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宋帆影
作者:正邱 | 分类:历史 | 字数:103.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驾崩了
要论“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宜中与张世杰的所为不正如此吗?一边在朝中打压异己,一边又禁绝宫中与外臣的沟通。小皇帝几乎是他们的禁脔,任由他们摆弄于股掌之间。
只可惜局势日益败坏,陈宜中等人能力有限,委实难以制止。他们有曹孟德之心,也有曹孟德之行径,恨无曹孟德之才能而已。
是让两个无能的曹孟德牵着鼻子好一些,还是让一个有能力的曹孟德来掌控局势好一些呢?
我想是后者,虽然一样的做木偶,但至少小皇帝不用那么担惊受怕在海上漂泊吧。
不管承不承认,张镝应该属于后者,行朝的那帮不愿失去权力的无能之辈早就在心里骂了他八百遍,骂他是王莽、曹『操』、杨坚、朱温……
但张镝更愿意承认自己是郭子仪、李光弼,或者往高了说,也可以做周公、伊尹、霍光……
这么说吧,历史是胜利者才有权利书写的,兵强马壮才有资格做忠臣,那些失败的对手,就在史书上给他们留一个『乱』臣贼子的位置吧!
现在陈宜中、张世杰和张镝双方都自称保国的忠臣,但实际上呢?
只是一种手段罢了。
请把小皇帝送过来,否则……
东海龙王陈闵的中兴水师已经在泉州港口整装待发了,还有三个主战师也随时可以动员。
先礼后兵,为了“迎接”圣驾,张镝是认真的!
但陈宜中和张世杰又岂能让圣驾被张镝“挟制”,或者说又岂能甘心大权旁落呢?
官富场如临大敌,不仅要防备元军,更要防备福建来的中兴军了。
结果,张镝似乎慢了一步,南面的元军先动了。
早在两个月前,平定江西后的塔出和李恒南下进入广东,进军至『潮』阳,先招降了大海盗陈懿,接着又会合了被中兴军打败后从漳州等地退回的蕃客回回赛甫丁的数千蕃汉水兵。
浙东的董文炳也派了沿海招讨副使百家奴率水师数千,绕过中兴水师的封锁,抵达『潮』州以东海面。这百家奴是福州城里被王积翁等人毒死的元军大将唆都之子,其战力不逊于乃父。
张世杰统兵不行,耳目倒还灵光,听闻元军来攻并无战意,首先就想到了撤退转移,这一两年里,行朝总是在海上漂浮,在岛屿之间流寓,很长时间都不曾踏上过真正的陆地了。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又要转移。
现成的船只,说走就走的旅行,继续流浪!
这是逃亡。
不两日,行朝的庞大船队退到了南面的秀山(又名虎头山,虎门),此地距离广州地域不远,而广州暂时还在宋军手里,但这并不能给行朝更多的安全感。陈宜中仍旧不敢奉帝上岸,因为广州虽是大城,一旦被围困却会成为绝地,还是漂在海上心里更有底。
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元军的江西行省右丞塔出、参政李恒,沿海副招讨百家奴等人率领的数万水陆大军已经在广州城下会师了。
宋军广州守将,广东置制使张镇孙紧急征集大小船只两千余艘,在城外海珠寺附近迎战元军,却被塔出部下的管军总管王守信以精锐战船打的大溃,张镇孙被俘,不降被杀。
陈宜中与张世杰得到消息,知道秀山也难保,又慌忙拥着帝舟过伶仃洋,撤至香山(今广东中山一带)。
塔出随即遣百家奴与水师元帅刘深、宣抚使梁雄飞、招讨使石天禄等人率军乘胜追击。
追至九洲洋(今澳门以东),两军相遇,张世杰并无战心,被刘深所部元军水师击败,国舅俞如圭被俘。加之飓风突至,竟连帝舟都倾覆了,皇帝赵昰落水,经将士们拼死抢救才抢上船来。
年幼的皇帝受了惊悸,又被冬日里的冰凉海水侵入寒气,至此就得了病。
再逃至井澳,元将刘深穷追不舍,张世杰走投无路,终于横下心来作战,奋勇之下竟然反败为胜。因为元军水师力量本就是短板,刘深又轻敌冒进,张世杰若不是“惟务远遁”,不敢作战,本来早该获胜了。
井澳获胜,行朝总算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但因为元军近在咫尺,张世杰并不自安,又带着行朝君臣逃到了碙洲(今广西吴川县海外),追兵远了些。
本来预备继续逃往琼州或者占城国,但在一路颠簸中,皇帝的病势越来越沉重了,不得不在碙洲停留休整。
碙洲也是一片小岛,临时搭建了几百间草棚作为行宫,残宋君臣于此凄凄凉凉的度过了年关。
行宫中稍微像样一些的龙床上,躺着十一岁皇帝赵昰,一张小脸消瘦而又苍白。
年轻的杨太后在“宫殿”外心酸的抹了眼泪,才进来红着眼睛守着自己可怜的儿子。
“母后,张太尉和长山侯,哪个才是忠臣?”小皇帝侧过身,虚弱的向自己的母亲提出了深藏心里的一个疑问。
皇帝虽小,但在这苦难的生活中懂事的颇早,他似乎也都明白有些话不能『乱』说,作为皇帝的自己其实处处都要看陈相公和张太尉的脸『色』。只有在真正关爱自己,最可信赖的母后跟前,他才能做回一个孩子。
简陋的宫室里并没有外人,但杨太后说话字斟句酌的小心:“当然是张太尉,长山侯……毕竟是外臣。”
“但是,朕听说长山侯打下了福建,要接朝廷去泉州做都,张太尉为什么不同意呢?”
“皇儿,切不可『乱』讲!这是听谁说的!”杨太后略微紧张的朝外看了看,出言提醒自己的儿子。
“曹伴伴说的,外面有很多人都这么说。还有文相公要入朝,听说也是陈相公和张太尉不同意。”
“皇儿不要胡思『乱』想,陈相公和张太尉都是忠臣,他们做的都是有道理的。”
此前文天祥与张镝联名上表请求朝廷迁都泉州,又自请带兵入卫,但却被掌权的陈宜中和张世杰断然拒绝了。
这事杨太后也是知道的,但他一介女流,也实不能甚至不敢有什么看法。
“咳咳……母后,我会死吗?”皇帝太小,有些事对他而言还不能理解,朝廷为什么不迁都泉州,又为什么不准文丞相入朝,这都成了心里的疑问,他或许不可能得到答案。
他生病了,没有力气,这些问题也不该他想,所有的国事有陈相公和张太尉就够了。
然后,他又想到了更严重的问题,自己会死吗?
死,对于这个孩子而言有些太沉重了。
“不会的,皇儿很快会好起来,等你长大了还要中兴大宋呢……”
说着这些自欺欺人的宽慰话语,杨太后的眼泪又忍不住往外涌,急忙朝一边避过,咬着嘴唇强忍住自己的啜泣声……
不久后,行宫中传来一片哭声,随军的御医们终于还是无力回天。
景炎皇帝驾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