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分类:历史 | 字数:172.5万

第432章 朕如你所愿,当回暴君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字数:3248 更新时间:2024-11-16 22:51:00

夏原吉现在是明白了,这次回来了这么多船,除了把赚到的铜钱,银子,宝钞全都拉回来了,还拉回来大量的粮食。

“黄大人,商业收入是指什么?”夏原吉赶紧问。

黄福见皇帝不说话,也没在意,便道“福建和交趾等地都在卖白糖,还有铁锅,铁器,旧港那边还有香料,海外蛮人很喜欢我大明的铁器。”

顿了顿又道“以前咱们交趾是白糖主产地,陛下入京师后,打算往大员和两广迁移,现在今天走了很多人,产量降低了。”

“等明后年,相关收入,应该更高。”

今年朱高煦进京,大量人员调动,所以产量也下降了,等将来各基地稳定后,肯定要暴增。

夏原吉这时看看皇帝,皇帝还没有说话,他还怕皇帝要把有些银子拉进内承运宫,便马上道“运过来的银粮,都要进户部仓库,稍侯我让左侍郎与你联系交接之事。”

黄福愣了下,皇帝不管吗?他抬头看看皇帝,朱高煦正看在地面,若有所思,黄福便道“有劳夏部堂。”

黄福又道启奏陛下,交趾的余粮怎么办?

因为他这次只运了部分过来,交趾那边,还储存了两千万石以上。

这是涉及到两千石的大数据,夏原吉便看向皇帝。

皇帝却也正看向他“夏部堂有何意见?”

夏原吉道“留部分当地驻军和官员用粮,其余的就地储存,不用再运来。”

“每年用新粮轮换旧粮,优先用旧粮。”

接着他又道“请问陛下,交趾、西贡承宣布政使的粮仓,现在归户部管吗?”

这些粮仓都是朱高煦占据交趾造反时建立的,所以夏原吉问,现在归户部管吗?

朱高煦便道,从现在开始,归户部管了。

夏原吉又是大喜,感觉皇帝真是好说话。

此时已经接近洪熙元年年末,朱高煦执政第一年的表面数据还不错。

全年粮食加上海外两个布政使接近八千多万石,各种税银加商业收入约一千万。

相比永乐全年五千多万石的税赋,朱高煦执政第一年,数据是朱棣的一倍。

这还是新税法没有全面推行的情况下。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朱高煦海外掠夺带来的好处。

如果去年起兵北伐,不但要消耗大量的粮草军费,税赋不会增加一点。

下意识里,百官们都有点支持皇帝优先海外的模式。

但相比全国官员和军士的高工资,这些钱显然还不够,毕竟偌大的朝廷还要运转,很多地方都要用钱。

比如朱高煦下一步的重点水利建设和疏通运河。

所以下面,就是统计整合全国粮田和商业,进入全面征税环节,推行新税法。

洪熙元年还有一半大明国土是按原来永乐时征的税,朱高煦都要改正过来。

当天议事时还发生好几件有趣的事。

先是大理寺卿汤宗上奏明年的大理寺自支用银,一万两。

这个汤宗以前做过北平按察佥事,在北平时,朱高煦就认识他,但和他不熟。

靖难前,汤宗弹劾当时的北平按察使陈瑛和北平右布政使曹昱、副使张琏等人接受燕王府贿金。

不料朱棣靖难成功后,陈瑛受到重用,反过来弹劾他。

但朱棣以“帝王唯才是用,何必论旧嫌”为由,让汤宗躲过一劫。

但没多久,汤宗还是被找了个罪由,降为刑部郎中,接着便曾出任苏州知府,苏州原本税赋就高,而他在任上时,苏州连年水灾,民众流离失所,逃亡严重,拖欠的租税达一百余万石,汤宗不忍催逼百姓,通告富商出米代为交纳。苏州富商知道他爱民,不出三个月便交纳完毕。

