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 | 分类:历史 | 字数:239.7万

第四百一十四章 邮驿和官道

书名: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 字数:2128 更新时间:2024-11-16 22:27:12

“第八条,普及邮驿站。”赵括说道。

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开始,就有了各种传递信息的手段,击鼓传声,烽火台,送信等等。

每个王朝都深知消息传递的重要性,特别是边境战乱或是外敌入侵的时候,早一天收到消息和晚一天收到消息,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因此即便每年大量的投入得不到回报,历代王朝也没有一个废除邮驿制度,反而不断朝里面投钱。

一般来说,步行送信为邮,骑马送信为驿,合称邮驿。

历史上秦汉王朝五里设一邮,三十里设一驿,安排专门人员传送文书,保证地方联系的送达,以便朝廷及时得到消息,做出应对。

赵国也是有邮驿站的,但主要设立在边境和主要城市,用来传递军事情报,并没有在所有地区普及,也不会为普通百姓传递家书。

如果丈夫在外戍边,妻子想念丈夫,想寄一封家书或衣物过去,只能亲自徒步数百里赶到丈夫戍边的地方,或者同乡有人探望,请其帮忙捎过去。

乱世之中,这种探望的风险可想而知。

就算妻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赶到丈夫戍边的地方,丈夫也很有可能已经去世了。就如同孟姜女寻找丈夫范喜良,最后只能看到堆积在长城之下的累累尸骨。

虽然故事写的是秦朝,但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是一样,杞梁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十天以后,城为之崩。”哭的可不是秦长城啊。

“每个郡,每个县,每个乡至少建立一座邮驿站,郡级邮驿站至少有十五匹马,五名驿夫。县级邮驿站至少有六匹马,两名驿夫。乡级邮驿站至少有两匹马,一名驿夫。”

历史上唐朝一级邮驿站要配六十匹马,二十个驿夫,赵国玩不起这么大,只能配十五匹马,五名驿夫。

不是没有这么多马,而是没有必要,这些已经足够赵国公文信件运转。

而且马多了确实会增加地方上的负担,马扔在草原上,赵国基本上不用怎么管,每隔一段时间用大豆等精料追一次,保证不掉膘就行了,而且还有抓不完的野马。

但是放到中原,所有的草料都要靠赵国支撑,加上骑兵的战马,开支有点大。

到目前为止,在草原上种草计划还只是计划,连草种都没撒,适合作为牧草的苜蓿也完全没有踪迹。

赵括记得历史上是张骞出使西域,抵达大宛,见到马吃的是苜蓿,后来就带到了中国,汉朝开始种植苜蓿喂马。

但是大宛距离赵国太远了,赵国从居延古道西行的商队到现在都没有回来。出发一个月后还派人送过一封信,之后连信都没有了。

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河西走廊在这个年代已经非常非常危险了,居延古道四周全是大漠,比河西走廊还要危险,赵括只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归来。

“除了军事文件和官方文书之外,凡赵国人,皆可以通过邮驿站进行寄信。寄信需要购买专门的信封,每个五钱,信纸每张一钱。正在服役的士卒及其亲属,每年有一次免费寄信的机会。”

在这个绝大部分人都不识字的时代,写信是非常奢侈的,但是如果有机会,即便大家托关系找人,也会想办法给留在家中的妻子和在外打仗的丈夫写一封信。

信封和信纸主要是为了回一部分成本,除了本身的价钱之外,赵国还可以在信封上印赵国商会的广告,赚一些广告钱。

这样一来,每年赵国只需要投入一半左右的钱,就能够将邮驿站维持下来。

至于反过来赚钱,不发生奇迹的话,是不可能的。从邮驿站开始设立,到之后两千年,就没有哪个朝廷靠这东西赚过钱。

下方官员除了议论需要花费多少钱,赵国能不能支撑住之外,没有太大的反应。

截止目前为止,赵国所有的变法,除了一开始淸量田亩,重立农税和兴建学院,普及教育之外,没有一个触及他们的利益,反而给了他们不少好处。

淸量田亩,重立农税也因为上层贵族站在赵括这边,最后顺利实施下去。人家大地主都不管这些,剩下的小地主想反抗也没得机会反抗。

至于兴建学院,虽然赵国喊了这么长时间,但不可否认是,直到现在,赵国也就建了一座邯郸学院……

连第二座学院都没有!

至于军功授爵,对大家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座的所有人,没有一个官爵是从祖上的传下来的。

赵国早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运气好的,能传一两代,运气不好的,人死后,赵国直接就把爵位收回来了。

和楚国那种到处都是盘踞几百年的封君完全不同,所以赵国变法的压力要远远小于吴起在楚国变法。

“第九条,未来五年之内,赵国所有郡县,全部通上官道,这件事主要由魏齐负责,各地区配合。”赵括继续说道。

截止到目前为止,赵国主要几条官道,除了晋阳到石邑,上党到邯郸两条横穿太行山的道路之外,其余道路已经全部修建完成。

材料足够,人手足够,多线开工的情况下还是很快的。

至于横穿太行山的道路,真不是材料和人手的原因。

没有经验,加上工具、技术、工匠水平等等诸多原因,一边建一边改,一边改一边建,陈衡丢下团队跑来邯郸参加朝会的时候,也只建了不到一半,还是相对来说容易的一半。

按照现在进程,原本计划的明年建好很有可能会成为奢望。

至于将官道建到乡和里,赵括就不敢想了。

这玩意的难度不是倍数增长的,而是指数增长的。

将官道普及到县,需要耗费五年时间。普及到乡需要的时间不是十年,而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五十年,这还是在一切顺利,并且赵国地盘不变多的情况下。

至于普及到里,一百年都不可能,有些里就十几户人家,还住在山坳坳里,走路要两三个时辰才能到,赵国还没富裕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