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大业
作者:尾中戒 | 分类:历史 | 字数:11.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011宦官制度,改!
接下来的半个月,胡亥一直都在处理赵高留下来的烂摊子,与赵高有关联的人和事,按亲疏和大小,都一一进行应有的处罚和改正,奏章也总算全都回到了他这个真正的皇帝手里。
看着奏章上赵高的批注,胡亥是又气又想笑,他觉得自己一个现代来的对奏章之类的已经算够陌生无知了,谁知道这个赵高比他还厉害,上面的批注简直就像在骂人,发号施令批发似的,完全没有任何政治风范和政治见解。
赵高死了,家里的财产之类的自然就要收归国库,抄家官员来报,光赵高一个人的府邸就收出金银首饰十几箱,折合白银几十万两,简直都快有国库的十分之一了,后来从其他受牵连的官员家中也收获不少,看来这官员的廉洁也是个摆在胡亥面前的大问题。
不过这也不能光怪这些当官的,要真的说起来,这里面也少不了秦始皇的功劳,秦始皇在位时就喜欢钱和权,所以收天下财富于皇宫国库,集权与自己一人之手,而且所得钱财完全只为了他个人享乐,光建皇陵就花了不少奇珍异宝和金银器具,所以这些有点权力的官员跟风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是让胡亥没想到的是这个赵高竟然也有这么高明的敛财手段。
在胡亥的任命安排下,子婴葬好皇室宗亲就立马当上了少府,所以这些得来的钱财也就归他管,他也不负众望,刚上任就把国库的钱全部盘查了一番,发现前任少府私吞了不少钱财,上报胡亥,让胡亥立马给革了职,还下了死令,永不录用,再有发现者直接以此为例按处。
因为秦始皇的大量敛财和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相继得到大力的开发,所以现在的国库很是充裕,粮食也是格外充足,哪怕胡亥只出不进都够用个十年八年的,只要出不大,再用个十几年都是没问题的。
只是这半月来,不断的发放抚恤金,安抚徭役民众,又请人修建长城等等,一下子倒是花了不少钱财,每月发放官员俸禄,将士的军费,几乎也都是大笔大笔的出入,以后三年又免税,就算加上从商人那里收来的高税也还是要每月都从国库里面调出大量钱财进行发放。
听到子婴的据实以报,说国库一下子就减少了几十万两银子,胡亥不但不责怪,倒最后竟然还笑了起来,弄的子婴一阵疑惑不解。
穷才好,以前的秦朝就是因为太富,简直达到取之尽锱铢都还嫌不够的地步,可再多的钱财又如何,最后还不是被全国各地的百姓豪杰给推翻了嘛,所以胡亥觉得穷才好,最起码现在是越穷越好,这样百姓才会富有,才会安乐,若天下民心归附,那他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代表秦始皇暴政的严刑峻法和压制百姓的十二铜人都已被胡亥给废除解决,这个埋着的**也就算被排除了,可秦始皇做的错事不仅仅只有这些,所以胡亥还得继续进行改正,只要是不利于百姓不利于国家稳定的错误因素,就得改过来,但对于对的政策和好的法令也应该继续进行。
因为禁止太监参政议政,整个皇宫的太监几乎都审查了一遍,对于有野心有文采识字的都被赶了出去,担心他们在外面活不下去,胡亥还特意让子婴给了他们些钱财,让他们到外面去做点小生意过日子,一共也就赶了几百来人,还把正在担任要职的太监一律免职掉到了后宫去。
别人也许不知道太监的厉害,但知晓历史的胡亥却是知道的,赵高这个明晃晃的例子就是铁证;到了汉朝时期的东汉几乎就是太监和外戚轮流执政,三国之前的十二常侍就是最好的证明;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更是有太监直接杀死不顺心不顺眼的皇帝,而从新再立一个合眼的也有。
明朝的太监更是猖狂,直接掌控西厂、东厂这样的庞大特务组织,谗害忠良,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罪状更是数不胜数,明朝后期的魏忠贤就是典型的代表。
这些铁一般的事实,都在警告着胡亥,时时刻刻都让他提心吊胆,若是还不改变这种太监制度,只怕最后就算胡亥保住了大秦帝国,他的子孙后代也免不了面临和他相似的境地,也有可能比他还要惨上十倍百倍,所以他不得不变,不得不防。
胡亥认为所以的百姓都可以认字读书,都可以习武经商,但就是这些看是可怜的太监不能,他们虽是太监但心思权谋却不一定就差,所以他要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宫中机密难保是小,以后专权就倒霉了。
