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作者:东鸭西楼 | 分类:历史 | 字数:241.5万

第525章 释经权之争,孔讷的大字报(二合一

书名: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作者:东鸭西楼 字数:7396 更新时间:2024-10-11 10:43:25

张异也知道老朱最重视工作,只能转身出去。

他在宫里人引导下,准备前往太子府。

只是张异离开之时,正好看到一众官员前来。

胡惟庸,汪广洋,还有六部的人。

他与众人相遇,许多官员见到张异,或者似笑非笑,或者冷着脸。

倒是胡惟庸,却笑语晏晏,给张异作揖行礼。

张异一愣,也搞不清胡惟庸葫芦里卖什么药?

他本能回礼,胡惟庸,汪广洋等人,鱼贯而过。

“此人,比历史上的胡惟庸更可怕……”

张异明白自己跟胡惟庸之间的恶仇恨,那是倾尽三江四海,也无法洗刷的。

这家伙越是笑里藏刀,张异就越是觉得危险。

他想起最近关于青衣宰相的传言,似乎有所感触。

“不会是这混蛋,给我弄出来的动静吧?”

张异留了一个念想,继续跟着太监走。

胡惟庸等人,进入御书房之后,都跪倒在皇帝面前。

“微臣见过皇上!”

“你们都起来吧,聊聊正事……”

胡惟庸等人起来之后,他主动开口询问皇帝:

“陛下,臣听说,二殿下已经在宁波登陆,正带着日本的国王,朝着京城来……”

……

“太子殿下!”

“你小子,终于舍得回来了!”

朱标见到张异的时候,整个人眉飞色舞。

他迅速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走到张异面前。

和朱元璋一模一样,拍了拍张异的肩膀,说:

“壮实了不少……”

张异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太子殿下,您跟陛下的反应是一模一样!”

“哈哈哈!

来,坐着,咱们兄弟俩聊聊!”

朱标拉着张异到一边,聊起这些年的事情。

张异给朱标汇报了北方的情况,尤其是关于顺天府的城建。

“当初父皇只是让你出去避避风头,谁知道伱又搞出一件大事!

当初文武百官听说你要自费修路,都准备看你笑话!

可你转手将江南富户都骗到顺天买房,一举成为顺天第一首富……

如今应天府的百姓都知道你,你都成为说书人口中的传奇……”

朱标想起两年多以前的事,百感交集。

张异是个注定不会默默无闻的人。

“要不是迁都的日子都定了,本宫都想亲自去看看你建造的城市!

不过也无所谓了,反正一年多以后,迁都的工作就该开始!

而你这次回来,就别走了!

至少,也要将你终生大事,给定下来……”

朱标的眼中全是笑意,张异难得老脸一红。

“本宫初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个七八岁的孩童,这时间飞逝,转眼你都要成家了!

虽然你我无兄弟之血缘,但感情却胜似兄弟!

能看见你成家,本宫十分高兴!

而且,成为徐达的女婿之后,你身上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压力?”

张异似笑非笑,朱标读出他眼中的嘲讽。

他尴尬一笑,自己一时间糊涂,倒是失言了。

“现在,弹劾你的奏疏,每天都有!

有不少还是顺天府那边发来的!

父皇本让你去避风头,可这近三年来,你出的风头一点不小!

这些人都惦记着你呀,虽然父皇不为所动,铁了心保你。

但对此情况也是不厌其烦。,

等你和徐家丫头完婚之后,你成了徐达的女婿!

那些人自然而然,会给你几分面子!”

“面子?”

张异呵呵笑:

“难道陛下真的想让我跟胡惟庸等人讲和?”

朱标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之色。

张异这小子,扎心的本事是一点都没落下。

从本质意义上说,除了跟胡惟庸当年那场矛盾,造成了他们之间不死不休的局面。

张异其实和大部分官员并没有什么大仇恨。

百官仇视他,是因为张异这些年做下的事,一直都在处处针对整个文官阶层。

他们痛恨的不是张异这个人,而是他做下来的事。

除非张异改变他的立场,不然别说徐达,就他是皇帝的驸马,又有何用?

