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蓝莲花(第一部)
作者:小春 | 分类:都市 | 字数:16.4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7章 默默守候 (1)
公元1263年——藏历****猪年(癸亥)——南宋景定四年——蒙古忽必烈中统四年
八思巴29岁,恰那25岁,真金20岁。
“喝口水歇歇吧。”我端着茶水放在奋笔疾书的八思巴面前,柔声劝道,“时辰不早了,你该睡了。”
“白日有许多佛事要处理,只能晚上来做这创制蒙古新字的活计了。”他放下笔墨,抬眼看到化成人形的我,脸上又是红晕浮现,垂头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大汗治下的蒙古国,有蒙古人、金人、汉人、契丹人、西夏人、畏兀儿人,还有吐蕃人。这么多民族各有各的语言文字,相互很难交流,混乱不堪。”
六月初,天已有些闷热,我为他轻轻打着羽扇,点头赞同:“是啊。忽必烈出一份诏书,往往要用七八种文字。境内不同民族之间经常是鸡同鸭讲,无法交流。”
“大汗自来到汉地,看到汉人的医药、历史、文化都比周边民族更先进,所以大汗命人翻译汉文典籍,可碰到的问题更加棘手。”他嗓音低沉,絮语绵绵地带着一股从容和优雅,“蒙古人所用的畏兀蒙文,是以畏兀儿语拼写蒙古发音,不甚准确且符号太少。以此畏兀蒙文翻译汉文,非但错漏百出,佶屈聱牙,甚至根本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所以大汗一直希望能有一种语言,不仅蒙古人可用,其他民族皆可使用。”
“那可太难了。”我摇着羽扇思忖着说。我活了300年,混迹人间,学会了不少语言,知道要在不同语言体系中发明通用的语言绝非易事。
他望向书架上一排排汉文藏文典籍,面容像远山的晨雾般安静又清远:“所以我创制蒙古新字,是以藏文字母为基础,同时还兼顾汉文、蒙文、畏兀儿文的书写习惯和发音特点。”
他在凉州时便一直努力学习汉文,彼时,他已能用汉语向汉僧讲解般若和因明之学。
我皱皱眉,将蓝丝带缠绕在手指上打圈圈:“可是藏语是拼音字母,汉语却是一个个方块字,两种语言完全不同。要在汉语和藏语之间找出通译的文字,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要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藏文字母拼写汉文。如今我已摸索出一些门道了。”他将手指按在太阳穴处轻轻按摩,往后倚上靠枕,略有些疲倦地半闭上眼,“我希望,这套蒙古新字能让翻译汉文典籍不再困难。”
我上前一步想帮他捶肩,突然想到自己现下只能站在离他一臂距离处,只好讪讪地退开一步,好不容易才按压下这股念想,看着他疲惫的面容心疼地说:“那也不该如此劳形案牍啊。你每日只睡两三个时辰,长久下去如何吃得消?人的身体可是很脆弱的。”
他温润地一笑,扭头看我,脸颊依旧红晕密布:“我没事。对了,你刚从恰那那儿回来。他如今身子怎样?都大半年了还是不肯回燕京吗?”
“他身子倒是好些了,不过落下了咳嗽的病根。尤其天气干燥时咳嗽得更为厉害。精神嘛,比公主刚过世那时好了许多,也能笑,酒也少喝了。”我顿了顿,有些尴尬,“只是回燕京,他说还要再等些时日。”
其实恰那的原话是:“等你和哥哥燕好之时,便是我回京之日。”
恰那说这话时,笑窝微现,眼底却有刺人的莹莹泪光。不知为何,听了这话我本该高兴,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恰那那种笑中带痛的表情深深烙入我心底,灼出一片无法愈合的伤疤。
八思巴皱起浓眉,有些生气地放下手中的书卷:“他是故意不肯回来,他在躲我。”
我吃了一惊:“为何?”
