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大教皇

作者:星云战火 | 分类:历史 | 字数:169.8万

370袁绍之死

书名:三国大教皇 作者:星云战火 字数:3106 更新时间:2024-10-11 11:29:58

栾奕朴素的大帐与袁绍的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是要知道,人家栾奕可是当今天下公认的大汉第一富豪啊。

人家富贵如此,生活却如此朴素,为什么?因为他每天都在把海量的钱财分给贫穷的百姓,发给了英勇的兵卒;而袁绍住着富丽堂皇的帐篷,却半年不给兵卒发饷银。

归结而言,袁绍爱虚荣,栾奕喜务实;袁绍高高在上,栾奕待人亲和;袁绍听停良言,栾奕以博士之身不耻下问;袁绍外宽内忌,栾奕用人不疑;袁绍少谋寡断,栾奕足智多谋……

正因为此,所以袁绍亲信小人,导致众叛亲离,上至将校下至兵卒无不怨声载道。而栾奕能人志士满堂,万众一心,小到卫士大到卢植众志成城。

张郃至此方知,战场战争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最后的结局,袁绍败北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袁绍却是不知,叛将张郃心中竟给自己定下了如此低劣的评价。此时的他,正心惊胆战的朝邺城方向亡命奔逃,路上但凡听到点风吹草动就以为是栾奕事先埋下的伏兵,吓得他肌肉紧绷,胃部痉挛直想呕吐。

在派出探马确定未遇伏兵后才长出一口气。可是待到下一处密林、山洼或者河谷,又会心肝乱颤一阵。再派探马查验,得到的答案还是一切安然。

好不容易挨到邺城,正见城门前站满了迎接他归来的人群,敲锣打鼓好不热闹。在过去的时间里,当他出师凯旋而回的时候,他帐下的谋士还有城中的乡绅都是用这种方式为他庆贺,如今自己败仗而回,人们仍敲锣打鼓,他顿觉这些人是在讽刺自己。

自尊心严重受创,气的脸红脖子粗,冷哼一声谁都不理直接进城。

进城的路上恰好经过一间装潢雅致的茶馆,茶馆的掌柜为了丰富营收,特意请了一位说书先生说书。今日说的乃是名扬天下的《神将战飞将》,也就是栾奕大战吕布那段。书正说到结尾吕布力竭难之,栾奕尾随追赶部分,说书人一时兴奋处嗓门不由自主的拔高了三分,“呆,狗贼休走。神将栾奕在此,纳命来!”

就在这个时候,袁绍恰好领兵打此路过,一路逃命他心里那根筋一直绷着,再加上多年以来他始终对栾奕心存畏惧,如今听到这话登时吓得魂飞魄散,“不好!栾子奇追来了。”脑袋随即一懵,胸口传来一阵剧烈的绞痛,胃部翻涌不停,最终把持不住“哇”的喷出一口鲜血,栽落马下。至此卧床不起,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了。

可怜袁绍一代枭雄,竟被说书人口中,栾奕的名号生生吓死。

更为可悲的是,袁绍死后,他的正妻刘氏所作的第一件事竟不是将夫君入殓厚葬,而是令人先将袁绍最为宠爱的八个小妾一并缢死。且杀死还不算完,她还将小妾们的头发剃光,并将之毁容。如此一来,小妾们死后到了另一个世界就不能再勾引袁绍了。

按理说,处理完这些刘氏本想安排袁绍入葬之事。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刘氏的亲子,袁绍三子袁尚却跳了出来,告诉她还有要事未办。

所谓的“要事”,指的自然是“立嗣”。

袁绍共有三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早在四年之前,也就是圣元二年,袁身这边就已经围绕立嗣之事展开了明争暗斗。

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的传统,袁谭是嫡长子应为当之无愧的继任者才对。可怎奈袁谭、袁熙的生母四年前离世,年仅八岁的袁尚母亲被扶成正妻且颇得袁绍喜爱,再加上袁谭长相丑陋,袁尚姿容俊伟且长得很像儿时的袁绍。所以相对而言袁绍更喜欢袁尚,意欲将未来的重担交到英俊的三儿子手中。

田丰、沮授为此没少劝告袁绍,告诫他颠覆传统有可能引发沉痛的恶果。袁绍就是不听,力排众议坚持立袁尚为嗣。

而且立袁尚为嗣也就罢了,按理说在这个时候应该适当削弱一番袁谭的权力,以便为将来袁尚主政铺路。可袁绍偏不,非奉行什么“一子一侄”代他守卫边关的策略。在任命高干为并州刺史的同时,将幽州的兵马大权交到了袁谭的手里,封他为幽州刺史。

所以当审配搬出袁绍遗命立袁尚为嗣之后,袁谭自然不愿受现年只有十二岁的幼弟袁尚指使,适逢得知栾奕将大军撤回河南支援寿春迎战孙策而去,袁谭二话不说举起了反旗。兄弟二人萧墙祸起。

