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动力帝国
作者:滿楼红袖招 | 分类:都市 | 字数:723.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1章 我是梁日天 (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返回书页
某种程度上,身处欧洲的法兰西和身处亚洲的共和国还是蛮像的,比如海对面都有个让自己想吐的国度,比如灭国的危险都来自北方,比如都以爱好美食闻名于世,比如都喜欢独立自主这个称呼。
就实际产品来说,法国工业品虽然算不上顶尖,但维持在第一流还是蛮轻松的,唯一缺点就是价格可真TM高到天顶星去了。
当然,价格高这种情况,大半可以归属于法国的市场狭小,上不了量,成本自然就无法降低。
远嘉航空领域的高管和技术骨干几乎全部来自于北美,对远嘉能否从美国获得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可能性自然心知肚明。
从CMB宇航成立开始,由于新建工厂与生产线的缘故,CM支线客机的动力选型已经拖了快两年,期间还数次穿插着更换飞机机翼的传闻。
如果上溯到项目起始的MPC75计划,这次发动机选型足足选了五年时间,五年时间换波音、麦道、空客这种航空巨头,一款跨洲际的超远程大型客机都从图纸飞上天了。
欧洲航空界之所以到现在还有人不看好CM系列支线客机,也是因为CM支线客机项目的开发节奏,怎么看怎么都是烂尾天坑的模样,飞机还没出来呢,先把发动机从涡轮桨扇换成了涡轮风扇,刚和第一个合作伙伴西飞搞定了机体设计,结果西飞不玩了,换成了商飞。
好不容易成立了合资公司,第一个客机零件都开始生产了,商飞又临时踩刹车降了生产速率,换机翼的传闻满欧洲都知道。
就这种一眼望去像极了烂尾大坑的CM支线客机项目,斯奈克玛都不惜对华晨输出技术,迫不及待抓住独立开发中推的机会,法国政府想在航空领域大干一笔的心思简直昭然若揭。
当然,商飞和梁远在坑也坑不过三哥哥不是,实际上如果没有梁远出头,斯奈克玛连宇宙第一坑——大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都打过合作的主意。
经过多轮次的接触判断,远嘉高管都认为斯奈克玛合作的诚意是有的,但会不会坑人则要看华晨自身同斯奈克玛的博弈了。
周远航这次发言,算是把一直以来商飞在选择发动机的立场疑问做了总结。
虽然华晨动力的合资合作伙伴看似有很多选择,但哪怕是口头上说决心带华晨一起玩,除了斯奈克玛之外一家都没有。
罗罗、普惠、通用三大巨头对和华晨建立合资公司生产现有型号航发的兴趣都很大,甚至转让部分技术也不是不可以谈,但一起开发新型号航发这种,别说门连门缝都没留上一条。
甚至面对华晨动力合作研发的试探,罗罗给出的答案和十多年前共和国引进斯贝航空发动机时一致,我们可以出卖产品和技术,但绝不出卖思维和大脑。
周远航在梁远进来之后又讲了大约半个小时,算是把华晨同斯奈克玛合作一事彻底讲透,最后周远航还特意对李远铃的工作致以敬意。
倒不是周远航拍马屁,周远航的这个结论是商飞内部人员一致认可的,如果没有李远铃在掠型叶片上获得了巨大突破,那么这次华晨同斯奈克玛的合作,极有可能从合作关系变成附属关系,进而学不到什么关键的东西。
有了掠型叶片这个大杀器,相当于华晨虽穷但也掌握了搞死对方核武器,在合作上同斯奈克玛相互威慑,反而有了学习真东西的机会。
随着周远航说完,会议室寂静一片,所有人都目光都集中在了梁远身上。
虽然这事儿已经经过了一年多的讨论,华晨动力和斯奈克玛之间的合作几成定局,但最后确认定局这个工作只能由梁远来做。
在华晨动力后续发展究竟该向哪个方向走这个问题上,远嘉高层对如何处理华晨动力和斯奈克玛合作开发新一代十吨级中推一事特别矛盾。
此时的华晨动力相当于站在技术交汇的十字路口,向前走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西门子和三菱,一条是罗罗、GE等三大动力巨头。
西门子和三菱主攻用于工业、发电等方向的地面燃机,三大动力巨头则以航空领域为核心,其他方向其实是附属。
西门子和三菱的选择虽然有战败国政治因素的影响,但这条路相对来说还是可以速成的,最起码产品出问题,没人命这个无比巨大的压力和责任跟着,以华晨动力目前的实力,垫垫脚尖就能够到。
