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 分类:历史 | 字数:114.9万

第832章 定三关

书名: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字数:4773 更新时间:2024-11-16 23:36:42

【定三关】

显德六年(959)3月19日,柴荣诏幸沧州。

22日,命韩通等人率水陆两军打先锋。韩通不负众望,抵达沧州后,立即疏通水路,把防御阵地推进到了沧州永安县,共计疏通三十六个淤塞处,使水军可以直达瀛洲、莫州,深入到了辽国境内。

4月16日,柴荣抵达沧州,当天就率领数万大军直奔辽国境内。行动之迅速,根本没有走漏半点风声,据记载,当地百姓直到看见了皇帝仪仗,才知道柴荣亲征的事。也就是说,对于柴荣的此番出征,契丹人毫无准备。

这次北伐,是柴荣最高光的时刻,如果说三征淮南是摧枯拉朽的话,那么北征契丹简直就是虎入羊群,轻松加愉快。

4月17日,宁州刺史王洪望风而降;

20日,柴荣任命韩通为陆军总指挥、赵匡胤为水军总指挥,水陆齐发。

22日,柴荣乘船北上,后周的战船首尾相接,长达数十里。这是后周的王牌水军,是击溃了以水军着称的南唐的无敌舰队,现在,他们出现在了北方的水域,那更是无敌的存在,对游牧民族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

26日,后周大军抵达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延辉开关投降;

后周水师继续向西进发,这里的水域已经无法承载巨舰,柴荣舍弃巨舰,登岸驰奔。柴荣一马当先,深入敌境,当晚露宿乡间,身边只有不到五百贴身骑兵,周围全是契丹的游骑兵,然而契丹骑兵却不敢贸然上前。柴荣亦镇定自若,毫无惧色。

28日,赵匡胤率先抵达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内斌开关投降;

29日,莫州刺史刘楚信举城投降;

5月1日,后周大将李重进率部前来会师,瀛洲刺史高彦晖举城投降。

至此,短短一个多月,后周平定了瓦桥关以南的全部土地,得三州、十七县,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户。而最高光的是,没有发生一场战斗,没有一人的伤亡,甚至没有射出一箭,城池关隘全是望风而降。

于是,在5月2日这天,柴荣召集诸将,讨论收复幽州。

出乎意料的是,诸将竟然一致反对继续用兵,都主张见好就收。

柴荣非常不高兴。

不打?不打不是我柴荣的性格!柴荣力排众议,派禁军将领刘重进为先锋,进屯涿州固安县。

随后,柴荣亲自来到前线,监督搭建浮桥。

当晚,柴荣回到瓦桥关休息,却突然身染疾病。“是夜,帝不豫”。

因柴荣突然得病,所以只好遵从众议,决定班师。

5月4日,定州刺史孙行友奏报攻下易州,生擒刺史李在钦,献于行在。柴荣下令将他斩首示众。

孙行友,“狼牙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与哥哥孙方简利用邪教拉帮结伙,占据狼牙山,原本是官府心腹大患,在“晋辽大战”中,孙方简、孙行友兄弟成为浪子回头的典范,率部与契丹周旋,屡次深入契丹境内搞偷袭。后汉时继续跟契丹人作对,一直到如今的后周,定州孙行友仍然是征讨契丹的中原先锋军。

5月5日,柴荣升瓦桥关为雄州,将涿州的容城县、归义县划拨给雄州。瓦桥关是中原与幽州之间的战略要地,此前朱温讨伐幽州刘仁恭的时候,瓦桥关就是明星关隘,柴荣赋予了它一个新名字,雄州,而今天,它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雄安。

升益津关为霸州,划割文安、大城二县隶之。调发棣州、滨州数千民夫,新建霸州城,命大将韩通监督工程进展。

命韩令坤为霸州总司令,陈思让为雄州总司令,各率部驻守。

雄州、霸州,从名字上可以看出,柴荣北征之心并未泯灭。收复幽云十六州,仍是柴荣的战略目标之一。

面对后周的突然袭击,契丹派大将萧思温挂帅防御,辽穆宗耶律璟也亲自到幽州坐镇,另外还派千里快马,驰奔河东太原府,命令北汉刘承钧出兵后周的背后,借以牵制。

提起萧思温,大家也许会比较陌生,但是要提起他的女儿,则可谓是妇孺皆知,她就是评书演义中那个着名的“萧太后”——萧燕燕,那个把大辽国带入鼎盛时期、让中原人吃尽苦头的契丹女强人,《杨家将》、《大辽太后》、《四郎探母》等作品中的“萧太后”。

