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无垠
作者:辰小序 | 分类:科幻 | 字数:44.4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7章 这是放出了一头猛兽!
第127章 2041这是放出了一头猛兽!
2041集团这边,向林正在和郝维山坐在一起。
“向哥,旭哥好像什么都没说呢吧?这一群人怎么……”郝维山脑袋也是转了又转,颇有些惊异的眼神:“这就让他们高潮了?”
“格局。”向林也是感慨:“文国昌文老说过,2041带动整个科技向前进步的速度已经比国家编制规划的速度还要快了。
“现在这也一样,行业内的人思维还都没有转换过来,还都在考虑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这样的话,等到这项技术普及大众,还得有人被干趴下。
“就像腾训,以为失去的是社交的半壁江山?其实啊,它已经日暮西山了——虽然从数据和日活上看是半壁,但是【悄信】的用户群体比【微信】年轻的多。
“尤其是在大学,大家都在用【悄信】了,等这些年轻人几年后都涌入职场,你想想看。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的,是迟早要被淘汰的。”
郝维山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自从加入2041,看到了未来的风景,再回头看这些企业的行为,那简直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一点儿格局都没有。
向林也是如此,早先在腾训云,睁眼闭眼就是与阿狸和千寻的市场竞争,每个季度的KPI考核就是市场占有率情况,营收情况以及成本。
天天算计这个,能有什么格局?
而加入2041之后呢,全然不是这么回事儿了——明确的人效标准是没有的,干的所有事情都只有一个宗旨:那就是推动科技向前发展。
如程旭所言:把现有半导体体系颠覆,那也是为了推动科技向前发展,因为这么一群人组团限制这个搞掉那个的,本身就是对发展的阻碍。
“如今,国内芯片产业形势比起两年前已经发生了十足的变化。”
程旭看众人嘀嘀咕咕的讨论已经到了尾声,也是接着说道:“除了荷泵体系的出现之外,半导体的进步也是十分巨大的。
“28nm光刻机的成功下线,7nm制程工艺的成功突破,上下有产业链的自主与重塑,有些人都已经急到口不择言了,说什么我们自主研发光刻机,是对世界半导体体系的一种破坏。
“你们说这话搞不搞笑?什么人呢这是?好嘛,我们要买,你们限制不让买,我们自己搞就是破坏?那在这里,我还就告诉伱了,我们就破坏了咋滴?”
听程旭说起这茬,阿斯麦的代表也是尴尬无比,谁让这句话就是他们阿斯麦的CEO温·皮特说的呢。
不过,尴尬归尴尬,在商业领域混的,脸皮都是铁做的,他还脸不红气不喘的跟旁边的人微笑着点头,说的好像不是他似的。
不过,程旭接下来的话,可就让他不那么淡定了,程旭接着说道:“华芯国际7nm的成功确实让一些企业着急上火,不过,这仅仅只是开始。”
说着,屏幕上已经列出了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排山芯片设计仿真试产一体化系统】的八大特征:
第一:拟真5个9,也就是99.9999%的真实生产性能拟真结果,设计设计及版图方案输入,所有流片级24小时内参数反馈。
5个9,不要说别人了,梁振和盛方知这两个光刻机以及国内晶圆厂最顶级的两位大佬都惊呆了——别说仿真了,真正流片也达不到这个效果啊!
要知道,生产环境可是千差万别的,流片的结果跟实际生产的结果,晶圆厂实际也不是敢保证就一模一样的——他们只对良率负责,至于性能,这个东西谁敢保证一定怎么样呢?
第二:HB1智慧指令集开放。
所有人都知道,2041以人工智能的实力强悍着称,这也是2041的立身之本。后续不管是价值判定核心也好,珠穆朗玛芯片也好,私域人工智能也好,天崩操作系统也好,这所有的东西都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强大从而诞生的。
要说,这强大的人工智能从何而来,一个是小模型的功力,那再往基层剖析,那就是芯片与指令集了。
“这个东西,都往外开放?”马腾瞪着大眼,它完全不能理解,这放自己手里,那就是完全的下金蛋的公鸡啊,这都舍得放进开放平台,让所有人都能用?