张异相信,面对这种权力的斗争。

别说他,如果不是老朱强势,文官集团说不定会让他失足落水身亡……

所以朱标所谓的徐达的女婿,只是个笑话。

“也不能说讲和,至少将明面上的火药味压一压!

毕竟,你举行国祭的事情,现在还在争论不休!”

张异听朱标说了一下事情的大概,明白了如今压在他身上的压力。

将日本国王押回应天,老朱的这场国祭,是祭奠这些年被倭寇杀死,或者因为抗倭战死的百姓和将士。

这是一场振兴国威,也是安抚百姓的政治大秀。

尝到引导舆论甜头的朱元璋,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凝聚民心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场国祭重要,张异这个主祭之人,才有争议。

老朱隐约想借这次机会,落实张异的国师的名分。

可,文官集团又如何肯轻易同意?

这越是朱标头疼之下,胡言乱语的原因之一。

“另外,关于这位日本国王的处置,咱们内部也有争吵……”

……

张异闻言一愣,关于天皇的处置,还有什么异议?

朱标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来龙去脉。

小日子在这两年不好过,当大明远征的时候,他们本来还觉得没有什么?

这些年,只有小日子的浪人朝着周围输出倭寇,谁见过华夏给日本输出过战争。

加上百年前的神风庇佑,小日子的国王一开始收到来自日本倭寇从海上传回来的消息,还十分不屑。

可大明的船坚炮利,很快给这些人上了一课。

大海上,日本那些小舢板,还有他们养的海盗,基本上是飞速溃败。

等到常遇春带着陆军登陆,那些人见到大明不过一万多的军队,又喊出要将这些人屠杀的口号。

只是,曾经的大名第一猛将,如今转型指挥的常遇春,很快交出他转型后的第一份答案。

他带着一万多的大明军队,开始了自己的虐菜之旅。

灭了南朝之后,北朝天皇才彻底慌了。

他们一边抵抗,一边派人求饶,只是常遇春早就领会老朱的心思,压根不给机会。

这些人没办法,只能通过海上的力量,前往大明求饶。

天皇递上国书,要称臣。

可是,他们遇上了老朱,这个压根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自然不会同意。

此时,关于东方战场,朝中就开始出现杂音。

以杨载为代表的一批人,说起日本和中原的关系,主张大明见好就收,接受日本的归降,重新回到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关系。

而朝廷的天兵,自然要退出来。

老朱哪能接受这样的后果?还直接训斥了杨载。

只是,这种意见,其实在大明一直很有市场。

就算是如今日本国王被擒,百官也依然主张放他回去。

“放屁!”

张异少见的失态,忍不住破口大骂。

战争都进行到这份上了,哪有什么放他回去的道理。

比起朱元璋,朱标乃至大明所有人,他比任何人都痛恨小日子。

只有经历过华夏那百年屈辱,知道华夏因此承受多少苦难的人,才会体会到张异的心情。

大明的人体会不到,但张异依然认为老朱不应该放弃。

所谓的天朝上国的观念,该丢进垃圾桶了。

朝贡体系,不过是中土王朝因为无力管理更远方的国土,设置出来的一套备用体系。

如今大明的军舰都怼到别人家脸上了,还退出来?

那不是放屁吗?

当然,张异也明白文官集团那些人是怎么想的?

无非就是中土王朝的格局,王道之类的理念。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这些源自于农耕文明的思想,开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张异也第一次在现实中感受到,两个利益集团思想的碰撞。

没错,当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朝廷的精英阶层,不可避免,会出现两种声音。

以后随着海外资源朝着大明汇聚,这种生产关系带来的改变,只会让许多人更加无所适从。

张异深吸一口气,他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如果换成别的皇帝,他还担心老朱沽名钓誉,可他是朱元璋,论不要皮脸,他估计比自己还厉害。

“所以,陛下没有同意?”

“那是自然!”

朱标想都不想,直接回答张异:

“他们不知道大航海背后的意义,可父皇如何不知?

可新旧两代观念的碰撞,使得如今的朝局,极为混乱!

