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作者:东鸭西楼 | 分类:历史 | 字数:241.5万

第331章 朕肚子里的蛔虫,有法可依

书名: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作者:东鸭西楼 字数:4241 更新时间:2024-10-11 10:43:25

御书房。

朱元璋埋头读着刘伯温交上来的关于税法改革的初稿,一边看一边皱眉。

刘基算是基本接受了张异的提议,制定了一部关于大明的商税律法条文。

这部律法之中,对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商品,根据利润高低皆有规定……

朱元璋看得头大,这刘基一个人竟然能编写出如此细致的律法条文?

“不是臣一个人的功劳,臣虽然去了市井仔细询问了各行各业的商户,但终究不可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后来臣去了清心观,将各个行业大概的利润说给他听,他酌情给我一个合适的税率……

且,那孩子提议,对于税收太低的商户,可以免税……

不过臣没有同意这一条!”

老朱点点头,张异的想法基本上贯彻了他劫富济贫的税收思路,但还是天真了一些。

免税这个口子一开,下边就有无数的逃税的法子。

朱元璋不可能去开这个口子。

可是关于劫富济贫的思路……老朱还是很喜欢的。

反正也劫不到他身上。

至于农业税的问题,摊丁入亩也好,丁银也罢,皇帝最后还是暂停执行。

“商业税的部份,先执行下去吧!”

“是,陛下!”

刘基收拾好衣装,正准备告退。

朱元璋突然问道:

“你说文武分离一事,还有什么想法?”

刘基回答:

“陛下,这其实不是刘某的想法,而是清心观那位小真人所言!”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所以,张异现在连刘伯温也能忽悠上了?

“因为臣跟张真人闲聊朝局中事,那孩子顺便发表了意见!

文武分离并不奇怪,这是朝廷迟早要做的事情!

倒是他提到,李善长让常遇春入中书省,是不安好心!”

刘基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能打击自己的政敌肯定不会放过机会。

借助张异的嘴巴,揭穿李善长那点小心思,自然比他说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更有效果。,

他给朱元璋捋顺了李善长的思路,老朱果然不太高兴。

话说到这里,就该点到为止。

刘基也知道自己继续说下去,朱元璋就该反感了,他话锋一转:

“但最重要的原因,微臣在朝堂上没说……”

朱元璋果然被转移注意力。

“别卖关子,给朕说!”

刘基低下头道:

“他说常将军乃是陛下姻亲,太子可以娶将军的女儿,却不能娶宰相的女儿……

如果陛下真同意常将军入中书省,那太子和常家姑娘的婚事就……”

朱标闻言,浑身剧震,马上转头望向朱元璋。

他见老朱也是满脸震惊,但皇帝比他城府深,很快恢复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

朱标瞬间恍然大悟,这背后的逻辑经过刘伯温点破之后,他马上就明白了。

以父皇的性子,他绝对不会喜欢一个太过强势的外戚家族。

而自己这些皇子,却也不免会和他老兄弟们的儿女结亲。

可是就算结为姻亲,朱元璋大概也希望娘家太过强势。

军人势力,朱元璋已经有一套制度去制约前线的军人,反而是文官系统这边,皇帝没有太好的办法、。

唯一的可能就是,皇室在选择妃子的时候,不会去选择太好家世的子女。

朱标额头冒汗,他和常氏是真的两情相悦,可是如果父亲棒打鸳鸯,他也只能无可奈何接受。

可是,父皇会同意吗?

朱标不免有些担心。

常家姑娘是个好姑娘,可常家最近确实惹得父皇很不高兴。

如果父皇同意常遇春当宰相,那他们之间的婚事,可能就真的要泡汤了。

“有趣!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老朱神色平静,并没有对这些评价发表意见!

刘伯温告辞离去,朱元璋回头:

“走,跟朕去清心观……”

朱标一愣:

“父皇,咱们现在去清心观作甚?”

“怎么,浙江试点的政策落实下去了,张异那小子欠朕的东西怎么说?”

张异什么时候欠你东西?

