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世风云录
作者:念云1119 | 分类:言情 | 字数:5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零六回 华山救驾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诗对长安城的描述。可见长安建筑和道路十分规整。街道均为南北走向,平直宽广,道路两旁遍植槐树,浓荫洒下十里阴凉。歌馆楼台,宝马香车,看不厌曲江繁华,数不尽名士风流,吸引了天下人不远万里慕名而来。所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道出了一时盛况。
人类文明两千余年的成就浓缩在长安。杨戬一入街衢,琳琅的店招牌先让他心中一动。这里的文字早已不是夏篆,倒是和延州所见一样。再看某些楼宇,华丽的金色屋瓦也十分接近他熟悉的小木屋旁的八角凉亭。曾让他好奇的红漆立柱在这里更比比皆是。他心里疑惑起来,时间过了两千年,巨大的变化自然在意料之中,可为什么越变越感觉像延州了呢?奇异的延州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可惜姮娥扔掉了羊皮卷,他再也无法探究了。杨戬只好先抛开这个问题。
走着走着,杨戬经过一座高墙大院,听见里面传来琅琅的书声。他就向当地人打听这是什么地方。长安的居民对外来客早就见惯不惊了,京都子民的自豪感也让他们十分乐于为初来长安的人解惑。一个中年男子热情地告诉杨戬:“客官,这是国子监的太学啊,博士在讲课呢。”
“哦,既是教学问的地方,我能进去听听课吗?”杨戬问。男子笑着摇摇头:“这恐怕不行,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家子弟才能进太学读书。”
杨戬在周围转悠了一阵,等到太学的大门开了,一群十几岁的男青年鱼贯出来。“仲明,你就不能用功一点吗?天天被先生罚站,多丢人!”几个人不客气地数落着一个名叫“仲明”的同学。
“你们聪明,当然学得快,谁叫我笨嘛。”仲明垂头丧气地拖着鼓鼓的背包。“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大伙打趣地笑他,“再完不成功课,明年就不能被推荐考进士科,你娘饶得了你么。”
仲明苦着脸,在路口与大家分手。想想同学的话,再想想母亲的脸色,愈发懊恼,便不回家,一个人拐进了路边的酒楼。正值吃饭的时候,酒楼里坐得满满的,已经没有空桌子了。真是诸事不顺,仲明正打算掉头离开,忽见一个白衣青年向他招招手:“小兄弟,来这里坐!”这白衣青年占了靠窗的桌子,笑道,“反正我就一个人。”
仲明谢过他,刚刚坐下,跑堂的就已上了一桌好菜,仲明又自己点了几样菜,跑堂的欠身道:“客官,这时候生意忙,稍等会儿再给您上。”白衣青年很爽气,招呼仲明:“不必拘束,一块儿吃,边吃边等嘛。”仲明见对方热情友善,也就不客气了。年轻人自来熟,仲明很快知道白衣青年名叫杨戬。杨戬见仲明面有忧愁,就问他:“小兄弟,菜不合口味吗?”
仲明叹了口气:“兄台别见笑,我在太学读书,明日的功课还未完成,故此焦心。”杨戬笑着指指窗外:“天色尚早,何需如此着急呀?”仲明烦恼不堪:“兄台有所不知,先生要我写策论,我两次都没过关,明天要是再不过关,我担心会被退学啊。”
杨戬道:“写文章直抒胸臆罢了,你我相见有缘,我替你写一篇交差,包你过关。”仲明大喜,连忙取出包中纸笔,当场磨砚。杨戬稍稍凝神,一挥而就。仲明本来就不喜欢读书,是被娘逼的没办法,现在有人代做功课,哪管三七二十一,虽然意思一知半解,只管拿来誊抄。
第二天,仲明战战兢兢把作业交给了国子监博士杜子睿,这位年逾花甲名满京师的大学士,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仲明在座位上偷眼瞄着先生,只见先生越看脸色越诡异,心中顿时紧张起来,完了,还是不合格吗?忽听得先生拍案大叫:“仲明,你给我过来!”
仲明吓得腿肚子直打颤,哆哆嗦嗦地走过去,杜先生厉声道:“此文章何人所写?”“是……是学生,写的不……不好吗?”仲明支支吾吾。杜先生冷笑:“仲明,这般锦绣文章,莫说是在太学,就是殿试中我也不曾见过!你说好不好?”仲明傻眼了。
“谁替你写的?”
“学生……也不认识,酒楼里偶尔碰到的。”
仲明带着杜子睿来到昨天吃饭的酒楼,运气不错,一眼就看到了杨戬。杜子睿是个爱才如命的学究,见杨戬风流倜傥气质儒雅,心中已有几分喜爱,一番说道,愈加觉得面前的年轻人思想深刻才华横溢。杜子睿试探着问:“杨公子在何处就学?”杨戬尴尬道:“也曾想投考长安太学,无奈没有祖荫被拒。如今做点小本生意罢了。”
“做生意?”杜子睿直叹气,“公子这等好才学,理当报效国家,岂可埋没于市井!”杨戬忙道:“先生谬赞,小生惶恐不安。谁不知杜先生的学问,我若能学到先生的一二皮毛便知足了。”
杜子睿正色道:“太学只收官府子弟,本不合理。杨公子若不嫌弃老朽,老朽愿以私人名义收你做学生。仲明他们白天入太学,你晚上来,国子监几十万藏书任你翻阅。你意下如何?”
杨戬闻言大喜:“先生大恩,学生幸甚!”
