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唐旧梦
作者:烟云客横渡积水潭 | 分类:历史 | 字数:106.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1章 割韭菜
当晚,张三把钱通叫来,等余明生和徐长亮回来后,张三便对众人说道:“现在城内聚集了很多粮商,有更多的粮商再往徐州赶来,我觉得差不多是时候开始下一步计划了。
几人听张三这么一说,都很是兴奋,尤其是钱通,这两日明里暗里问了张三好几次了,生怕张三把这事忘了,现在已经有很多百姓对官府不出台政策管控粮价而怨声载道了。
钱通那里可是顶了老大的压力,现在听张三这么说,顿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有几点我要说下,首先,这次降价不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整粮价间隔三天左右,先看下粮商的反应,然后就每天一变,直到把价格压到正常粮价水平为止。
其次,钱大人一定要先从徐州当地粮商开始,不要搞地域分化,做到一视同仁。”
“这个您放心,我会处理好的,绝对做到公平公正。”钱通答道。
“另外,要做好粮商闹事的准备,切不可武力镇压,一定要和粮商摆道理,说情理,安抚好粮商的情绪,不要让其他商人对徐州有什么戒心,影响以后徐州的招商引资。”张三接着说道。
“张县伯,目光远大,下官佩服。”钱通真心赞叹道。
“钱大人谬赞了,还有明天开始辛苦徐御史协助钱刺史,务必实现咱们的既定目标。”张三对徐长亮说道。
“好的,没问题,有张县伯前面的铺垫,我们一定能漂亮地把此事完成。”徐长亮信心满满地回答道。
“好的,余使者,你还是需要继续辛苦带人去勘察水系,挖掘水井,引水灌溉,争取多抢种一些粮食,不然明年灾民还是很难回归到正常生活。所需种子,物资等,咱们在一起想办法。”张三对余明生说道。
“好的,现在我们正联合当地县、乡、里、保,开始分片区进行,有了当地豪绅的帮助,进度还是比较快的。”余明生回答道。
“那就好,我们也要履行自己的承诺,把这次在救灾中出力的富商豪绅地主等名单报上去,请求皇上给他们建功德碑,也好让他们更加卖力去办事。”张三说道。
“没问题,我这边已经将名单整理出来了,您们看下,我按照出资出力大小为他们排的顺序。”钱通把早已准备好的名单拿出来。
几人先后传阅,确认无误后,都在上面署了名,有了钱通等人的联名,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
“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张三问道。
“没有了。”
三人纷纷回答道。
“好的,那就按照计划去办吧,这份名单就麻烦钱刺史安排送到京城吧!”张三说道。
等这边安排好,张三回到屋内,叫来前去打探消息的护卫队成员。
“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灾民安置点可有异常情况?”
“回爵爷,我这边并未发现异常。”来顺说道。
“我这边也没有,他们仿照徐州城的做法,开展相应的措施,只是效果差强人意,但是灾民那里倒是每天都能保证有一碗稀粥。”强子把自己这边的情况也说明了一下。
“张琦和六子去了萧县那边还没回来,估计明天应该会把消息带回来。”张福说道。
“行,明天你们就不要外出了,先休息两天,在驿站待命。”张三对几人说道。
“根子和二娃子你们明天继续混到粮商队伍中,探查下粮商的消息,以防万一。”张三吩咐道。
“好的爵爷。”
接下来几天就是最关键的时候了,要是能把这批粮食全部消化掉,张三等人就算有了和旱灾抗争的本钱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则消息传了出来,今日一早有人去粮铺买粮,发现今天的粮价比昨日低了两文钱,回落到二十三文钱一斗。糜子更是降低了三文钱,现在是十九文钱一斗。
据说这家粮铺是今日几天新开张的,有人猜测是商家故意这么做,好打响名声,也都没有在意。
然而,紧接着徐州当地好几家粮商也宣布价格回落,这让一些外地粮商感觉到有点不安。
接下来两天,粮价依然维持在这个水准,这才让外地粮商稍微有点安心。虽然粮价比前日低了两文钱,但是粮价还是处于高水位运行。
可惜当众人觉得粮价应该不会在回落的时候,又是那家粮铺,在今天早晨挂出了新的价格,大米、小麦价格二十文钱,糜子十五文钱。价格一出,顿时引起市场骚动。
很多外地粮商纷纷来到这家新的粮铺讨要说法,但是当这些粮商看到徐州刺史钱通坐在粮铺内喝茶时,这些人才讪讪离去。
同时大家感受到了一些阴谋的味道,这些粮商聚集在一起讨论对策,有的人提议大家捂着粮食不出,因为外面灾民不减反增,肯定对粮食的需求更大。
“不可,咱们也不知道那家粮铺是不是背后站着钱刺史,这样一来会不会让官府觉得咱们是坐地起价,大发国难财。”有人觉得不妥。
“我觉得也是,再说咱们也不知道那家粮铺有多少存粮,诸位也不可能在此地耽误太多时候吧?”又一人分析道。
“那咱们怎么办,我们大老远来这不就是因为此地粮价远高市场,我可是把身家都投进去了,这个价格我肯定亏。”有人抱怨道。
对于他的话,大家嗤之以鼻,没人当真,但是大家也不想随着降价,因此这次商议最后不欢而散。
随着新的一天到来,更多的粮商来到徐州,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高昂的粮价。
“怎么回事,不是说这里粮价奇高无比吗?”一个粮商悲呼道。
“老兄您来晚了,前几天粮价确实奇高无比,可是现在粮价又回落了。”一个最早来的粮商有点幸灾乐祸的安慰道,暗叫自己聪明,早早就来了,这次可是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也没有立马回去,在徐州游玩了几天,如果不是看城外灾民聚集,真看不出徐州这里正在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
这人也不和那名商人斗嘴,连忙想着把手中粮食出手,但是现在整个徐州的粮商都在抛售粮食,一时间粮价频频下落。
有些商人赌气,准备去徐州其它县域看看,碰碰运气,可惜废了大力气换了一个地方,结果发现那里的粮价竟然也和徐州差不多,顿时一口老血喷了出来,气得七窍生烟。
早知道就在二十文的时候出手了,现在粮价已经低到十三文一斗了。
就在各路粮商哭天撼地,急着抛售手中的粮食,害怕粮价再降的时候,从徐州府衙传出来一道消息,说是为了感谢外地粮商不远千里来徐州经商,为抗灾救民贡献力量,徐州刺史钱通下令由官府出面按照十三文钱一斤的价格,大量回收粮食。
一时间,粮商们纷纷托关系找门路,想着尽快把手里的粮食出手,有些粮商还是不死心,准备死撑着。
但是当看到那家该死的粮铺再次挂出十二文一斗的粮价后,再也忍不住,着急忙慌地把粮食出手。
因为市面上,现在很难见到有人能接手吃下这么大量的粮食,只好都卖给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