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拜师华山派,终成天下第一
作者:世仲雾 | 分类: | 字数:4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5章 欲闯龙潭赴大都
光明顶的张无忌才收到信,陈禹却已经带领全门派精英到了武当派。
再次见张三丰,陈禹对这老道士现在的状态吃惊不小。张三丰外貌没甚变化,依旧是清瘦白发白须灰袍道人形象,但状态却出奇的怪异。
陈禹武功重新突破到先天境界,身体发生一种超出他认知的变化,他精神力大增,甚至能将精神力外放体外一丈远,这是前两次所没有的变化。刚获得这项能力,陈禹回忆《内丹术》中记载描述,道门先贤将此称做‘灵识’。
至于前两世突破先天境界为何没获得灵识,陈禹对此也是一头雾水。
按《内丹术》所述,武功未突破到先天境界,人体发现和认知万物只局限于‘口鼻眼耳触’五感。武功修炼到先天境界,人的灵识就大大增加。
灵识作用非常奇妙,对内能内视自己身体,让人对自己身体有充分认知,能随时查缺补漏。因此先天高手如不是被人斩杀,都能活一百五十岁以上。
灵识用于外就更神妙,先天高手可将灵识外放,灵识笼罩范围内所有一切全部细致入微的映射于施功者脑海,让一切无所遁形,到此时用灵识观察外界往往比眼晴更准确。
陈禹自从重拥有灵识后,便常常将灵识外放,每次精力不济无法继续便休息,等精力恢复,外放灵觉的时间和距离都有增加。从最开始一刻钟一丈左右距离,到现在半个时辰三丈距离,已有不小进步。
但此刻,陈禹将灵识朝张三丰照去,灵识感应不到张三丰存在。自从获得灵识以来,从未有过这种情况出现。陈禹略微思索,便猜测此种情况原因在张三丰身上。
“真人功参造化,已达常人望尘莫及之境,实在是可喜可贺。”陈禹收敛灵识,向张三丰恭喜道。
“呵呵,还得多谢小友所赠秘籍,若非若处老道焉有今日之功。”张三丰客气回礼道。
“不敢当真人之赞,即使没那秘籍,以真人之才,早晚能到这一步,在下只是让真人提前一段时间罢了。”陈禹摆摆手,不与张三丰在此问题纠结,接着问道:
“真人此次相召,可否与被掳的五大派高手有关?”
张三丰听完,将邀请陈禹来武当山目的道出,道:
“的确与五大派被掳之事有关。不瞒小友,老道参照《内丹术》,已参悟‘金丹’修炼之法。原本只差临门就可修成体内金丹,可远桥、梨亭他们被掳生死不明,让老道无法安心修炼。老道只得邀请华山、少林两派来武当,商议出解救之道”。
“真人有所不知,此次六大派围剿光明顶,并非表面看去如此简单,鞑子朝廷在背后煽动支持已是肯定。
可释门在此事中起到的作用却让人匪夷所思,此次围剿最活跃的只有少林、峨眉、昆仑三派。昆仑派与明教同处一地,一山难容二虎,对围剿光明顶热心,自无可厚非。
峨眉派灭绝师太与杨逍结下死仇,发起围剿之事也说得通。
可少林派对围剿之事如此积极,就让人费解。对外称为空见神僧报仇,但空见具体死因,少林派早就心知肚明。
真人恐怕还不知道,混元霹雳手成昆早就拜入空见神僧门下,时至今日将近三十年,少林派这么长时间难道就不知道他身份?成昆化名圆真投靠汝阳王,难道就真只是他一人之意?
再说,少林派去光明顶的人足有百余人,高手有‘三空’,群战有大罗汉阵。在光明顶少林派又没死伤几人,我属实不明白这样的实力居然被朝廷一网成擒。
这些问题不查清楚,就和少林派一起商议解救之道,恕我华山派做不到。”
陈禹所言,多数未在上次信中提及。张三丰听完,叹了口气道:
“人无完人,武林宗门也是同理。少林派虽为武林泰山北斗,但难免有不肖弟子。老道相信少林派在大是大非问题中,还是能站稳立场的!”
————
众所周知少林、武当两派相距不过七八百里距离,时间又过去一月有余,距离武当山几千里远的张无忌都回到武当山,可少林派那边却迟迟没有回应。
张三丰见此便知少林派之意,也绝了同少林联手救人的想法。
张无忌接到张三丰书信相召,不仅带来明教高手,更是连明教精锐五行旗都带来大半,近三千人如今就驻扎在武当上脚下。
三派高层商议几次,将救五大派的各种计划事情仪出个大体内容,三派众高手化整为零,从武当山出发,陆续赶往四方,但其终止方向始终是大都。
这天,大都皇宫外突然爆发出两股骇然的气势。大内总管浑浊的眼睛顿时一亮,零出骇然的精光,仔细感受两道气息,惊疑不定的自言自语道:
“张邋遢为何会来大都?难道......”
下一刻,大内总管一个飞跃,出了大殿直奔两道陌生先天高手方向而去。等大内总管身影消失, 留守在殿外中年内侍耳边才传来大内总管的令谕。
“传讯皇帝、太子有强敌来袭,让他们进入密道中躲避,杂家没回来前不要出′密道。”
同时大内总管居住的侧殿,原本停留在此的金雕早已扬翅起飞,向山西山脉方向飞去。
大都的武功高手,因为两位陌生的先天高手的出现,而纷纷往皇城方向赶去。
西山山脉,五大派众高手自从来此山中,就此开启地狱生存模式,每日都虽要为微薄的吃食彼此争抢。
五大派高手在归赵敏看管时,除了自由与武功被限制,基本的生存保障还是有的。但他们被供奉阁看押后一切都变了,五大派所有人的生存物资都需要与他人争夺。
有不少不堪受辱的人已自戕,但更多的人选择忍辱负重期望有重获自由之日。在此争夺生存的过程,发生多少师徒反目、手足相残的惨剧,除了当事人与供奉阁之外,就无人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