朱标不知道呀!

不过既然皇帝要走,他也老实去换衣服。

等太子消失在御书房,老朱的表情才垮下来。

“这个臭小子,他怎么什么都知道?

难道朕这点小心思,后世的史书上有写?”

朱元璋自顾抱怨了一会,也去换了衣服。

不多时,父子二人出宫,前往清心观。

“稻谷开始接穗了……

今年收下来的稻种,明年种下的话,就可以看出有没有改进的品种!

再以此类推,多次杂交!

也许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种子!”

清心观中,由老张开张之后,道观总算对外营业。

不过父子二人并没有在前边守着,而是将看门的任务交给家庭地位最低的张宇初。

张异这阵子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跟踪稻田里的水稻情况。

他自己良田里的占城稻,产量十分喜人。

这个可以算是改变华夏农耕进程的稻种,对比目前大明主要种植的稻种,几乎有压倒性的优势。

去年跟张异打赌的佃户们,早就痛痛快快地跟地主老爷认输了。

不过他们输得开心,因为农作物在张异的指点下,产量确实几乎翻倍。

翻倍呀!

这对大多数的农民来说,这就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幸福。

而后来那些种不上占城稻的佃户,都开始找张异留种了。

占城稻的推广,应该是自然而然之事。

张异估算,如果没有朝廷介入的话,占城稻正常推广,就算在江南地区,也要十年才能真正铺开。

如果官方介入,可能会少一点时间。

不过怎么让官方介入,那就是一个比较技术性的问题了。

农耕,虽然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可是,真正重视农耕技术人却不多,他想起前世关于水稻北迁,明明是好事,却愣是因为士大夫阶层和朝廷税法不合理,导致百姓不愿意配合,最后把水稻北迁的大推广,推后到康熙年间。

不应该呀!

张异感慨,同时琢磨着怎么将占城稻呈现给皇帝。

其一,通过黄和的路子,其二是老爹,其三……刘伯温有阵子没来了……

“你在想什么呢?”

张正常打断了张异的胡思乱想,他才将将注意力放回到药园子的稻种上。

这些杂交过的稻种,代表着希望……

张异不求能弄出多厉害的品种,能随出类似康熙的御稻那种稻种就行……

杂交这种事是个长期的工作,绝不是一蹴而就。

就在父子二人忙碌之时。

外边有人通报,黄家父子到访。

“叔叔,黄家哥哥!”

张异回头,跟朱元璋父子打招呼。

“这是……”

朱元璋看着已经开始有稻穗的稻谷,也来了兴趣。

当稻谷有穗之后,每一个品种的区别,马上就体现出来。

这些品种大部分都是张异从各地收集过来的野稻种,产量可以说都是一言难尽。

不过接穗之后,朱元璋反而能直观看出每种品种的不同。

有些种植颗粒饱满,有些品种高大无比。

张异指着说:

“我把这些都杂交起来,期待有不错的成果!”

虽然听不懂,但老朱还是很认真的将张异的话记下来。

他此时才想起,自己宫里好像也弄了个类似的地方,但他忙起来早就忘了……

“占城稻的推广也很成功,按照佃户们的说法,只要不是天灾人祸,一亩二石到二石半的产量问题不大……”

张异随口报给老朱一个数字,老朱愣住,旋即开心地笑起来。

“这是你田里的产量?”

“嗯,虽然只是估算,但大差不差!如果真的如此,那占城稻应该好好推广了……

叔叔有路子,将稻种贡献给皇上吗?”

朱元璋闻言,道:

“也许有,但未必会重视,我可以试试!“

“那我也用我的渠道试试吧,等回头稻谷成熟了,我拉上刘伯温去田里看看……”

“等收割了,也带我去看看……”

目前天下种植占城稻的地方,只有朱元璋在北地的皇田,宫里的实验田,还有分散的一些地方。

且这些田地管理未必有张异上心。

朱元璋自己也很想看看那让人激动人心的场面,如果占城稻和粪丹用得好,估计他的休养生息也会容易许多。

“对了,你提起刘大人,我才想起一件事……

这陛下关于商税的消息,我从我的渠道上知道,应该要推广了……

你说要建的工厂,可不是忽悠我?”