所以说,明初时的富商还算有点仗义。

但没多久,朱棣又把他贬为禄州通判。

朱高煦登基后,首先找被朱棣贬过的人,然后在黄淮的推荐下,看到此人的资料,见他在苏州知道爱民,让富商替百姓出税,就知道是个好官,所以立马重用,任其为大理寺卿。

原历史汤宗也是在黄淮的推荐下,在永乐八年进大理寺,后来也做到了大理寺卿的高位。

汤宗要求的自支用银,是朱高煦登基后核给各衙门的公务经费,根据各衙门人手数量和事务繁忙各不相同。

大理寺卿的汤宗上报要一年一万两。

说实话,这数目真不多。

相当于后世最高\法\院这样的部门,全年开支才一万两,真是少的不能再少。

但夏原吉是出名的抠门。

他连皇帝都没看,直接表示太多,你们大理寺屁事没有,一年用个五千两就可以了。

嘶,当时汤宗脸都绿了。

汤宗据理力争,说大理寺有多忙,每年案件有多少,官员们有些还要连夜加班调查审案,陛下说也要补贴的啊。

夏原吉一口交定五千两。

但皇帝也知道他这人出名的抠门,在这位置上很合适。

两人争了片刻,夏原吉不理他,汤宗也急了。

因为皇帝说过,议一件事不要超过半刻钟,后面的事情多着呢。

“陛下,臣请奏一万两。”汤宗突然向朱高煦道,他的意思是,不理夏原吉,直接问皇帝要钱。

因为皇帝好像很好说话。

这个操作瞬息震惊众人。

夏原吉也是一脸懵比。

他顿时知道大事不妙,皇帝是出名的老好人。

朱高煦登基没多久,众大臣都看出来皇帝比较好说话。

果然,朱高煦笑了“准了,就一万银子,你们两吵半天,哎,浪费上朝时间。”

“多谢陛下,陛下万岁。”汤宗欢天喜地。

夏原吉板着脸,黑的不行。

汤宗的事刚完,大臣中有人站出来“臣弹劾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礼,大逆不道。其弟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

众人纷纷扭头,脸上俱露出厌恶之色。

李景隆更是脸色如土,惊恐交加。

弹刻李景隆的,正是永乐时期臭名昭着的陈瑛。

历史上的陈瑛不但多次弹劾汤宗,在朱棣刚进京时,一口气弹劾了一批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如侍郎黄观、少卿廖升、修撰王叔英、纪善周是修、按察使王良、知县颜伯玮等,还称其心与叛逆无异,请追戮之,让朱棣把他们都杀了,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永乐元年又弹劾盛庸,盛庸自杀。

永乐二年,弹劾长兴侯耿炳文,耿炳文自杀,弹劾驸马梅殷,梅殷被锦衣卫推入河中。

永乐三年,弹劾行部尚书雒佥,佥坐诛死,弹劾驸马都尉胡观娶昌为妾,观下狱。

还弹劾过李景隆和张信等人。

这家伙在永乐朝可谓恶行累累,馨竹难书,不知害死多少人。

妥妥的永乐大帝的恶狗,逮谁咬谁。

朱高煦登基后直接把他从正二品左都御史,贬为四品右佥都御史。

原本以为可以敲打一下,让他知趣点,没想想到今天又崩了出来。

陈瑛弹劾的是李景隆,按朱高煦的原意,四品及以上官员的处理,必须有皇帝亲自处理。

左都御史吴中和右都御史孟善也只能干瞪眼看着。

皇帝朱高煦不动声色想了想,便道“陈瑛。”

“臣在。”陈瑛道。

“你亲眼在李景隆家里看到他接受家人跪拜的?”

刷,陈瑛顿时满脸通红“微臣听来的。”

“听谁说的?是谁亲眼看到的?何年何月,何时,是谁跪拜了李景隆,召他上殿来对问?”

陈瑛的脸更红了。

皇帝这不按常理来啊。

换成朱棣才不会问这么仔细。

他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想了想后,赶紧道“可能-——可能臣听错了,但其弟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可是真,请陛下明查。”

朱高煦淡淡的道“朝廷在明年,全面按新政收税,谁田多税就重,朕很希望大伙田都多一点,李增枝再多的田,对朝廷来说,都是好事。”

“至于蓄养数百奴仆,只要他养的起,朕觉的可以,陈瑛你若是养的起,你也可养上千人,朕不会怪罪。”

“臣不敢。”陈瑛赶紧道。

就在这时,砰,朱高煦拍案而起,怒不可竭“你不敢养奴仆,却敢胡说八道,凭空造谣?”

“你没亲眼看到,张口就来,是把朕当傻子,还是觉的朕好说话?”

“扑通”陈瑛吓的跪倒在地,几乎要哭“微臣可能听错了。”

“听错了还敢跟朕说,要是朕信了你的,岂不是冤枉了功臣?”

“你是想让朕变的和明纣王一样昏庸残暴的昏君吗?”

“臣不敢。”

“砰”朱高煦再重重拍御案,然后心中一声惨叫,拍的太重,手都拍痛了。

“朕如你所愿,当回暴君。”

“来人,把这狗东西拖下去。”

大殿外立刻有卫士进来,一把将惨叫求饶的陈瑛拖了出去,逮入大狱。

朱高煦进京后都没杀过什么人,除了姚广孝和袁珙、金忠等人,朱棣身边的诸大将也都没杀,大伙还以为朱高煦很好说话。

今天朱高煦突然发怒,震惊全场。

但现场大部份官员还是挺高兴的。

这陈瑛和疯狗似的,在朱棣时期,逮谁咬谁,大伙都盼着他倒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