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感动天地:从唐山到汶川

作者:关仁山 | 分类:都市 | 字数:18万

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

书名:感动天地:从唐山到汶川 作者:关仁山 字数:6645 更新时间:2024-10-10 16:36:47

心理干预:安抚受伤的心灵

这里有无数生动感人的故事。

汶川地震中,距离北川县城仅15里路的邓家海元村山中的刘汉希望小学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不仅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该校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工也奇迹般地全部撤离。网友发帖称其为“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我们感慨他们的运气,钦佩他们的智慧。这些师生尽管自己幸免于难,但大部分师生的家里都有伤亡,很多人都存在着地震带来的心理问题。他们没有快乐,我们分明感觉到,灾难像一只翅膀滴着血的鸟儿,在师生的心中划出了惊天的声响。教师反映,有的孩子沉默寡言,有的孩子经常哭泣。

26日,唐山抗震救灾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来到了这里。他们正在和刘汉希望小学的师生们交流。

唐山心理咨询志愿者刚开始接触他们时,他们很抵触,和他们说话也不理,有的老师神情更是悲伤。尽管家里失去了亲人,但在学生们面前,他们还要掩饰,还要鼓励学生,因此内心的痛苦非常隐秘。

唐山人知道,这是正常的反应,所以很耐心地和他们沟通:“我们是唐山来的,当年我们与你们一样。我们知道亲历灾难是啥滋味儿,我们知道胳膊腿儿被砸断是啥滋味儿,我们还知道亲人被埋在废墟里**、死亡是啥滋味儿,可是,灾难总要过去,困难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终于,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25日16时,党育新几个人正在教室里和师生们沟通,余震来了,震动得很厉害。教室突然晃了起来,大家立即和师生们一起从教室里跑出来。到了外面的安全地带,每个人都心有余悸。随后,学校接到通知,所有孩子立即转移,每个志愿者都不顾劳累,和战士们一起帮忙搬运行李。

这时,下起了绵绵细雨,志愿者们没有一个去避雨,而是关照着孩子们,把自己行李中的脸盆拿出来,顶在孩子头上,虽然他们都被淋湿了,但大家心里是快慰的。

党育新说:“离开学校的时候,孩子们都在和我们摆手说‘再见’,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党育新是唐山地震孤儿。当时唐山有4000多名孩子失去父母成了孤儿,当年,还专门为唐山地震孤儿建立了石家庄育红学校。学校老师为3名不满周岁、不知姓名的女孩儿起了名字:党育新、党育红、党育苗。党育新在育红学校上完初中,后来由于其他原因,她打算辍学。唐山纺织技校领导知道后,破例接收了她,党育新成了纺织技校的一名免费生。毕业时,正逢纺织业不景气,她在家里待业,白天下地干活,晚上一个人暗自伤心。有一天晚上,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当时的副市长王玉梅写了封信,讲述自己的苦恼。煤油灯下,她铺开精心挑选的带着花纹图案的信纸,郑重地写下了“王阿姨”这个亲切的称呼……1995年5月,党育新终生难忘,她成为唐山引进外资兴建的新型医院——康复医疗中心的一名职工。市领导亲自过问党育新的事,解决了她的工作问题。不久,她被送到华北煤炭医学院检验班学习。1998年后,在**的关怀下,党育新被安排到市残联上班。1999年5月16日,党育新身披婚纱喜做新娘。结婚前夕,她想到了哺育她成长的亲人,便含泪给唐山市领导写了一封信,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婚礼。时任市委书记的白润璋激动地说:“党育新向我发出邀请,是想通过我们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她是党的女儿,我要作为她的娘家人参加婚礼!”当市领导出现在党育新婚礼现场时,党育新眼里闪烁着泪花。转年,党育新的儿子出生。孩子过满月时,市委办公室同志代表市领导专程送去了鲜花和玩具。2006年7月1日,在唐山市残联工作的党育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知道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党育新很悲痛,马上想起了自己当年的遭遇,想到党对她的关怀。她想,每一个经受地震灾害的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阴影,越早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他们就会快一点儿走出,如果永远都走不出去,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不会是一件好事。所以在第一时间,她主动找领导,要求参加去汶川的心理咨询服务队。

领导问:“你为什么要去?”

党育新坚定地说:“我是唐山地震孤儿,是党和人民养育了我。这时候是我回报社会的时候了!”

领导问:“你为什么要做心理救护?”