听说后周退兵后,契丹人这才长舒一口气。

大将李重进奉命教训北汉,兵出土门关,斩首两千余;潞州西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攻克辽州,生擒刺史张丕;晋州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郭威的大舅哥)率兵攻入北汉境内,招降城堡据点一十三所……

北汉被契丹爸爸坑苦了。

柴荣退到澶州的时候,病情加重,大驾止于澶州,所有近臣都不得觐见,于是人情惶恐不安,各种揣测和流言蜚语盛行。当时只有一人能接近柴荣,此人便是柴荣的妹夫,时任澶州节度使的张永德。

群臣纷纷找到张永德,说天下未定,根本空虚,四方诸侯惟幸京师有变,澶州离京师只有一步之遥,为何不速回京师?一旦陛下有个三长两短,江山社稷岂不毁于一旦?

第832章 定三关

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柴荣立刻指定皇位继承人。

张永德头脑简单,认为群臣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就将这番话转告柴荣。

病榻上的柴荣一脸憔悴,闻言大惊,立刻反问张永德,“是谁让你说的这番话?”

张永德意识到情况不妙,只好如实回答,说现在外面的人都这么说。

柴荣长叹一声,低头不语,脸上挂着难以名状的忧愁,沉默了很久,才缓缓说道:“我就知道你是被人利用了,别人看不透,你还看不透吗?笨的一批!”

当天,柴荣就下令返回京师。

关于这段对话,有很多种解释。

首先来看群臣们的原话,“……今澶、汴相去甚迩……”很多资料把“迩”翻译为“远”,然后把这段话翻译成澶州与汴州相距甚远,一旦汴州有变,如何如何。这是低级错误,迩的意思是近。

澶州与汴州本来就是一水之隔,很近;且看后文的原文,“……顾旦夕之劳而迟回于此……”也说明了两地之间不过是一天的路程。

但是,把近翻译成远,也不会对主体意思产生太大的偏差。无所谓。

对群臣的意思,也几乎没有异议,就是逼柴荣立储。最关键、也是争议最多的地方在于柴荣对张永德的一番话:

“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哉!然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

这句话的翻译至关重要,特别是“穷薄”二字和“恶”的翻译,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先埋个伏笔,稍后进行精准解读。

柴荣回京后,先立符彦卿的二女儿为皇后,然后封皇长子柴宗训为梁王,封皇二子柴宗让为燕国公;长安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移镇凤翔,以李洪义为长安永兴军节度使;以韩通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以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前殿前都点检张永德罢军职……

若想明白这一系列操作,还要讲一个灵异事件:在柴荣定三关期间,有人在地里挖出一个木牌,上书“点检做”三个字,其实就是“点检做天子”之意。有些资料说木牌上写的就是“点检做天子”五个大字,这是谬误。

史书上明明白白,说就是“点检做”三个字,所以“观者莫测何物”,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符彦卿,父亲是后唐名将、李克用养子李存审,此前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而符彦卿除了拥有将门之后、四朝老将等头衔外,还拥有一个“史上最强老丈人”的民间封号。

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符氏,先嫁给河中李守贞,后经郭威的撮合而嫁给了柴荣,征淮期间不幸病逝,年仅26岁。

符彦卿的二女儿,同样嫁给了柴荣,如今被册立为皇后;而符彦卿的小女儿则嫁给了一位将军,终于远离了皇宫,谁料几年后,也一不小心成为了皇后,因为这位将军的名字叫赵光义。

三个女儿全是皇后,符彦卿堪称史上最强老丈人。

符彦卿当时坐镇魏州,肩负着抵御契丹的重任,手握重兵、坐拥北方重镇、又德高望重,所以柴荣把他的女儿立为皇后,以笼络其心,让他安心为后周镇守北大门;

王彦超,父亲是黄巢手下大将王重霸,王重霸后来降唐,成功上岸洗白。王彦超生于后梁时期,在后唐时投身军旅,至今也是四朝老将。他移镇凤翔的直接原因是原凤翔节度使去世,而接替他坐镇长安的李洪义,是刘知远的小舅子。

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人事安排:张永德落军职,而赵匡胤、韩通统领了禁军。

其实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在征淮结束后,就已经得到了调动,此人就是李重进。

张永德,是太祖郭威唯一的女婿。后汉末年,郭威惨遭灭门,儿子们被团灭,三个女儿中有两个早夭,唯一的女儿嫁给了张永德;

