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作者:碧海思云 | 分类: | 字数:429.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39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
天水和京兆之间只隔着一个扶风郡,路程不算远。杨集一行人离开天水郡成纪县,便一路向东疾行,从大震关进入扶风郡;再沿着汧水北岸斜指东南方的郿县,由此来到京兆郡的盩厔县。当他们来到大兴城卫王府,竟然把钱世雄所押送的人犯队伍远远的甩在了扶风虢县。
杨集沐浴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棉袍,来到议事堂;他本来是要和公孙桓、魏征、房彦藻、房玄龄等幕僚议事的,却看到杨昭和他的属官杜正玄也在。
“王叔/大王!”见杨集到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都坐吧!”杨集看到杨昭穿着一身常,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便问道:“世明因何而来?”
“还不是李氏之事?”杨昭知道杨集的为人,而且也知道这些幕僚是杨集的心腹,也便没有藏着掖着,直接说道:“今日刚刚收到洛阳那边发来的消息,据说李圆通和李浑等人家眷前天、昨天在端门之外替李圆通、李浑求情,希望阿耶网开一面,赐予他们将功折罪机会。”
“网开一面?开什么玩笑?”杨集放下茶杯,说道:“李圆通和李浑等人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他们犯下的大罪等于是通敌叛国,若是圣人连这种罪人都网开一面,日后又如何治国?又如何治民?”
“诚如王叔所言,李氏之罪,不可恕。”杨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接道:“昭入关已有多日,对这起案件知之甚详,也认为李氏罪不可恕,理当依法论处;然而洛阳忽然风向大变。”
杨集没有说话,静听下文。
“忽然之间,许多观望的朝臣竟然向李氏求起情,他们认为有功于社稷、在功于大隋,朝廷无论如何都不应让李氏绝后。”杨昭看了杨集一眼,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依我之见,这些人有把柄落在李氏之手,他们受到挟持之后,这才改变立场和口风、联合起来为李氏说话。他们无非就是抱着法不责众之心,前来要挟阿耶,如果阿耶顺了他们之意,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而他们也将皆大欢喜。”
“意料中的事;你又是怎么考虑的?”对于杨昭所说之言,杨集不曾感到有一丝一毫的意外。官场向来是上下其手、联合作案,彼此之间都握着了对方的把柄,所以形成了一个个利益同盟,最后谁也不敢治理谁。一旦某个人出了事,其他人生恐危及自身,于是纷纷为其说话、以一个个势力集团来要挟朝廷、要挟皇帝;而多数皇帝受制于势,不得不对其妥协。
皇帝只要妥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最后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个无从治理、无从救治的烂摊子。而后面的皇帝和臣子要是“逆势”而刮骨疗毒,要么不得不草草收场,落下暴君、奸臣之恶名;要么以身死、国亡的下场而告终。
陇西李氏传承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形成一张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他们和各大门阀利益一体、密不可分;手上自然有很多朝臣的把柄。当他们将把柄拿出来使用之时,那些朝臣既是受制于人、又是为了自己着想,只好硬着头皮求情。
而杨集从记事至今,他所听到的、看到的、遇到的这类事件比比皆是,多不计数。
“这件大案主要是发生在雍州,我感到比较棘手!”杨昭没有隐瞒什么,他叹息一声,一五一十的说道:“如果我是西京留守,一切都好办、一切都能依法办事,可我还是太子……而太子这个身份,让我颇有顾虑。我希望王叔给我拿个主意。”
许多皇帝视太子为帝位的最大威胁,而太子在皇帝的压制、在臣子监视之下,往往处于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也错的处境,甚至就连太子的属官和幕僚为了获得不畏强权的铮臣之名、为了获得皇帝青睐,也在用压制太子的方式来标榜自己。而史上的李承乾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悲剧之例,他身残而志坚,原本是一个相当合格的好太子;结果在李世民压制、李泰威胁、属官逼迫之下,从一名优秀好太子,硬生生的变成了一个疯子、变态。
杨昭不怕事的人、处境远比史上的李承乾好,可他也有类似的顾虑。眼下这起案件涉及了许多世家门阀、许多文武要员,他此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好一个度。一听说杨集回到西京,便急匆匆的上门求教。
“我大隋王朝与秦朝没有多少区别,主要矛盾都是来自内部。在解决数百年乱世积累下来的矛盾、弊病的同时,也在开创各种传承千年治国方略。”杨集瞥了杨昭一眼,又说道:“关于这一点,圣人不但十分清楚,而且希望更多人来解决当下的一切弊病;你现在的职务是西京留守、而不是太子,你只要秉承公心、依法办事,那你就是帝王喜欢、臣民称颂的能臣干吏。你看我,我出仕至今,什么时候以亲王的身份来做事、行事?”