只是他却不知,栾奕之所以撤军,并不是为了支援驻守寿春的关公,而是在得知袁绍身死的消息,遵从了荀彧之计,给袁谭、袁尚兄弟留下宽松的环境让这兄弟二人自相残杀。

果然不出荀彧所料,袁谭袁尚真布了他们的堂兄袁术之子袁耀、袁辉的后尘。袁谭以幽州为基,帐下有田丰、沮授一帮老臣支持;袁尚以冀州为本,内田丰、逢纪、审配相助,外有颜良、文丑两员大将。

双方在春耕之后你来我往征战不停。

……

话说栾奕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那会儿,袁绍派出心腹谋士,同时也是栾奕的好兄弟戏志才南下江东,劝说孙策与袁绍联合,呈南北夹击之势一同围攻栾奕。

孙策正愁栾奕声势日渐浩大,未来难以与之抗衡。如今得知袁绍愿意与他联合,二者一拍即合,立刻在江东调集了五万兵马,亲挂帅印,携张昭、周瑜、程普、黄盖等将陈兵江畔,与距离豫州寿春不远的逍遥津遥遥相望,随时准备挥师北伐。

与之同时,得知孙策即将来犯,关羽与军师贾诩很想将其堵在大河以南,可怎奈本部只有两万人马,加上后来太史慈支援来七千人,还有后征得的一万新兵,拢共只有三万七千人,根本不可能护住漫长的河岸线。只能将防守的重点放在离寿春不远的重镇逍遥津。

所以,孙策几乎没有受到多大阻碍便渡过了长江,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在距离逍遥津十里处扎下了大营。

翌日清晨,大军便开到逍遥津教会大寨门外,叫嚣着骂起阵来。

听到寨外江东军污秽不堪的侮辱之言,关羽脸上虽不悲不怒,但熟悉他的人透过他微张的双眼却能看出,此时他已是怒不可赦,恨不得提刀出阵了。

贾诩最善察言观色,迅速捕捉到关羽心中所想。他当然不能让身为一军主帅,一州刺史的关公亲自上阵,便进言道:“将军,敌军甚是嚣张,不若遣一骁将出去搓搓他们的锐气。”

关公眼前一亮,遂既摇了摇头,“前日教主传来亲笔信,令我只许固守不得妄动刀兵。等待河北战事落定,再做计较。此乃军令,我不可违抗。”

“诶!”贾诩摆了摆手,“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教主远在官渡,不知这边情形。眼下孙策虽来势汹汹,抵达逍遥津后却迟迟不肯攻寨,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

“因为他们心虚。他们在观望官渡那边的战局,一旦袁绍占尽上风,他们便会猛攻我军大寨;如果教主屡战屡胜,他们会毫不犹豫退回江南。如此而已。可以他们是因为没有必胜的信心,所以围而不攻。现在摆出的这副气势汹汹模样不过是表象而已,如果我们趁此机会胜他们一阵,让他们知道知道逍遥津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拿下的,他们的信念必然动摇。说不定会立刻选择退回江南。以攻代守便是这个道理。”

“以攻代守?言之有理。”关公连捋数下胡须,怒睁的眼睛又眯了回去,“何人愿出阵杀敌?”

“末将愿往!”张辽、太史慈、夏侯惇同时出列。

见手下人才济济,关公心中稍宽,有这么多智者勇士相助,何愁守不住寿春。

他先将目光移向夏侯惇,三个人里他武艺最差,出阵怕有危险。

再看张辽……以张辽之勇,按理此事非他莫属。可是,此番出阵若是获胜肯定是头功一件,世人皆知他关羽与张辽最是要好,派张辽出战容易给人留下任人唯亲、提兄弟揽功的印象。也不合适。

如此一来,“太史子义听令。择你领兵五千,出城与战。”

“末将遵命!”

少顷,五千装备精良、气势如虹的教会卫士,在太史慈率领下于寨墙下结起军阵。

太史慈立于阵前挺枪立马,朗声高喝:“东莱太史慈在此,孙策小儿还不前来送死?”

此时的太史慈已是勇名在外,想当初黄巾之乱时他帅聊聊百余人突破十数万黄巾贼重围,杀进长社给皇甫嵩报信的事可谓世人皆知。

所以见关羽派出他来,孙策不敢等闲视之,从亲兵手中抢来自己的长枪便要亲自上阵。

“主公不可!”周瑜赶忙将其拦下,“主公乃一军主帅,不可轻易上阵厮杀。派其他将领去取太史子义鸟头也是一样。”

孙策一想,也对!栾子奇不也好多年没有临阵厮杀了么,遂依周瑜之言,“陈武,你去会会那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