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作者:白雨涵 | 分类:奇幻 | 字数:115.7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90章 喜马拉雅炸个口
杜恪的话得到了部队副总指挥、国院部门领导的一致赞同,或许是他们也觉得出故障很正常,或许就是附和杜恪的话,但不管怎么说,苟所长都松了口气。
“能尽快解决好吗?”苟所长询问技术人员。
“额……可能要一点时间,系统崩溃似乎是内部线路被烧了……”技术人员忙着拆卸土行孙的车头,看到里面已经焦糊一片,硬着头皮回道。
其实看到里面的情况,苟所长也就明白了,只能转身挂上笑脸:“杜院士,各位领导,不好意思,土行孙的维修需要一点时间,要不然我们先回所里?”
杜恪也瞥见了车头的情况,因此点头道:“走吧,看都看过了,也不需要再多看那几分钟。”
于是试通车仪式就这样草草结束,众人回到川府隧道研究所,聚在了会议室里聊天。苟所长为试通车的故障作了检讨,不过会议上总体气氛还是积极的,对土行孙前两分钟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击穿山体的速度,绝对不是普通盾构机能够比拟,而且对山体的破坏也小。
“等土行孙的技术成熟了,取代传统盾构机已经成为定局,这对我们华夏的基建领域有着巨大的提升。”
“我认为土行孙代表了我们有能力,建设超长的隧道,这样可以将多山地区与平原地区高效联通在一起!”
“一旦要建设新三线,土行孙绝对是一把大杀器。”
当年的三线工程是应对战争,将工业向三线地区迁移,以防止被敌国破坏。而新的三线工程一旦要开建,就远不是搬迁到偏远山区可以解决,各种精确制导导弹,各种大威力航空炸弹,可以无差别的洗礼地面一切建筑。所以新三线真要建设,一定会在地下。
这个时候就需要土行孙大展拳脚了。
传统盾构机很难转弯掉头,但土行孙轻便的质量和高效的挖掘机制,决定了它可以像一条蚯蚓一样,在地下四通八达的穿梭。
届时,完全可以在地下几百米深乃至几千米深的岩石层里建设庇护所。
众人还在讨论土行孙的应用领域,杜恪却已经神游天外,他想到了未来战争。华夏居民要么住在天空之城,缥缈无定所,来去无影踪;要么住在地下庇护所,泥土与岩石隔绝所有危险,高枕无忧。而且还能在地下千米深建立真空管道,开通高速飞行列车。
这个未来一旦实现,那么,即便全球核战争,又能奈华夏若何。
“当真美啊!”
杜恪想了片刻,便回到现实,正听到部队的一名参谋人员在高谈阔论:“我们可以在喜马拉雅山钻洞,把那个雅鲁藏布江的水引过来,对吧。阿三国整天鼻孔朝天,咱们干脆就给它连水道都掘了,雅鲁藏布江是我们华夏的……考虑国际影响,我们可以少量取水到塔里木盆地,这样也至少能让我国多出很多可耕地。”
眨了眨眼睛。
杜恪心想,我们国家的高人还是很多的。
当年有老牟要炸掉喜马拉雅山,让印度洋暖流吹到青藏高原,把荒芜的西北沙地,变成大西北的塞上江南。现在又有参谋长要隔山偷水,引雅鲁藏布江灌溉塔里木盆地,把干旱贫瘠的沙漠变成可耕地。这些看似异想天开的设想,其实也是科学家追寻的梦想。
这位参谋人员说完,还cue了一下杜恪:“杜院士,您觉得这个计划怎么样,妥不妥?”
清清嗓子,杜恪点头说道:“许参谋说的方案,与前几年论证的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有点类似,那个工程已经被曝光,典型的巴铁式案子。”
据说这是由六位院士、十二位博士参与论证的国家级大工程,可以比拟当年的南水北调,所以称之为藏水入疆。
方案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方开始取水,然后过怒江、穿三江、到澜沧江,再到金沙江,通过隧洞、明渠、水库、暗渠的方式,到达雅砻江、绕过大雪山进大渡河,再来到岷江、白龙江,进入渭河。过黄河之后,通过明渠进入河西走廊,再一路向西到达玉门。
接着继续向西,一直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喀什等地,完成对塔里木盆地的全面灌溉。
这个方案早在南水北调时就有民间人士提出,后来又被某个基金会翻出来,弄了个红旗河工程,描述的很美好,然而完全忽视了藏地的结冰期、横断山脉的地震带,以及峡谷上下千米的落差。后来不知道怎么就火了起来,为此南水北调协调办还命令禁止职工参与红旗河炒作。
听到红旗河工程,许参谋顿时汗颜。
不过杜恪还算给面子,没有鄙视他,还顺着这个话题说了下去:“如果是以前,红旗河工程百分百骗局,但是随着现在技术的提升,真想要挖一条通往塔里木盆地的运河,也不是不行,但工程量太大了。”需要能抗震的隧洞,需要反重力技术抬升河道,需要能扛得住结冰期的保温层等等。
真做的话,不是做不出来,但花费这么大财力物力,甚至可能要占国家的20%以上GDP,只为了灌溉盐碱化严重的塔里木盆地,简直就是脑袋进水。
顿了顿,杜恪继续说道:“当然这个创意很有意思,也算是补充了科研人员的思维死角,充分发挥想象力。不过么,我之前与曾老一起讨论过,认为这个环境问题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而保护环境多样性是尤为重要的,大型工程一定要在确保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才能论证通过。”
他看着许参谋笑了笑,然后又对在座众人说道:“相控阵盾构机,是为了造福我们华夏人民,而不是为了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
“杜院士说得非常好,高瞻远瞩!”苟所长带头鼓起掌。
这种程度的马屁,杜恪已经免疫,等掌声落了,他才继续说道:“其实可耕地之类的问题,在未来都不会是问题,随着生物工程的技术发展,随着其它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减少对地表土地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