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作者:叫天 | 分类:历史 | 字数:252.7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63章 精忠报国
张明伟听了,自然不会拒绝。
事实上,他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不宜夺取城镇为目标的战事,其实相对就要简单很多。
这次攻打锦州,就是要耗掉建虏的兵力,事后立刻撤退,至于锦州城,等到真正要光复辽东的时候再去占领好了。
定好这次的战役目标之后,张明伟便传令给山海关的阎应元,让他收集锦州建虏的消息。京师这边,则也开始准备了起来。
崇祯十八年六月初的时候,通州到天津港的铁路也已经修筑完毕,具备了通车的条件。
可以预见,以后从海路南来北往的货物会更多。
不过有心人却发现,如今的天津港,却是水师云集。不但是山海关水师奉令调了过来,还有登莱水师的船只,也陆续到达。
这种种迹象显示,朝廷应该是要打战事了。
就在张明伟将要出征之时,东江军的信使到了。
“好啊,先生,不错,不错,真得是算名将了吧?”崇祯皇帝收到消息之后,便喜出望外地对张明伟说道,“建虏布下的这么一个厉害的陷阱,却还是被东江军给逃过了。哈哈,真是不错!”
也难怪他高兴,因为在得知建虏的谋划之后,说真的,京师这边感觉东江军是悬了,也对东江军的全军覆没有了心理预期。结果没想到,最终的结果竟然是全军得以安全脱险。
可以说,如今崇祯皇帝对这个的喜悦,还要超过上一次骑军横扫草原大捷时候的喜悦。
张明伟对此,当然也是高兴。
如果被建虏得逞的话,大明不但要损失六千左右的骑军,两千多的步军,东江军的牵制作用,至少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就不会再起到作用的。真要算起来,这一次战事的成功,确实是非常值得庆祝的。
因此,当崇祯皇帝提出,要给第一时间觉察到建虏的不寻常,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下果断提议撤军的李过加封平壤伯时,张明伟没有一点意见。
想到东江军还完整的存在,后面派出的五千步军也很快会到东江镇的情况,张明伟便向崇祯皇帝建议,要加大开中法,让江南的粮商多运粮草去往东江镇,以保证东江军的粮草后勤没有问题。
另外,兵仗局这边的攻城火器,也要拨一部分给东江镇那边。
张明伟预计,锦州战事打了之后,建虏的注意力便会被吸引到辽西这边。如此一来,就方便东江军在辽东那边搞事。
总之,山海关这边和东江军那边,两边互相配合,左右拳出击,把建虏的脸打肿,让建虏疲于奔命,继续消耗建虏的物资储备,最为关键的是,消耗建虏的人力。
对此,崇祯皇帝开心地大赞不已。
想想以前,感觉对付建虏真得是太难了!屡战屡败,就没有赢的时候。偶尔赢了一场,却不见一颗首级就是大捷!
可如今,时不时地打一场胜仗,首级就不用说了,俘虏都抓了不知道多少。而且连镶白旗固山额真这种重量级的建虏也都活抓到京师过的。
这么一对比,让崇祯皇帝就更是感慨万千。
也是如此,他双手紧紧地抓住了张明伟的手,深情地交代道:“先生,锦州战事,能打则打,不能打就及时回来,安全第一!”
张明伟被他这表白,起了鸡皮疙瘩,明白自己对崇祯皇帝的重要性,便立刻点头道:“放心,陛下,没事的。我们是去扔钱的!”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的感慨心情,顿时就被他给破坏,变心疼了!
没错,这次去锦州,火药和武器储备都搬空了,那都不知道多少钱。就这么砸向锦州的建虏,估计够他们震撼了!
崇祯十八年六月中旬,京师火车站这边,五城兵马司的军卒开始戒严。京营的将士,背着燧发枪,整齐地开进了火车站。
如今一共有三列蒸汽火车,全部用来装运兵力,不过一次也只能运载一千五百人而已。其余的大明将士,便沿着铁路边上平行的官道行军,在哪里遇上返程的火车,就在哪里上车。
远远地看到大军出动,特别是看到兴国公的旗号,所有京师这边的人,便都知道兴国公这是要去打建虏了。于是,也不知道是谁起头的,在那大声喊着,随后,只要是听到的人,看着朝廷官军的齐整阵容,便都跟着大喊了起来:“大明万胜!”