“一部分吧,肯定不是全部。”李宏说的倒是没错,不过他也微微有些不解。
要说自己设计芯片架构核心和指令,然后让别人来使用的,也不是没有,ARM就是。不过ARM的目的是获得授权费用。但2041呢?
2041的情况显然不同,如果是为了钱,天崩早就可以搞了。看今天这意思,排山系统跟代码Ai一样,应该又是一项公开的,所有企业都可以使用的系统。
这就很难理解,2041图什么呢?
与马腾和李宏不同,雷俊的反应就很直接了,他脑子里甚至就蹦出了俩字:“傻子!”
意思很明显,2041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弱智行为。
倒是于东,他好像慢慢的咂摸出一点儿味道来:“这是要借助全世界的力量推动2041往前进吗?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啊,那就是必须保证自己时刻保持领先。”
不过想了想,他又笑了,保持领先对于2041来说,会是什么难事儿吗?
而且,2041开放的只是能力,又不是技术,哪天出了意外,开放端口一关,那不还完全是自己的?
“大手笔啊!”于东感叹道。
第三:从设计到生产,点点鼠标,送到家门。
这第三显然是需要代工厂的配合了,也就是晶圆厂肯定要接入这套排山系统。
实际上这在业内也是常态,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也就是EDA本身就是设计和生产一体的。
设计使用的标准与晶圆厂生产使用的标准是一致的。
你新设计一种自动化工具,这个工具做出来的版图,晶圆厂的产线系统它就不认识。
这也是一款新的EDA工具开始的时候难以推进的原因,这就仅仅一个软件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晶圆厂产线的配合与改造。
而晶圆厂啊,尤其是高端的产线,那动一动就需要海量的资金,等闲情况下,用的好好的,谁会配合你一个新的设计工具去适配去改造啊?
排山系统也一样,只不过,更加智能化更加自动化了而已,设计一出来,版图一出来,也不用流片了,直接发送到工厂进行生产就可以了。
这也是需要产线进行配合和改造的,不过,2041显然并不担心这个问题,程旭在设计这一套理念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去想华芯国际的事儿——以2041现在的影响力,肯定不缺愿意配合的工厂。
梁振瞅了瞅盛方知,两者心领神会,盛方知甚至直接联系领导了。
“一半。华芯国际会拿出一半的产能,所有级别的,配合2041的这项系统。”盛方知点了点头,跟梁振说道:“这是一个绝对会被通过的提议,再高就有风险了。”
梁振也是点了点头:“等着订单哗哗飘吧,另一半早晚也得上,未来这会是晶圆厂生存的常规路径。”
这么想着,梁振也是给沪微的领导同步了一下情况,并建议加大中低端光刻机的产量,这样的情况一出现,中低端芯片需求会首先井喷,各种定制需求肯定是纷至沓来的。
梁振对这个市场可是有一些了解,芯片需求实际一直是被设计和生产的压制的,也有一些有特殊芯片功能需求的市场完全得不到满足而寻求通用替代方案的。
这一部分一定会迅速被释放出来,以后,定制一款芯片,就像之前开发一个APP一样简单,数量井喷那是必然的。
量变之后就是质变了,数量就会蔓延至高端,当然这个高端不一定就是制程工艺的高,有可能一个芯片,它并不要求什么5nm、4nm这种,可能28nm甚至60nm就够了。
但是它其它的要求苛刻,比如,要求在零下一百二十度稳定工作。因为,它要在火星夜执行工作任务。这也是一种高端,甚至比5nm、4nm这种制程工艺本身的提升还难。
第四、第五、第六……
排山系统的能力迅速被所有人记录下来,包括保证芯片水平下限,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关系,维护原材料供应商,推进性能提升和原材料提升等各种体系能力。
一众人这个时候也不讨论了,都在思考,或者将信息转达给公司决策层。
而所有人的心里,几乎都认为:2041这是放出了一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