党育新说:“唐山经历过地震的灾难,但当时没有注意灾后的心理抚慰工作,今天看来,灾后的心理问题一定要尽早解决,否则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领导满意地笑了,心想:“这孩子进步了,她知道了心理救护。”

于是,党育新被批准了。

来到灾区,党育新几乎每次和灾民在最开始谈话时,都会说“我是唐山地震孤儿”,这很灵,他们之间的距离马上就拉近了。灾民觉得自己和她是一样的,心理上有了认同感,也比较容易接近。以一个地震孤儿的身份来给受灾群众做思想工作,这是她的一个优势,一个法宝。经过几天的心理辅导,党育新爱上了灾区的那些孩子,她想做一个孤儿的“临时妈妈”。很快,她如愿以偿了。那是一个5岁的女孩子,孩子的父母都是某通信公司北川公司的员工,当时他们都在单位开会,孩子在大人开会的那座楼前玩耍。地震发生后,孩子的父母双双遇难,孩子有幸被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原来爱说爱笑的小姑娘,在地震发生后变得非常沉默。“小女孩儿的不幸遭遇让我充满了牵挂。我多次去看她,渐渐熟了之后,我对她说,要给她当几天‘临时妈妈’,因为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

有一天,党育新在青川做心理辅导,那里发生了6.4级余震,党育新马上想到了那个女孩子。她跑出来后,马上给小女孩儿打电话,刚开始打不通,后来一直打,最后终于通了。她告诉孩子,叫她一定要好好学习,她会再去看她的!

在党育新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这些孩子很可怜,她在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怜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天,她与这些孩子们去玩儿,孩子们淋了雨,她拿着纸巾,为每一个孩子擦去头上的雨水。孩子们感激地望着党育新。

党育新想,这对孩子的心灵也是一种慰藉,让他们能感受到有人还在怜惜他们,他们的心里会变得暖和。

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党育新觉得,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发自内心的爱更重要。都是人,将心比心,如果没有真挚的爱心,对方就感应不到你的真心,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很难达到最好的效果。党育新平时爱唱的一首歌叫《心会和爱一起走》。歌词里有一句:“从来没有人如此打动我的心,我有许多许多话想说给你听!”有一天,党育新终于用自己的真爱打动了一个青年妇女的心。废墟上,有一个妇女始终抱着儿子的一双鞋,不吃饭,也不说话,眼里默默地流泪。人有的时候,说很多话容易,说一句很难;走很远的路容易,走一步却很难。

党育新观察到这种情况,得知那位妇女的儿子遇难了。她默默来到妇女身旁,亲热地问话,那位妇女没有看她,好像这个世界只有她一个人,她好像在默默地跟儿子对话。党育新也不说话,就这样默默地陪她坐着。下雨了,这个妇女也不离开废墟,党育新就给她撑起一把伞。时间长了,妇女终于跟党育新说话了,尽管很简短,但终于说话了。党育新耐心地倾听她的诉说,这个妇女说起来就没完了。她一直在说……

党育新耐心地倾听着。

等妇女把儿子的事情说完,党育新让这个妇女痛哭一场。同事们有些不解,哪有劝人哭的?党育新说:“应该说,灾难考验了唐山人,同时也成就了唐山人。抱怨过后就是坚强!虽然当时好像没有明确提‘众志成城’这个口号,但唐山人的表现已经完全印证了这一点——‘人心齐,泰山移’。在这种很强的心理暗示下,大家你提醒我,我提醒你,化成了无声的力量。那个时候很多人晚上无法入眠,再强大的内心也隐藏着脆弱,哭一场或许有帮助。我听人说过,在一个很静的夜晚,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边哭边说,把压抑一时的情绪恣意释放。哭,不仅是哭,还是对我们心理的一种开脱方式,哭后是坚强。心理释放因人而异,但有一点很重要,不好的心理状态要尽早和适当地释放出来,千万别憋着啊!”

