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 分类:历史 | 字数:107万

第147章 逃亡秦国(1)

书名: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字数:2344 更新时间:2024-10-14 21:12:05

派去迎接士会回国的人选还未定,如何处罚赵穿和胥甲,却迎来了契机。

这一年冬,鲁国国君与赵盾会盟,顺便替郑、卫两国求情。之前晋国忙于与秦国交战,楚国趁机逼迫郑、卫两国与其结为盟友。待晋国解决了与秦的问题之后,赵盾已经放出风声警告两国,要为他们的背叛付出代价。鲁国国君作为和事佬,出面缓颊。

就晋国的利益而言,此时的赵盾,不希望再起战事。对付这两个小国,晋国实力绰绰有余。然而,如今与秦国之间,还存在士会的问题,赵盾的关注点集中在秦国的一举一动。解决秦国的问题,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没必要新开战局。

但是,狠话是必须要放的。否则身为盟主,友邦纷纷掉头而走,全都追随敌对阵营去了。长此以往,助长了敌对国,削弱了己方,赵盾一心想要维系的霸业,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鲁国国君向赵盾转达了两国的立场:郑、卫两国身处晋楚交界,国小力弱。之所以像墙头草般左右摇摆,乃是出于不得已,只为求取生存而已。此次是被楚国所逼,绝非出于自愿。实不敢忘与晋国的盟誓。

请鲁国为说客,望其能帮忙传递两国的真实意愿,希望得到晋国的谅解。同时,为表忠心,郑国愿意将世子派往绛都为质,卫国国君也有此意。

赵盾听后大喜。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得两国如此表忠,何乐不为?再一想,小国派皇族贵戚来大国,礼尚往来,晋国自然也要派人去往他国,以示承诺。现在手上正有两员贵戚不知如何处罚,这不正好?

倘若派他们去,一来,可展现晋国的宽容善意,重视小国,以对等的胸怀接纳他们;二来,这两人身份特殊,正不知如何处置是好。胥甲是元老勋爵之后,赵穿更不必说。单独处理赵穿,在外人看来,怎么样都是太轻,做什么都是偏帮,不好服众。

现在好了,以‘流放’之名将二人分派到两国。名义上是作为人质流落他国,实际去到小国,绝对无人敢怠慢他二人。算是从轻发落,又堵了众人之口。

与鲁国的会盟,很快达成共识。赵盾私下早已盘算好,于是对鲁国国君提出的建议,全部接受。鲁国国君作为和平大使,完成了任务。于是宾语甚欢,喜笑言谈,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内阁会议上,赵盾的提议毫无异议的全票通过。毕竟,对于赵穿和胥甲这样的世家子弟而言,“流放”之罪名,已经算是重罪。此番处罚,明面上又为国家分了忧,给足了他俩面子。实际上,让他们孤身独处异国他乡,也可达到令其清醒自知的目的。服了众,又教训了他们,两全其美。比单纯给他们降职、罚俸之类有意义得多。

另一方面,派人前去秦国之事,却迟迟难以定夺。

包括赵盾在内,六卿一共提请将近十人纳入名单。可是经过大会讨论,均被否定,没有得到超过三人的支持。

有的是太过循规蹈矩,怕到了秦国遇事不能机变。迎不回士会就算了,反而丢了自己的性命;有的是找不到理由让他背晋投秦。毕竟,理由太过牵强,恐怕到了秦国也很难立足。更别说争取秦君信任,带出士会。

有的聪明机智有余,可是职级太低,怕是不够份量得到秦国国君的重视。不能得到重视,恐怕短时间内很难有机会与士会接触。无法接触,事情就会越拖越久。时间一久,期间秦国如果再对晋国发起进攻,等于晋国主动给对方送了一枚援兵,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种种的不合时宜叠加在一起,导致此事一直悬而未决。“河曲之役”后,此事成为摆在赵盾面前的头等大事。

此时,晋国的邻国的秦国,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秦康公继位之后,本想借着表兄弟的情谊,大力扶持晋国新君上位,借此为秦晋两国的未来争取一些筹码。岂知晋国背信弃义,白白被摆了一道,饱受国内诟病。窝火至极的秦康公,每每想到此,总是午夜难眠。中间的几番偷袭,虽也成功,却没占到晋国的大便宜,还是很郁闷。

“河曲之役”的最后关头,借助晋国大夫士会的妙计,让晋国功亏一篑。秦国占尽便宜,血了前耻。同时,国内的反对势力均三缄其口。秦康公算了出了口恶气。

秦国上下也因此喜气洋洋,像是过节似的,人人面带喜色。

有个人却独自坐在屋内,任窗外风光无限,硬是无动于衷,不闻不问。他刚被秦康公赏赐,并委以重任。同僚分外眼红,服侍他的小厮小吏们更是趁机扬眉吐气。此刻,他们正在谈论,如何报复那些平日里不待见他们的人。说得热火朝天,不时还有哄笑声传出。

这一切,他却置若罔闻,完全置身事外。淡然从容,不见喜色,更无半点兴奋之情。当然,在君主面前例外。毕竟,身在异乡,人在屋檐下,他不得不虚与委蛇。

他,就是赵盾苦苦思索想要迎回晋国的主角——大夫士会。

此时的士会,丝毫不知晋国的波涛汹涌。他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当中。

那个被委以重任的下午,他整理包袱,准备出门。抬头看,满天星光闪耀,妻子儿女依依不舍。他带着一身骄傲,走出晋国,迈向秦国。谁知这一走,竟是六年!

在秦国的这些年,谈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先蔑虽与他同样滞留,他却时刻与他保持距离,不想落人以柄,以为两人结党另有他图。庆幸的是,秦康公没有因为他是晋国人而刻薄于他。毕竟,当日晋军偷袭时,他还救过几名秦兵。不管是出于本能或是为自己留后路,总之,他的行为受到肯定,并未被苛待过。

只是,秦国的大夫们就没有如此宽容了。吃了那么大的亏,却无法直接与晋军对阵泄愤,士会无疑成了他们发泄不满的靶子。他们明里暗里,使尽各种伎俩,给士会使绊子。目的就是让他难堪,激他反抗,逼他出手,令他出错,趁机将他赶走。

幸好秦康公不这么想。冷静过后,他认为,放着士会在身边其实是件好事。于是,他不顾众臣的反对,将士会留了下来。好生招待不算,还给他安排了职务,娶了妻,生了子。

秦康公想,与晋国始终会有一场决定胜负的战役。士会受到他的优待,自然会投桃报李。到时候,不管是出于报恩,还是出于对晋国的报复,士会一定会有所表示。果真,秦康公的这着棋下对了。士会在关键时刻的出手,使秦军绝处逢生,化被动为主动,取得了胜利。

当然,这是秦康公的算计。对未来,士会自然也有自己的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