他轻哼一声,握着毛笔的手紧了一紧,语气有些烦躁:“他怕我让他再娶妻。”如今恰那的两个妻子都已死,子嗣问题再一次迫切地摆上桌面。而这正是恰那所竭力逃避的。我叹口气,八思巴将弟弟的心思看得明明白白。
其实恰那已经跟我说过这个话题。
那晚向恰那传递八思巴要求他回京的信息时,他摇着头对我说:“我若是回燕京,大哥肯定会逼我再娶亲。”他长叹一声,怅然道,“大哥虽是真心为我好,但我知道,萨迦在他心中更重。”
我回答他:“如今你是单身,再娶妻也是必然哪。”
恰那突然粗声打断我,断然说道:“我不会再娶。”停顿片刻,他平静地看向我,眼角含着一抹剌目的莹泽:“小蓝,我说过一定会帮你。这就是我帮你的方式。”
想起他与八思巴之间的那番话,我摇着头,泫然欲泣:“恰那,若是非要以你的绝嗣才能逼得他与我在一起,那不是我要的,我不要你付出这般代价来帮我!”恰那伸手抹去我的泪水,柔声安慰:“相信我,哥哥是爱你的,只是他一直走不出身份带来的心结。我不过是推波助澜罢了,助他快些鼓起勇气。”他抬头望向窗外宁静的夜空,声音似从极远处飘来,“小蓝,我求你,为萨迦生下继承人,好不好?”
为萨迦生下继承人。
恰那的话言犹在耳,如炸雷般声声震着我的耳膜。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由自主地望向安静地坐在油灯下的八思巴。恰巧他也正抬头看我,目光相触,他面色又是一红,垂下头半晌才嗯哼一声转移话题:“再过几日便是六月十五,我要为大汗做整整七日祭祀。届时会跟众弟子住在太庙,你就安心在国师府等我回来吧。”
蒙古人早先信奉萨满教时,在祭祖时要宰杀牲口,以巫师祝祭,到了忽必烈时期,这一习俗被称为“烧饭”。每年九月在举行“烧饭”的院子里宰杀一匹马、三只羊,在院子当中挖一坑架起大锅,现场烹煮。煮时一边倒入马奶酒,一边让巫师呼喊先祖之名。蒙古官员在一旁,手捧金币和三匹绢绸,恭敬地让先祖来孚受。
忽必烈即位后,朝中汉人认为蒙古人这种祭祀方法太过原始,便建议以汉人的祭祀礼仪,设立太庙安置祖宗神位。这年六月,太庙落成,八月奉安神主于太庙。可忽必烈看到祭祖大事由汉儒们以汉人习惯一手包办了,心有不满,便让八思巴以藏传佛教的仪规在太庙做七昼夜法事。
我“哦”了一声,看他仍垂着头似在思量什么,便放下羽扇讪讪道:“那个,你歇息吧,我去睡了。”
我现在只要与八思巴单独在一起,便会化成人身,我要让他尽快适应我。可这样一来,即便我是狐狸模样他也不肯让我陪着他睡。他左侧的厢房成了我的房间。正要抬腿走回自己的房间,他叫住我,踌躇一会儿才问出:“关于那个孩子——”他顿了一顿,脸上闪过一丝担忧,“恰那说过什么?”
我摇头叹息:“他一直说这是孽缘。”
由于丹察曲本一直在担惊受怕中长途逃亡,不足八个月便早产,我本以为这样出生的孩子只怕难以活下来,于是这年秋天到云南再走了一遭,才发现这个受诅咒的孩子活得好好的,生命力之强令人感叹。
想起恰那的无可奈何,我摇了摇头:“恰那一直想要抓到丹察曲本为墨卡顿报仇,可如今人已经死了,再纠结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儿还有什么意义呢?”
丹察曲本的事情只有八思巴和恰那知道。对外只说墨卡顿染了急病而亡,丹察曲本不习惯汉地的生活回了娘家。但对丹察曲本的父亲次仁嘉却无法隐瞒丹察曲本的死讯。八思巴已致信于他,信中没有提及一句事实真相,只说丹察曲本在骑马时不慎跌落,撞到头部不治而亡。藏人习俗,非自然死亡者不得天葬,便将她在燕京郊县火化了。
这封信于丹察曲本亡故后的一年半到达次仁嘉手上。一心等着抱外孙的次仁嘉经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收到信后大病一场,没多久便亡故了。按照婚书协定,拉孜地方并入了萨迦。
八思巴怔怔地盯着油灯摇曳的火苗:“那孩子虽是不该出世,可也挣扎着来到人间。我不会对一个婴儿怎样,但意希迥乃的阴谋,只要我活着一日,绝不会让他得逞!”
唉,问题又绕回到同一个死结上:“可是,恰那坚决不肯再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