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宋帆影
作者:正邱 | 分类:历史 | 字数:103.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点江山第一届中兴大会(二)
户部算得上是整个中兴社的大管家,人、财、粮三大重要业务都在其管辖范围之内。所以户部部长乃是副总理刘石坚兼任,也可见其至关重要的核心地位。
按照总理署事先的安排的议程,刘石坚早就准备好了总结发言材料。先向上首三人及堂下同僚们行礼致意,走出座位,便在发言席上站定。
中兴大会有点像朝廷的朝会,分成左右文武两班,不同之处在于每个人都有座位。但又不像山寨里强人好汉们那样,一人一把交椅的座次安排。更像是商帮行会们聚首议事,左右都排成几列,靠的很近,各自面向上首的主坐。
发言席则在主坐的右前方,也是直面众人。
刘石坚摊开发言稿,清清嗓子,开口道:
“二位元首,总理,诸位同仁:
现在,我代表户部向大会做总结报告。
我中兴社成立以来,人口不断增长,开拓和屯田不断稳固深入,钱粮不断充裕。下面,我就主要从人口、财计、粮食三个大的方面向大会做个报告。
第一部分是人口方面的汇总:自从咸淳十年首批开拓者二十七人上岛,不到两年间,我中兴社已在流求、澎湖、吕宋及附属诸岛拥有常住民共计四十一万八千六百三十六口,其中汉民三十五万七千四百六十五口,各岛归化番民六万一千一百七十一口。全部人口中,包括成丁二十一万五千五百四十九,『妇』女一十七万三千二百二十一,儿童……”
听着刘石坚的汇报,与会者暗暗惊叹,从二十七人到四十多万,仅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真是不可思议。这还只统计了本部诸岛,并不算其余各地控制区的情况。中兴社的人口有过三次剧烈膨胀,第一次是在海州,从元军屠刀下救下二三万人,迁至流求、吕宋,使得中兴社的人口实现了从几千到几万的飞跃。第二次是发兵平定黄破嘴、黄猴子的割据叛『乱』,收服吕宋番民四五万人,使得当时的治下人口首次突破了十万之数。第三次就是两个月前,从庆元府迁民近三十万人出海,是为中兴社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增长。
中兴社的人口还都是实实在在的,以牌甲制严密的组织起来,能够精确到人,有效的利用起每一份力量。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政权普遍都是粗放低效的,早期的蒙古人之所以能以区区几十万人口而打败十倍百倍于己的夏、金、宋及西域诸国,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采取领户分封的办法,采取一些列制度统合了草原诸部,大大加强了对部民的控制,在对外时就能够形成巨大的合力。
中兴社的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更加先进和精确,能够迅速将治下人口化为综合实力。可以说,中兴社的四十多万人完全能比某些一盘散沙式的四百万人更有力量,至少已经可以和偏居福安府的那个小朝廷相匹敌了。
详细分析了人口的方面的情况,刘石坚继续报告:
“第二部分是财务收支方面的统计:自咸淳十年以来,中兴社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且略有盈余。
首先是总收入情况,近两年来,各项收入折合成制钱,共计进帐八百七十八万八千余贯。包括南北两线的船队收入,各固定贸易点的营业额,商业区的进出口分成,军队的缴获,矿物、开拓屯田收获等。其中又以南北两线船队的海贸为大头,南洋航线已基本成熟,月均获益超过二十万贯,总收入达三百七十余万贯。北洋航线新开辟高丽、倭国等贸易地区,贸易额稳步增长,半年来已获收益一百一十余万贯……”
与会者们再次张大了嘴,没想到中兴社竟然这么富有。
大宋商贸发达,南渡以后更是前所未有的重视海上贸易,高峰时大宋『政府』单单在市舶方面的收入就达到每年两千余万贯,占国家总税入的两成以上。民间海贸更是兴盛,在广州、泉州等重要港口,身家十万、百万贯的大海商也绝不少见。
中兴社这样逆天的团体显然又比普通的海商要强大太多,一年海贸营收抵得上官府市舶收入的两三成了,用富可敌国来形容真不夸张。
赚得多花的也多,整个中兴社的支出当然也庞大无比。主要都用在了势力扩张方面,包括供养军队、购买打造船只、兵甲、器械,大规模安置移民、建设居民点,以及不间断的大量收购囤积粮食等。但就养兵一项就是个无底洞,如大宋禁军一人一年钱粮不少于五十贯。对比之下,中兴社的正兵待遇只高不低,加上新添置兵器甲胄的费用一年百贯不能再少了。如今整编进胡隶、袁镛的兵力,加上从材勇中新选拔部分,正兵已发展到三十个整营,一万五千多人。即便之前没那么多。就以一万人计算,所需军费也至少要一百万贯以上了。正兵之外还有材勇,按照三丁抽一几近十万人,虽说是寓兵于民不需要发饷,但兵器添置、训练经费、伙食补助总归是要的,算的省一点也至少需要五六十万贯。除了练兵,还有打仗,北上勤王、南征吕宋,几场大仗也是花钱如流水,大量的钱粮投进去看不见几朵浪花。
军事方面的花费,还有一块是不能忽略的,就是火器的打造费用,如今中兴社的火器以铜制为主,铜就等于是钱,在岛内矿藏未有产出前甚至直接就用铜钱熔铸铳炮。在康棣主管工部以来,火器的研发和打造进一步加大了力度,至今已铸造各型铳炮一千六百余具,其中不乏五百斤的小炮和两千斤乃至三千斤的大炮。这些铳炮简直就是黄澄澄的铜钱堆积起来的,前后投入的资金已然超过一百万贯,几乎与养一万名正兵的钱相仿佛。
军事一项的支出就接近三百万贯,差不多占到总收入的四成。
第二块主要支出是新移民的安置费用,三十万新移民至少半年内没法实现粮食自给,需要中兴社养着,各居民点的建设都采用的是以工代赈的方式,基本也就用粮食代替工钱。好在前期未雨绸缪,两年里已经花了不下百万贯用于买粮,这次正好可以将库存旧粮消耗掉大半。
还有修筑自新城、台员城、太平城、鸡笼港等大工程,所需人力物力也不在少数。
综合起来,收支相抵,全年结余也就一百四五十万贯而已。
刘石坚的报告中第三大块就是关于粮食的,包括了各地屯垦进展,水利建设情况,作物收成情况及前期粮食收购储备情况。这一块在财务收支部分已经体现出来,现在看来,粮食的供给还比较充分,半年内应该不至于短缺,而半年后新开拓的地区也将有农业产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