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豪贾
作者:风鵿 | 分类:其他 | 字数:133.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十五章 思索
国子监。
那就是和后世北大一样的全国最高学府。
明朝的国子监一共有两处。
一为北京,也就是京师顺天府的国子监。
另一个便是南京应天府的国子监。
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
南京并未降为陪都。
而是以留都存在。
所以在大明内部,实际上南京和北京的地位是一样的。
只不过皇帝在北京。
所以相比而言,南京的地位要低一些。
看看南京的六部九卿官员,便可知。
南京这些高官们大多是贬斥和养老。
真正有些权利,实权的,只有南京兵部和户部而已。
不过虽然南京地位不如北京。
然能进南京国子监。
那也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那可是汇集了天下精英,青年才俊。
入国子监,成为监生。
不仅科考更加有利。
而且想想这背后的人脉关系。
要是利用得体。
未来入仕那就是一帆风顺。
旁人也只能羡慕的份。
如今的大明能够入国子监的。
一般是三种途径。
其一是会试考进士落榜者。
朝廷会从中选出优秀的人,进入国子监学习。
这一类人,类似于后世高考没考好,复读的。
这类人本就是拔尖的存在。
一般复读三年,下次参考会试,皆会一试而过。
另一类人,是从朝廷的高官显贵子弟中择优录取。
一般每年朝廷都会给三品官以上或者王公贵族,勋贵豪族们的子弟二三十个名额。
通过国子监的专门考试。
便可入学国子监。
这类人可都是大明的贵族子弟。
背靠雄厚。
要是和这些人打好关系。
以后入仕,怎会不一帆风顺。
当然,这类人本就自成一派。
要想入这圈子。
也不是一般人想进,进得了的。
最后一类人。
便是如刘建这般了。
大明两京十三省每个省,每年都会拥有一个或者数个名额。
这些省选出自己省的青年才俊后。
便会被送入国子监。
同样要通过国子监专门的考核,考试。
通过后,便可进入国子监读书。
而刘建。
王奔就打算将今年浙江的名额给刘建。
让其去国子监深造去。
这可是别人想求都求不来的名额啊。
常人入国子监。
大部分都是因为会试落榜,在择优入读。
显贵子弟肯定和常人无份。
而各省的名额。
虽然常人可以争取。
但是这本就是各省子弟翘楚。
要是把平庸之人举荐到国子监。
那这一省的官员都要被处罚。
除非你能手眼通天。
不然没人敢滥竽充数。
所以对国子监监生。
常人也只能想想的份。
这样的机会,就这样落在了刘建的头上。
怎能不让常人羡慕,嫉妒。
“好啊,这的确是美事,到时候四月先行拜师礼,六月去南京参考,成为监生,也是你我之光,浙江之光啊”
蒋群益在一边笑道。
而王奔则看着有些失神的刘建。
心中思量着。
怎么这样的机会。
难道他还想拒绝吗。
“刘兄,刘兄”
一边的李出源看着楞在当场的刘建。
一边拉了拉刘建,一边小声说道。
刘建回过神来。
回头看了看李出源,又看了看王奔三人。
“谢知府大人美意,只是晚生才疏学浅,出身也非书香门第,恐失大人所望啊”
刘建上前拜道。
“嘿嘿,你不必担心,只要你品学兼优,才能卓着,出身如何,又有何妨,想我,不也是出身寒门,吗,以你之才,冠绝浙江已不为过,继续在杭州学院之中,那是埋没了你的才华,去国子监,学习经国济世之道,富国强民之法,学成之后,上报君父,下安黎庶,这才是我辈书生之志也”
王奔捋了捋胡须,笑道。
“大人所言,晚生谨记,只是此事重大,晚生想和家父商议一番”
刘建再拜道。
“这是应该的,不过也别太久,入学国子监是六月,我们最多四月底就要把名单报上去,当然你要是愿意,我到可以提前报上去,刘郎觉得,如何啊”
王奔又笑道。
“禀大人,古语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去国子监也是远处游学,所以晚生想与家父细细商议一番,再定不迟”
刘建再拜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广识文,以报社稷,此乃我辈之志,再说你父与我打过交道,我想你父绝不会反对,刘郎可不得推辞啊”
王奔见此,脸色一沉。
见王奔变化。
刘建心中暗叹。
难道今日必须得答应吗。
要是在杭州。
自己还有些自由,能够方便办事。
但是去了国子监,以后就只能寒窗苦读了。
虽然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
乡试,会试之后。
刘建就自由了。
只是入仕为官,确实非我所愿啊。
要是真走了这一步。
那岂不是以后只能随波逐流了嘛。
所谓学成文武艺,报与帝王家。
要是入了国子监,成为监生。
那以后自己还有的选吗。
难道要随便应付一下,考不过吗。
看着刘建思索。
王奔也没有多说。
这件事的确太大了。
让其好生思索一番也是可以理解的。
“刘兄,刘兄,这么好的事,干嘛还要犹豫啊”
李出源在一边看着都很焦急。
拉了拉刘建,问道。
刘建看了看李出源,皱了皱眉。
“此事李兄不懂,改日我再给你说”
刘建将李出源拉到一边,附耳低声的说道。
李出源虽然不知道刘建所说为何。
然也觉得刘建肯定有自己的主意。
也就不在多说。
“刘郎,这么好的机会,怎能错过,难道你想让我等寒心否”
蒋群益在一边看着有些焦急了。
便问道。
“禀蒋师,晚生绝无此意”
刘建听后,上前拜道。
“那你说说,你为何犹豫不决,我看你也不像瞻前顾后之辈啊,还有你的志向究竟是什么,难道你不想入仕,报效朝廷,报效黎庶否”
蒋群益又问道。
刘建听后,脸色一沉。
这帽子叩得也太大了吧。
看来今日必须做个了断了啊。
刘建想了想,上前拜道。
“禀二位师长,知府大人,晚生实则并无他意,只是晚生从小并未远离家门,故前往南京,心中有些不愿,晚生并不是不想成监生,只是想着家中父母,不能尽孝,故而犹豫不决也”
刘建拜道。
“原来如此啊,刘郎不必担心,我想你父必会以你为荣,只要刘郎愿意,我想你父一定会鼎力支持,再说你六月入学,明年八月乡试,后年二月会试,三月殿试,如此算来,也就是一年多的时间而已,不影响刘郎尽孝啊,而且要是刘郎为监生,未来高中,不仅你父,你家族上下也会以刘郎为荣啊,刘郎休要在犹豫了,还是早下决断吧”
王奔听刘建说后。
面露喜色。
这刘建有这份孝心,不错嘛。
刘建听后,心中叹息一声。
看来不答应不行了。
那就先答应再说吧。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刘建想了想,再拜道。
“那晚生多谢大人美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