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作者:赵师雄 | 分类:历史 | 字数:146.7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章 重铸意大利荣光
之前在柏林的西里西亚火车站,倒是听爱因斯坦也曾经提过这么一嘴,说什么明年年初意大利举办会议,只是当时的他还不以为意,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现在听到卡皮察又提起了这件事情,再联想到爱因斯坦所说的话,他从两个人的话语里捕捉出了三条有用的信息。
【明年】,在【意大利】,举办一场【物理学家大会】。
明年,也就是1927年。
索尔维会议三年一届,上一次的第四届索尔维会议,是在1924年举办的。
也就是说,1927年将要举办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届时全世界知名顶尖的物理学家们,又将齐聚布鲁塞尔,在几天的时间内讨论当今物理学上的高精尖问题。
问题就出在这里,已经故去的索尔维,他本人是比利时人,所以用他所创办基金会的钱举办的物理学会议,地点选择上自始至终都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这个基金会有钱到在布鲁塞尔专门修建了一座“索尔维宫”,用以当做会议召开时的会场。
可是从来没听说过,意大利人什么时候热衷于召开物理学会议的事情。
尤其是几年之前,这个国家的最高元首变成了那个光头之后,意大利甚至比德国更早地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法主义。
如果陈慕武没有回国,这份会议的邀请函是直接送到他手上的话,那他觉得自己肯定会拒绝参会。
可现在卡皮察已经先斩后奏地给自己报了名,陈慕武觉得要不然还是先打听明白这场会议到底是什么情况,然后再考虑应该怎么做。
“彼得,这个会议是什么情况?我怎么完全不清楚有这一回事?”
“陈,别说你奇怪了,我也是刚接到通知不久。意大利方面的主办方,说是要纪念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volta逝世一百周年,所以才要举办召开这么一个会议。”
volta,直译成为汉语,便是沃尔塔。
这个名字或许让人很陌生,但是volta还有另外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约定俗成的翻译方法,那就是伏打。
亚力山德罗·伏打,伏打电堆的发明者,近代电学研究的先驱,十八到十九世纪,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
为了纪念他在电学领域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人们把电压和电势差这些物理量的标准单位,命名为伏特。
伏打这个名字,和伏特这个物理学单位之间,还是有所差别的。
前者写作volta,而后者则是把名字中的最后一个a去掉,变成volt。
把各种物理量的单位,用历史上各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一直都是物理学中的习惯。
但是在十九世纪的那个年代,用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单位,忽然就出现了一种不好的风气,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伟大的人名进行删减。
不只是伏打删掉了a,变成了伏特。
电容的标准单位,法拉,并不是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法拉第名字的简称,而是同样也像伏特那样进行了删减,从faraday变成了farad。
除此之外,还有黏度的单位泊poise,来源自发明了水银血压计的法国生理学家泊肃叶poiseuille;
比声阻抗的单位瑞rayl,则是从老汤姆孙的老师,瑞利三世的爵位瑞利rayleigh而来。
等等等等……
不过之所以在做电势差单位时,把伏打改称为伏特,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是因为在意大利语中,volta有“次”的意思.
