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102.2万

第89章 汲城

书名: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字数:3085 更新时间:2024-11-11 12:52:36

在接待了韩、楚两国使臣后,魏军立即从荥口渡河。

所谓荥口就是荥泽与黄河的相连接的一段河道。从黄河进入荥泽后,向东可经济水和濮水通往陶和濮阳,向南则可经鸿沟通往大梁,绝对是繁忙的商业要道。但从荥口渡河,正常的途径是从黄河进入少水,转向怀城;但现在怀城是秦邑。少水入河口以东,则有大片的黄泛区,几乎找不到大片干燥稳定的陆地,可供大军上岸。

黄河以少水入河口为界,以西的河道受太行山和秦岭的束缚,河道基本稳定;出此向东是一片由黄河冲积而成的大平原,今天称为华北平原,河道十分不稳定,时时泛溢。那里一片泥泞,必须要到下游一百五十里外接近淇水入河口处,才有比较稳定、干燥的陆地可供上岸;而那里又偏偏靠近秦军刚刚占领的汲城。

这时,河内南阳作为魏国领地的优势显现出来。现在是晚冬,黄河正处于枯水期,河北的黄泛区经过一个冬天的冻结,出现了一个暂时的可供大军集结的干燥区域;从河内逃回河南的魏人知道这几处登陆点,这些地方由于是黄泛区,甚至少有人烟。魏军近十万人就从这里用了近十天的时间渡过河去。

魏军过河后不久,公子咎率领的韩军两万人也到达荥口。荥口本来就是韩国的领地,韩国军队要从这里渡河,魏国没有任何理由加以阻止。在与新垣衍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后,魏军向北进军,让出渡口让韩军过河。

芒申率领的楚军则有些麻烦,他们进驻了洛阳,从孟津上船渡河是最自然的选择。但孟津对岸是秦国的领地,楚军几乎找不到可以立足的地方。好在楚人多善操舟,一万多人带着大批粮草辎重,从孟津登船,顺流而下,走了一百多里水路,也到了荥口。

如果说魏军从荥口渡河还有一定的隐蔽性,楚军从孟津登船,那就毫无秘密可言。很快,秦军就打探到联军从荥口渡河的消息,飞报驻于朝歌的尉摎。

尉摎的大军目前驻扎于朝歌,正在攻击附近的赵城中牟。

中牟在晋国时就是一座坚固的边境重镇。在赵国从晋阳迁往邯郸之前,中牟曾经作为赵国的临时都城,历经数代,三十八年。赵人以这里为基地,打下了邯郸一片天地。中牟对赵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此重要的城池,以尉摎十万疲惫之众,要想打下来谈何容易!但尉摎其意不在中牟,而在于调动联军北上。所以明里布置围城,暗中关注的重心一直放在洛阳方面。

围困了中牟没有几天,孟津方面就来了报告,楚军登船东去。然后,沿途各秦邑纷纷将自己看到的楚军动向报告给尉摎。最后,怀城的秦军发现,楚军到达了荥口。秦人的注意力转到荥口后,秦军终于打探到,大批魏军已经在荥口渡河,韩军也在荥口渡河,楚军眼看也将在荥口渡河。

但由于秦军在河内各邑烧杀劫掠,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民生,那里成了一处信息黑洞,没有任何消息可以传出来。联军过河后前往何处,尉摎完全打听不到。而军队的哨探又不可能探至一二百里外。

秦军在占领朝歌之前,先占领了汲城,但并未对汲城加以破坏,也未多加停留,似乎对汲城有些看不上,也或者是想迅速占领朝歌。

但这几天,汲城成了一座难民营,每天都有无数西边的难民拥入,最后逼迫汲城关闭了城门,拒绝难民进入。而逃难出来的难民也打破了河内的信息黑洞,尉摎终于能从难民的口中知道魏军的行动了。

其实新垣衍并没有采取什么特别的秘密行动,他很正常地北上,进入被完全焚毁的宁城。

宁城的状况惨不忍睹。秦军杀死了城里几乎所有的精壮,焚烧了所有防御措施,运光了府库中所有的物资,使这座大城完全失去自卫能力。留在城中的老弱妇孺成为待宰的羔羊,隔三岔五就会有不明来历的人群拥入,把这里蹂躏一番。秦军没有运走各家的存粮,但在这些盗贼的袭击下,城内各家几乎已经断粮。城内大凡还有出路的,都离开城池,移居他乡,城里剩下的只有完全绝望的妇女和儿童。

魏军到达后,也无法在这里驻军:完全得不到任何补给。他们只得散到乡邑,强行征发乡邑的粮草。周围的乡邑已经为秦军所破,早没有余裕供给魏军。于是魏军也只有采用最后的手段:抢劫!

