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23.8万

李牧篇(4)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作者:傲双 字数:2560 更新时间:2024-10-11 11:11:58

一战封君

李牧破匈奴,一战成名,成为乐毅(都长君)、赵奢(马服君)、田单(都长君)、廉颇(信平君)、乐乘(武襄君)之后,赵国又新生的一代名将。

当然呢?有廉颇、乐乘在,李牧黯然失色。但,李牧有个优势,他年轻。

春去秋来,赵国进入了多事之秋,李牧也迎来了他的机会。

秦庄襄王,稳定内政之后,趁着赵国与燕国打得难分难解,又有匈奴之祸。公元前248年,秦庄襄王趁火打劫,以蒙骜为将,攻伐赵国。夺取了赵国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座城池。

赵孝成王为了应对秦国之祸,做了两个选择:

1、赵孝成王与燕王喜议和,并交换土地。

赵国把龙兑、汾门、临乐给燕国;燕国把葛城、武阳、平舒给赵国。

2、合纵诸侯攻秦。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合纵诸侯(韩、赵、魏、燕、楚)伐秦,并取得重大的成果:击败蒙骜,抵达函谷关。秦国闭关不出。

至于,为什么是信陵君合纵伐秦,我在《君王篇》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值得提的是,秦庄襄王面对惨败,遭受到巨大打击,活活气死。同时,也迎来了秦始皇的时代。

然,赵孝成王久战诸侯,心里承受的压力过大,最终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临死前,赵孝成王让李牧去秦国迎接春平君归国。

结果:秦国不放,加剧了赵国局势的动荡。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甍,赵国太子春平君远在秦国,其三子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赵孝成王时代结束,赵悼襄王时代开启。

赵悼襄王继位后,发生了一件大事:廉颇逃亡诸侯,乐乘败走。

廉颇、乐乘都是赵国的名将,可惜,在赵国新旧换主,动荡不安的内政之中,一个败走,另一个逃亡。至于廉颇为什么要起兵攻打乐乘,逃亡诸侯。我在《廉颇篇》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赵国军队高层的两个人,一个逃亡,一个败走。那么,谁出来收拾残局,稳定赵氏江山呢?

外部有诸侯窥赵,内部不稳。赵国这场新旧君主交接,加剧了国内局势动荡。就在这个时候,李牧站了出来,接替廉颇、乐乘,并做了第一件事,树立威信:进攻燕国,攻下了武遂、方城。

赵悼襄王是个可怜人啊!父亲刚死,廉颇逃亡,乐乘败走。好不容易有李牧出来主持大局。北方又不安稳,匈奴有卷土重来的迹象。

最可气的是燕王喜又找赵国的麻烦。趁着廉颇逃亡,乐乘败走。燕王喜以剧辛为将,大举伐赵,找回十年前的耻辱。幸运的是,赵国又横空出世了一名老将庞煖。

庞煖这个人物,是和廉颇、乐毅、剧辛、赵奢等人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也是历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后起之秀,他曾与赵武灵王论战,留下了一个观点:兵不在多,在精。

沙丘宫变,这些人逃的逃,走的走,庞煖消失无踪,一下就是四十多年。

等到庞煖出山,对战剧辛,已经是个老人。

这个老人出山,不仅干掉了同时代的剧辛,打得燕国没有脾气,还合纵诸侯伐秦。公元前241年,韩、赵、魏、楚、卫五国伐秦,取得了战果。只可惜,联军内部不齐,导致伐秦失败。庞煖,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庞煖离开,李牧成为赵国唯一良将。

不仅如此,赵悼襄王也英年早逝,赵王迁继位。

赵悼襄王当了九年,却是最悲催的君王。

廉颇逃亡、乐乘败走、庞煖老死,他不是打燕国,就是伐秦国,偶尔欺负魏国。他死的哪一年(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派兵伐燕,夺取燕国狸阳城。秦国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轑阳、河间、安阳等邑九城,漳水流域已被秦所占有。

也就是说,临死前,赵悼襄王还在对战诸侯的路上,不是打诸侯,就是被诸侯打。

进入赵王迁时代,赵国能打的良将,就只有李牧一人。李牧也开启了他后半生的军事生涯:对战秦国。

赵王迁更是一个悲剧人物:其母名声不好,他以品行不端闻名赵国,本该是长子嘉的王位,落到了他的头上。

公元前234年,秦又大举向赵进攻。秦始皇派将领桓齮率军攻打赵国的平阳和武城,赵国将领扈辄率军前往援救。秦军在平阳击败赵军,杀死扈辄 ,并斩杀赵军十万人。以所取的赵地建立雁门郡和云中郡。

公元前233年,秦军攻打赵国的赤丽和宜安,进攻肥等地。秦军长驱直入,直逼赵都邯郸城。被打怕的赵王迁,下了一道命令,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北方长城兵团,南下救援,对战秦军。

李牧对战秦军,一战封君。此战,也被称为李牧的长平之战:宜安之战。

现在来看一下,李牧对战秦国,为什么能够一战封君。

先来看一下,交战双方的情况:

时间:公元前233年。

交战双方:秦国和赵国。

君王:秦始皇和赵王迁。

主将:赵李牧,秦桓齮。

主将军功:李牧北破匈奴,伐燕取两城;桓齮定平阳、武城,武遂斩杀赵将扈辄及赵军十万。

交战地点:宜安、肥下。

兵力:秦军十万,赵军十万。

从上面这份简历来看,双方主将都有显赫的军功。但,对李牧而言,有一种不利情况:秦国来势凶猛,赵国刚败,士气低迷。

此仗,犹如长平之战再现。秦军士气正旺,赵军士气萎靡。

李牧南下,与宜安守军、邯郸派出的军队会合后。根据双方的情况,制定了作战方略:筑垒固守,拒不出战,消耗秦军,与之打持久战。这种战法,与廉颇战长平,如出一辙。

桓齮明白秦军的劣势,不宜久战,需要速战速决,他的作战方略:声东击西、进攻肥下。在出奇制胜,围点打援、围而歼之。

李牧和桓齮之间决定胜负,且决定谁是名将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李牧根据桓齮的战法,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当秦军主力进攻肥下时,李牧不按常规出牌,突然带领赵军直扑秦军宜安老营,夺了秦军辎重。

桓齮得知宜安老营被夺,粮草尽失。没有粮草,如何与之对战。再加上,宜安的重要性,不能丢,也丢不得。火速回援,却在回军途中被李牧埋伏,双方在肥下展开激战。

桓齮不但计谋落空,反而还中了李牧设下的计。

结果:秦军兵败,损失十万人。主将桓齮战败,独自逃脱。

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呢?李牧真能打啊!

对于桓齮的结局,有两种观点:

1、愧对秦始皇,无颜面对死去的将士,自刎而死。

2、 逃亡燕国,化名为樊於期。

无论桓齮的结局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牧对战秦国,将劣势转为为优势,一战而胜。这也是秦始皇继位以来,遭遇最大、最惨的一次败仗。此战的胜负,对赵国而言,极为重要。不仅守住了江山社稷,还让秦国东出之势,折戟沉沙。

战胜秦国的人,正是李牧。这也是公元前247年,信陵君伐秦之后,时隔十五年,秦军又一次惨败。

李牧凭借此战,斩首秦军十万,威震天下,因功被赵王迁封为武安君。那么,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他的人生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