本宫也有些忧心,父皇能不能压得住……”

这才是朱标为什么忍不住说出自己跟徐家丫头完婚,能缓和矛盾之类的话。

其实是因为他自己心里烦躁。

张异默然,细细思索。

他才明白在他流放北京的三年,朱元璋承受了什么样的压力?

士大夫集团从董仲舒开始,早就根深蒂固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流水的皇帝,铁打的读书人。

如果放在一人,一时。

皇权压制相权,皇帝杀戮官员的事情很多,可是,代表士大夫阶层的相权,一直没有没落过。

从报纸开始,朱元璋的手,伸入了这些人的不可触碰之地。

这也是为什么汪广洋这个和稀泥的老头,也坚定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原因。

其实如果用政治来解释,可能会解释不清。

但以宗教来解释,一切都解释得通。

因为老朱在一步步将他们的信仰的根基,在挖断。

所谓断人财路,杀人父母。

皇帝和群臣之间紧张,也就不奇怪了。

也亏得朱元璋是开国之君,压得住这滔天的压力。

如果换成别人,哪怕是朱标在,恐怕这场改革,也只能徐徐图之。

又因为如此,张异也明白自己身上的危机。

这些人动不了朱元璋,难道还动不了自己?

“果然,很麻烦!”

张异轻笑,这场争斗已经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地步,几乎没有退回来的可能。

既然如此,自己只能再进一步,披荆斩棘。

“皇上举办的这场国祭,百官反对的理由,大概也就是说陛下没有大国之君的风范,也不符合儒家的仁道,王道之行!

但贫道以为,这场国祭恰恰需要办下去!

不但要办,而且要利用这场祭祀,将所有人的人心都收拢起来!”

他本对于这场国祭并无太大的期待,也以为这只是朱元璋为了完成对他的承诺,走过的一个过场。

但现在看起来,这场国祭十分重要。

“走吧,午朝应该也差不多了,咱们去找父皇吃饭!”

朱标看了看时间,应该已经过了皇帝和百官商议的日子。

张异起身,跟着朱标进宫,一路前往御书房。

只是,还没走进,就听见有人大喊:

“陛下,你这么做,实在有辱国格,非君王之行也……”“将他给朕拖出去,杖一百!”

朱元璋愤怒的声音,从御书房传出来。

不多时,张异看见一个官员被皇帝拖出去,开始噼里啪啦打着屁股。

侍卫下手挺狠,不多时,那人就被打得不省人事。

朱标看着不忍,让太监通报之后,直接带着张异进去。

御书房中,皇帝脸色铁青,其他人跪在地上,噤若寒蝉。

张异识趣地躲到一边,不去掺和这件事。

“父皇息怒,杨大人毕竟也是为了国事,就算说错话,也不该如此……

父皇,儿臣看外边,人已经昏迷了。

您就别再往死里打了!”

老朱看了朱标一眼,给一边伺候的太监一个眼神。

太监连忙跑出去,让侍卫住手。

“谢皇上开恩,谢太子殿下!”

胡惟庸等官员见皇帝卖了朱标的面子,赶紧给朱元璋跪下。

“都出去!带着那个晦气的丧门星走人!”

老朱气急败坏之下,连丧门星都叫出来了。

百官面面相觑,又低下头,无声退出。

张异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憋屈和怒火,尤其是胡惟庸,他离开的时候,深深看了自己一眼。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朱元璋才坐下来,他对张异道:

“你也看到了,这些人哪,越来越不安分了!”

“陛下,不知道外边的人是谁?”

“杨载!”

张异闻言,恍然大悟。

杨载这个人,其实也算是个人物。

他一力促成了日本队大明称臣。

不过换到这个时空,张异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的轨迹,那个本应该是大明功臣的外交官,变成了第一个反对朱元璋的人。

杨载刚才喊出来的那些话,就差已经指着朱元璋鼻子骂了。

由此可见,文官这边对于日本国王的处置方式,很有意见。

而最大的意见就是,皇帝不应该如此对待一国国王,哪怕是番邦的国王。

他们的理由是,大明如此做派,会让周围的藩属国寒心。

但其实张异明白,所谓的日本国王处置方案,不过是文官和皇帝之间的一个借口。

没有人会关注那家伙的生死,但朱元璋的做法和百官的意见,分别代表了两种行为模式。

官员试图将皇帝的言行,拉回到儒家那一套上来,以道德,去绑架皇帝。

而老朱则是利益当先,他既然已经吞下日本,绝不可能吐出来。

那些骂着皇帝不仁不义,非人君之风的官员,自然会让老朱怒火中烧。

“原来是杨大人……贫道记得当年,他正是南朝将军放回来的使臣之一!

