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萝悠悠盼西施
作者:春阑珊 | 分类:历史 | 字数:3.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会稽山下吴国败
这日天气晴好,正是四人协商与吴对战的良机。
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一切安排妥当。
只等吴军主动来袭。微风轻抚,越国军营看似风平浪静。
忽而鼓声大作,马蹄声四起。中军帐内的四人相视一笑:鱼儿上钩了!
范蠡出了军营细看,原是夫差之子子友前来叫阵。大家依计而行,让越王勾践前去对阵。
只听勾践回应道:子友小儿,你乳臭未干,怎敢前来叫阵,速速回去叫夫差负荆前来谢罪,寡人定当饶他不死!”
且说这子友,乃是吴王之次子,自幼因天资聪颖最像夫差而被被吴王宠爱喜欢。
而他也总是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才能,经常叫夫差拍手叫好。
此次两军对阵,夫差让他来打头阵就是为了让他再立军功。
却不想还未开战就被勾践如此轻视污蔑。不禁怒火难抑,当下决定今日必须手刃勾践一雪今日之辱。
他立马提枪冲上前去,不料勾践虚晃一刀立马就逃。
看勾践畏惧逃跑,又仗着自己年轻勇武,再加适才被勾践戏谑嘲笑。他心一横,追了上去。全然不顾身后将士们的焦灼呼喊。
子友追着夫差一路飞奔,至一片平地之处停了下来。
此刻子友已是愤怒难忍。
他咆哮道:“勾践小儿,快来受死!”就冲了上来。勾践也提枪应阵,几个回合下来,终是体力不支。
此刻埋伏在旁的越国都尉统领裘善看越王体力几近耗尽,也加入了战斗支援勾践。
三人战的难舍难分。
车轮之战,饶是体力无穷,也终显疲惫之态。
子友体力几近耗尽,眼看恋战无益,心下决定逃离此地。
于是虚晃一枪,转身逃了出去。
裘善一看子友要逃,随即拉弓上箭,在越王勾践的惊呼声中,将箭射了出去。
而那支没来得及阻止就已射出去的箭,不偏不倚的射在了子友的背上。
中箭后的他在马背上晃了几下,仅剩的体力终是支撑着他爬在了马背上。
马儿急速飞奔,向吴营走去。
马儿行至吴军阵前,将士们一看公子友受伤而归,不禁大惊失色。
慌乱撤军准备回营。
而越军则一鼓作气,猛追不舍,令吴军大败而归。
吴军帐内,夫差暴躁咆哮道“如若救不了公子友,寡人要整个太医院和越国为他陪葬!”
“大王恕罪啊,若是普通箭伤也就罢了。公子所中之箭含有剧毒,越人狡猾歹毒,老朽们实在无能为力啊。”
一直跪地的太医们叩首陈述。
床榻上,是已经几近没有气息的子友。
此刻羸弱虚脱的他用尽最后力气轻唤:“父王。”听子友呼唤,夫差忙压下满腔怒火俯身去听。“儿臣自知气数已尽,能为成就父王霸业而死,儿臣死而无憾。只是儿臣遗憾不能亲眼见父王开疆扩土、成就霸业。儿臣好恨、好......”
夫差心道不妙,忙叫太医前来诊断。
只见太医摇手哭泣道:“大王,公子已经回天无力了,是属下无能,望陛下节哀啊!”
“节哀?寡人年纪轻轻的儿子遭夫差小儿暗算,他又使寡人吴军损兵折将。杀子之仇、败军之恨。岂能善罢甘休。总有一天,我要让勾践也尝到这锥心之痛!”
正当夫差悲愤难抑间,伍子胥进了营帐。
看着为此次大战耗尽心血的国相,想起还未及成年就死去的爱子。
他不禁悲从心来。
“如父啊,子友还那么年轻,他甚至没有娶妻生子,就这样死去了。几个孩子中他是最像寡人的,如今他被人暗算而死,如父一定要助寡人给他报仇啊!”
伍子胥轻抚胡须:“如今蜈蚣阵已破,粮草也被越军悉数劫去,将士们士气低糜。而近日天气又酷热 耐,公子尸首虚得立刻送往姑苏入土为安。这笔仇恨,要慢慢算予勾践。”
夫差心下苦楚,沉默不语。
越国帐内,勾践与范蠡文种郑绪一起,讨论应对之策。
虽说打败吴军为越国求得了一次胜利与喘息之机。可是一想起中箭而死的公子友,帐内却一片沉默死寂。
“大王战前应允过郑绪的,两国战成平手和解即可,现在公子友年纪轻轻却命丧黄泉,夫差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现在他急于让子友入土为安才匆匆撤军。假以时日他定会卷土重来报杀子之仇的,冤冤相报何日是头?当时我们是让大王佯装败兵引诱子友前去谈判的,裘善将军怎会埋伏在侧的?”
勾践语顿。
半晌后诺诺答道:“寡人怕谈判不成子友会对寡人不利,才特地安排裘善将军埋伏的。”
三臣子相顾后皆无言相对。
战前计策本是万无一失的,两国的损失都在他们可掌控的范围之内。
战后和解的简书都已备好。
如今吴国长公子在此战中丧命,吴军又损失惨重,吴国定不会善罢甘休。
此后用和解换越国休养生息的恐会难上加难。
这时只听越王勾践说道:“公子友的死去,不是寡人亲手所为,是裘善将军一人所为。要不我们将裘善交予吴王夫差,让他处置。等他处置完裘善消气了,也不会再有杀子之仇了。裘将军的家眷,寡人自会妥善安置。卿们意下如何?”
“属下认为不妥”范蠡沉声应道。
“一则不管子友死于何人之手,他却是在与我越王打斗中中箭身亡,吴王定会将这笔仇算在越国身上,而非裘善将军;
二则裘善将军是为保大王安慰才误杀了公子友,若是我们将裘善将军送去任吴王处置,除了平添一条人命徒惹天下人笑话外于事无补。”
一直沉默未语的郑绪也挺身而出:“大将军所言极是。唯今之计,唯有派遣使臣前去求和,并在公子友的葬上表示忏悔愧疚,才能为我越国求得一线生机。”
“那么,谁去求和呢?”
“末将”
“在下”
愿意前往。
异口同声,却是范蠡和郑绪不约而同请命前往。
“启禀大王,大将军乃国之栋梁,眼下正值越国生死存亡之际,国相和大将军作为大王的左膀右臂,要陪伴大王与越国走过这个艰难时刻。再说在下一直未在越国朝供职,这样的身份前去再为合适不过,还请大王应允。”
郑绪据理力争。
勾践沉思再三终是应允。
艳阳下,郑绪觉得自己卷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