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作者:农家一锅出 | 分类:历史 | 字数:259.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889.第883章 青黄不接贩豆难
第883章 青黄不接贩豆难
怀远的百姓当然吃饺子了,他们就种麦子,给他们吃米粉的话……他们也吃,因为他们有绿豆粉吃,感觉差不了多少。
一般情况下,能吃面条的就能吃粉,口感上没太大的区别,当然,螺丝粉那个酸笋就需要适应。
同时怀远人吃酱油没问题,当然也要吃醋,蘸醋吃饺子可以吃更多,蘸白糖就不行。
年岁大的人,就是超过六十岁的,这在大明数量相对少,给他们额外包的蒜黄的煮饺子,又鲜又对胃的刺激小。
现在没有鲅鱼,不然可以拿它包饺子,或者是虾耙代替虾仁包。
这个鱼肉的饺子属于山东、辽宁的特色,营口有鲅鱼圈,自然会用鲅鱼包饺子,大连也一样,山东的烟台不用说。
当然,眼下还没流行起来,许多地方一听鱼肉饺子,都很吃惊。
一般鲅鱼馅的饺子属于肉三鲜,跟猪瘦肉混合包,不是单纯的鱼肉。
“里长,除了饺子,这是全豆宴吗?”
最小的老五朱橚看着吃饺子配的菜,有点迷糊。
炒干豆腐丝、烧腐竹、爆香干、熘豆腐、家常豆腐、凉拌油豆腐丝、豆腐酿、小葱拌豆腐、豆渣萝卜丸子、小豆腐、盐水豆子、素鸡……
换成以前,朱橚真不知道这些都是啥,跟下丘村接触多了,他每一样都熟悉,甚至可以自己做出来。
他好奇的时候,磨豆子,然后做各种食物,这还少了个豆皮呢!不是腐竹,也不是干豆腐,更不是油的那个。
“殿下,去年当地百姓种豆子和高粱多,套种的,小麦收后了种,豆子正好咱们收了拿来做吃食。
这是昨天的,今天收的可以放着,到时候再做殿下爱吃的菜。
щшш¸ ttκΛ n¸ ℃O
比如豆腐脑、煎豆腐、豆浆、豆腐乳,还能做豆筋,用爆米花的锅炉爆一下口感也不错。”
里长道明原因,当地百姓的豆子还剩很多,吃不完,别的地方需求又少,因为去年这片区域都是在麦茬里种豆子跟高粱。
百姓倒是不缺豆腐吃了,甚至不会做豆腐的都学会了。
这个季节,没有黄瓜、豇豆、生菜等蔬菜的季节,又没有小麦收割的时刻,就是青黄不接。
正常来说此刻的百姓最难熬,结果当地百姓愁豆子卖不出去。
高粱与豆子一起种的,然后现在到夏天,豆子先炒,熟了后倒进盐水里,放点花椒面和葱花,就是盐水豆子。
高粱米煮熟了,用井水一遍遍冲,这就是过水高粱米饭,即水捞饭。
正好配盐水豆子,越吃越香,正常能吃两碗蒸的干高粱米饭人,如此操作,吃四碗轻松。
要是再加个咸鸭蛋,尤其是咸臭蛋或者叫臭咸蛋的话,那就更美了。
队伍一次收很多豆子,属于去年的陈豆子,拿来做菜,主要是给当地百姓打个样,告诉他们豆子能做多少菜。
就这样还是收着做的,不然更多,包括时间长一点的豆芽、豆豉……
“那让他们做大酱和酱油不就行么嘛!正好百货商店开过来,就地取材,然后弄来盐和器皿。”
朱棣想到个利用大豆的方法,他同样高兴,明明青黄不接的日子,百姓居然有吃不完又卖不出去的农作物。 老三朱㭎跟着想办法:“干脆压榨豆油吧!然后豆饼人吃,或者做饲料给牲口吃,榨完豆油的豆饼蒸着吃挺香,村里说是技术不够,豆饼中还有油榨不出来。”
一时间大家讨论起本地的一些作物如何用,亲王们学到的知识多了,故此才能直接落到实际的事物上。
不然的话,他们都不知道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尤其是干豆腐、腐竹、豆皮的提取过程。
现在他们非常熟练,哪怕是豆渣他们也能亲自动手给炸出丸子,成本还非常低。
其实就是豆渣、萝卜丝、胡萝卜丝、葱末、姜末、花椒面、面粉、盐,混合在一起,挤出丸子炸。
这个成本跟卖豆腐的价钱是一样,豆腐的成本是一斤豆子出二斤二两豆腐,所以可以用豆子换豆腐,一斤豆子换二斤豆腐,那二两就是人家的劳动付出。
不过还有豆渣在,一斤豆子古朴做法出二斤二两豆腐,剩豆渣,豆渣不是钱?
下丘村磨豆子更细,一斤豆子能做四斤豆腐,剩的豆渣就少了。
那么当一斤豆腐卖一文钱的时候,豆渣丸子的成本就是一文钱,需要卖一点五文才行。
如果做不到这个成本,那就换个行业吧,否则会被同行冲击死。
当然,黄豆不可能一文钱一斤,它产量比水稻和小麦低,高于二者。
故此豆腐也不便宜,买一斤豆腐的钱都能买一斤稻米和麦子了。
一斤豆腐能吃饱吗?一斤米煮出来的饭或一斤麦子蒸的馒头有多少?那么证明豆腐是个奢侈品。
四个亲王与里长讨论起豆子的应用与价格问题,都熟悉,努力想着用哪一个方式让本地的百姓直接把豆子消化了,然后再卖成品,即附加加工。
百姓们哪晓得吃个饭,有人在为他们操心种的豆子增值销售,而且还是四个亲王。
百姓只觉得饺子好吃,蒸的香、煮的鲜,不限量,能吃多少吃多少,前提不要吃撑了。
“剩了的给大家装起来带走,要带走的,晚上还有一顿呢!明天早上吃过饭,才继续走。”
太监们过来喊,一处处的,让百姓别往死里撑,太医都说了,真撑到一定程度,救不活,脑袋里面出血。
果然,效果有了,百姓一听,放慢速度,还有一顿呢,继续剩就带回家,没问题,挺好的。
“咱还能快点不?我的封地百姓一定在盼着我过去。”
在太原有封地的朱㭎又难过了,他看着本地的百姓,就想到自己那里的百姓,心如刀割一般。
历史上他可不是,还有他的二哥朱樉,都是混账玩意儿,只有人家朱棣在北平努力发展地方经济,搞民生。
他与他二哥是使劲坑自己封地的百姓,民不聊生啊!
现在他不知道历史上的自己是什么样,与下丘村在一起学的,非常急切,快点过去,那么多百姓等着呢!
朱闻天在旁边笑眯了眼睛,好有成就感。
今天木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