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分类:历史 | 字数:172.5万

第330章 汉王喜欢在战场上阴人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字数:3369 更新时间:2024-11-16 22:51:00

中间傥骆道四百二十里左右,三条路里最短的,这条路虽然最短,但路况最差,而且傥骆道上没有水源的路段最长,这条路很少有人走,但当年曹爽那二货偏偏选了这条路伐蜀。

结果魏军进来后,因为缺水,大量负责运输的牛、马、骡、驴等驮运牲畜直接渴死,曹爽只得征调数万役夫为苦力运输粮草,其中很多也渴死了,魏军士气骤降,最终死伤惨重,逃回关中。

诸葛亮当年一心北伐,最后一次北伐从西侧斜谷口出去后,驻军五丈原,和魏军对峙,然后死在五丈原。

现在瞿能也面临这样的选择。

汉王让他明年攻打西安,从哪条路出去?宋晟这么经验丰富的老将,会在哪边防守?

“这三条路都不好走。”儿子瞿郁这时道“父亲大人,可还有其他路进入关中?”

“我在考虑。”瞿能看向远方“进关中有好几条路,但要打西安,眼前这三条是最近的。”

除了这三条加祁山道,还有条道可以走。

就是大散关陈仓道,这条路道路比较平缓,适合大军,可以运炮,缺点是更远,比最远的斜谷道还要多绕一百多里,宋晟的兵马就是从这边到汉中的,肯定会防备着瞿能从这边出汉中。

而且宋晟从陕西西北方向带兵过来,算是顺路,瞿能要从这里打西安,绕的更远,多走好几百里。

行军路程越长,需要带的粮食就是越多,危险性越大。

关键是,现在的大散关,可不是三国时的大散关,明军经营多年,成为险关要塞。

走哪呢?瞿能再次沉思起来,脑海里也回想起汉王的话。

“四川你为主将,别考虑湖广战场,你自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无论胜败,都与你无关,务必保证伱自己的安全。”汉王越是这么说,瞿能越想胜。

——

西安。

宋晟也正在西安卫指挥衙门看地图。

四川战败后,宋晟带着官军三万骑兵退回关中,他是从大散关沿陈仓道进汉中的,也是从陈仓道退回来,因为他的骑兵走其他道更难。

到了大散关后,留陕西都指挥佥事王海率五千精骑,驻守大散关。

并令王海募招工匠民夫,在大散关修建工事,以防讨逆军从陈仓道过来。

大散关自古是关中四大门户,有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呼,现在是陕西都司控制下,所以宋晟以放弃汉中的代价,带出三万精锐,立马先将大散关给占住。

而且他知道四川大败后,肯定还会陆续有官军逃回关中,所以令王海在此收编败兵,并要求查明底细,非原关中出去的都司兵马,一屡不要,严防汉王派出奸细。

王海在这边修建工事的同时,果然陆续有步营逃回来,必竟当时很多人官军跳进河里,也有人官军逃向别处。

两个月不到,王海手中有了上万人马,牢牢守住大散关。

大散关原本在明军手上就修建的和雄关似的,王海现在又加班加点的修缮,更加的固若金汤。

王海留守大散关时,宋晟一路回到西安,立刻以以平羌将军、总兵官的身份,召集陕西卫所官兵。

陕西的兵马其实也不少,陕西这会有都司和行都司两个都司,和北平以前的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一样(北平行都司后来改成大宁行都司)。

像宋晟驻守的甘肃属于陕西行都司,这边有十二个卫,四个千户守御所,兵强马壮。

宋晟带进四川的基本就是这波兵马,当时他带出去五万多,回来只有三万多。

这边还有甘州群牧所等几个养马场,所以宋晟骑兵比较多,带回来的全是骑兵。

何福在宁夏时,那边属于陕西都司。

陕西都司衙门在西安,兵马更众,有二十八个卫,十六个千户所,论兵力可以和北平都司不相上下。

宋晟进四川时,何福带着宁夏三卫和其余各卫,约五万和他汇合。

战败后这些兵马基本大部失陷在四川。

宋晟带回来三万骑兵,然后陆续又跑回来两万左右步营。

所以整个陕西两都司,这会有四十个卫,二十个所,总兵力约二十三万。

四川一战损失了约五六万。(因为跑回来的还有张武的人。)

宋晟回到西安后,陕西境内官军还有十七万。

宋晟立刻召来陕西都司都指挥使倪宽,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歹都(蒙古人),分派兵力防守关中。

