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大明不负卿
作者:十光 | 分类:历史 | 字数:478.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57章 辽东风向已变……
哱承恩出任辽东副总兵,驻守本溪城并镇守鸦鹘关的消息,很快传到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兄弟俩耳中。
努尔哈赤沉默了。
舒尔哈齐气咻咻地道:“这不是明摆着针对我们吗?你师父为什么要答应哱承恩这个请求呢?真腻味人。”
张懋修忙解释道:“哱承恩乖戾,桀骜不驯,让他回宁夏,恐怕要生事,留在辽东,他就不会那么嚣张。”
“这么说,师父倾向于将他留下?”努尔哈赤看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听说是哱承恩主动请求,一定要留在辽东。”张懋修回道,“而且指明非得镇守鸦鹘关,似乎是有针对我们之嫌。”
“辽东副总兵地位很高吧?”
“是。”张懋修点头,又解释道,“因为哱承恩父亲哱拜,原本就是宁夏副总兵,死后职位由哱承恩承袭,陛下调他镇守鸦鹘关,自然不会降职。”
“那他现在与我们相对不远,又手握重兵,会不会经常来恶心我们一下?”舒尔哈齐担忧地问道。
“应该不会。”张懋修摇头,“哦,准确地说,应该是不敢。哱承恩与尼堪外兰一样,都已成为大明一份子,肯定不敢再找我们的麻烦。”
“但愿如此!”舒尔哈齐道。
而努尔哈赤眼下琢磨的根本不是这事儿,哱承恩找不找麻烦啥的,他一点都不担心,而是担心师父将哱承恩留在辽东的意图,以及师父接下来对建州女真乃至全部女真的政策。
这才是他关心的地方。
统一女真族后何去何从?
是要独自成立一个政权?还是继续附属效忠于大明王朝?又或是直接加入大明成为其中之一族?
努尔哈赤关心女真族的“命运”走向。
舒尔哈齐想得当然没有那么远。
张懋修似乎隐隐约约能感觉到皇上这样安排哱承恩的用意,只是他感觉努尔哈赤已经有所察觉。
……
尼堪外兰已经安全抵达宽甸城,当起他的游击将军。
随他而来的忠诚之士都被安插在宽甸六堡。
他能真切感受到这里的日子是比之前舒服。
人啦,有时候就得学会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因为不跳出去,永远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辽东比建州富裕多了。随便拿一座城出来都要胜过建州。
……
哱承恩也已经到了本溪城。
朱翊镠对他的任命,坦白地说让他有点惊讶,因为他在信上只说要镇守鸦鹘关,其它什么都没说。
但朱翊镠不仅满足他,不仅仅只给他一个关口镇守,还给了他一座城,同时负责几座城堡的安全。
虽说暂定九年任期不合他心意,但其它方面都超出他的意外。
本想镇守鸦鹘关,既然给了他一座城,那他自己只能镇守本溪,而将镇守鸦鹘关的任务暂时交给哱云。
哱承恩还不知道哱承宠是否已经成功投靠了察哈尔部,也就不确定哱承宠是否能赶来与他们会合。
……
对于尼堪外兰出走建州入籍大明担任大明辽东宽甸城游击将军的消息迅速在建州传开了。
无疑这是一个敏感的消息。
对于有些想去大明为官的女真族人是振奋激动的,他们觉得自己或许也有这样的机会。
而许多拥有狭隘民族观的人对尼堪外兰的举动是鄙视的,他们认为尼堪外兰背叛了族人。
人生就是这样,山一程水一程,世界就是一个大染缸,只不过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路而已。
但到底是沉沦,还是清醒,终究要看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至于对错,姑且不论。即便要论,就像尼堪外兰,谁又能说得清呢?
……
在朱翊镠御驾亲征之前,辽东的田地就已经清丈完毕。
但因为辽东连年有战,人口数量不稳定,居住的地方也不稳定,清丈好的田地并未平分出去。
身份证在这里也没有一个人一个人地全部落实下来。尽管泰和元年年初就推行开来,可辽东因情况特殊,并没有其他地方开展得那么顺利。
这是王象乾担任辽东巡抚力主改革做的第一件大事,普查辽东人口,将田地平分下去,让居住在辽东境的百姓安居乐业,力争不受战乱之苦。
有朱翊镠坐镇,近来辽东肯定无战乱之苦,王象乾心思洞明,赶紧趁此良机,做他该做的事儿。
在此期间,朱翊镠还让他发布几道消息:第一,辽东正在加紧落实身份证制度,辽东境内所有人,必须持有身份证,不允许存在流民、黑户啥的,不然分不到田地,还将面临被驱逐。
第二,热烈欢迎辽东关外的,包括蒙古、女真族人,都可来辽东定居,发放大明身份证,成为大明一份子。只要愿意来,自觉遵守大明律法,都将一视同仁相待,不歧视,不压迫。
第三,开放镇北关、广顺关、抚顺关、鸦鹘关、九连城关等重要关口,欢迎关外各族人来辽东进行贸易交流,同时下调各关的关税。
第四,向京城大量引进番薯、马铃薯物种,将在辽东推广种植,同时发展暖棚种植技术,以解决辽东因天寒地冻而引发的饥荒、粮食短缺问题。
这四道指示一经下发,明白人立即能感受到政治风向的变化。
原来可是禁止关外的人随便进入辽东做买卖经营生意,现在不仅开放,还欢迎关外的人入籍大明。
尽管开放的区域仍然有限,但至少给了许多人希望,况且不是还欢迎各族人加入大明长期定居吗?
这消息一传到关外,自然引发一阵骚动,毕竟辽东比关外富裕多了,不然也不会经常冒险犯边抢杀劫掠?
现在可以自由贸易,还可以申请加入大明长久定居成为大明一份子……
这不等于是开放了吗?
辽东关内、关外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大明王朝政策的变化与倾斜。
总之与之前已经大不一样了。
普通百姓当然欢迎这些变化。
但像李成梁这些在辽东掌握着绝对话语权的人稍感不适。毕竟这些改动多少会触犯到他们的利益。
首先,普查人口,让他们不能再以个人名义蓄养兵士。
其次,清田均田,让他们必须将田地无偿先献给国家。
再者,这一系列的改革,势必会加强与关外人的联系,这样挑起战争的可能性降低,无军功可立。
而且,李成梁明显感觉到,皇上这是要将蒙古、建州各族全部纳入大明的节奏,如此一来,用皇上的话说,以后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
更没有战争的必要。
当然,李成梁敏锐地感觉到,改革也不是让他无利可图,开放边关,加强贸易交流,不是还有关税吗?尽管关税随之下调,但薄利多销。
但无论如何,有皇上坐镇,他一个总兵官还能说什么呢?
再说,除了与关外各族的联系与交流加强之外,其它改革也不是辽东的独创,全国其它各地早就展开了,反而辽东因为战乱一直在拖后腿。
这样一想,李成梁心里舒服些,毕竟辽东还是他的天。除了他自己,几个儿子都把守一方。
戚继光回蓟镇前已经预料到,接下来辽东会有大变动,所以刻意叮嘱,身为辽东总兵官,只能配合皇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