杨大人曾经多次请陛下派他出使说服日本,陛下却没有答应!

如今他站出来反对,倒是合情合理!”

“朕就想不明白,朕准备了多年的战争,人教训了,他们还让大明将利益给吐出来……

合着朕牺牲那么多利益,只是为了一个面子?”

朱元璋犹自意难平,张异呵呵笑:

“因为,日本的利益,他们吃不到……”

儒家的统治地位,是建立在农耕文明之上。

所以对于海外扩张这种事,中央朝廷无法企及的地方,自然这些精英们也吃不到利益。

他们不可能背井离乡,去远方的日本当官。

其实不独是精英们,皇帝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么想的。

只是张异给朱元璋指了一条路,这确实能让老朱吃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这些利益,又和以士绅为主的精英阶层无关。

或者说,就算有一部分人能吃到利益,也是沿海那些地主。

也是因为如此,一旦大明出现稳定的海上贸易,就一定会产生新的利益阶级。

这些人的出现,一样会分薄现有的儒家的基本盘。

儒家的士子,计划垄断了华夏最聪明的那一批人,他们也许看不到未来百年后的变局。

却能感受到,来自皇帝吹起来的寒风。

“吃不到?”

老朱闻言一愣,张异解释道:

“就如同样是士绅,浙江沿海一带的士绅,与内陆的士绅,本身利益也不一样!

统治日本,意味着朝廷在早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的投入,等于变相从他们身上吸血!

可是,产生的收益,他们可预见的,也吃不到。

为什么要支持陛下的想法呢?”

任何人,任何集团行事,都要讲究利益。

朱元璋如此,张异如此,其他人自然也是如此。

“依托于农耕文明建立的道德观,也将在大航海时代开始无法适用!

朱老夫子创立的理学,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士大夫集团的权柄!

但在新时代面前,他们也该被扫入故纸堆了……”

张异的话,显得有些诛心,如果放在御书房之外,恐怕也会掀起轩然大波。

不过朱家父子,早就习惯了他的惊世骇俗,而张异今天说的话,确实也贴合朱元璋的本意。

新的生产关系的诞生,也会改变社会利益的构成。

张异埋下去的种子,虽然还没茁壮成长,但好歹也生根发芽。

如果是以前,哪怕朱元璋再认可张异,或者再不满士大夫集团,他也不大可能去附和张异,因为他朱元璋,同样是这套体系的受益者。

但随着商税成为朝廷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朱的态度松动了一些。

而即将开启的大航海序幕,又给老朱找到了一条新的利益链条。

简而言之,在张异的努力下,朱元璋屁股下的椅子,已经逐渐和文官们坐不到一块。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难道你还想动儒家、”

张异闻言摇摇头,他并没有这个想法。

后世那位姓马的思想,放在这个时代太过骇世惊俗。

而且儒家本身的思想,张异而言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中国人,儒家是被刻在骨子里的存在。

所谓的儒家文化圈,影响了多少人。

儒家的思想,一样也可以成为文化输出的主力。

但儒家未必等于理学,有些东西是可以分开的的……

可是,新的,能替代理学的学说是什么?

心学?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王阳明的心学本质上也是理学的补充。

张异在这件事上,并没有答案,但他觉得他可以提供一条路。

“陛下还记得孔讷?”

朱元璋微微一愣,张异在这个时候提起孔讷做什么?

他脑海中浮现出孔讷这些年做过的事。

他一直在重新定义儒家,否定理学的一些做法。

“百官反对陛下的理由,根源就在儒学之上,对于儒家的解读,每个人都有不同!

不过大家信奉朱子,所以朱子成了圣人!

可为什么,四书五经,只有一人能够解读?”