1volta,2volte,3volte
对应的就是一次,两次,三次……
为了防止产生这种误会,所以才把伏打改成伏特。
但估计这又是一种野史说法,因为一开始建议用伏特做单位的两个人,是英国的电气工程师,他们才不会在意意大利人怎么读。
而且这两位电气工程师在1861年建议的是,把伏特用作是电阻的单位,直到二十年后,伏特才被改成了电压单位。
作为改变了欧洲命运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伟大的意大利不但拥有众多的伟大的左后卫,也有很多伟大的物理学家。
不说像达·芬奇那样全知全能的大才,但说到物理学的奠基人,说到前牛顿时代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就一定绕不过伽利略。
除了伽利略,还有那个首次在水银柱中发现了真空的伽利略的学生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
然后还有提出分子概念,以及原子和分子区别的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阿伏伽德罗定律和阿伏伽德罗常数,正是用他的姓氏来命名。
在阿伏伽德罗同时期前后,意大利还出现了几位研究电学的大家。
首先是一名外科医生,同时也是博洛尼亚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路易吉·伽尔瓦尼,他在解剖死去的青蛙的时候,偶然用铜质手术刀,接触到了放在铁盘中的青蛙腿。
第24章 重铸意大利荣光
青蛙腿倏地蜷缩了一下,似乎是有电流经过。
从此之后,伽尔瓦尼就在“动物电”这条歧途上越走越远,利用控制变量法,尝试着在晴天、阴天和雨天等不同的环境中,在每天的不同时刻,利用铁纱窗、铜丝、铁板、玻璃、橡胶、松香、石头、木板等各种不同的材料对青蛙腿进行测试,试图找出电流产生的真相。
伽尔瓦尼的这个错误,对他自己来说是可悲的,但是对整个物理学的发展来讲,贡献是非常大的。
没有伽尔瓦尼的大量实验现象和数据,就不会有更多的人被电学现象所吸引,他的竞争对手伏打也就不会提出来了一个不同于“动物电”的新观点“金属电”,并最终研制出了电堆。
虽然两个人在学术上所持的观点不同,可为了纪念伽尔瓦尼在电学上的开创性工作,伏打把自己研制出来的电堆,命名为了伽尔瓦尼电堆。
他却没想到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这个东西改名叫做伏打电堆。
虽然伏打已经成功研制出了电堆,伽尔瓦尼的动物电思想并不是后继无人。
伽尔瓦尼的侄子乔瓦尼·阿尔迪尼在伽尔瓦尼因为身体原因退休之后,继任了自己叔叔在博洛尼亚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职位。
虽然当时伏打已经制作出了能产生电流的电堆,证实了叔叔的“动物电”是错误理论,“金属电”才是正确的物理学原理。
可阿尔迪尼却剑走偏锋,他不再去固执地坚持叔叔那错误的理论,而是把目光落在了另外一个问题上面。
既然电流能让死去的青蛙腿痉挛,那么是不是也能把这项技术运用到其他的动物身上呢?
于是阿尔迪尼尝试了各种比青蛙更大的动物,比如羊、猪、牛和黄牛,利用电击头部,引起眼睛和舌头的痉挛性运动。
在试验过了各种动物之后,阿尔迪尼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既然动物的尸体可以,那么人的尸体是不是也可以?
于是阿尔迪尼开始凭借自己博洛尼亚大学教授的身份,进入到刑场当中,利用刚刚被处以极刑的犯人尸首来做实验,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人体上取得初步成果之后,阿尔迪尼的想法变得越来越大胆,既然电流能让人体产生痉挛,让眼球和舌头重新运动起来。
那么足够大的电流,是否能让一个人起死回生?
阿尔迪尼很想用实验证明他这个想法是对的还是错的,但很可惜,在博洛尼亚他是断然做不了这个实验。
因为天降伟人拿破仑,当时的北意大利,已经成为了法国人的势力范围。
博洛尼亚地区,甚至整个欧洲大陆上,处死犯人的方式,要么是用被路易十六改进的高贵新奇的断头台,要么就是粗暴地斩首。
这种处刑方式,对阿尔迪尼很不友好。
人首都分离了,就算加再大的电流,那也肯定不能复活了呀!
