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永明
作者:令狐蒜 | 分类:历史 | 字数:62.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十章 战地风云
浑朗的夜空中,圆月如盘,月光皎洁,照到了凤阳的惨不忍睹,也照到了太和的坚韧不拔。
太和城头依旧旗帜飘扬,流民军多次攻城受挫后,立即加快了攻城的节奏,往往一波攻击刚结束,第二波攻击立即跟上,九条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以命换命,九条龙有两万士卒可城内士兵不到一千人,就算是十个换一个他九条龙也换的起。如今一日七战八战已是已是平常,可就算如此,这太和城依旧牢牢掌握在李廷栋手里。
太和城西南两面环水,唯剩东北两面可列阵冲击,李廷栋抓住这个特点,将重点兵力集中部署在东北两面的城墙上,东北两面城墙加起来不过数里,九条龙每次所派攻城队伍不能超过两千人,人员一旦过这个数量,根本无法在这狭窄的作战面上展开。
李廷栋的守军八百人,对上九条龙的两万大军自然毫无胜算,不过两万大军不能一拥而上,李廷栋每次面对的敌军不会超过两千人,以八百对两千还是据城而守,这优势就非常明显。
杀人如果是一门手艺活,那李廷栋所训练的八百新兵如今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这门技术,在生死的强压之下,士兵们很快适应了战争的节奏,平日里已经练过千万次的配合此刻在守城战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一挡一撩再一刺,普普通通的三人小组因为熟练的配合成了让敌军胆寒的人头收割机。
天然的地理优势加上前期充分的准备让李廷栋能在局部战场掌握主动,九条龙要想攻城,只能采取添油战术消耗城内守军的锐气,但自古添油战术就为兵家大忌,此法不光伤人也容易伤己,士兵们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旦久攻不下,很容易引起军心涣散。
城楼下被冻僵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流民军在攻城的这几日内损失了数千人,而城墙之上的官兵重伤不到百人,这不到百人之中的大多数还是在第一波攻击中被流民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造成的,要不怎么说死亡率最高的永远是新兵,尽管守军伤亡不小,可只要太和城还在手里,这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城楼上值守的士兵虽然已经连续奋战多日,可为了防止敌军趁着夜色攻城,李廷栋带头坚守在城楼第一线。
李廷栋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眼睛里尽是血丝,整个人消瘦的厉害,胡子拉碴,脸上也有两处刀伤,流出的鲜血凝固在伤口处形成了血痂,身上的官服破损严重满是血污,如今的李廷栋外表看起来虽有几分狼狈,可眼神中那股锐气却丝毫不减。随着战争的淬炼,李廷栋整个人的气质已经大有改变,平日里那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早就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杀伐决断的一军之主。
李廷栋强打着精神在城头巡视了一圈后,看到城楼上有一处熬金汁的篝火,一队士兵正围着篝火取暖,见李廷栋过来赶紧站起身来,略显局促。
“大家伙不要紧张,坐坐坐。”李廷栋和蔼的笑着说道。
众人听到李廷栋的话后这才重新坐到地上,几日的血战,城楼上已经是血污遍地,敌方的己方的鲜血在地上凝结成了冰块,李廷栋也不嫌脏,抽出一块木头垫在屁股底下,也围着篝火取暖。
“哟,还有馒头,给我来一个。”李廷栋看到篮子里还有几个冻僵的馒头,叫士兵递过一个馒头,抽出腰刀把馒头扎在刀尖上,伸到篝火旁烤了起来。
连日来的血战,李廷栋都奋战在第一线,这些新兵是打心眼里佩服他,试问大明朝有几个文官能做到这样。将为军之胆,正是由于李廷栋的身先士卒,这八百新兵才爆发出令人胆寒的战斗力,一次次的把敌军赶下城去。
此时的李廷栋,看起来十分轻闲,似乎全没将围城强敌放在眼里。看在部下士兵的眼里,那都成了他成竹在胸不动如山的气度。
“大家伙刚才聊什么聊的这么高兴?”李廷栋一边说着一边翻转着手里的刀柄,不让刀尖的馒头烤焦了。
“大家伙刚才在说关老爷过五关斩六将。”一位哨长笑着说道。
“哦,说故事啊,那我也给大家伙来一个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吧。”李廷栋一听来了兴致,笑着说道。
城楼上的士兵一听李廷栋要给大家伙说故事,纷纷围了上来,李廷栋见刀尖上的馒头烤的差不多了,取下馒头后掰了一块放进嘴里,新烤的馒头焦香酥脆,就是有点干喉咙,李奕在箭垛上解开腰间的水壶,仰头喝了一口壶中的水,润了润喉咙后李廷栋开始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汉明帝时期,自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之后,匈奴北遁,西域三十六国一直受我汉家庇护,可由于王莽篡位,汉家朝廷内乱,匈奴人又卷土重来,将这西域三十六国又给霸占了去。”李廷栋先把这故事的概况介绍了一下。