党育新悄悄离开的时候,她听见妇女号啕大哭了。

果然,在哭过之后,妇女轻松了许多。然后,她悄悄离开了。

党育新觉得,不少受灾的人的心灵都蒙上了阴影,只有用我们的爱和真心,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不是孤单的,才能扫除他们心中的阴霾。

专家说,心理干预的急性期是安全感的缺失。汶川地震发生时,学生不知道父母、亲人、老师、同学的下落,面临着吃、住、饮水、防疫等困难,这时干预者除了倾听宣泄外,还要想办法帮助他们了解相关信息,解决相关问题,让他们获得安全感,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理解、关爱他们,不要去简单地表扬或肯定。

当年唐山大地震,在震灾初期,灾区人民最迫切、最普遍的愿望是尽快与外界沟通联系,以消除内心的孤独感、失落感、遗弃感等消极情绪。而震后让他们心理获得平静的事件是解放军开赴救灾第一线,还有就是听到了党中央的慰问电。今天的汶川地震,通信快捷,信息通畅,而且***总理以最快的速度亲临第一线,灾民不仅有了安全感,还有了信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主任赵志付,提醒人们在灾害后的医疗救助中,要注重心理伤害和躯体疾病共治的统一性。

赵志付是河北唐山人,经历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后来他又于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去日本兵库医科大学进修心身医学,研究心身障碍。他认为,从中医的角度看,人的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也影响心理。因此,心理和生理是不能分开的,这就是中医学说中“心身合一”“心身相关”或“形神统一”的依据,其“形”指生理、身体,“神”指心理、精神。强烈的唐山大地震,顷刻之间致使24万人死亡,整个唐山市化为一片废墟。突然发生的地震灾难,使日常“心平气和”的人们顷刻间走向两类极端的状态。一类是烦躁状态者,轻的不停哭泣,头痛头胀,彻夜不眠;重的胡言乱语,不认识人,呼喊失去的亲人,行为举止错乱,精神失常。另一类是精神抑郁状态者,终日以泪洗面,不言不语、不吃不喝,如同木头人一样,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和行为。

地震后,在伤病者及未受伤的灾民中,重伤员除了严重伤痛引起的躯体症状外,还出现了心理障碍症状,表现为恐惧、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许多人表示“不想活下去了”;轻伤员多数有恐惧、烦躁、抑郁情绪;未受伤的灾民多数也有恐惧、担忧等心理反应;原来有慢性疾病的人,如心脑血管病、慢性胃肠病患者,大部分病情会加重。

此外,在震灾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又面对大量死亡的尸体并时刻呼吸着其发出的难闻的气味,身体和心理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引起失眠、恐惧、头痛等症状。当然,有的人反应较轻而且很快就过去了,并能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去。这是心身素质较好的一批人,正如中医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汶川大地震比唐山大地震更加强烈,除发生了与唐山大地震相似的情况外,一些老人、小孩儿和妇女由于失去了亲人,房屋倒塌,身受重伤,导致心理受到了更加严重的创伤。对于上述这些在震灾中易发生心身障碍的人群,作为心身医学工作者应积极给予关注,从心身两方面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以期使他们心身早日得到康复。

在晓坝镇的灾民帐篷区,唐山市第五医院的徐建国大夫正在给一个叫李上运的14岁女孩做心理咨询。

大地震发生时,李上运目睹了她的同学、好伙伴被掩埋在废墟里,并永远离开了她,从此,她郁郁寡欢。从那个悲惨的时刻起,她几乎是一直不吃不喝,也不和别人交流,只是躺在帐篷中黯然落泪。家人说,眼看着孩子瘦了一圈。

徐建国见到这个14岁的孩子后,二话没说,就像妈妈一样一把把她搂在怀里,告诉她说:“我是唐山人,经历过唐山大地震……”

“唐山人”让灾区人听起来很亲切。徐建国的任务,首先是让李上运吃东西。她讲唐山大地震中唐山人的难处,讲灾难过后新唐山的发展,特别是孩子们的成长,讲到一个孤儿博士的成长历程。

说来也怪,李上运在徐建**亲般的爱抚下,当场就吃了一个鸡蛋、一根火腿肠和一个小面包。

徐建国后来要去给别的孩子做心理辅导。临走的时候,她非常想见见李上运,看看她现在究竟怎么样了。徐建国和另外一位来自唐山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一起来到李上运家的帐篷外,一打听,“集体户”中的几个老大妈都喜上眉梢地说:“你的招数真灵啊,你看吧,孩子跑出去玩啦!”

