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作者:猫疲 | 分类:穿越 | 字数:431.6万

第五百七十一章 决意

书名: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作者:猫疲 字数:3260 更新时间:2024-11-17 01:34:29

石头城外,江流滚卷,涛声依旧。…,但在行在之中,气氛却是再度变得高度紧张起来。

往来出入的内侍、侍御和大小使臣,不停的带来新的噩耗和不那么糟糕的消息,又带走了更多的令喻和指示。

“闽中之地,居然无兵可用了。。”

眼睛熬得有些红的监国,正对着两位枢密使,大声的抱怨道

“难道那些守臣地方,就只能任由乱贼做大么。。”

“龙门银场,蕉坑银场、石牌银场,江源银场,大同山银场,还有钟僚金场,拔口银务、闾口溪铁务,宝积铁务,”

监国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的位置,一一的用力划出侵攻的路线和范围来。

“这些国之矿治就这么轻易陷贼资敌了么。。”

闽地虽然多山地瘠,但是相应的林木和矿产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因此国朝在此设立了,多达数十处各色山场和矿监,取其厚利而输补国用。

而其中相当部分,又是以皇室和国宗的名义直接领有的,但没想到这变乱一起,这些场监就大多数迅陷贼了。因此,不由监国闻讯后大为光火。

“却是后路置制使和福州经略的麾下,因为无兵可了。。”

负责沿海道的枢密副使,硬着头皮应声道

“后路置制使本事负责输送征只要,麾下实额的战兵不多,”

“其中大多支援了江北,现今也只剩下些护粮巡道的残弱之旅。。”

“去岁的大征,同样也调闽地的健儿并军役六万员,其余后续追加征的民夫杂作。。尚不在此数”

他身旁的一名枢密知事,赶紧接口道。

“至今未得归还。。闽地空虚却非一日之寒了”

“故此,福州经略下的候官、兴化、罗源三镇皆多缺额,至今未能补全。。”

“其中兴化、罗源镇出兵两路,为了夺回陷贼的诸场,在黄连洞为敌所乘,大战数场皆北。。

“两镇兵马自都监、镇将以下、仅千余残卒得还,短时之内已经不复再战之能了.”

“余下的候官镇乃是驻泊水营,无力深入内6.”

“而在福州城中,只余经略的牙兵,并仓山、莆乡义勇数千。。”

说到这里,他有些结结巴巴的言辞,也愈加流利起来。

“沿海的漳、泉、宁、连、蒲各州,亦只有团结、乡兵和少量驻屯将士。。”

“聊以保土自守,却不足以讨贼定乱的。。”

“想要扑灭贼乱,只怕还要从山外请兵的。。”

“都说要请兵,可就近赴援的平阳、泰顺兵,”

监国不由分说的打断道

“为何入闽后却在建州境内受阻十数日,迟迟未得寸进而不停讨要后援”

“还这两浙,江东道的钞变,又当怎么办。。

”难道任其滥觞么。。“

“淮南当面的局势已经陷入僵持。。”

又一名枢密使,小心翼翼的建议到

“可否把聚集江北的人马,撤下来一些么。。”

“毕竟是北征过的百战之师。。”

“万万不可。。”

另一名枢密使对他怒目相视道

“江北的兵马荟萃,已经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三鼓之师。。”

“各部多为再编之旅,与番胡对据久战而师老疲弊。。”

“就地驻留而尚可休整,可一旦让他们退过江来。。”

“只怕将士们的心气胆性,都要就此懈怠不可复收”

“更别说另行驱策他们去讨贼了。。”

“一旦让他们知晓了后路有警。。又厚此薄彼之下”

“就不怕,留在江北的部伍,也要重新出乱子么。。”

“不是还有数十营的两海道客军么。。”

最后,才有一名新补的参知政事,谨慎的建议道。

“客军?。。”

这个字眼顿时让殿中的争执气氛,出现了难得的片刻静默,而陷入了某种微妙的冷场。

却又是纷纷暗自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把这个话题给抛出来了。

按照江宁方面的规划,整肃完这些客军之后,接下来就是尽快完成这些部队的补充和再编,好尽快渡江调派到江北地区去。

这样,就算他们还有异动和反弹,也身不由己了。只是还未等监国采取更进一步的举措,谁知道闽中就已经生变了,

然后江西和荆南又生了钞变。这一连串打击,像是某种阴云,顽固的笼罩在了这位主持大局的监国身上。

而监国的脸色,却未如意料中那般勃然变色或是动怒,而使用一种压抑的声道道

“且说说看。。你的想法”

“臣以为其中尚有寰转之余。。”