“哦,大人,是不是这西域三十六国是我们汉家的小相好,如今反被匈奴人这帮狗杂碎给惦记上了?”一位激灵的小兵心急口快心直说道。
“理嘛也差不多就是这个理。”李廷栋被这比喻弄的哭笑不得,可仔细一想这话确实是话糙理不糙。
“哈哈哈。”众人被这糙人糙话逗的哈哈大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三者的关系。
“光武帝中兴汉家王朝之后,我汉家重归一统,汉明帝时期就派大军远征西域,终于将这小相好,哦,不,是终于将这西域三十六国重新给收了回来,还在西域重新设立都督府,派了我汉家儿郎镇守西域。”此刻的大明王朝虽已日薄西山,可大明百姓心中那份大国沙文主义却不曾丢失,一听汉家儿郎重新夺回西域纷纷大声叫好。
“不过这匈奴人霸占了这小相好这么多年,就把这小相好当成他自己的婆娘了,你们说匈奴人会甘心吗?”李廷栋索性糙到底,也就不文绉绉的拽文了。
“那应该不甘心吧?”有胆大的小兵犹豫道。
“那是相当的不甘心啊,汉朝大军一撤离西域,匈奴人就派人把这个小相好给夺了回去,还包围了我汉家儿郎们驻守的金蒲城,金蒲城内仅有有一员大将耿恭和两百士卒。匈奴人两万,汉人两百,大家说这仗还能打吗?”李廷栋扫了一眼继续问道。
“两万对两百,这仗难打。”众小兵一听到这里不禁将自己的处境和困守金蒲城的守军联系在一起,纷纷为耿恭一行人担心起来。
“这仗是很难打,两万匈奴人将金蒲城团团围住,正想大举攻城的时候,大将耿恭挺身而出,立于城头对匈奴大军喊道:‘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说完耿恭带头弯弓搭箭,一时间箭若如雨。中箭的匈奴人只觉得伤口剧痛无比,继而是伤口溃烂,原来耿恭将箭头上涂满了毒药。匈奴人慑于汉军气势只得匆忙撤军,这耿恭是得理不饶人,待匈奴人退兵之后,耿恭带着这两百将士趁夜劫营,匈奴人死伤无数后只得连夜遁去。”李廷栋话音刚落,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这仗打的太提气了。
“耿恭料定匈奴人必然去而复返,于是他将部队转移到了疏勒城,这疏勒城易守难攻,后来果然不出耿恭所料,匈奴人很快卷土重来,匈奴人不擅攻城,于是改变策略变强攻为久围。他们切断疏勒城的上游水源,妄图困死守城官兵,日子一久,汉军将士们的饮水出现了很大困难,不少人因为缺水昏了过去,耿恭遂下令钻井取水,可是一直打到十五丈深,还是不见一滴水。”李廷栋说到这里,语气也变得深沉。
一旁的士兵听到这里已经是热泪盈眶,恨不得给耿恭送一碗水过去给他们解渴。
“耿恭见此景,遂跪下来向苍天祈祷,希望得到老天爷的恩赐,兴许是耿恭的忠义感动了上天,原来还是干涸的井里飞泉涌出,汉军将士们才解了这饮水危机。”
士兵们原本吊着的心情这才放了下来,纷纷感慨果然老天有眼。
“匈奴人见城内又来了水,以为汉家儿郎有天神相助,匈奴将领本想撤兵,可万里之外又传来了汉家皇帝驾崩的消息,匈奴人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城内的汉军,妄图瓦解汉军士气,匈奴人还派出使者招降耿恭,只要投降就有大官做。大家猜这耿恭会不会投降?”李廷栋向众人问道。
“虽死不降,虽死不降。”人群中群情激昂道。
“那耿恭当然不降,非但不降还将这使者推到城头斩首,割下这使者的肉在火上炙烤,算是给兄弟们加了个餐。”李廷栋说到这里不自然的提高了语气。
“好样的,这耿恭好样的。”众人一听耿恭没有投降,反倒将这劝降的使者给烤了,不禁大声叫好道。
“匈奴见状立即疯狂地攻城,欲杀耿恭而后快,耿恭身先士卒,死战不降,不过打到后面这疏勒城虽仍在汉军的手里,但疏勒城里活着的汉军越来越少,可耿恭就是坚持不投降,这一坚持就坚持了六个月。”李廷栋借着介绍道。
“那后来呢,这些汉军回去了吗?”听到这里,士兵们纷纷说这耿恭好样的,也关心起这几百汉军的最后结局。
“后来新皇帝继位乃是汉章帝,新皇帝登基后,想立即发兵西域救援被困的耿恭一行人,长安离西域相隔万里,派兵救援成本太大,许多大臣反对发兵。”李廷栋的话还没有说完,士兵们立即聒噪起来,纷纷大骂奸臣误国。
“将士为国效命,朝堂弃之不顾,岂不让忠臣寒心?日后若还有敌军来犯,谁还肯拿起刀枪上战场?”士兵中一人愤而说道。
李廷栋抬头一看,此人身材不算高大,但整个人表现出来的那股冷静和孤僻,让他与周围众人有些格格不入。这一番话倒是非常有见地,李廷栋心中暗自记下此人。
“不错,汉章帝力排众议,派遣七千大军远征西域,连破匈奴大军,终于将耿恭他们给接了回来,只是两百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十三人,这就是咱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十三将士归玉门。”李廷栋说完这个故事后顿了顿嗓子,继续鼓舞道:“耿恭两百人顶住了两万匈奴人,坚持了半年多,咱们如今有八百人,顶不顶得住城外的两万人?”
“顶得住,顶得住。”
故事讲完,士兵们个个被耿恭他们忠义千古的事迹所感动,一个个扯开喉咙大声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