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妃修炼手册
作者:北门吹雪 | 分类:古言 | 字数:61.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5章 引蛇出洞
符晓看着镜中自己,已和丁常有九分相似,只是这身形还瘦了两分。
于是在中衣里头又加了几件衣服,这样才胖了些许。
一群捕快押着丁常进了大牢,大牢内阴暗潮湿,环境条件比起来没有天机营好。
因为日常抓捕的犯人多了,关押的也多了,哪有闲工夫还专门打扫。
李大人一开始是觉得不妥的,还打算把牢房收拾一下,免得玷污了贵人。
不过最后在贵人的坚持下,他的提议也只得作罢,毕竟演戏演全套,是基本的素养。
他被关进来之后,便让赵双双和离洛去查关于丁常的卷宗。
他确实想知道丁常之前的事,是什么时候进的府,想从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以便找到幕后的人。
现在冷静下来想想,这件事太过扑朔迷离,好像是有人故意要误导。
倒也无妨,只要等到今天晚上,一切自会有答案。
城中走私五石散一事自然传到了皇帝耳朵里,而其转送地点居然就是尧城。
要说现时赵怀章前脚刚回来,后脚就传出这等事情,想不起疑心都难。
且不说这个是不是禁药,能不能害死人,为何偏偏就是这个节骨眼上运到尧城去,为何偏偏是尧城?
他坐在蒲团上,手里转动着暗红色的核桃,眉头锁的死死的。
寿公公端来汤药搁在桌上,低声道:“皇上,您先喝药吧。”
皇帝不耐的瞥了一眼:“倒也是奇了,朕天天喝药,这身体却是一天比一天弱,莫非朕真的老了?”
寿公公:“哪能呀,皇上您正当壮年的时候,太医说了,您这是忧思过度...要老奴说啊,现在国泰民安,皇上您也需看开点好....那些不相干的事能不操心咱就不操心。”
“你懂什么....”皇帝端起碗,一口一口喝着药,苦涩的味道在嘴巴里弥漫开来,侵透味蕾,也正是如此,方才清醒了些许。
寿公公笑笑:“老奴只懂得怎么照顾您,自是不懂这些朝政之事的...不过也隐约听督公传了信儿回来,皇上您怎么想的?”
他自顾自道:“五石散可是暴利啊,一年能赚多少?”
“这....老奴就不太清楚了。”
皇上冷哼一声,“你能清楚什么....”他摇摇晃晃起身,下意识扶住旁边的多宝格,“你说说这是不是就巧了,镇西将军镇守西境多年,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就闹出这么个动静,到底是旁人忌惮他呢,还是.....”
这话其实答不答皇上心里都是有答案的,帝王之心莫测,坐在这高位上,免不得的就是对自家儿子臣子猜忌、
再加上上次宫宴出了刺客一事,什么都没能查出来,他的心其实根本就没有安宁过。
“高巳回来了么?”他冷不丁的发问。
寿公公忙不迭答道:“已经回了,皇上这是要召见高相?”
“让他立刻进宫见朕!”
寿公公领命而去,不消多时便将高巳传至内宫。
本来他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要来见皇上的,只是路上给华贵妃那边绊住了,才耽误了会。
推开屋门便看到皇上光着脚在地板上走来走去,神情古怪的看着进来的年轻人,“你来了。”
“皇上这是怎么了?”高巳眯着眼打量着,上前躬身施礼。
皇上:“朕让你这半年都在外巡游,可有什么进展?”
原以为要寒暄一会儿,没想到竟然是直奔主题,高巳闻听此言,如实将这半年的情况道出。
皇上半闭着眼,“那镇西将军可有动静?”
“回皇上,镇西将军向来安分守己,和西夷蛮兵也只是偶有书信往来,臣已设法得来,此间便呈给皇上。”
他从身上掏出几封书信交给寿公公,后者拿着信封小心翼翼呈递给皇上。
其实有高巳这番话,这些信封看不看也没什么所谓了。
说白了皇上对赵家是有忌惮的,先前就因为和禹王联姻一事,一直提防禹王。
可后来又突然闹出和离,他表面上什么都没说,但心里指不定要怎么猜测。
身在这个位置,看事情当然不能看表面。
现在还没立储,各相争斗,而赵家又握有雄兵十五万,可谓是一个香饽饽。
不管落到谁的手里都是一个绝大的优势和筹码。这也一直是皇上的一块心病。
他既需要有人镇守边关,又担心这些人拥兵自重,简言之就是想把调兵遣将的权力握在手中。
但是好端端的开这个口,必定会让赵家生出二心,而且于理不合,毕竟人家祖上三代忠良!
所以此刻就更需要一个能让赵怀章留下或者主动交出兵权的办法。
要是此次再回西境,恐怕....
“五石散一事符晓那边毫无进展,但朕打算还有别的事交代他去做,依高相看此事交于谁比较合适?”
高巳眉毛微挑,这是个好差事,一旦办妥便是立功,此时提谁的名字都不好。
既然如此还避讳什么?
他未加思索,不紧不慢道:“臣以为交给禹王最合适。”
“哦?”皇上斜靠在椅子上,指关节不停敲打着桌面,“看来高相很欣赏老四啊。”
高巳笑道:“皇上,臣听闻前段时间西山大营出了岔子,不过好在禹王将功折罪,如今已将训练的军队带回京城驻扎,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按理说应当奖赏才是。”
“而符督公虽直接受命于皇上您,可他手里握着的也是五万精兵,乃至遍布于各县各州的营卫,若有他和禹王互相牵制掣肘...皇上您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皇上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还是高爱卿了解朕的心意,那好,此事就转交给老四去办,寿公公,你即刻...不,太晚了,明日一早就去禹王府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