“多谢王叔解惑,我知道怎么做了。”杨昭明白杨集的意思了,杨集分明就是让他以实际职务为上,千万不要把太子这个头衔放在重点之上;别人可以将他视为储君、大隋王朝的继承人,可他本人不能过于看重这个头衔。否则的话,不但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还会因为这个头衔而畏手畏脚、什么事都做不好。
“明白就好。”杨集想了想,忍不住提醒了一下:“既然朝廷让人前来侦办此案,那你这个西京留守就是次要的存在,你只要全力配合即可,休要‘喧宾夺主’。”
在此案之中,杨昭不是不能为,而是不可为;他要是为之,那便是干了蠢事的蠢货。对于这一点,杨昭也是心知肚明的,他连忙抱拳应道:“喏!”
其实杨昭也知道杨广令独孤顺入关侦查此案的目的是让关陇各大派系、各大门阀斗起来。独孤顺要是胆敢欺上瞒下、没有尽力做事,杨广就有足够的理由收拾独孤顺、收拾独孤派;独孤顺要是尽力而为,杨广事后肯定论功论赏,甚至还会任命独孤顺刑部尚书。
独孤顺别无选择,只能尽心尽力;一旦他因为此案当上刑部尚书,关陇其他派系、其他门阀怎么看待独孤家、独孤派?
杨昭的主要职司就是监视独孤顺、促使独孤顺秉公执法。要是独孤顺再拿下独孤派犯法的世家、官员,使孤独家遭到孤立,那他此行,更加圆满了。
他要是为了展现所谓的才华和办事能力、傻乎乎的跑到前方冲锋陷阵,那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不可救药的蠢货,结果非但得罪一大堆世家门阀,甚至就连杨广也会恨铁不成钢、暴跳如雷。
杨昭目光看向杨集,问道:“对于此案一干人犯及其家眷,王叔以为如何惩治才对?”
“像李氏这种不忠不义、通敌卖国的罪人,便是诛九族也不为过。”杨集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说道:“唯有如此,方能以儆效尤,否则的话,一定有第二个、第三个……无数个李氏冒出来。”
“那我知道怎么做了。”杨昭点了点头,说道:“此案还涉及一方。”
杨集皱眉道:“哪一方?”
“就是作为买方的突厥。”杨昭说道:“司隶大夫杨綝顺着线索,将那些为突厥做事的商贩尽数拿下了。其中就包括贿赂李圆通、李浑的史朝安,以及还在东/京的史蜀胡悉。启民可汗尚且没有收到消息、没有表态,而东/京城内的一些朝臣竟然要把史蜀胡悉给放了,真是岂有此理!”
“我也料到会有这桩事。”杨集笑了笑,强调道:“这也是我急于回来的原因之一。”
杨昭问道:“王叔对突厥的态度是……?”
“没有什么好说的,大不了打一仗!”杨集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杨昭愣了一下,随即说道:“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王叔曾经说突厥远比全新兴起的势力好控制。保留畏隋如虎的突厥,能够让我大隋更好的控制草原。”
杨集也想灭了东/突厥,可是大隋人口有限,占领不了广袤无垠的北方草原,大隋王朝如如出兵歼灭东/突厥,只会便宜强势崛起的新势力,要是保留畏隋如虎、江河日下的东/突厥,反而能够让大隋更好的控制草原。而东/突厥有了薛延陀、薛斛联盟等强敌,对于大隋更加依赖。
他解释道:“两者并不冲突!我指的是把桀骜不驯的势力灭了,保留软弱的势力。比如说,我们可以支持突厥二王子灭了野心勃勃大王子,如果二王子成功以后,开始变成桀骜不驯,然后再灭他了便是……总之就是不能让草原统一。”
说到这里,又向杨昭道:“突厥之事,我会和圣人商议清楚,你肩上的担子比突厥重,只需做好自己之事即可。”
“喏!”杨昭应了一声,不再多言。他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立场,但是他知道在这种大事之上,只要紧紧跟着杨集的步伐,那他就能少走弯路、不至于犯错。
既如此,那他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