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聊斋大天师

作者:玄素君 | 分类:仙侠 | 字数:87万

第二百四十三章 如来佛祖的馈赠

书名:聊斋大天师 作者:玄素君 字数:3588 更新时间:2024-11-11 08:00:39

张牧之纵使如今成就阳神境界,身负法力神通,然而依旧未得正果,说到底依旧是人。

所以当释迦牟尼将他认作“弥勒尊者”,并说他有一颗真正的佛心,拯救未来劫数非他不可等等言语时,张牧之心中就不禁生出自得之意。

不过张牧之总算知道要点脸皮,心中思量片刻后还是实话实说:

“释尊说贫道有一颗佛心,便将贫道认定是弥勒尊者,其实是抬举贫道了。”

“在贫道心中确实能将天子和百姓等同视之,上界诸神也不比凡间众生更加高贵,这并非是贫道有佛心,而是同贫道幼时经历有关。”

“释尊或许不知,在贫道生长的未来世界,皇帝早已经被赶下龙椅,天下无人敢称皇称帝。”

“而彼时漫天神圣也隐匿无踪,纵使我等道士也无法感应三界诸神,什么科仪、法术都成了摆设。”

“在那个年月,天下大势便是以人为主,皇帝神仙都成了虚妄,纵使山河革鼎,也需以救国救民的名义才能成事。”

“贫道虽被道祖从末法世界接引至此,修成神通法力,其心性却难免受当初经历的影响,不再以天子、仙神为贵,反倒是在意天下百姓更多一些。”

释迦牟尼端坐在菩提树下,脸上皮肤干燥,嘴唇上也因干渴崩了皮,然而清澈的眼神中却满是笑意。

这位被称为“如来佛祖”的贤者听完张牧之所说的话后非但不失望,反而更加确认这小道士就是自己所找的人。

只听释迦牟尼微笑着对张牧之道:

“按我佛家经意来讲,心由五蕴而成,人在世间所见、所经历的一切,才形成了一颗独特的心。”

“就像是秦人尚武,唐人尚奢,赵宋时偏居一隅,人心思安,将期望寄托于佛道,这都是人心受外界影响的表现。”

“众生智力有限,目光也短浅,对未来所求不过一日三餐能吃饱饭,不过多赚一些金银,行路艰难时想的也仅是千里马……”

“但你不同,你的心不受当前限制。”

“你所持之心在未来或许是一颗人人皆有的平常心,但在如今这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世界,又何尝不是一颗佛心呢?”

“若真到了需要在无量众生和贵人、神明百姓之间作取舍之时,唯有你才会选择众生,而不是将他们视作无关紧要的草芥,这怎地不是救世的弥勒呢?”

张牧之闻听此言,不由得想到了两年前邪神孙本之患,当时孙本为了找朱家子孙报仇,却要祸害大明江山,使南京城几十万百姓受难。

当时三界众神之中有九成九都将其视作理所当然之事,唯有张牧之自己辛苦谋划奔波,甘愿将杀孽揽在自己身上。

即使雷部王灵官、马王爷及几个天君在张牧之行事时多有助力,那也是对张牧之的爱护,将他当做自家人,而不是真的心存万民。

雷部众神都是赏善罚恶之神,他们尚且是如此想法,更何况其余神明?

在三界众神眼中,皇帝德行有亏,江山就应该动荡,这叫天人感应,至于这万里疆域内的百姓生死,又有哪个真的放在心上了?

若按释迦牟尼的说法,这三界之中若真有能为了百姓而不把皇帝、神仙当回事儿的,也就只有张牧之了。

张牧之明白了释迦牟尼的想法,不过还是推辞道:“贫道纵使能将百姓生死放在心上,也能将帝王、诸神平等视之,却远未到做那就是救世之主的地步。”

“好叫释尊得知,贫道刚被接引至此时,也只想着炼成神通法术,得享长生道果而已。”

“便是现在所为之事,也不能说是完全抛去了私心,只能说一半是为了积累功德正位天仙,另一半才是见百姓受难,自己有本事救一救,这才施以援手。”

释迦牟尼笑着点头:“你倒是实诚,不过你所思所为都是极正常的事,难道我让你做弥勒尊者,就是要你放弃长生道果不成?”

张牧之心中也起了顽念:“佛经之中不是说世尊有割肉喂鹰之举?如此舍己为人才是慈悲大爱,贫道虽有善念,却还未到佛祖当年的境界,如何做得弥勒?”

释迦牟尼这次却未直接说“此乃伪经”,而是抬头哈哈大笑起来,过了许久却对张牧之说起自家的往事。

“我当年自天竺国降生,贵为王子,美味佳肴、曼妙少女、金银珠玉认我取用,心中却总感觉失落和无助。”

“有一次我乘华贵的车驾出行,千百仆从遥相呼应,然而目之所见众生皆苦,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弊……我才知他们的苦楚是我的千百倍之多。”

“三界苦若火宅,而众生便在这火宅之中,欢喜游戏,不知不觉,不惊不怖,亦不生厌,在这火宅之中不求解脱。”

“于是我便走出皇宫,托钵行走四方,期望悟得妙法解救众生脱离火宅,渐渐地就有了诸多弟子、同道愿意追随与我,同我一起修行。”

“如此过了许多年,虽然我自觉寻到了开启智慧,让众生平等和乐的方法,可是却收效甚微。”

“直至我八十岁时在菩提树下圆寂,除了有众佛子修持我的法门能得享清净、喜乐之外,那天竺国中的无量众生依旧不得超脱。”

“敢问小友,如何才能将三界众生从火宅、苦海中救度出来呢?”

