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嫡女:邪王撩不停
作者:九笙 | 分类:古言 | 字数:45.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十二章 两手准备
随着那闻所未闻的“共筹”与“义卖”等赈灾计策的一一落实,经过国子监大儒润色过的灾区百姓与旱情作斗争的故事也是传遍了大街小巷,反响热烈。
没几天,就募集到了一批灾款,除此以外更有民众听说除了捐钱也可以捐物资来帮助灾民,积极性更是空间高涨,相互之间呼朋引伴寻了家中不少衣物棉被等东西,将双手塞的满满当当,一大早就去衙门排队捐助。
细细算下来,短短数天的功夫筹集到的赈灾物资与款项数目之大让景和帝与负责募捐的官员都笑得合不拢嘴,再加上秦曜几名朝中肱骨带头捐了俸禄,也竞相引得不少王公贵族纷纷倾囊相助,着实解决了国库空虚这一燃眉之急。同时关于提出这赈灾妙法的陈宝儿也成为了近期街巷坊间最新的谈资。
“那陈大姑娘当真是一个妙人,这种新奇的法子是怎么想到的?到底是贵人,这脑袋瓜跟咱寻常老百姓到底不一样。”
“这陈宝儿就是之前听风明月楼的花魁宝儿,早年流离失所最近才被找了去。这跟贵人不贵人没关系,人家本来脑袋瓜就好使,你看那青
楼自从更名后生意不知好了多少,都是这宝儿姑娘的主意呢!”
“哎呀,真了不得啊。”
“那可不,宝儿姑娘之前以一己之力将那倚翠楼(听风明月楼)的生意起死回生,现在又替咱大周做了这等好事,这等心善有聪慧的女子当真是奇人啊。”
“是啊,这次要没了她的法子,指不定会如何呢……”
悉悉索索又是一阵互相攀谈嘀咕,诸如此类的话题已经成为京城里屡见不鲜的谈资。陈宝儿的名字某种程度上比之前她在听风明月楼当花魁时打出的名声招牌还要响亮。虽然其中不乏拈酸吃醋的嫉妒之声,但更多的仍然是赞誉有加的褒奖之辞。
常言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刚才那两名市井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熟不知被一旁心血来潮仅带着高公公便微服私访的景和帝一字不落全听了进去。
看着面沉如水的景和帝,高公公如坐针毡,心里为那二人说出的话叫苦不迭:“什么叫‘没了她的法子’,这让陛下情何以堪呐!”
果不其然,景和帝淡淡的念了一句,“没了她的法子,指不定会如何?”眉梢便是一挑,怒色不假于面,冷笑一声,道:“看来朕在朕的子民眼里是这般不经用了。”
景和帝惯是个多疑的,平时最爱面子,如此明显的吹捧之辞还说的是一小女娃,而现在的京城中的不少民众俨然对陈宝儿反响热烈的很,帝王之名向来是容不得他人置喙的,更何况景和帝本就多疑的性子。
高公公早知会如此,心里也暗骂那些人没个眼力见,这赈灾计策若非后续有朝中众多大臣鼎力相助,单凭陈宝儿一张檀口就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怎么都不可能的事情啊!
他赶忙恭敬的侧首,低声劝慰道:“哪能的话,皇上您莫跟那些个粗人一般见识,他们不过是……”
景和帝不耐烦地摆摆手,“行了朕还不至于如此昏聩。”他笑了笑,眼底却是森寒一片,看着不远处仍在攀谈的二人像是喃喃自语:“既然这奇人当如是,那便索性落实了罢。”
######
忠义公府秦家
上完早朝刚回到家中的秦曜再次将秦朝歌叫入了书房,秦曜用稀奇的目光上下扫视着秦朝歌,片刻后抵掌大笑,笑声中豪气顿生,一时震得秦朝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用“你不是傻了吧”的眼神望着他爹。
“仙乐什么时候成了皇上肚里的蛔虫了,今天陛下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定将那什么‘义卖’活动交给了陈德那女儿去负责。”
秦朝歌嘴角一抽,下意识觉得哪里怪怪的,这景和帝何时这般鲁莽了,思虑片刻后她试探着问道:“陈宝儿被骂的很惨吧?”
按照她的想法,近期对于陈宝儿的捧杀一定会引得景和帝的不喜与猜忌,届时碍于自己的龙颜,景和帝多半是会借他人之口将后续部分赈灾的工作下放给几个世家,而对于这次赈灾有功的秦、陈等世家定然会在内,并且景和帝多半会这些后续工作安排给他们这波年轻的王族世家子女,美名曰锻炼,其实就是一种震慑手段。
做好了显得景和帝慧眼如炬,做不好了只能说明他们能力有限,比不得旁人,某种程度上来说景和帝那股郁郁不平之气也会消散。只是她以为景和帝会借他人之口含蓄地将这个工作安排下来,为何会直剌剌提出让人看笑话呢?景和帝不会这么小心眼吧,自己不能说一个小姑娘什么不好的话,就借着臣子的话头听着解解气?
“陛下将陈宝儿大赞了一通后指名让她去负责,你觉得让一个小女娃去负责这样的事情有几个老臣能看得过眼?”秦曜笑了笑,“最后当然是不行的,但陛下执意这般,所以最后的结果跟你爹当初建议的差不离,让你们几个小辈去搞这什么‘义卖’,算是锻炼。当然这后续的赈灾款项……”顿了顿,望着秦朝歌的眼中饱含深意,“这后续的赈灾的款项如何送到灾民手里怕才是重头戏。”
“爹爹您是想咱家分杯羹?”秦朝歌蹙起好看的眉,这后面赈灾款必定会有人动手脚她是知道的,但前头景和帝刚雷厉风行处置了一批贪官污吏,按理这事儿忠义公府最好是不要参手为好,横竖出了事也怪不到她家人头上。
秦曜点点头后又摇摇头,“陈家不能独大。”
他这些天暗自调查了陈宝儿的底细,奇怪的是查出来的生平竟然跟陈德说的一一对得上,严丝合缝的巧合让人暗自咋舌。为官多年的直觉让他觉得陈家背后猫腻颇多,甚至陈家还对他们忠义公府有着若有似无的窥探,他越想越不对劲,陈家这时候提出这闻所未闻的赈灾方法说的是造福百姓他是怎么都不信的。他与陈德同僚多年,屡有政见不合的时候,是以对于对方什么德行他也能猜个七八。提出这新颖的法子,前人闻所未闻,若想如何施行定是要问陈家的,若届时陈家再表现好点引得景和帝龙心大悦,这后续灾款的经手问题定也会让他们负责。
这怕才是陈家的重点,他们对救灾款的心思不纯啊。
【作者题外话】:6.5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