因而阿尔迪尼的目光盯上了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国,这里是离他最近的仍然在执行绞刑的国家。
这个人的行动能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在产生这个想法之后,他立刻就搬到了伦敦。
在伦敦,阿尔迪尼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一个被指控伤害的妻子和女儿犯人,乔治·福斯特。
在这名犯人被判处绞刑并杀死之后,阿尔迪尼当着一群医生和旁观者的面,用100块锌片和铜片组成的巨型伏打电堆,把正负两极插进了尸体的嘴和耳朵。
“下巴开始颤抖,周围的肌肉呈现出令人恐惧的扭曲,他的左眼实际上已经睁开了。”
把其中一个电极移动到直肠之后,发现动作变得更加明显,“犯人的右手举起并握紧,腿脚也跟着动了起来”,以至于看起来正在苏醒,并且再次开始呼吸。
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广播,十九世纪初的英国人活的很无聊,所以他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件乐子事。
现场围观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新闻报纸对这件事情大肆报道,英国人开始疯传阿尔迪尼是掌握了用电复活人这种黑科技的意大利人,“左零右火,雷公助我”,“跟我干就是跟电干”。
当时有个时年五岁的小女孩,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葛德文,也很受这件事情的震撼。
后来她在1816年结婚嫁给了一个诗人,跟随丈夫而改姓雪莱,在两年后发表了根据阿尔迪尼电击尸体受到启发而写成的,《弗兰肯斯坦》。
因为这本,玛丽·雪莱被誉为科幻之母。
她的丈夫当然也不是普通诗人,而是那位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的珀西·比希·雪莱,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其作品《西风颂》当中的一句,“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物理学和文学,就因为这么荒诞的一件事情,而联系到了一起。
虽然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意大利的物理学开始没落,但这个国家历史上毕竟有那么多着名的物理学家。
可也没见到他们在今年举行阿伏伽德罗诞生一百五十周年,或者逝世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啊,为什么明年就突然开始纪念起伏打来了?
难道说是意大利学界觉醒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决心要重铸意大利荣光,我辈义不容辞了?
这个人是谁,是靠着无线电报专利赚的盆满钵满的伽利尔摩·马可尼,还是意大利物理学的最后光荣,恩里克·费米?
陈慕武想了半天,也只想出了当今世界上,已经在物理学取得成就,或者会在物理学上取得成就的这两个最有名的意大利人。
前者已经誉满全球,后者,呃,本来应该有个费米-狄拉克统计,但是被陈慕武横插了一脚,现在的他应该只是罗马大学的一位理论物理学教授。
虽然陈慕武想不明白,为什么意大利突然要举办物理学家大会。
可说起来,这件事情的背后,还真和他多多少少有那么些联系。
想要重振意大利物理学荣光的,既不是马可尼,也不是费米,而是前文提到的那个刚刚上台没几年的光头。
陈慕武的归国之旅,在途经各个国家时所发生的各种事情,包括在苏连访问时的演讲,在波兰过海关时遇到的窘境,还有访问柏林大学时受到的热烈欢迎。
这些事情总会被当做科学新闻,在第一时间登在报纸上。
前有爱因斯坦,后有陈慕武,这两个人算是当今科学界的当红炸子鸡。
光头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物理学家,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面对陈慕武,瑞典王储想的是,能不能借助他的力量,来提升自己国家的物理学水平。
可光头想的却是,既然物理学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那么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国家内举办一次物理学大会,从而既能提升国家的声望,又能提升民族自豪感?
可是举办会议,总需要有个由头才是。
近代以来,意大利物理学式微,那就只能在先贤身上想办法。
恰好生于1776年,卒于1856年的阿伏伽德罗是一个不错人选,就像陈慕武所想的那样,今年1926年不但是他诞生150周年,也是逝世70周年。
可惜阿伏伽德罗的生卒月份都是在夏天,光头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相对应的纪念日早就已经过去。
无奈,只能放弃这位伟人,再去寻找下一位目标。
于是伏打就成了比阿伏伽德罗更好的人选,他刚好卒于1827年,到了明年1927年正好是100周年,这可比什么150周年还有70周年,更有纪念意义。
因为是纪念伏打,所以会议的地点,就选择到了伏打的家乡科莫。
这里的科莫湖,是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处度假胜地。
当然,也是光头最终被枪毙的地方,只是他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陈慕武和卡皮察在行李旁闲聊,剑桥郡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悠悠达达地来到了三一学院门外,卸下了一包属于这里的信件和电报。
院监在检查完所有收信人后,朗声对着他们这里说道:“陈院士,有您的一封电报。”
“哪里来的?”
“罗马……”
这些意大利人的速度还真够快的,卡皮察前脚刚替自己答应完参会,后脚他们就又把电报给发过来了?
没想到院监的话还有后半句:“呃,不是意大利的那个罗马,而是教皇国的那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