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23.8万

田单篇(4)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作者:傲双 字数:3524 更新时间:2024-10-11 11:11:58

离齐奔赵

公元前279年,对齐国而言,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这一年,齐国驱逐燕国,收复疆土,复兴家园。这位复国大英雄,正是田单。谁能想到,五年以前,田单不过是临淄市掾,是一位小人物罢了。五年以后,田单会成为举国皆知,人人称颂的复国大英雄。

从田单的奋斗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因此,在改变命运之前,你要对生活充满热情,悄悄发光,积累力量。谁又知道,明天醒来,又是怎样的天地。

田单驱逐燕国,光复齐国,人人称颂,威望达到极盛。面对如此大功,田单面临新的选择:做人臣,还是做主君。

当时,齐国百姓是什么反应?

《战国策.齐策》为我们留下了一句话: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

这句话,给我们透露出了一个信息:齐国之众,皆认为田单会自立。

田单驱逐燕军,恢复齐国,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哪怕,田单自立为王,也顺理成章。毕竟,齐湣王昏聩之举,为齐国带来了大难。齐襄王在莒,也没有多大的贡献。田单自立,也没人拿他有办法。

那么,田单的想法是什么呢?

史料给了我们的答案:做人臣。

田单干了一件事:去莒城,迎接齐襄王。

面对此举,齐襄王会有什么反应?

田单的声望,远高于他。田单是真想拥立他,还是想借机取代他。或者,田单想要架空齐襄王的权力,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其做一名傀儡之君。等到时机成熟,顺势取代他。

对于,齐襄王的出生,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此时,齐襄王年纪有多大,也无法得知。根据残存的史料,还是能够推断出一个大概。

齐湣王(公元前323年出生--公元前284年去世)死的时候,差不多四十岁。齐王建(齐国亡国之君)出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80年。

那么,齐襄王出生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304年--公元前300年之间。

也就是说,齐襄王继位(公元前283年)之时,差不多刚立冠,绝不会超过二十五岁。如果他的年纪太大,做家奴的时候,岂会被君太后相中。

及至复国(公元前279年),齐襄王的年纪,不到三十岁。

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君王,见证了齐国辉煌的时代,也目睹了齐国艰难的时刻。面对复国,他的心态是怎样的。

喜悦是有的,同时,又多了一点害怕。

他怕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田单。田单迎立他,出于什么目的,齐襄王拿捏不准。因此,齐襄王(公元前279年--公元前265年)最后十五年,主要干的事情:打压、削弱田单的影响力。

所以,因为这些事,齐襄王又留下了不好的名声:打压功臣、嫉贤妒能、心胸狭隘、没有君王气量。

那么,齐襄王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答案:不好说。

毕竟,齐襄王对田单的那些事,的确展现出了不好的名声。但,在国破家亡,他站出来说自己是齐湣王的儿子,凝聚莒城将士守城之心,这份胸襟和胆识也让人竖起大拇指。

最主要的是他能够驾驭比他厉害的人,独断朝纲,这也是很厉害。

总之,田单在齐国君臣百姓质疑声中,做出了一个决定:迎立齐襄王归临淄。

齐襄王也在质疑声中,回到了临淄,并做出了一个决定:封君拜相(立田单为齐相,封为安平君)。

这对君臣,看似和睦,君仁臣恭。实则,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也可以说,田单想要齐襄王替他树立一个社稷之臣的良好形象。齐襄王想要田单,替他匡扶社稷,守住江山。

这对君臣,在复国后,各取所需。

接下来就是齐国的好日子来了:

燕国一战回到解放前,不敢找齐国的麻烦;韩魏孱弱,也不会生事;秦国和楚国开战,打得不亦乐乎;齐国要应对的只有赵国。

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74年、公元前271年,齐赵两国有交战。齐国败,丢了几座城。

紧接着,赵国和秦国又展开大战:阏与之战。

齐国迎来了,真正的和平。齐襄王坐稳了王位,再加上对外无战事,对内安稳。剩下来的就只有一件事:内斗。

尤其是齐襄王和田单之间的权力角逐,越演越烈。其中,有两个故事,说明了齐襄王复杂的情感:尊敬田单,又害怕田单。

第一个故事:贯珠人。

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呢?

《战国策》记载: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田单分衣、解裘的举动是可怜老人,出于善举也好;是包藏祸心,收买人心也罢。但,田单的这个举动,在齐襄王眼中又是什么想法?