李重进,郭威的外甥,是郭威妹妹的儿子。

在郭威传位给柴荣的时候,这两人就是对皇位最具威胁的人物,特别是李重进,郭威临终时特意让李重进向柴荣行君臣大礼,明确君臣之位,以免其觊觎皇位。

柴荣对待二人的态度也非常微妙,让二人共同统领禁军,相互制衡,而二人之间的矛盾也是公开的,经常互相泼脏水,指责对方心怀叵测。二人越是互掐,柴荣越是高兴。

淮南平定后,李重进就被安置在了淮南,为后周镇守南大门。

现在,是揭晓前文伏笔的地方了。柴荣北伐期间,意外得到一块写有“点检做”字样的木牌,而当时的“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据说,柴荣当时并未将此当回事,一笑了之,置之不理。实际上,柴荣的内心波澜起伏,思绪万千。

这块木牌跟鱼腹藏书、篝火狐鸣一样,肯定是人为的产物,那么究竟是何人为之呢?有以下几种可能:

其一,是张永德干的。也就是说,张永德有谋反之意,所以秘密派人制作此符偈谶言,煽动舆论;

其二,是有人故意陷害张永德,故意编造张永德意图谋反的“证据”,借刀杀人。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谁迫切地要除掉张永德呢?头号嫌疑犯当然就是他的老对头李重进。

柴荣在澶州闭关修养,也许此时的他正苦苦思索这其中的门道,有谋反之心的是张永德,还是李重进?亦或是其他什么人?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张永德傻乎乎地前来劝他早立储君……

柴荣当时只有39岁,一般来说,这个岁数的人不太需要立遗嘱、安排后事。所以当这番话从张永德口中说出时,柴荣先是心头一惊,心说莫非真是你?

张永德是澶州节度使,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地头蛇本身就有夺权的威胁,又有“点检做”的嫌疑,此时又来逼宫……怎能不让柴荣震惊。

然而柴荣还算了解他,知道家伙有勇无谋,傻了吧唧,于是试探道:“这不像是你的话,肯定是有人背后指使。”

不出所料,张永德就是被人利用。

柴荣随后陷入沉默,许久之后才叹口气,说你是真的不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呀,看你如此“穷薄”,“恶足当此”。

很多人不太理解这句话,关键点在“穷薄”和“恶”字上。其实这里的“恶”发音应该是“乌”而不是“饿”,不是邪恶、坏的意思,而是“怎么能”的意思。

所以柴荣的意思是:看你这图样图森破的熊样,肯定不是主谋!

也就是说,柴荣最起码搞明白了一件事:想篡权的人不是张永德。

那么想篡权的人是谁呢?这个问题才是困扰柴荣的大麻烦,才是让柴荣气急败坏的真正原因,只可惜张永德很傻很天真,他永远不可能体会到政治家们的迷局。

既然张永德无心篡权,那为何还要把他踢出中央禁军?这是柴荣沉默良久的第二个原因,他头脑太简单,太容易被人利用。

此前,张永德与李重进相互制约,彼此牵制,达成了后周中央禁军的生态平衡。如今,李重进坐镇地方,中央禁军成了张永德一家独大,而他又如此容易被人利用,那他岂不是皇宫的定时炸弹?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而且罢免张永德的兵权,也还能安抚远在淮南的李重进,否则李重进要是在淮南搞事情的话,对国家的危害也是地震级别的。事实上,李重进后来确实反叛朝廷,那是后话。

中央禁军的两个统帅位置空了出来,柴荣经过缜密的思索,提拔了两个值得信任的同志:韩通、赵匡胤。

后面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一生英明神武的柴荣在最后惨遭打脸,篡夺他江山社稷的,正是这位值得信任的赵匡胤同志。

6月19日,柴荣的病情急剧恶化,急忙召见宰相范质等人入宫,进行了托孤,并嘱托一定要让王着同志当宰相。当天,驾崩于万岁殿,享年39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6月22日,宣读遗制:梁王柴宗训同志于柩前即皇帝位。当天,年仅7岁的柴宗训小朋友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后周帝国第三任皇帝。

柴荣至死都没明白,“点检做”的幕后主谋到底是谁。他也不会想到,千挑万选出来的老实人范质等人,竟然串通一气,违背遗旨,没有任命王着当宰相。更不会想到,浓眉大眼的赵匡胤也叛变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