宋晟也怕汉王的兵马会趁胜杀入关中,所以立马布置起来。

没几天,张武带着几百人也逃回西安。

他过河后,又沿路收了一些败兵,身边聚集几百人,狼狈的逃回西安。

张武当然不服气,又不敢回京师,他向宋晟要两万骑兵,驻守凤翔,因为讨逆军要从汉中进关,他这边第一时间就能做出反应。

原本宋晟手上有十七万人,除掉留守屯田养马的三成,还有可用的十二万人。

他只需要防守汉中出来的讨逆军,形势和三国时的魏国一样,是比较轻松。

大散关安排了一万,凤翔府两万,宝鸡县(陈仓)一万多,祁山北的秦州卫一万多精兵。

另倪宽率一万多守武功县,陕西都指挥同知戴聚率一万多守扶风,行都司指挥同知李成率一万官军守歧山。

其余六万多兵马守西安附近。

至此渭水以北全是官军驻守,讨逆军要是从秦岭出来后会很艰难。

如果不攻下这些城池,直取西安,这些城里的兵马出来,立马能断了讨逆军的后路。

如果一个个攻城,伤亡肯定巨大。

宋晟布置的挺好,也有信心全力守住讨逆军进关中的路。

他要求不高,不求打败讨逆军,只要自己不犯错,守住关中就好。

但是,同样是十月份,朝廷有旨意到了陕西。

朱棣正在四处征兵准备湖广决战,听说陕西在大败之后,还有十七万兵马,他立马要求陕西征调五万进湖广。

宋晟当时非常无语,但也没犹豫,令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歹都带领数万步骑,沿东南出武关,从郧阳进入湖广支援湖广战场。

这样他手上的兵马直接少了五万。

这时他就害怕四川的瞿能得到消息会攻过来。

宋晟无奈,只能抽调陕西两都司所有正军。

屯田和牧马的事,交给军馀和家属,陕西所有正军,投入到战场。

明朝卫所通常是三成屯田,七成守城,打仗时,出征也大抵如此。

但在靖难时,双方为了增加兵力,都抽到八成,九成,甚至全部。

现在宋晟也逼不得已,抽到了全部。

而且此时的宋晟还是对守住关中很有信心,唯一担心的就是粮草。

大量的屯田军人被征招,对下半年秋粮是个考验。

十月初,宋晟在西安看着地图,心中想着,如果叛军在明年夏播后进攻是最好,能让他夏播后再战为佳。

宋晟抽调了全部正军,没有了屯兵,所有农事全靠军馀和家属。

现在叛军还没进攻痕迹,宋晟已经喝令西安附近,部份正军回去帮忙。

叛军要几个月不攻过来,等他们夏播结束后,当然对宋晟有利。

但宋晟现在知道对面主将是瞿能。

以瞿能的能力和水平,要么不打,如果要打,可能就在明年夏播之时进攻。

但就是不知瞿能会走哪边?

瞿能肯定不如诸葛亮,但宋晟觉的自己不比司马懿差,他一生身经百战,参与大小战事上百次,经验比司马懿丰富的多,后期在各地都是驻守一方的主将,我要弄不过瞿能,还有脸称平羌将军。

他身边这会只站着两个人,一个三十多岁,一个看起来二十岁不到。

这两人年纪大点的叫宋长保,是他侄子,宋长保父亲是宋晟二哥宋国兴的儿子,宋长峰的弟弟。

宋国兴早年跟着朱元璋,官至总管,后战死在沙场上。

宋国兴死后,侄子宋长保和宋长峰就跟着宋晟。

四川中江一战,宋长峰领两万步营断后,为宋晟争取时间,带着骑兵撤退。

据说战后已经失陷在阵中,是生是死,到现在还不知。

另一个叫宋璟。

宋璟是他孙子,宋晟二儿子宋瑄的儿子。

宋瑄在靖难时,是京师府军右卫指挥使,跟随何福参与了靖难之役,战死在灵壁。

宋晟六个儿子,只有宋瑄一个人参与靖难之战,还战死了。

但古代就这么奇怪,亲戚之间在不同的阵营很多,当然,现代也有这种情况。

宋晟靖难路上慢慢吞吞,打完还没到现场,肯定要算在朱棣阵营。

朱棣登基后也没亏待他,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他四子和六子。

此时宋璟和宋长保正在后面相互观望。

宋晟在西安全力备战,叔侄两却好像觉的很奇怪。

朝廷连续大败,各省大败,为宋家百年富贵,叔叔(爷爷)不是应该早做筹谋?

“爷爷。”宋璟这时开口了。

“嗯。”宋晟回头,慈爱的目光投注到孙子身上。

他有好几个孙子,大部份都在京师,营中只带着宋璟。

“爷爷认为瞿能会攻进来?从汉中打关中可不好打,诸葛亮都没有干成的事。”

宋晟心里正骂娘呢,当天要不是被平安逼了下,他守住汉中,瞿能算个屁。

宋晟想了想,缓缓道“从朱高煦起兵以来,我发现汉王这人比较狡诈-——”

“他用兵没有章法,也不按套路来,更喜欢在战场上阴人-——”说到阴人两个字,想到自己在四川惨败,宋晟是咬牙切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