答案:尽早除之,以绝后患。

齐襄王说了一句话: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

齐襄王说这句话的时候,被一个人听见了。这个人就是贯珠人。

贯珠人听到了这样的话,等待他的选择也不多:要么,顺从齐襄王之意,撺掇杀了田单;要么,反对齐襄王之意,为田单说好话;要么,不发表意见,保持沉默;或者,贯珠人选择自杀、被杀,埋藏这个秘密。

这个时候,体现出了一个道理:论读书、会说话的重要性。

贯珠人明白一件事:齐襄王记恨田单,欲杀之。

同时,贯珠人也明白一件事:田单是齐国柱石,不能杀。

齐襄王做了这件事,会有什么后果:加剧齐国局势动荡。

无论齐襄王说这句话是出于气愤,或者是真的对田单有很深的意见。贯珠人要保住自己的小命,就要说出得体的话:既要缝合齐襄王的心意,又要解决齐襄王的问题。

贯珠人说了这段话:王不如因以为己善。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贯珠人话中的意思:是叫齐襄王抢夺田单的功劳。

这句话,不仅保住了贯珠人的小命,还解决了齐襄王的问题,也弥补了齐襄王和田单君臣之间的间隙。

贯珠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既要顺从上级的意思,又要坚守立场,还有另辟蹊径解决问题。不能做一个智慧的人,也不能做顺水推舟的小人。

所以,在现实中,当领导很生气问你对某个人的看法时,你会怎么做?

是顺着领导的意思,还是莽撞反对,或者学贯珠人之举:不能做君子,也不能做小人。

从,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齐襄王对田单不信任。

第二个故事:貂勃。

齐襄王身边有九个宠臣,这几人懂齐襄王的心思,也想除去田单。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让田单举荐的貂勃入楚。

理由:燕国伐齐,楚国救齐。

齐襄王也没想那么多,就让貂勃入楚,答谢楚国相救之恩。

一个小插曲发生了:貂勃入楚被礼遇,没准时归国。

这九个宠臣,趁机发难,说了两句杀伤力很强的话:

1、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问貂勃为什么得到楚国君臣盛情款待?答案:仗势。

2、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

归结两个字:谋反。

仗势、谋反,这是齐襄王心中最忌惮的。齐襄王的反应大怒:喊田单来。

索性田单有智慧,察觉不对,做了以下事:

1、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很狼狈)

2、谦恭有加。

田单行为有一点冒失,言语不得体,等待他的结局:轻者被贬,重者被杀。

索性,田单躲过了杀身之祸。但,君臣离心离德,昭然若揭。

貂勃归国,从一件小事,看出了齐襄王和田单的间隙:齐襄王直呼其名。

貂勃说了以下话,化解君臣之间的间隙,斩杀奸佞:

1、把齐襄王比作周文王、齐桓公,把田单比作姜子牙、管仲。(告诉齐襄王直呼其名不得体)

2、讲述田单对齐国、对齐襄王的贡献。

3、告诉齐襄王直呼其名的后果:亡国。

4、给出了建议的方法:杀奸佞,用正直之臣。

齐襄王不傻,听出了貂勃话中的意思。同时,齐襄王也知杀了田单,这样做有什么后果。

从贯珠人、貂勃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齐襄王想除掉田单。

齐襄王会用什么方式打压田单,又不留下把柄,被后世所说,寒国人之心?

公元前266年,赵国发生了两件事:

1、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继位,赵太后主政。

2、秦燕伐赵。

齐、赵两国关系也开始改善,赵国开出了一个条件:以济东之地,换取田单为将,助赵伐燕。

齐襄王抓住这个机会,既可以得到济东之地,又能打压、削弱田单的影响力,最主要的是还不会留下打压功臣的名声。田单是聪明人,也明白他心心念念的齐国,混不下去。他当初认识的齐襄王,已经容不下他。

田单顺势,去了赵国,替赵伐燕。

这里有个问题:齐襄王为什么容不下复国大英雄田单?

两个字:权力。

田单有没有心思,篡权夺位,不能论证。但,田单有权利、有实力,篡权夺位。有句话说得好:你有没有想法,这不是错。你有实力,就是错。

无论是齐襄王心胸狭隘也好,嫉贤妒能也罢。齐襄王为了江山社稷,是不会容忍田单。虽说,齐襄王不会杀了田单,但疏远、打压是避免不了。我在《赵孝成王英烈传》、《君王篇之赵孝成王》重点讲解了这段君臣之间的恩怨,这里不多说了。

或许,田单赴赵,这是君臣之间最好的答案。

那么,齐襄王是如何除去政敌,巩固自己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