这时候,他们对于朝廷官军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这支京营的将士,是抽调自九边重镇。他们在原来的地方当兵的时候,可从来没有过这种待遇。因此,突然之间听到京师的百姓,竟然都在向他们喊“大明万胜”时,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个都是不由自主地昂首挺胸,走路都特别有力。
陪同在张明伟身边的朱媺娖听了,眼珠子一转,便立刻向他手下的女兵吩咐了一番。
随后没多久,不到两万人的京营将士们,便一起唱了起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一首改编过的《精忠报国》,顿时嘹亮的响了起来,这个齐声合唱,顿时让京师百姓都为之一振。
之前的春晚,在京师已经表演过。他们当然知道,这是军中坤兴公主手下的文艺兵所唱的军中曲子,不过却没听过这一首。
如今听着一万多人的合唱,特别是唱到那“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明要让四方,来贺!”时,不少年轻人都感觉自己也变得热血沸腾起来。
如今的大明将士,可不比以前穷得要卖儿卖女。不但军饷有保证,而且各项待遇也有了明显提高,很多地方,都有了军人优先的情况。比如说去大明中央银行办事,就有这么一个提示。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很多人已经知道,朝廷很快就要革新户籍制度,废除军户永远为军户的惯例。根据流传出来的消息,说军人退伍之后,重新变为民籍,但是老了之后,还能每个月领军人补助。就只是这一项,就让很多人动心了。
还有,如今朝廷屡战屡胜,战功卓着的,都是很给力的封赏。君不见,光是这几年,就因为军功封赏的,就有好几个伯爵,甚至还有侯爵的,这在以前可也是没有过的。
如此种种,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大明军人,今时不同往日也!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所有的这一切改变,都是兴国公带来的。也因此,兴国公在军中的威信,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不但是他屡战屡胜的战绩,更有他改变了大明军人待遇的因素。
为此,“为国公效死”,是军中的一种默契,虽然不说,却存在大部分将士的心中。
………………
崇祯十八年七月中旬,在锦州的建虏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收到了探马回报,顿时就有点怒了。
觉华岛的明国水师,一直不消停,真是有完没完了?
都快半年了,经常动不动就大规模出动,不是南来就是北往,吃水线还极重,结果每次都是玩虚的。
虽然济尔哈朗知道,明国水师的动作,大概率就是消遣他这边的。但是,他还是很谨慎,如果不理睬的话,万一虚则实之,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并且,这两个月来,明国夜不收也比以往活跃了不少。
虽然要活捉明国夜不收极难,但是在他下了针对性的命令之后,也总算抓到了几个,询问之下却只能知道,这些夜不收都是奉令加大刺探消息而已,至于更进一步的消息,却不是这些夜不收所能知道的了。
之前的时候,济尔哈朗感觉锦州已经成了鸡肋,因此秘密向盛京提出了建议,索性撤了锦州的兵马,增厚辽东腹地的兵力更好一些。但是,这个建议发出之后,一直是石沉大海,没有一点消息。
相反的,盛京那边还多派了五千骑军过来,使得锦州的骑军兵力达到了上万之多。济尔哈朗便知道,盛京那边,该是不会放弃锦州。
不过对此,他也能理解。
毕竟又没有明军进攻,自己主动放弃了锦州重镇,盛京那边也不好交代。再者说了,年初的时候吞并了蒙古精骑,让大清至少多了两万多的骑军。对于辽东腹地那边的机动策应,也多了不少兵力。
从这方面来说,辽东腹地如今也算是安全,并不需要锦州人马回撤。
想着这个事情,济尔哈朗不由得心中又叹了口气。蒙古部族的盟友完蛋了,虽然表面上大清的实力得以增强,可实际上,还真不好说。
大清这种吃相太难看了,那些被吞并的蒙古骑军,不少人的心中都是有怨气的。
至少在锦州这边,调拨过来的骑军中,就有蒙古人找事的。他们不敢向满洲族人找事,却能去和汉人、朝鲜人起冲突。
济尔哈朗一眼就看出来,这是对大清不满的一种发泄。
对于这种,他也没有办法,就希望能通过时间来消耗这种蒙古人和大清之间的裂痕。
这次明国水师又再一次异动,济尔哈朗给出的答复,是按惯例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