已成惊弓之鸟的河内人再遭劫掠,纷纷外逃。而新垣衍也无法在那些残破的地区久做停留,不等联军跟上,就率军沿着秦军进军的道路一路赶来。目的倒不是与秦军作战,纯粹就是寻找粮草。

但沿途城池均破坏严重。秦军将其残破后,盗贼再反复劫掠。那些曾经主动开城的城池,由于损失较小,一般的小股盗贼无法攻破,成为周围乡邑的寄身之所。但那些城邑虽然还算完整,但也被征收过重税,并不宽裕,要想入城,必须携带足够的粮草,还不收留老弱妇孺,现在反而变得更加坚固。魏军想要从这些地方征集些补给,竟被严辞拒绝!气得魏军就要攻城。但新垣衍不愿意把事情做绝,谁能知道那些丢失了城池的魏国官员会不会就藏身于此!那些官员多是魏室贵胄,如果他们说上几句坏话,自己这个外来人可就站不住脚了!

在后勤供应的压力下,魏军一路向东向北,迅速逼近汲城。汲城外的难民继续纷纷向东北移动,拥向朝歌。

在了解了魏军的动向后,尉摎撤去了对中牟长达十余天的围困,继续挥师北上,让南郡和南阳两军包围新中,自己率领关中军依托荡水和羑水,构建起防御阵地。

羑里是商族语,意思是监狱。荡水和羑水之间,四面环水,中间一片大空地,是天然的监狱。据说周文王在被纣王囚禁时,就被拘押在这里。羑里也就成了这片区域的地名,连带着它北边的河流也被称为羑水。

两年前晋鄙率领魏军救援邯郸时,大军也屯扎在这附近。魏军留下的营栅,稍加整饬,也还能用。这大大减轻了秦军构筑营垒的工程量。荡阴、羑里现在人口繁庶,秦军在这里很容易征集到人力施工。

秦军的到来引起一阵惶恐。那些从茅、宁等城逃出来的邑民,也有少部分逃到这里。秦军在那里大肆烧杀,令人谈虎色变。但秦军进入朝歌后良好的表现也传过来,又令本地的邑民对秦军改观不少。到底朝歌离荡阴和羑里更近,邑民们本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理念,当秦军到达时,大着胆子留下来:毕竟,背井离乡也不是什么好的选择。——这让秦军在防御这一地段时,拥有了丰富的资源。

尉摎将主阵地设在羑水以北,在荡水以南(荡阴)原魏军大营中留下五千人的前卫部队,荡、羑两河之间羑里也留下一支五千人的部队接应。

荡阴距离朝歌并不遥远,只有四五十里,朝歌的动向秦军可以时时掌握。但一直到秦军把阵地完全构筑完成,朝歌也没有军队进入。这下把尉摎闹蒙了。过河后进展那么猛,怎么到跟前了反而停了呢?他不停地派出明探暗哨,严密监视敌军动向,惟恐对方有什么阴谋。

其实新垣衍什么阴谋也没有。他前几天快速进军,仅仅是因为经过的区域几乎全部残破,他无法找到足够的补给;而现在,他进入了汲城。汲城没有被破坏,秦军也没有长期驻留,有一些钱粮,可以供给魏军。

而另一方面,汲城虽小,却与魏有重大意义:这里是魏宗室的陵墓所在,相当多的魏国宗亲死后安葬在这里。

共城和汲城之间的大片山地,分布着许多魏国贵族的大墓,明白无误地说明这里是魏国宗亲的公共墓地所在。历史上还从这里的基地中发掘出着名的《竹书纪年》,以魏国的视角,记载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汲城距大梁不下二百里,魏国为何将墓地选在这么远的地方还是个谜,但汲城作为魏王陵墓所在是没有疑问的。所以,虽然相比于朝歌、宁新中,汲城算不上大,但重要性犹有过之。新垣衍将大军控制在汲城,而不急于进军朝歌,也隐含着戍卫魏王陵的意思。

另一方面,韩国和楚国的军队也都取道荥口过河,他们也都要从宁、茅等地北上。那些地方被秦军烧杀一空,作为东道主,魏国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尽一点东道之谊,拿出点粮食接济一下联军,让他们不要再继续祸害当地。新垣衍还有另一层想法:把更大、更富庶的朝歌让给韩、楚军进驻,把他们顶在与秦军对抗的前线;同时保住魏国的祖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