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作者:衣带诏 | 分类:历史 | 字数:8.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十一章:封建地主的软弱性
王二虎,河南商丘人。
去年因为黄河决口而南下避难,虽然只是一次小决口,黄河很快就被堵上,但他却不愿再回去当佃农了。
原因也很简单,佃租倒是不高,毕竟河南的旱地亩产少得可怜,寻常年月一亩地也就一百来斤,稍好的能到个两百斤,碰上丰年则会是两百多斤,至于三百斤,那是绝无可能,除非是灌溉及时的水田才有可能出个一两亩三百斤的。
耕种这种产量的田地,没有十亩地都难以养活自己,去掉赋税和佃租,还有种子耕牛农具等等的花销,余下的还要去掉口粮,这么一算根本就剩不了多少粮食。
而要想把粮食换成银子来用,基本还要受到地主的一次盘剥,因为寻常百姓根本不敢也没有能力把粮食运到县城兜售。
且不说没有车马运输困难,沿途匪盗横行一个人去就是送死,再者没有门路把粮食运到县城也卖不出去,即使有人愿意买,也不会比当地地主士绅出的价格高多少,费这么大力气完全不值。
而且这种行为也会受到士绅的敌视。
所以不种上个二三十亩地完全养活不了一家子人,这还是建立在辛勤耕作没有灾荒不出意外的情况下。
但凡来点灾荒,粮食一旦歉收就要做好向地主借钱借粮的准备,家里有地的只能把地卖了换粮食来活命,没地租田种的就更惨了,地主家的钱粮可不是那么好借的,往往都是利滚利的高利贷,最后闹到家破人亡也还不清。
所以,像王二虎这样背井离乡寻找出路的人不在少数。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王二虎是幸运的,因为他来到了淮北。
此时此刻,王二虎站在军阵之中,自打他加入天尊教,受到教首的感化,就感觉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归宿。
他每日叩拜天尊神像,每时每刻都在想着自己死后能升入九霄之上,为天尊帐下天兵,到那时,一切苦难都将结束,人生也就圆满。
而成就这一切的就是教首的指引。
阻挡这一切的,则是清妖!
宿州城外,一支队伍手持长枪火枪稳步前进,队伍中随着烈烈北风飘扬的,是一展赤红色旗帜。
这是就是天尊教的队伍,也是李景天在杀了扬州的小吏控制住宿州知县后的动作。
他将龙脊山中的队伍召集出来进行演讲打气之后,二话不说就挥师南下直扑县城。
有知县在手,宿州县城弹指可下。
所以,当这支队伍出现在宿州城外的时候,守城的官兵尽管无比慌张,但看到打头阵的确实知县大人后,陷入两难之中。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不对劲,手持刀枪显然是来者不善,但队伍前面站着的可是知县,谁敢乱放箭矢枪子?
不过就算他们奋起反抗,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此时城内的天尊教教众接到李景天的命令后,已经在城内组织起了进攻。
内外夹击之下,王二虎等六百余人组成的主力部队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抵抗就冲入了城内。
作为天尊教攻克的第一座县城,同样也是自己的老巢,李景天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仅是攻城还有攻城过后的善后工作他都有过准备。
当李景天这个宿州的大地主兼平日行医治病的带善人站在知县衙门前向城中大户百姓宣读口号,并表明天尊教不滥杀无辜,不破坏法律之后,城内很快恢复稳定。
从攻城到彻底掌控整个县城,用时不到一天,虽然看起来有点离谱,但要知道这是李景天经营了三年的老巢,别说县城要地了,就是宿州境内的各个大户地主都被在他的监视之下。
整个宿州境内,有十数万流民,而这些人大都是天尊教的教徒,可以说李景天起兵之初,就是“拥兵十万”的巨寇了。
当天,宿州县城中,除了和往日相比安静不少之外,竟然没什么区别。
不过,次日一早,事情才算正式开始。
“尔等平日欺压良善,鱼肉百姓,今日判处尔等死刑,就地行刑!”
知县衙门前,李景天亲自坐镇,县城之中的一批士绅与豪商被逮住,直接当场行刑处决了。
随着一个个喷着鲜血的人头落地,旁观的其余士绅们纷纷吓得魂不守舍。
李景天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很简单,他要从这些士绅手里扣钱,直接抢固然是可以,但那样太过麻烦。
说麻烦是因为抢一批容易,抢更多的就难了。
士绅们会因为李景天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害怕,进而支持大清剿灭他,不如杀一批顽劣之辈,然后威逼剩下一批,最后再拉拢一批可用之徒。
如此,才是可行之道。
“将军所需钱财,一并从老儿这里拿去便是,拿去便是。”
“我等家财,将军只要言语一声,立刻奉上!”
“只求将军饶过一命,金银珠宝俱可资军。”
在刽子手的血淋淋大刀面前,往日被这些地主士绅们看得比命还重要的银子和土地,此时也成了身外之物了。
什么能比命还重要呢?
看着李景天如沐春风的派人把金银细软从家里搬出去,宿州的士绅们一个个心里都在滴血,但是他们忍住了保卫自己财产的冲动。
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李景天有什么底牌他们还不知道吗?
虽然不是那么清楚,但多少还是知晓一些的,淮北大地上数十万计的流民都被其笼络了,一旦发难,以他们这些人手上的百十个家丁护院,能当什么事?
不如老老实实的交出家产,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从头再来,只要命还在一切都还有机会。
而对方似乎也很知道分寸,并没有赶尽杀绝,这就更有机会了,等到朝廷官军杀来,一切又能重新回到正轨,舞照跳酒照喝,总比鲁莽的拼命强不是?
这就是封建地主的软弱性,欺软怕硬的本质在这一刻显露无疑。
而李景天何尝不知道这些人心里的想法?
他太清楚不过了,因为李家前身就是地主,不过到他这一代落魄了不少,所以对于如何拿捏这些地主士绅,李景天可以说是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