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晚金
作者:边郡箭手 | 分类:历史 | 字数:250.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十章 决胜胥浦桥(下)
不过他们可能要白忙活了,因为高俊的目标根本不是真州,而是正在东进解围的宋军,建康都统制司、马军行司,再加上江州都统制司,三军合计三万余人,以马帅许俊为首,已经逼近六合。
高俊下令潘正率军东撤,暂时不与敌军交锋。在解救六合之后,敌军趁势继续东进,准备解围真州。
而高俊预选的战场,就是真州胥浦桥。
胥浦桥,见证了宋金交锋百年的历史,在两宋战场上曾多次亮相。绍兴末年,海陵王发动正隆南征,六十万大军多路南下,并且采用了巧妙战术,引诱老将刘琦出击淮上,扬州空虚,而海陵王的妹夫萧琦率军自淮西奇袭扬州,试图断绝刘琦后路,全歼淮东七万宋军。
就在胥浦桥外外,宋将邵宏渊率领三千人马坚决阻击,使金军付出了惨痛代价,被阻挡在桥西长达一天一夜,宋军在第二天才后撤。
这一天一夜事关生死,意识到失策的刘琦率军狂奔五天返回扬州,而金军前锋已经抵达扬州西北五里的平山堂。如若没有胥浦桥阻击战,南宋朝廷可以提前百年宣告灭亡了。
而在十年前的开禧北伐后,仆散揆九路大军分兵伐宋,但是没能攻克庐州、和州、六合、扬州任何一座城池,宋军集中了精锐兵马两万余人自镇江西进,准备给予敌军重击,两军再次在胥浦桥对峙。
而这次胜利的天平在金军这边,河南路统军使纥石烈子仁率领别部分道涉水,从敌后发动突袭,宋军惨败,全军覆没,真州失陷,淮南士民十余万渡江避祸。才有了随后的嘉定和议。
滚滚长江、涓涓胥溪、巍巍大别、点点沙洲,鬼斧神工的地形再次将两支军队汇集到这里,胥浦桥将见证第三次决战。
联军赶到战场之际,对手离胥浦桥也不远了,高俊下令安营扎寨,并且向对手提交战书。
当夜,马军行司的人马也在商议,许俊发问。
“高俊下来战书,约我等明日决战,如何对敌?”
下有一人起立请命:“许帅,高俊此人骁悍难制,此番兵力众多,明明可以与我军在六合城下相战一场,却主动撤军东下,在此处安营扎寨,是想合军一处,增加兵力,明日决战之际,一举摧垮我军。千万不可轻信他之前的撤军示弱,正面交战,我军决计不是他的对手。”
许俊点了点头,此人虽然也是依靠厚贿史弥远而得官,但还是有些谱儿的,联军本身就势强,而且六合与真州两路联军又合兵一处,绝不是正面能够轻易摧垮的。
“我军应该效仿十年前金人的做法,派遣别部分道涉水,在两军交战之际从背后突袭,以求摧垮敌军,要知道胥浦桥在我境之内,对于此处水文深浅,我军应当更加熟悉,所以此计我军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届时前后夹击,应当能挫败敌军。”
众人连连称是,又有人提议,高俊有可能会模仿之前金军的战术,所以也要提防金军提前涉水,许俊即刻派出哨兵沿江巡逻。
宋军分兵八千余人,寻找水浅的地方事先过河埋伏,而主力部队厉兵秣马,准备在第二天和敌军在桥上大战一场。
“胥浦桥说到底也只是一座桥,并不够宽阔,纵然你兵力倍于我军,也没有办法一次性全都冲上来,两军慢慢磨,我看谁磨得过谁!”许俊已经有了计较:“等到大战方酣,双方俱有疲意的时候,我军八千伏兵从背后一拥而上,不要说胥浦桥,真州扬州一并解围!”
一开始,高俊制定的策略和他的对手一模一样,也是打算分兵涉水,从背后突袭,模仿十年前的战术,给敌军一个前后夹击。
计划得到了一致同意,甚至于选派的夹击人马都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却有一名参军求见高俊。
“温参军,怎么了?”这位参军温逢海也算是高俊的老兄弟了,他本是河南许州人,投军后在野狐岭被击败,跟着败军到了德兴府,加入了高俊的人马,从野狐岭就一直跟着,现任太平军营寨参军,因为每天要负责营寨驻防的事情,所以没有参加今天的军事会议,直到此时才匆匆赶来。
“听说高郎君打算再用十年前仆散相国的办法,遣别部分道涉水前后夹击?”
“确实如此,怎么了?”
“既然十年前仆散揆已经用过此法,宋军岂能毫无防备!此时再用,必为其所乘,如果他们截击于半渡还好,一旦他们不做声张,等到我军渡毕之后,敌军各个击破,该怎么办?”
高俊立刻精神起来:“说下去。”
“此时我军势强,采用分兵夹击未尝不是一计,正如高郎军此前常教导我等,应当展开攻击面,扩大一线兵力。但是此时双方限山隔水,难以调动周全,一旦展开过大,就容易被敌军拧成一团从中击破,十年前仆散揆能出奇兵,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而宋军缺乏经验,而此时已经有过上一次胥浦桥之战的教训,宋军又怎会眼见我军再次涉水夹击?所以分兵并非上策。”
高俊立刻叫斡脱进来,请诸位将佐再次开会,在新一次会议上,温逢海结结巴巴的把刚才的话重新说了一遍,潘正首先起来响应,表示参军所说确有道理。
所以,太平军并没有分兵涉水,而是采取正面作战的方式,准备在桥上寻找突破敌军的方法。
但是在当天后半夜,温撒文殊奴手下的觇骑们突然发觉,太平军背后有动静,应当是敌军的伏兵。
高俊已经睡着了,所以是贾涉和潘正得到这一消息,潘正读后笑着对贾涉说:“敌军这是自讨苦吃,就算是咱们没有发现这一路伏兵,敌军怕是也讨不了好。”
“高郎君曾经与我等说过,所谓军阵,无非宽度和厚度,宽度扩大,能增加攻击力,而厚度能增加持久性,而一切阵型的种种变化,无一不是在宽度和厚度这两件事上做文章,从中寻找机谋巧变,兼顾两者或者是灵活变换的方式。”潘正指点了一下地图:“敌军本来就兵力不足,还要分兵,虽然增加了宽度,但是厚度却被削弱到了不能抵抗的地步,孙子云‘五则攻之’,正是因为五倍的兵力足以无视对方的厚度。我军集中兵力,明天先破伏兵,再过河桥,易如反掌!”
毕竟这也算得上一件大事,潘正派人去叫醒高俊一一备说,高俊只是躺在榻上,听军兵说完,深深的点了点头,表示潘正的意见与他非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