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良缘:郎君莫慌
作者:此用户节操归零 | 分类:穿越 | 字数:127.4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十五章为难
小平子担忧的望着司嗔嗔,犹豫道,“大人可是身体不适?”
“无妨。”司嗔嗔强打精神,刘惠妃突然找自己,定没好事,十有八九是为了那一日张德妃的事,自己若是推拒,指不定那刘惠妃怎么想,又怎么吹枕边风了。
如今她被逼到风口浪尖,前后左右,已无路可走。
锦绣宫内,刘惠妃表情冷淡的看着跪在地上已有一刻钟的司嗔嗔,不紧不慢的用花汁染甲。
十指纤纤,骨肉均匀,白皙娇嫩。
“瞧,本宫只顾着染甲,差点忘了司大人呢,快快请起。”
司嗔嗔扯着脸皮赔笑道,“谢惠妃娘娘。”
“今日本宫宣你前来,是为了那日占卜之事。”顿了顿,刘惠妃满意的看了看染好的指甲,笑道,“本宫也不跟你拐弯抹角了,那日,你占卜出了什么。”
在这深宫里,没有人,比刘惠妃更了解李后,更懂李后了。
从还在家中当闺秀时,两人就已经势同水火,争相比较到嫁给同一个男子后,越发不可收拾。
李后率先怀上了皇子,因此稳坐皇后宝座,而她也因慢了一步,从此与那宝座无缘。
尽管如此,两人还是斗了大半辈子。
那日,起初她也是头一个怀疑李后干的,可当院正和统领出现后,一切太过顺利和巧合,加之皇后眼里那实打实的气恼和震惊,更是让她觉得这件事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假设真的不是李后做的,那这个真正的凶手会是谁?
刘惠妃不能不紧张,也不能不害怕,对方在暗,她在明,且不知不觉得被对方利用了一番,彻底扳倒了李后。
如此厉害的敌人,若不知是谁,那便是一把嗜血的长剑,抵在她的脖颈上,说不定哪天,就稀里糊涂的没了。
司嗔嗔心下一个咯噔,暗叫不好。
“微臣不明白惠妃娘娘的意思,那日,微臣确实是占卜出凶手就在房内,但微臣才疏学浅,根本占卜不出是何人所为。”
刘惠妃半信半疑的观察着司嗔嗔的表情,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变化,“虽本宫与皇后不合,但毕竟从小一起长大,情分还是在的,这几日夜夜梦回,皇后和本宫诉说冤枉,这才多此一问。”
拿鬼神之说吓唬她?
司嗔嗔心下无语,面无表情道,“惠妃娘娘心地善良,把世人都看的太过善良,可惜微臣能力有限,实在占卜不出什么结果,况且当日院正和禁卫军统领都指正了废后,想来凶手便是废后无疑了。”
“是吗?”刘惠妃深深地望着司嗔嗔,恨不能拆开她脑袋,看看里头是不是真的就是这样。
一时间,两人陷入了沉默。
不知过了多久,刘惠妃正想开口,司嗔嗔却已经吃撑不住,晕了过去。
刘惠妃不由得大怒,不想回答她竟装晕?
“来人,拖下去,杖责二十!”
“……”
十杖下去了,司嗔嗔依然一声不哼,脸色白的惊人。
刘惠妃蹙眉,心中暗喊不妙。
想不到这司池迟,竟是真晕过去。
正思索如何处理时,温启华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待看到那一动不动的司嗔嗔时,脸色阴沉的能滴出墨汁来。
刘惠妃讪讪的看了眼温启华,尴尬道,“一场误会罢了。”
温启华冷冷的看了一眼刘惠妃,打横抱起司嗔嗔,运起轻功赶回了温府。
司嗔嗔这一晕便是三日三夜。
这三日,朝堂变了又变。
先是不知怎的传出了刘惠妃质疑当日张贵妃早产的事,然后又传出了刘惠妃滥用私刑,重责朝廷官员,把人给生生打个半死过去了。
据说若不是温丞相偶然经过,恐怕就得打死了。
武帝勃然大怒,可怜刘惠妃因为武帝寿辰普天同庆刚刚解了的禁足,此时却又被关回了锦绣宫。
同时准许了司嗔嗔七日养病,却不料,这司嗔嗔直接就晕了三日三夜未醒,想问点什么都问不出来。
恼的武帝恨不得把锦绣宫都给拆了,若不是顾及刘惠妃家中,定要将她打入冷宫。
温启华衣不解带,照顾了司嗔嗔足足三日,在听到府医说已无大碍时,这才疲倦的将司嗔嗔送回司家,沉默离去。
司嗔嗔自然是不知道温启华照料了她足足三日的,当她醒过来的时候,看到的是司腾腾那张圆润可爱的脸。
司腾腾一见到她醒过来,便哇的一声扑进了司嗔嗔怀里,司嗔嗔扶着自家弟弟额顶柔软的头发,心下叹了口气,八品芝麻官不好当啊。
而这边,温启华早已查清楚了张贵妃一事的来龙去脉,是了,张贵妃也有兄弟在陕北一带,那里流寇侵扰不休,再加上武帝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张贵妃的兄长在平定流寇一事上做出了莫大功劳,并且还逼得流寇献上自家领地,武帝好大喜功,自然要给张贵妃位份以安抚陕北将军。
只不过这醉仙散,真是有趣。
武帝听闻司嗔嗔醒了之后便想要召见她,没成想却又更大的一件事炸的武帝反应不过来,因此司嗔嗔也便被武帝搁置了。
那便是,边疆谋反一事。
温启华是比武帝早一天收到消息的。温家在江南为世家之首,其商业网遍布全国,因而消息网也不差。边疆传来消息,边疆暴民因不堪重重赋税压迫揭竿而起,领头人名司迟,现在已经攻下第一座城池,判军已入驻在内。
温启华听到司迟二字眉头一跳,脑海中跳出了司嗔嗔的哥哥司池迟。
当即便要暗一暗二去查,最好能将领头人画像带回。
第二日上朝之时,司嗔嗔低着头装低调,而武帝则是勃然大怒,想要点将却发现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适合去的,只能请张将军及王将军为主帅,领兵反叛,可若是陕北和南疆失守,问题则更大,根本就不是内乱可以概括的问题了。
早朝商谈无果,武帝扶着嗡嗡作响的头下朝,众官也摇头晃脑的退下朝,虽说立功便可一世繁荣富贵,可武帝在朝期间对百姓民众一再压迫,早已开始失民心,此番一战,胜负不知几何。
可同时他们又希望有一人可以挑大梁前去征战,否则武帝朝一旦破灭,他们这一众人,便全都是前朝余孽,到时便不仅是乌纱帽,恐怕是连项上人头都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