地震后的第三天,唐山第一批心理医疗专家就来到受灾最重的北川县,驻扎在北川中学开展心理救治。队员檀立是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心理门诊教授,当年唐山地震时,他仅仅15岁。他遇到很多需要心理治疗的灾区群众,这些灾民的第一表现就是目光呆滞、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但是每当提到他们是来自唐山的时候,对方很快就融入了话题之中。

在北川中学附近,一位50多岁的妇女已经呆坐在废墟上两天了,就是不愿意撤离。檀教授在谈话中慢慢了解到,这位妇女没有失去亲人,只是年龄的原因让她对将来产生了绝望。她变得非常固执,反反复复就那一句话:“我的房子没啦,我的车子毁啦,我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然后就默默地掉了眼泪,她由此伤心地感到,明天负重前行的生存压力。

檀立知道,心理阴影的轻重并不在于有多少亲人遇难,有的人即使是没有一个亲人遇难,也有很大的心理疾病。檀立决心救助这个妇女。

檀教授的一句“我是唐山人”,让这位妇女开始与他亲近起来。檀教授讲唐山的过去与现在,讲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讲唐山人的好日子。

这位妇女望着檀立,她在檀立的脸上看到一种坚定的信念。

檀立继续说:“大姐啊,啥比人的生命重要呢?有人在,什么车子、房子、冰箱、彩电,这些都会挣来的,你说是不是?”

妇女点点头。

“你看啊,这次汶川地震,我们唐山的一个地震孤儿一下子就捐了1个亿。这钱是哪儿来的?不是偷的,不是抢的,那是他们两口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当初成孤儿的时候,他们想到过今天会这样吗?没有啊!人生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他敢想就敢干,敢干就有好生活!是不?”檀立微笑着说。

妇女说:“人家命好啊!”

檀立激动了,激昂恳切地说:“啥叫命?再好的命也没有躺着掉馅饼的事情。只要有信心,就有办法去干!我看出来了,大姐觉得自己不年轻了,怕以后的生活没着落,怕以后不能达到震前的生活水平。要我说,你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今天唐山人民的生活不知比原先好了多少倍!我们唐山有个女老板你可能不知道,她叫常玉珍,是全国****,这老大姐比你岁数大,她自己开了个家具城,卖家具卖出了名堂,连锁店开了一家又一家,火着呢!她挣了钱,自己有好车好房,还把全市的老红军都接过来,她养着!把孤儿接来,她养着!那是白来的吗?不,是我们英雄的唐山人民玩了命挣来的!靠啥?靠的就是这抗震精神,有了这抗震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过去我听说过唐山,了不起!”妇女终于被说动了。

“你们北川也一样啊,有汶川抗震精神!你们比我们当年好多了,国家有实力了,挣钱机会多了,大姐还怕啥呢?”檀立诚恳地说。

40分钟过后,这位妇女忽然擦干眼泪,顷刻间换就了一张笑脸。

是啊,我们不仅要活,还要活得灿烂辉煌!

在灾区,丧子母亲陈因清对生活开始绝望。活了51年的陈因清,最让她骄傲的是她的大儿子:19岁成公务员,20岁入党。27岁的他是北川县一位主要领导的秘书,但是地震夺去了他的生命。陈因清的精神支柱垮了。大儿子就在眼前晃着,那些揪人的细节,回忆起来是十分折磨人的。尽管21岁的小儿子幸存下来,尽管还有大儿子留下的小孙子,但是她总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一辈子辛苦换来的幸福随之而消失。她每天以泪洗面,喃喃地说:“我受不了这种煎熬,别让悲伤陪伴我一辈子吧,我还是找儿子去吧!”她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两颗泪珠滚落面颊。

对这位妇女进行心理干预的是队员汪海螺,他是华北煤炭学院心理学系的应届毕业生,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由他来开导这位悲痛欲绝的妇女能行吗?很多人都替他捏着一把汗。可是,汪海螺没有退缩。开始的时候,妇女并不回答汪海螺的提问。他能感觉到她那冰冷的目光,冷得人心里没个底儿。后来他改变了方式,他要学以致用,首先从认知的角度来开导这位妇女:“在这个家庭,您很重要,母亲是儿女终生的心灵港湾。经过这次地震,您的小儿子有没有变化?”

“有,他现在也不上网了,也开始做志愿者了。”

“您的小孙子那么可爱,您对小孙子的将来没有什么希望吗?”

“我希望孙子像我儿子一样出色!”

“如果您总是这样悲痛,那您如何培养孙子成才呢?”

……

“您可以想想,如果您一直这样下去,有什么好处?您的大儿子在九泉之下也会怪您的!”

“呜呜呜……”她哭了。

“您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

“让我孙子好好上学,也希望我小儿子有所上进。”

“那您是否愿意改变您现在的心情呢?”

“愿意。”

“您是否希望有一个好的开始呢?”

“希望。”

汪海螺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