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作者:碧海思云 | 分类: | 字数:429.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55章 杨集谋突厥
启民可汗已是油尽灯枯,当他成功把最不安分的次子放逐,绷紧的心弦也松了下来,迷迷糊糊的撑了两天时间,终于熬不过去,病逝于白城王宫之中。
他担心东/突厥发生动荡、担心东/突厥受到四周敌人攻打,临终前不但严令长子秘不发丧,同时要求长子务必争取到大隋王朝册封;否则的话,那便是“得位不正”的异类,将会受到周边势力的敌视和攻击。
阿史那·咄吉已经将自己的汗号定为始毕可汗,他对大隋王朝的忠诚、感激、敬畏远不如父亲;当他听完父亲让他求得册封的遗言,心中有些不以为然,只不过他也知道周边势力全奉大隋为宗主国,个个对东/突厥占据的草场虎视眈眈。以前大家都是大隋王朝的附属,地位平等,所以各方势力缺乏联兵进攻/东突厥的理由和借口。要是自己得不到大隋册封,东/突厥便是一个异类;到时候,各个势力定然打着“不敬大隋”的旗号、冠冕堂皇的出兵讨伐。
出于此虑、迫于形势,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将父亲的交待记在心上,另外也将父亲逝世的消息严防死守,宣称父亲需要安安静静的休养,不准任何人打扰。然而世上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更何况阿史那·俟利弗设早在王宫之中安插大量人手,启民可汗仅仅死去几个时辰,就有人将消息传给阿史那·俟利弗设。
阿史那·俟利弗设接到情报,便公然说父亲死得蹊跷、指责阿史那·咄吉弑父,不承认阿史那·咄吉始毕可汗之位,继而率部北上、自立为处罗可汗,并且邀请突厥各部会盟,共商诛逆贼逆子大计。
已经退往自己牙帐的阿史那·咄苾也在默默地的积攒势力,对于阿史那·咄吉的态度也变得暧昧起来,他虽然没有参与到两位兄长的争斗之中,可是他也有了坐山观虎斗的架势。阿史那·咄吉迫于形势,只好加封他为叶护,并且违背父亲之命赐号颉利可汗。
而周边的薛延陀和薛斛部联盟、回纥部联盟、南室韦、北室韦本来因为启民可汗去世而蠢蠢欲动,当他们见到阿史那家族再现达头可汗、都蓝可汗、阿波可汗鼎立之势,于是全部收兵了;打算等到阿史那兄弟斗得两败俱伤以后,再出来坐享其成。
一时间,草原风起云涌、战云密布,阿史那兄弟之间的紧张局势,便是使东/突厥内战一触即发。
。。。。。。
紫微城殿仁寿,杨广坐在御座上,目光看向下方的十多名重臣,只感到一张脸火辣辣的疼。
几个前,他就在这座大殿与这些重臣商议开禁之事,当时杨集建议朝廷对那些从不法商贩手中购买武器的买方也要进行适当的惩罚,然后他杨广大手一挥,来了个“买卖国罪”。其实包括杨集在内所有重臣都说不合适:大家一致认为不法商贩以利益为重,只要买方给出远超他们心理价钱之时,一些人在重利的驱使下定然铤而走险,到时严惩倒卖禁物的不法商贩是没问题,可是大隋总不能为了几百上千把刀发动一场灭国战争吧?如果买了几百上千把刀的买方远在万里之外,而且还是贫瘠贫穷,你究竟是打呢、还是不打?
杨广不信,他觉得周边异族畏隋如虎、大隋又定下“买卖同罪”的规矩,一旦异族们能够用低价从“正规渠道进货”,没有理由冒着灭国之险用高价从“黄牛党”手中买。
那么愚蠢、那么不划算的生意,又有哪个傻子愿意干?所以力排众议的定了下来。然而杨广忽略了人脉无价,一些人为了交好达官贵人,即便倾尽家财也是在所不惜,更何况是两国之间?据史朝安招供,突厥做这单生意的目的,就是交好势力遍天下的陇西李氏,有这大把柄在手,突厥就能让陇西李氏乖乖为他们提供情报、乖乖为他们做事。
面对突厥这个买方,杨广暂时还不想打,他定的的国策是重点整顿好内部以后,再对外进行扩张。之前没有人提,他也乐得糊涂。可是今天早朝,有一个不知耿直还是傻的臣子,竟然当众提了“买卖同罪”的规矩,还问杨广要不要出征突厥。
杨广一时哑口无言、羞刀难入鞘,先前多么的运筹帷幄、多么的意气风发,早朝时就有多么的狼狈不堪、多么的无地自容。来了句容后再议,便匆匆忙忙的宣布散朝了。回过头,又把这些重臣叫来商议对策。
见杨广面色难看,大隋高层心头也有些凝重,突厥不仅是打杨广的脸,同时也是在打整个大隋的脸,此事一经揭开,朝廷必须做出令所有人信服的决定,否则何以治天下?异族又如何挂靠大隋?