胡亥对于太监这块的改革是下了狠心,就连恭厚他也不打算例外,还好经过调查审核后,恭厚认的字也就那么几个,否则他也一定会毫不留情的让子婴一并送走,不是他无情,而是太监有时候真的很可怕。
自此,胡亥就和子婴日夜商议重新定了关于太监的法令规矩,虽然扼杀了他们参政议政,但胡亥却提高了他们的福利,让他们老有所依,死了也由朝廷统一安葬,宫女则不必,可以几年放一批,但如果自愿留下,也会按太监的最后待遇一视同仁。
这天中午胡亥正在书房处理奏折,外面的日头远没有刚来时那样热,天气转秋入冬已是有了丝丝凉意,就连平常觉得衣服厚重的胡亥,都有点嫌薄了,但也只是薄而非冷。
恭厚在边上安安静静的侍候着,有事立马就帮着处理好,突然殿外来了个小太监,好像有些急,就轻手轻脚的走出去询问了一番。
不过一会就进来了,那个小太监也早已退下,“陛下,子婴大人求见”,胡亥正在看的心烦,突然听到子婴来了,立马高兴的说道“快让他进来”。
“诺,宣子婴觐见”恭厚说着转身向外喊道。
不一会,就看到穿着朝服,一丝不苟的子婴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进来,胡亥看着觉得很有股不一样的风范,不像那些年老的老顽固那么死板,也不像这个年纪的少年那般轻狂浮躁,很有股正者风范的味道,心里更是欣赏了,就盼着他弄出点成绩,也好顺势给他升升官职。
“微臣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子婴走到大殿文案前行了大礼。
“免礼,赐坐”胡亥来了这么久,现在早朝天天也都有人跪拜,他开始倒是有些不习惯想改,可现在不但习以为常,就是三跪九叩也对他影响不大了。
“谢陛下”子婴不是第一次单独求见皇帝,早已是熟门熟路,何况每次来皇帝都会给他赐坐,也就不会感到奇怪或者新奇。
恭厚弄好就退下了,他知道皇帝要和子婴谈政事,也知道胡亥对于太监的顾虑,所以很自觉的退下去等在殿外,有事皇帝自然会叫他的。
胡亥看到恭厚退下,很是满意,要不是恭厚有个玲珑心又恭恭敬敬的,他也不敢留着用,这人他镇得住,但子孙却不一定,所以他心里也早就有了安排。子婴看着,也是明白得透彻。
“微臣已按陛下吩咐将诸事处理妥当”子婴看皇帝放了笔,才开口说道。
“爱卿辛苦了,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朕会适当考虑”胡亥看着子婴想说又不敢说,就开始循循诱导,他喜欢有自己看法的大臣,否则什么事都要自己去想,累都累死了,而且一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总是有其局限性。
子婴没想到皇帝知道自己还有话没说,有些惊讶,“陛下的一番诏令,利国利民,百姓一定能够安居乐业,感谢陛下的恩德,只是这士子们却还需要陛下去体恤和安抚”。
听子婴这么一说,胡亥倒是想起来了,之前被新政策得以贯彻实施高兴得冲昏了头脑,以至于只记得百姓,而忘了那些读书识字的士子学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可是让全天下的士子学生寒了心,要不然后世也就不会有关于秦始皇身份的那个故事出现了。
“朕也觉得是应该做些什么了,毕竟天下的人都在看着朕呢,子婴接旨:朕命令你即日到先皇焚书坑儒的地方建庙立碑,供奉香火,若有记载人名,则对其家属进行抚恤安慰”胡亥说的有丝悲凉,但气势却是一点也不减。
秦始皇做的所有错误都可以原谅,就是唯独这焚书坑儒不可原谅,春秋战国几百年才发展起来的百家文化,被他一把大火给烧了个干干净净,就算儒生再怎么惹他生气,也不应该一下子就坑杀这么多人啊!这不仅仅是文化的大灾难,也是历史的一个遗憾。
“臣遵旨”子婴没想到皇帝立马就能想到对策,有些惊讶,但还是知道应该跪下领旨谢恩。
“朕说过免徭役三年,所以你还是用钱去请些工人修建吧”胡亥怕子婴好心办坏事,提醒到。
“臣遵旨,陛下教导,臣铭记于心”子婴虽然没忘,但皇帝刻意提醒,他还是有些感动,更不想拂了皇帝的面子,只得感恩。
胡亥见子婴的事情已经处理好,面前得奏章又有些厚,就让子婴退下了,他还得继续劳心劳力的批改奏章,这集权虽然好,但全都担在一人肩上,还是有些吃不消,可若放权给别人,又少不了担心会成了无所事事整日混吃等死的昏庸君主,所以他感到很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