张异闻言一愣,这么快?

他看了老黄一眼,黄叔叔的关系,有点薛定谔呀。

“可不敢忽悠叔叔,回头我将珍妮纺织机的样机做出来,你就明白了……”

珍妮?

听着很像洋人的名字,朱元璋充满好奇,那台所谓的纺织机,真有那么有效果?

“好,你出样机,我马上让人去江浙拿地……”

双方也是爽快之人,又不是第一次合作。

朱元璋给张异一个很好的分成,张异对老朱也很信任,不过他提了几个小条件,老朱想了一下,直接答应。

老张在一边看着,对皇帝和张异熟悉的做生意的样子,怎么看怎么怪异。

不过这次二人倒是聊得很快,就把事情敲定下来。

朱元璋左右无事,干脆道:

“走,去你的田里看看……”

张异点头,几个人出门。

在一些护卫的簇拥下,几个人来到张异的田地所在。

田里劳作的佃户,见到张异,纷纷跑过来。

“小地主老爷,大老爷……”

有个农户主动靠过来,朝着张异点头。

他的灵活劲,让老朱想到以前的老孟。

“他是你新的佃户长?”

朱元璋随口一问。

“老李,过来跟黄老爷打声招呼!”

被张异叫做老李的人,一脸的憨厚老实,他过来道:“见过黄老爷,见过黄少爷……”

张异说:

“本来师兄想要派个道士过来帮我,但我清净惯了,不想陌生人打扰。

这田产需要人打理,所以我就挑了个灵活的!”

朱元璋点头,不以为意。

张异的田地多了之后,确实需要一个类似管家的人物。

本来正规的道观,就跟豪门家族一般,自有专门管这个人。

可张异的道观不一样,他属于正一道的系统,却又圈地自萌。

老李想亲近伺候张异和老朱,却被便衣的锦衣卫给瞪回去。

他讪笑,活脱就是一个像钻营,却没有门路的可怜虫。

朱元璋没有在意对方,他径自走到田边。

一望无垠的田野,挂满稻穗的绿色海洋……

老朱看着眼前的情景,激动不已。

“若元末之时,老百姓人人都有这等收成,谁想造反呢……“

“叔叔说的是,可事实上,农业不管如何,终究是靠天吃饭的行业……

虽然总说人定胜天,但咱们终归还是跟老天爷夺这一线生机。

就像眼前这些良田,虽然小道已经做到最好,可如果今年风雨不顺,百姓照样要变成流民……

这世界上的底层,终究活得太过勉强!”

张异顿了一下,说:

“虽然天意难测,但若是天下百姓,家有余粮,就算偶尔有个灾年,也不至于流连失所!

其实说白了,还是上边剥削百姓,剥削得太狠了……”

朱元璋闻言有些不舒服:

“朝廷的税收已经够低了,三十税一的税率,难道还高?”

“表面上不高,可是架不住地方乡绅,勋贵们用各种法子,将天租转嫁到百姓头上!

陛下制定的税法虽然是好心,可有法可依这件事,做起来太难了……”

张异的感慨,让老朱想起二十几年前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当年饥荒,前朝的朝廷是发下救济粮的,但终归没有一粒米,落在百姓手里。

想到此处,老朱顿时意兴阑珊。

“咱们回去!”

朱元璋说走就走,张异不疑有他,跟着他们上了马车。

“小地主老爷,您可要常来呀……”

老李还在徒劳无功的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却无人在意他。

不够,等车队走远,他的笑容,化成冰冷的杀机。

“去常府!”

老朱从清心观出来,并不想直接回宫。

他让赶车的锦衣卫,往常遇春府邸而去。

此时的常遇春,正看着书桌上的纸张,陷入沉思。

而他身边,他的妻子蓝氏,在一边念念叨叨个不停。

“老爷,您看您,差点当上宰相,却被人搅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