“都说说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杨广倒是没有责怪那个臣子,毕竟这是掩耳盗铃的事情,根本瞒不了多久,就算那个臣子没有说,也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与其让人煽风点火、兴风作浪,倒不如尽快解决干净。
“圣人,依老臣所见,我大隋可先礼兵。”高颎虽然年老体衰、精力大不如前,可是在事关大隋荣辱、尊严的问题上,却是毫不含糊,他看到众人都不说话,便起身道:“礼,便是遣使北上,让启民可汗给出解释;如果他的赔偿以及交出的人头令我大隋满意、令四周异族信服畏惧,此事作罢。反之,则出兵,至于杀到什么程度,一切皆由前方将士决定。总之就是大隋不可辱,胆敢犯我大隋者,杀!”
第955章 杨集谋突厥
杨广沉吟半晌,抬眸问道:“诸位,高相此法如何?”
“圣人,臣无异议!”裴矩起身向杨广行了一礼,点评一般的说道:“我大隋要是先礼,不仅把难题移到突厥,也能彰显得我大隋讲道理、重信义的风度;要是我们因为突厥没有交出满意交待而动兵,周边异族也认为我大隋已经仁至义尽,一切错在突厥,而不是我大隋横行霸道、仗势欺人。”
“言之有理。”杨广也认可高颎提出的先礼后兵之策,他点了点头,习惯性的将上次看向杨集:“卫王?”
“高相、裴相说得对,我没有异议。”这是杨集的真心话,也没有补充之处;然而杨广和在场重臣不知为何,心中老是觉得他敷衍了事,根本就没有用心。
杨广疑惑的看着杨集,又问了一句:“果真?”
“不假!其实我也有话要说,然而高相和裴相把我想说的全说了,我又能如何?”杨集无奈的说道:“不过在‘后兵’这个方面,我有一点小小的补充,那就是在用兵之时,我大隋以宗主国的名义向草原各大势力下令,让他们出兵狗咬狗。这样既能减轻我大隋伤亡,也能削弱狗和狗,而且还能加深彼此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之后就让他们自己打吧。而战争最消耗国力,只要他们打上三年五载、国力消耗殆尽;我大隋再出面调解,届时他们一定远比现在听话。”
众人尽皆无语:“……”
前一句话说全让高颎和裴矩说完了,紧接着,却又来了这等损人利己的驱狼吞虎办法,还好意思说自己“没有异议”?
“圣人,八百里加急!”便在此时,直阁将军独孤凌云闯入大殿,拉紧其后的两名禁卫半扶半揽着一名浑身泥浆的信使。
八百里加急代表天大的事,送这类情报的信使、以及接待他的人,可以不经通报就能闯到宫城,禁卫只能对其防范和戒备,而不能阻止。所以独孤凌云等人不是失礼,而是职责所在。杨广闻言,心下一惊,连忙问道:“发生了何事?”
“启禀圣人,定襄太守兼总管杨玄感遣使来报,称是启民可汗死了。这是杨太守的急报。”独孤凌云一边说,一边大步上前,将一封信递给杨广。
听了独孤凌平的话,众人顿时又惊又喜。启民可汗是扶大厦之将倾、承上启下的存在,他对于突厥“王朝”来说,等于是汉朝的刘秀、刘备,同时也是大隋君臣极为重视的枭雄人物,如今竟然死了?
杨广没有立刻拆信,向那名信使问道:“启民可汗是什么时候作古的?”
信使连忙行礼作答:“启禀圣人,启民可汗约在十天前逝于白城王宫,不过突厥封锁消息十分厉害,杨太守也是在几天以后,才得到的消息。”
“突厥现在是何情况?你可知晓?”杨广又问道。
“圣人,卑职略知一二!”信使说道:“据说启民可汗临终前三天,先把汗位让给长子阿史那·咄吉,号为始毕可汗,接着将次子阿史那·俟利弗设放逐到西北,也就是大湖区和薛延陀、契骨之交。待到启民可汗去世,阿史那·俟利弗设说是始毕可汗害了父亲,然后自立为处罗可汗、召集突厥诛杀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则是封其三弟阿史那·咄苾为颉利可汗。”
杨广继续询问:“还有么?”
信使颇为忐忑的说道:“请圣人恕罪,卑职只知这些。”
“好!”杨广点了点头,向独孤凌平吩咐道:“带他下去好生休息。”
“末将遵命!”独孤凌平应了一声,又带着几人一起离开。
杨广打开急信看了一遍,抬头向众人说道:“信中内容与信使所说的话大同小异,多出来的内容是阿史那三兄弟都向我大隋派出了使者。诸公对此,有何看法?”
