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回到南明当王爷

作者:鱼窝 | 分类:女生 | 字数:103.3万

第六十四章 建军构想

书名:回到南明当王爷 作者:鱼窝 字数:2532 更新时间:2024-11-17 02:46:03

朱琳泽在这期间从流民中甄选一百五十名年轻的青壮充当火铳手,将原来府兵中的五十一名火铳手单独划出来,编成火铳兵教导总队,以老带新,每个火铳兵教导总队的老火铳手负责具体教授三名新火铳手熟练操作使用鸟铳。

后续朱琳泽还打算组建骑兵教导总队、和长枪兵教导总队,以提高不同兵种的专业化水平。

只是现在事务繁多,这些事情还是等到台湾那边安顿下来后,再具体实施。毕竟这是在南京,他还是要收敛一点。

这个时代骑兵依旧是机动性最强的兵种,虽然训练成本高昂,训练周期长,但朱琳泽并没有打算放弃。

综合此前的几次作战,骑兵不仅在侦查方面表现出色,对战场扫尾的工作也做的很好。

日后满清八旗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他的劲敌,训练一支堪用的骑兵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骑兵的数量可以不多,但不能没有。

朱琳泽从流民中招募新兵,部分唐王府的老兵也憋着一口气,以为朱琳泽要轻视他们这些唐王府的老人。

只是这些新兵暂时只是伙食待遇和他们一样,每个月并不能领到军饷,待遇并没有完全向老卒们看齐,这才让这些老兵们的心理稍稍平衡。

但金胜带来的六十一名骑兵,朱琳泽却不得不给他们发军饷,不然这些兵油子迟早要去霍霍南京城的百姓。

其他官兵朱琳泽管不着,但他决不能容忍他手底下的兵出现扰民的情况。给这些兵油子发了军饷,要是他们还敢知法犯法,日后称职他们也有理可寻。

朱琳泽将两本小册子交给金胜,让金胜和他的亲随学习册子里的内容,这两本册子里所写的东西,就是南阳王王府府兵的规矩。

金胜拿着手里的两本册子,一本书封上写着《士兵守则》,另一本则是写着《军官守则》,他表示很为难。

“王爷,这却是为难我等了,金某虽然粗通文墨,但麾下这些亲随都是泥腿子出身,皆是目不识丁之徒。”

“你既粗通文墨,便将这两本手册里的内容一字一句地教授与你的手下的士卒!”

军纪对于一支军队而言至关重要,戚继光的戚家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悍,敌我战损比非常漂亮,除了戚继光个人杰出的军事才能之外,戚家军严明的军纪也是关键因素。

当年三千浙江籍戚家军开赴北疆,站在大雨之中一天巍然不动,边军大骇,始知有军令。

这还只是后期的戚家军,由此亦可窥见巅峰时期的戚家军战斗力有多么强悍,纪律有多么严明。

只是很可惜,最后一支戚家军最终死于辽东将门尔虞我诈的清算之中。

而这些辽东将门以及他们的部队,日后多数则是成为大清灭明的急先锋和主力。

更讽刺的是,大明朝廷在财政最困难的时候,无论是军饷还是军械从来都是优先考虑供给辽东的明军。

大明朝对不起戚家军,对不起白杆兵,对不起边军,对不起卫所军,对不起天雄军,对不起东江兵,甚至也有点对不起左良玉等人的军队,但唯独对辽东将门,问心无愧。

而辽东将门交给朝廷的答卷却是短短十六年间后金军(清军)五次入关涂炭生灵。明年还有第六次,这一次辽东将门将充当满清的恶犬入关噬主,啃食曾经供养他们的大明朝子民。

“流民安置区内有专门聘请来教授小儿识文断字的学堂,你的士卒若是肯学,便跟着那帮小儿一起学,塾师的束修,本王替你们交。”朱琳泽对金胜道,“南阳王王府兵新定下的规矩,能识文断字的士卒,经过考察,能识五百字以上者,每月军饷多八钱,能识千字以上者,每月军饷多一两,优先擢升。”

朱琳泽要的不是一只文盲军队,而是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军队。在辽东满清(后金)的细作假造明朝的通关文牒,诈开明军城门的教训屡见不鲜。

除了明军防备松懈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明军的文化水平低下,看不懂通关文牒、路引上的字的火漆印,分辨真假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瞅着差不多就给放行了。

不要说普通的大头兵,明军中能识文断字的百户、甚至千户也不多,当然这也怪不得明军,明军士卒吃饭都是问题哪里来的条件读书。

当世的生产力不能和后世同日而语,拥有二三十亩地的小地主家庭,要供养一个完全脱产的家庭成员读书,也要下很大的决心,承担不小的压力。

考得上还好,要是考不上,甚至能把一个原本条件还凑合的家庭读破产。

要让所有的士兵都能够粗通文墨,无疑是天方夜谭,不过让小旗以上的基层军官都能认一些字,朱琳泽咬咬牙,努力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尤其是他现在军队的规模还不大,军官人数也不多,这些琐事他还能亲手抓一抓。提高基层军官的文化水平,也能够间接提高他们指挥水平,从而提高全军的战斗力,这笔钱值得花。

这些能识文断字的士卒军官,朱琳泽日后也另有安排。

现在朱琳泽还没有强制他们一定要去学识文断字,而是让他们自愿报名去学堂和那些十二三岁的小儿一起学习。一是先实验看看效果如何,二是让他们日后成为其他士卒学习的榜样,刺激其他士卒跟着他们学习。当然还有个客观原因,那便是教书的先生不够。

“下官尽力而为。”

金胜翻开《军官守则》一书,略略看了几眼,面露苦色,他虽然认得一些字,但也不能够做到流畅阅读这本《军官守则》。

——————————————————————————————————————

祁逢吉今天的装扮让朱琳泽感到意外,只见祁逢吉一身缟素,面容憔悴。

出来迎接朱琳泽的幕僚告诉朱琳泽,祁逢吉是武昌府金口镇人。张献忠陷武昌府之后,将祁逢吉一家老小都给杀害了。

朱琳泽暗暗吃惊,和祁逢吉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也没留意到祁逢吉是武昌府人,只知道祁逢吉出身寒族。如果事先知道祁逢吉是武昌府人,他也能委婉地规劝祁逢吉将家眷接到南京城。

祁逢吉被张献忠杀的快绝户了,心情肯定是低落到了极点,向他要人这件事,估计是要黄了。

“祁府尹......节哀顺变......”

“原来是王爷,王爷请上座。”

虽然心情糟糕到了极点,但祁逢吉还是强作笑颜,请朱琳泽上座。朱琳泽无事不登三宝殿,登三宝殿必向他祁逢吉要钱,要人,要物资,祁逢吉早就习惯了。

崇祯皇帝同意朱琳泽出海开台的事情他也得知。

“见有来客,还不快快上茶!”

见下人还没上茶,祁逢吉暴躁地敲着茶几,不耐烦地对下人喝斥道。

“王爷多有得罪,这些下人没眼力劲,王爷来了也不知道提前备好茶。”训斥完下人,祁逢吉翻书似地立马换了副脸色,对朱琳泽说道:“圣上批准王爷出海开台一事,下官也听说了,王爷需要什么但讲无妨,只要下官在任,定会为王爷尽力筹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