新补的参政知事,也微微吁了一口气,终于抓住了这个露脸的机会。

“客军虽有不悉地方,装备不全之虞。。”

“但终究是齐编整训的战兵,

“可令客军就近南下扑灭钞乱,”

“而江西、两浙本土镇兵,分路入闽弹压。。”

“不妥,两海道客军,乃是准备过江援应的后备。。”

这时终于有人出声反对道。

“怎可轻易动用地方。。”

当然,他没说出来的潜台词是,这些客军刚刚经过整肃,人心还有些不安,怎么可以用来驱使镇压地方,就不怕徒生新的变乱。

“上位。。”

参政知事加重语气,对着监国道。

“正因为他们都是客军,处置起钞变牵扯的地方干系来,才能更好的令行禁止啊。。”

“若是诸公尚且有所不放心的话。。”

“还请御营诸军为督从。。先部分人马以观后效”

“也算做是援战前的预演。。不是?”

不知道是否这句话,终于打动了监国,他沉吟了半响之后微微点头。

“责成你上一个更加详尽的扎子来罢。。”

这场议定结束之后,监国重新来到了靠近听涛阁。

这时一名传奏,弓背低头的递送过来一份表章。

“已经上路了么。。”

监国有些遗憾的背手叹声道。

“还真是一个忠于用事的得力干臣啊,”

“只可惜余却要削减给他的后援了。。”

这位出身很有特色和代表性,既年轻有足够的展余地,又有足够上进的欲念和野心来驱使驰策,只可惜之前还没有好生重视起来,因此浪费了好些机缘,才重新纳入手下。

如果不是阴差阳错的冲突与争斗,站在朝堂顶端的监国也不会注意到区区一个罗藩子,居然还有这种跌宕起伏的过往和乎寻常的际遇啊。

而北征逃回来那些人为了诿过脱罪,居然还想攀污他是北虏的奸细,却因而把他过往的一切,都事无巨细送到了上位者的面前。

然后,因此导致了四海卫里的一番清洗。因为,居然有人受了外藩的托请和利益输送,而把关于此人过往的密档给隐匿了。

淡然了,这放在平时也不过是玩忽职守的普通事件。但被上位者们的杯葛所翻出来后,却成了导致国朝差点错过和忽略了一个,震惊天下大事件的参与者与不世良才,的所谓滔天大错。

四海卫总部的枢要房、架阁库两位主管以下数十人被株连和惩处。直接涉事的人等被流放海外荒岛一直到死,

光是他这段特别的经历,就值得自己格外看重一眼的。而且,据四海卫中的某些推断,他还可能在北地,无意间得到了先祖梁公的部分传承。

当年圣祖梁公,传闻在域外逢得异人,而得受天书启蒙,回到国中后白手创出大唐的中兴时代,以及西夏与大梁两脉国柞。

据说梁公在万年以所学并多年阅历,著作典籍六卷,都是经纬邦定匡扶济世的不世传著。然后被埋藏在一系列真真假假的藏宝之中,静待有缘人来扬光大的。

然而,自乙未之变后,掌握在京畿本家手中的原本,就已经散失不知所踪了,只余下关于“梁公遗书”零散野史传闻而已。

这也可以理解和释疑,他在被人变相配北地,蛰伏了多年之后,回到广府所突然表现出来的卓异和出类拔萃之处。

而自从知道了这位的经历之后,那些人捕风捉影的所谓奸细之说,就更是成了无稽之谈了。

人称一个有常识和理智的上位者,都不会认为,北虏的那位权臣,会拿自己的都城和举族身价前程的安危来演这场戏,而仅仅是为了一个卧底的奸细造势而已。

正所谓“敌之仇寇、国之英杰”的基本道理

毕竟,作为主掌这另外六道三沿边的行在与大本营第一人,他身边甚多擅于绸缪算计、党同伐异的人是一大把,但是像这样能够用心做事,也能合乎上意的人却是太少了。

而朝中那些老臣,不是庸弱迂腐,就是维维是诺,或是愚钝不堪,或是尸餐素位,或是抱残守缺,

或者干脆就是抱着过去的荣光和旧绩不放,满心思都是顾念自家的利益和为子孙计的各种好处,而网顾国朝君恩世代荣宠。

连带他们提擎起来的所谓新晋,也是空谈得多而见实绩的少,勇于党争而无心为国。不然他身为下一任幕府之主,有何苦要将自己的亲信,推出台面上去与他们较劲和争斗呢。

因此,作为上位者的恩德,他可是还想籍着这个探亲之假给对方乘势指婚,而继续笼络和恩结于心的,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