从此,杨戬投到杜子睿门下,夜里到国子监读书。杜子睿很快发现,这位学生简直天赋奇才,过目不忘,而且见解独到,思辨敏锐。老先生十分高兴,深感自己挖掘到了治国的英才,一心一意找机会举荐他。这天晚上,杨戬在书架前翻书,只见杜子睿紧锁眉头,在油灯下握着笔,在那里苦思冥想,却不落一字。杨戬奇道:“天下还有难得住杜先生的文章?”
杜子睿苦笑:“这桩差事当真难住我了。皇上派玄奘高僧到天竺求取佛法真经,护佑国运昌隆。玄奘此行关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要翻越千百座高山,凶险莫测。明天,皇上将亲自送他出城,并带领文武百官祭拜华山山神,镇妖祈福。国子监的任务,就是写一篇华山赋。此文将由皇上亲自诵读,极为隆重。可老朽不敢明言呐,华山虽在长安城外仅仅百余里,偏偏我从未登过!凭想象作文,只怕辜负圣恩,故而迟迟不能下笔。”
见杜子睿愁眉苦脸的样子,杨戬笑道:“学生登过华山,感其险峻,以前写过咏华山文,记忆犹新。”杜子睿满眼放光:“能借用否?”杨戬道:“幼稚之作,我且默给先生看。”海底两千年,除了替怨灵布道念咒,杨戬便靠默背典籍、吟诗作赋来打发时光,如此漫长孤寂的光阴,世间山山水水能写的都被他写了个遍,如今一篇华山赋,自然信手拈来。
杜子睿见他一气呵成,不改一字,已是佩服,读罢更情不自禁拍案叫绝:“前朝**曾赞司马相如‘长卿赋不似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今日我借此言赞公子,不为过也!公子此赋,结构宏伟,富丽有皇家之气,穷极形相,动魄有宇宙之声,堪比上林赋之华美啊。”
“杨公子,”杜子睿沉思片刻,欣然道:“明天是个绝好的机会,你的仕途就以此赋做块敲门砖。我带你同去华山观礼,借机向皇上推荐你。吾皇求贤若渴,以你的才学,必定不拘一格得到重用。”杨戬图的就是华山,此言正中下怀,求之不得。
第二天,杜子睿带着杨戬,与文武百官一道,骑马跟在浩浩荡荡的御林军和仪仗队伍后面,随圣驾赴华山。唐王与身披袈裟手持禅杖的玄奘法师并辔而行。杨戬见唐王眉宇开阔气度森严,是个治世之君,玄奘方面大耳儒雅和气,是个得道高僧,回想自己在国子监看过的书籍,不由感慨,西方佛法兴盛不可小觑,只是这位高僧手无缚鸡之力,一个人能到得了天竺国吗?
到了华山脚下,盛大的祭祀仪式开始举行。唐王显然很满意国子监交来的这篇赋,读来抑扬顿挫,面有洋洋自得之色。到了分别之时,他拉着玄奘的手,高兴地说:“朕亲自祭山,御弟此行必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为我大唐求得真经。”玄奘拜别唐王,离开送行的队伍,独自策马西去。
唐王正默默遥望玄奘背影渐行渐远,人群里的杨戬悄悄念动法咒。忽然,平地起了一阵狂风,扬尘令人们睁不开眼睛,纷纷举袖掩面之际,猛听得一声长啸,不知从哪里突然钻出一只吊睛白额虎,不偏不倚从唐王所站位置上方的巨石上猛扑下来。唐王毫无防备,连人带马被扑到在地。
事发突然,卫士们还在后面几丈远,弓弩刀枪根本来不及反应。眼看猛虎张开血盆大口,对着倒地的唐王扑咬,在一片惊呼声中,只见一个白色的身影箭一般的速度冲出,徒手扼住了老虎的咽喉。这人的力气不知是有多大,那老虎被扼,张开的大嘴合不拢,暴怒挣扎,他的手却铁钳似的不动,这只虎竟被他生生地提起来,不消一会儿,便呜呼哀哉了。唐王从虎嘴逃生,惊魂未定,见此人徒手扼死老虎,心中大赞,未登基时他也曾出入行伍指挥大军,这样的勇士,平生仅见。帝王毕竟威仪不减,他整整衣冠,问道:“救驾者何人?”
白衣人扔了死虎,行大礼,恭恭敬敬地回答:“臣国子监杜博士门生杨戬,救驾来迟,让万岁受惊了。”
“杜子睿的门生?”唐王一愣,不觉刮目相看,“我只道太学里都是文弱书生,想不到卿这等勇武!”此时,杜子睿已从人群里出来,跪禀道:“微臣不敢欺瞒圣上,杨戬因为没有官荫无法进入太学,臣惜其才华,不忍埋没,将他收在门下。老臣不敢居功,华山赋的作者正是他。只是,臣只知其能文,不知其能武,今日英勇救驾,真国家之福也。”唐王闻言愈加惊讶,亲自搀扶起杨戬:“爱卿文武全才,忠勇可嘉,可愿意到御前供职?”
“蒙圣上抬爱,唯愿肝脑涂地,报效国家。”杨戬答道。
唐王龙颜大悦。杨戬因救驾有功,钦赐右卫将军,成为御林军最高长官之一。
杨戬离开国子监,荣耀非常,搬进了右卫将军府。是夜,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志得意满,一边摇着墨扇,一边在院中石台小酌。忽听得院墙外飘来一声桀桀怪笑:“清源妙道真君,华山唱的一出好戏!”
你终于来了。杨戬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