处半年前就开始设立加煤点了,就是为了流求上行的蒸汽船所准备的。
码头上瞭望台上的厢军旗手老远就看见了黑烟,情知那应该是蒸汽船,他们等了好几个月,终于等来了蒸汽船。
厢军旗手兴奋的打出旗语,然后抄起铁皮喇叭对着码头上其他厢军喊道:“蒸汽车船来了,快来看稀奇啊。”码头上的厢军闻听,呼啦啦的齐齐跑向码头。
一声汽笛鸣响,五艘蒸汽船缓缓驶入专用栈桥,码头上的厢军们纷纷挥手向台湾水手欢呼,周良史站在船头满面春风的连连抱拳致意。
船停稳系好缆绳,滑轮吊杆将一筐筐石炭吊上蒸汽船,周良史跳下船来,在码头账簿上签名画押用印。
码头厢军都头不无艳羡的望着蒸汽船,拱手问道:“这位兄台,请问此船可行多快?”
周良史答道:“在海上若是升起风帆,一个时辰八十里以上,逆行在江水里估摸一个时辰三十里不到。”
厢军瞠目结舌,愣了半天道:“能跑这么快,那运河上还拉什么纤。”
周良史笑道:“蒸汽拖船日后便负责拉纤,拉纤的厢军们会调去负责运河的疏浚。”说罢抱拳道:“兄弟还要奉令上京,就不多聊了。”
此时码头上热闹的很,码头的厢军和船上的水手热烈攀谈,从蒸汽船的船速到台湾的现状无所不问,周良史笑着摇了摇头,当初招募的时候许多人不愿去,嫌弃太远,如今想去还找不到门路,皆是百姓们自己选择的命运。
蒸汽船一声汽笛鸣响,又离开了通州港往真州而去,沿途不断碰上运铁矿到台湾的船队,蒸汽船鸣笛致意,帆船也打着旗语致意。
以后运矿的帆船将陆续改成蒸汽车船,帆船在江水里逆行实在是太慢了。
岸上的行人和江中的船只渐渐多了起来,众人好奇的盯着江水中的蒸汽船,打鱼的渔夫惊得连渔网都丢在江水里,周良史也不理会,令船只加速,天黑前要到第二个补给点淮阴港,在江水中行船就是这点不好,夜里无法行船,怕发生搁浅和撞上礁石。
蒸汽船行驶四个多时辰后到达淮阴港,停船一夜修整,天微微亮时接着出发,又行驶一天来到泰兴港,第三日抵达小沙港(后世扬中市),第四日到达扬州船闸。
此时的扬州运河经过船闸改进,枯水期也可走四百石的漕船。算算日子,从长江入海口到扬州船闸需要四天整,若是帆船拉纤行进,需要十天以上,基本上到自流求到太平州铁矿走个来回要接近两个月,台湾若不是买了四十条海船,根本保证不了铁矿的需求。
在等待船闸开启排队时,前前后后的船只都好奇的盯着蒸汽船看,有几个想跳上船来看稀奇的被河中巡逻的厢军赶走,这可是朝廷最高机密,哪里会允许普通百姓靠近。
进了船闸,周良史才知道这船为何造如此之小,就是为了保证能过船闸,再宽些连船闸都进不去,这不进船闸还是拉纤的厢军拉进去的,根本不敢用桨叶划水,怕碰到岸边的水泥垛子。
过了船闸后,运河的水流平缓,蒸汽船可跑到十节以上,把那些如蜗牛般行进的漕船远远抛在身后,漕船上的水手纷纷站在船头好奇的张望,拼命挥着手打招呼。
两天后,蒸汽船过了淮阴磨盘船闸,进入洪泽湖,周良史吩咐升起风帆,测试蒸汽船的最高船速,蒸汽压力加到0.55兆帕。
车船在风帆和蒸汽机的带动下,如脱缰的野马般在湖水中驰骋,水流计显示车船此时的航速高达十五节,周良史心知这是风帆蒸汽车船最高的船速了,吩咐降速,以十二节的航速行驶。
一日时光船只就渡过洪泽湖,周立告别了周良史,带着一些工匠在此下船,此处将组建一个蒸汽车船维修工坊。
蒸汽车船随后进入汴河,此处至开封还有四百六十里水路,车船以九节的时速前行,路过当初丁睿看到厢军拉纤的地方,丁睿曾经与周良史说过拉纤厢军的辛苦,周良史眺望沿岸埋头拉纤的厢军,心道:睿哥儿,你的心愿很快要实现。
岸上拉纤的厢军们远远望着蒸汽船摇手欢呼,蒸汽车拉了一声汽笛与他们打了招呼,厢军们终于快要告别这倒霉又辛苦的拉纤差事,过上向往已久的河道厢军生涯。
当年为父亲擦汗的孩子已经十三岁了,他高兴的跳跃着,对着父亲高声大叫道:“爹爹,很快你就不用拉纤了,咱家可以天天在一起过日子。”满身腱子肉的父亲看着蒸汽车船一脸憨厚的笑容......
三天以后,蒸汽车船终于进入开封外城,汴河里巡逻的厢军看到闻名已久的蒸汽船来了,连忙划着快船将汴河上的漕船和商船赶到一侧,并快马通知上游的巡检司禁止船只下行,从快船上跳上来一个领路厢军,指引蒸汽车船上行。
周良史连忙吩咐船上的司缭将桅杆放倒,启动蒸汽机驶入东水门,进入内城时,五艘蒸汽船同时拉响汽笛,五只汽笛长鸣声震开封。
车船一路上行,开封城内的百姓们纷纷跑到汴河岸边来看稀奇,一群群的士子们也跑到汴河便来看热闹,郑戬和叶清臣闻讯后跑得气喘吁吁来到汴河旁,片刻后,五艘蒸汽车船卷起大片的浪花从他们眼前驶过。
东京城里人潮汹涌,御街上的小商贩们都顾不得贩卖物什,把篮子寄放在熟识的店铺内,纷纷呐喊着往州桥上跑去,州桥上人头攒动,那情景比上元节时还热闹。
百姓们眼望远处冒着黑烟的蒸汽车船,纷纷评头论足起来。
“看,真是不用帆不用浆,逆流行驶如飞。”
“这台湾岛的吴先生莫非朕是当世的活神仙,竟然打造出如此之神物。”
“那是自然,听闻吴先生是昔日陈抟老祖的弟子,从天上下凡来造福大宋天下百姓的。”
“真的么?听那些商贾们讲,吴先生把台湾府治理的好生兴旺,如今的富庶不下于东京城,那处百姓可真是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