杨集也想不到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竟然同时出现了,闻言便说道:“圣人!在突厥汗国时期有很多大可汗、小可汗,他们个个说自己是大可汗、个个以大可汗的名义收编和吞并其他部落,一些部落不知谁是大可汗,于是不明就里的向附近那个“大可汗”效忠了。到了突厥汗国后期,真正大可汗反而没有多少势力了。启民可汗吸取前辈的深刻教训,便取消了大小可汗的尊位,从而使‘可汗’尊号成为一个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存在,同时将这项规矩当成不可违的祖制。”
“咄吉是个有深有远见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分封可汗的危害,可他仍旧册封咄苾为颉利可汗,说明他担心咄苾效仿、或响应俟利弗设。”
“再一推论下来,便是咄吉虽为启民可汗指定的大可汗,可他威望不足、实力不济、各部又对启民可汗之死抱有置疑,根本就没有实力和信心斗得过俟利弗设,所以不得不用饮鸩止渴、养虎为患的方式册封和安排咄苾。”
大隋君臣听得叹为观止,杨集仅仅只是凭着那几句对答,竟然就推断出合情合理的道理,他对突厥常识的积累之多、反应之敏捷着实让人心服口服。张衡沉吟片刻,向杨集拱手询问道:“依大王所见,东/突厥未来又将如何?”
一些正自耷拉眼皮、看似睡着实则在聆听和分析重臣听闻此言,立刻睁开眼眸,目光灼灼的盯着杨集。
“咄吉继任突厥大可汗之后,突厥分裂的势头已然很明显了。”杨集下了一个定义,不疾不徐的的说道:“因为咄吉虽然是名正言顺上位的大可汗,可是包括突厥在内的草原势力都不信这一套。他们的传承传统是强者为尊、胜者为王:登上大位的人如果没有实力来行使大可汗之权,那他过不了多久,就被其他人武力推翻。不过他要是识相的位子让给强者,绝大多数强者不但不会对付他,反而给予更好的生活、更多的财产。所以兄死弟继、叔伯死侄子继、侄死叔父继的传承比比皆是。”
“有人鼓吹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但其实不是,真正原因是实力差距太大,让传位者不得不让,否则就会身死家亡。而获得大位者,承其情分,又见让位者没有反制自己的实力,于是乐得展示自己的大方、大度,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传统。”
众人默然点头,他们都抓住了“实力”、“实力差距太大”这两个重点。
杨集继续说道:“咄吉的正统身份固然可以让他拉拢到不少贵族和势力,但他的实力在此之前和俟利弗设相差无几。他现在能拉拢人,俟利弗设却先行召集各部反抗了,既然两人势力都在增长,那么两人的实力差距并没有多少变化。这导致双方失去了甘心交权、俯首称臣的基础。”
“咄吉是名正言顺的大可汗,可他要想成为名符其实、大权在手大可汗,那就是削藩、削俟利弗设。而俟利弗设对大可汗之位虎视眈眈,又有实力在手,自然不会束手就擒,所以两人之间必有一战。”
经杨集一一分析,大隋君臣异常兴奋:大家为了让东/突厥再一次分裂,也谋划很多次。然而启民可汗毕竟是东/突厥的开国之君,他在东/突厥拥有人所不能及权力和威望;再加上长孙晟“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以夷制夷、分化突厥”的战略方针让突厥吃尽苦头。所以突厥贵族既不敢与启民可汗作对、又对大隋警惕有加;如此一来,也让大隋插手突厥内部事务、企图造成分裂的战略收效甚微。
谁知启民可汗刚刚一死,突厥马上就有了四分五裂的迹象,现在阿史那三兄弟更是遣使南下、将插手突厥的机会白白送到他们眼前!
天下岂有这种好事?
鸿胪寺卿史祥迟疑半晌,向杨集拱手一礼,问道:“大王,这的确是干涉突厥、分裂突厥的大好机会,但我大隋如何干涉?是直接出兵帮俟利弗设将夺位,还是让他们三兄弟自相残杀?”
杨集说道:“东/突厥四分五裂对我大隋有百利而无一害,假如我们直接出兵助俟利弗设夺位,东/突厥必将统一在他手上,这对大隋半点好处都没有,所以我们推波助澜即可。”
“大王所言是极。让突厥分裂、相互掣肘才符合我大隋的需要。”史祥点了点头,又说道:“但不知我大隋从何入手?”
史祥除了是鸿胪寺卿,还是突厥使,他明白自己的“生意”即将上门,于是多问了一些;以便应对阿史那三兄弟即将到来的使者。
“入手的契机便是我们之前商谈的‘买卖同罪’。”杨集笑着说道:“有道是父债子还,既然咄吉继承了启民可汗的汗位,那么‘买卖同罪’里的卖方自然就是他,一应罪责也要由他来承担。若是不能让我们满意,直接令俟利弗设和咄苾搞他。”
说到这里,杨集又着重强调道:“阿史那三兄弟都派使者南下,说明他们都希望我大隋支持自己当大可汗,我们要是令俟利弗设和咄苾攻击咄吉,他们就能用大隋之势进军,我认为他们是十分乐意听令的。要是他们不愿意,便让铁勒各部先灭了咄吉,再来对付他俩。”
说完,杨集又向杨广问道:“圣人,以上所说是我个人想法,你看如何?”
“我看可以!”杨广笑了笑,转而向史祥吩咐道:“阿史那三兄弟的使臣就交给你来对付了;总而言之,就是在不能让突厥统一的前提之下,设法为我大隋撷取最大利益。”
“臣遵命!”史祥拱手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