商飞体系的高管无一不是北美航空产业界的技术精英,三大动力巨头到底有多可怕,玩航空的门槛究竟有多高没有比这伙人更清楚的了。
看看斯奈克玛的挣扎,就知道成为三大动力巨头的路会有多么难走。
因为了解,知道有多难,也因为了解,知道这道坎一旦越过了又是何等的海阔天空。
如果没有南沙油气田托底,远嘉高管绝对不会如此纠结,肯定是直接上西门子那条路,电子和航空都是投入的无尽大坑,远嘉本身的财力专注于一个方向还勉强能撑得住,两个方向同时来无异于作死。
不过有了南沙油气田在手,众人的想法自然就又有了不同,有千亿美元打底哪怕是单纯研发烧钱都足够远嘉研发体系烧上十多年。
以苏良宇、周远航等人为代表的远嘉高管之所以能放弃海外的优越环境回国工作,理想和野心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会议室里的沉寂气氛已经维持了二十分钟,梁远只是用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桌面,一言不发。
远嘉高管倒是理解梁远的慎重,华晨动力和斯奈克玛的合作定局可不仅仅是六亿美元的研发投入,这事儿和不久前港基集电决定进入光刻机领域一样,这代表着远嘉将在电子、航空两个行业的核心领域同时发力,后续的研发投入将是六十亿美元甚至六百亿美元。
就算有南沙油气田当底气,这个决定也不是那么好下的,谁也不知道这笔钱投下去是不是丢在水坑里。
至少千亿美元级别的纯粹科技研发,自从1840年被人用大炮轰开国门那一刻算起,除掉国家体系没有任何华人组织有过这等宏愿和胆略。
在座的远嘉高管虽然都是华人的一时之选,但也没想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还能有经历如此波澜壮阔的时候。
进入到整个人类文明最为尖端精粹的领域直面竞争,除了纽壁坚这种无法理解华夏家国情怀的老外,一种挥之不去的史诗感在所有人心中油然升起。
梁远虽然是开挂来的,但某人也没领导过这等规模的科技财团,和港基集电侧重消费电子体系有所不同,华晨动力进入航空领域的核心一旦获得突破那可是实打实的硬国力。
什么叫做硬国力,能保证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这玩意就是硬国力。
核武器只是保证种族生存的基石,出去抢粮、抢油、抢水果、玩个那啥啥总不能拎着核弹头不是。
虽然梁远坚信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梁土豪现在就被一条没法用钱解决的问题卡住了。
支线客机市场的繁荣在于北极熊解体之后,北美和欧洲的资源从冷战中抽身进入国内市场,外加做掉老毛子的红利和信息时代如期到来的种种利好,世界经济直接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段。
可以说北极熊不死,就没有支线客机市场的繁荣。
刚刚过来那会儿,有些膨胀的梁远还有过用轻工业品帮北极熊续命的念头,结果还没等梁远动手呢,北极熊自己做假账自己先从东德续上了。
当然,事情总是双面性的,这里有坏处别的地方总有好处。
北极熊不死,支线客机市场的繁荣按钮迟迟无法按下,但联邦德国找上远嘉主动充当冤大头就是北极熊主动续命的好处了。
虽然敲竹杠能带来的利益和支线客机市场数以千亿的美元无法相比,但这钱可是现金快钱,拿起来可比搞客机生产研发轻松多了。
在梁远的计划里如果不和斯奈克玛合作还有北极熊给自己兜底,虽然苏式技术有着不少缺陷,但超级大国的称号也不是闹着玩的,相对北极熊解体后各种技术近乎白捡,和斯奈克玛合作投入的资金量几乎可以视为指数级翻倍。
当然,和法国人合作对攻略全球市场有利,老牌帝国主义的名头可不仅仅是说说,哪怕是衰落了,在商业领域也比共和国和北极熊的名号好使。
看似单纯的民用中推航发技术路线选择,在梁远眼里其实牵扯着北极熊应该在什么时候完蛋,支线客机市场什么时候启动,如何攻略国际市场,如何平衡远嘉好不容易才改善过来的现金流,如何把荔湾油气田卖个更好的价格等等等等,这些因素都是紧密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坑的是,这些带着未来印记的事务,梁远无法和任何人商量,只能自己一点一点的摸索着试探,究竟该如何领导远嘉这个日渐庞大,甚至慢慢关乎国运族气的科技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