朱元璋沉默,张异说的这些道理,其实就是孔讷一直宣扬的学说。

孔讷宣扬的,是将经典的解释权交由任何人。

这个想法,有些惊世骇俗。

不说那些士大夫们对孔讷的学说颇为不屑,就算是孔家的老爷子,也对孔讷十分不满。

不过他这位好友,似乎铁了心要走出自己的路,这些年其实一直在游学。

不过因为他也成为了一个类似于张异的刺头,所以皇帝说要重用他,却一直都没重用。

“孔讷所提倡的,是将释经权交还给天下人!

这件事对于整个士大夫集团的影响,不会比我搞出来的动静小,只是孔讷一来是未来的衍圣公,他的身份保护了他。

二来,是他人微言轻,撼动不了其他人。

如今群臣跟陛下争议的东西,无非就是礼仪二字!

可谁去解释礼仪,咱们又当以谁的解释作为标准,这就很有讲究了……”

张异将这些问题剥茧抽丝,皇帝如醍醐灌顶。

“你的意思是,重用孔讷?”

“没错,当初陛下打压孔家,是因为他们不知好歹,心怀异族!

臣百分之百支持陛下去教训这种汉奸行为,不过……

陛下终究还是没杀孔克坚,大概看中的,还是孔家千年的招牌!

如今重用孔讷,其实还是用上孔家的那块招牌!”

衍圣公的子孙,不管如何,在封建时代都拥有至高无上的号召力。

朱元璋闻言点头,如果用孔讷来分担一部分来自文官集团的压力,似乎也是极好的……

只不过,朱元璋依然心有顾虑:

“那你觉得,如果重新重用孔家,恐怕会走了前朝的路?”

朱元璋心里是不想用孔家的人的,孔家在民间的威望,比龙虎山高了许多。

若不是如此,就孔家人出的那些各种奇葩,早就把家族给败完了。

可正是因为孔家人不太争气,老朱怕将孔家人扶持起来,影响也不会很好。

张异一句话,打消了朱元璋的顾虑:

“陛下,孔讷所谓的将释经权还给天下人,其实也是在削弱孔家的影响力!

孔家期望的,是同时拥有血脉的神圣性还有释经的权力,如果这两个都在孔家手里,那才是最可怕的!

释经权给天下人,其实对孔家而言是有害的。

自古以来,历代皇帝和读书人虽然将孔家当成吉祥物,可他们也因为是吉祥物才有了传承的神圣性!

如果人人释经,谁还会在乎孔家呢?”

“所以,孔讷为什么会这么做?”

“也许,他并不喜欢一个靠着血脉延续的孔家……”

张异意味深长地,说出一句话。

孔讷有大抱负,张异在京城的两年多,孔讷游历到顺天,和他论道了三天三夜。

虽然谁都没有说服谁,不过张异能感受到孔讷心中的豪情。

他想要重振先祖之学,以学问的方式,而不是靠着血脉的光环。

张异想起当初在京城孤独无依,小心翼翼的孩子。

再看如今,已经拥有直面世界恶意勇气的孔讷,张异只觉得非常欣慰。

他所处的时空,孔讷不过是个中规中矩的衍圣公,

而现在的孔讷,说不定能给他带来不少惊喜。

“新儒家!”

张异脑海中闪过一个名词,脱口而出。

“新儒家?”

朱元璋闻言笑了起来:

“孔讷在哪?”朱元璋招来属下。

“回陛下,在扬州!”

“朕命令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将他带过来!”

……

应天府,早晨。

许多官员已经起床,他们洗漱之后,开始准备上朝事宜。

一切和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自从皇帝登基之后,他们的日子就是如此,日复一日。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官员们会习惯性,让仆人买一份《日月时报》!

虽然大家反对报纸,但又喜欢看报纸。

胡惟庸也是如此,他穿好衣服,顺口问:

“报纸呢?”

“老爷,早就给您准备好了!”

仆人将一份今天刚发行的报纸交给胡惟庸,

胡惟庸点开一看,登时脸色大变。

“孔讷,今日的头版头条,是孔讷写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头版上的标题,十分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