张牧之听见释迦牟尼询问,于是就坐在菩提树下思虑:“三界如火宅,这是《法华经》里的说法,那么当时释迦牟尼又是怎么说的呢……

释迦牟尼在《法华经第三喻品》中,为了教导众生和信佛弟子如何静心修持,脱离苦海,便讲了《火宅喻》这个故事。

故事中说,从前某个王国都城附近有一个很大的村落,村落里有个十分富有的长者。

这位长者家财万贯难以计数,田宅广布,奴仆成群,所居住的庄园华美广大,屋舍连绵不可胜数。

长者家中人丁兴旺,妻妾子女都住在这个华美的院子里,和谐融洽共享安乐,就这样过了许多年。

后来堂厔楼阁失修坏朽,墙壁破裂,柱根腐败,梁柱就要倾塌,危险已在旦夕之间,然而长者的一众家人却浑然不觉。

忽有一日,宅院中起了大火,房屋宅舍都开始燃烧,众仆人妻妾都逃散而去,可长者二三十个年幼无知的子女还在着火的庄园房舍里玩耍。

长者看到大火四处蔓延,心中惊恐万状,他自家年迈体弱,也无力再冲入火宅中救人,于是就在外面大声呼喊。

但无论这长者如何善言诱导让他们立刻跑出房屋,并将出来的路径说的十分详细,但子女们对长者的劝导依旧充耳不闻。

他们既不相信,也不惊慌害怕,仍然沉溺于嬉戏中完全没有跑出来的意思。

长者心中焦急,苦思拯救之法,突然想起自家这些儿女的平日里的喜好,于是就在外面对几个子女叫喊:

“外面有伱们喜欢的珍宝玩物,珍稀罕见,你们赶快去拿吧!如不去拿就被别人抢走啦!”

“还有很多羊车、鹿车、牛车放在庄园外面,你们可以乘坐游戏!快快出来吧!为什要呆在已经着火的房屋里呢?”

子女们听见父亲说有各种珍奇玩物,羊车、鹿车、牛车,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于是就争先恐后往门外奔跑,个个都跑出了大火燃烧的庄园。

而那长者也没有骗自家的儿女,拯救火灾之后,果然准备了许多珍宝、车驾送与自家的子女。

张牧之也读过《法华经》,想到这个故事后,心中隐隐有所明悟。

释迦牟尼笑着开口:“我就犹如那个富有的长者,而佛法便是我站在火宅之外呼喊的逃生路径。”

“然而火宅中的众生并非都能领悟佛法的妙处,也不可能个个都入我佛门,修成罗汉菩萨,故而大多数依旧沉溺其中难以挣脱。”

“而那长者所许诺的珍奇玩物,奇异车驾,就是所谓法力神通,极乐世界等种种妙处了……”

张牧之迟疑问道:“若照释尊这说法,那极乐世界中诸佛菩萨引以为傲的神通法力同佛家真意相比,反而是落了下乘了?”

释迦牟尼摇了摇头:“也无所谓上乘下乘,我当年若不曾开辟西天极乐世界,众佛子若修不出神通法力,那这佛法想来也不会兴盛。”

“同样若无佛陀法力却学割肉喂鹰之举,只能是自家身死,那鹰依旧挨饿,依旧要去杀生取食。”

“然而若只重神通法力而轻视佛家慈悲救度之意,那便是本末倒置,入了歧途了。”

张牧之恍然大悟:“若要渡人,便先渡己,否则就如自家仍在苦海中挣扎,更别提解救旁人了。”

释迦牟尼抚掌笑道:“所以你切不可妄自菲薄,觉得自家做不到‘舍己救世’,就成不了弥勒尊者。”

“须知道祖法力神通无量,他亲自施法将你从末法之世接引而来,你若真不能成事,道祖何必多此一举?”

“我毕竟是后天生灵,法力神通远不及道祖,却也借涅盘入灭之际,以一点真灵遨游时光长河,见识过未来世界诸般景象。”

“在那末法之世,虽然如你所说人人都不把皇帝、神仙当回事儿,看似人人平等,但却并非都有慈悲佛性。”

“若换个其他人得了你的机缘,上界有众神做靠山,自己又修成神通法力在身,想必早就为所欲为了,又哪里会将芸芸众生放在心上?”

张牧之见无论自己怎么说,这位释迦摩尼的分神念头就一口咬定了自己是他佛家的弥勒尊者了,思索片刻后又问:

“几日前贫道曾在杭州灵感寺遇见降龙罗汉,他曾对我说释尊纵使舍去了所有神通法力涅盘入灭,未来仍会转世而来。”

“而且释尊您也留下了偈语说‘佛法无边,随潮而来’,那何不由您的转世之身继续掌管佛门?”

释迦牟尼笑着解释:“时光长河在三十六层天界之外,处于无边混沌之中,在那里无论过去未来的种种可能皆可照彻。”

“然而正是因为超脱于这世界之外,一旦进入后就难以脱离出来,我的真灵念头想要转世就变得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