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图
作者:西乡二里 | 分类:武侠 | 字数:239.7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四百八十九章 王叙皇情
拓跋宗思不管自己,魏军兵将可不敢全不管燕王之子,他们又不知萧子申早得了帅轻影吩咐,未免刺激了拓跋毓秀,最好不要伤了拓跋宗思,自不会乱来。
萧子申制住拓跋宗思,带着他一起攻向魏军,魏军怕误伤了萧子申身前的拓跋宗思,连箭也不敢乱放,只束手束脚的与大赵禁军对阵,片刻就被攻入了内关。
帅轻影率领后续大军来后,只一个时辰就攻下了泰武关,俘了三千多魏军。
帅轻影留下了两位将领,领了两千禁军把守泰武关,仔细看好拓跋宗思,又处理粮草、俘虏等事,自与萧子申率主力去袭击围困代州的魏军。
拓跋毓秀也没想到帅轻影行动竟如此迅速,他得报泰武关丢失,正派人去知会援守粮草准备伏击帅轻影军的公乘千军,让他速去夺回泰武关。帅轻影却引军杀开了代州缺口,接引了代州守军退往泰武关去,加强兵力护守泰武关,以断魏军粮道、归路。
既然拓跋毓秀之军与战天讳等的贼军不同,不会残害百姓,那禁军困守代州也没有意义,不如齐来同守泰武关,这样就更加万无一失。
待帝九重领军一到,加上原州守军,又阻断了拓跋毓秀归途,拓跋毓秀已没有必胜把握,还有正定路军西来之忧,再有拓跋宗思在手,不怕他不妥协。这就是帅轻影所说,解大同路危的契机,现在已成了一半了!
公乘千军得令后,自要将功折罪,何况魏军现在的劣势,罪魁祸首就是他,现在更失了拓跋宗思,怕拓跋毓秀火气,不敢拖延,急忙领军来攻打泰武关,企图夺回。
现在防守泰武关的禁军已有一万多人,之前一逃一速决,泰武关又没有受到兵摧,虽是南北两面迎敌,也显游刃有余。
在加上帅轻影不时在公乘千军领军攻打时,带着拓跋宗思到城上一起指挥,同样吓得公乘千军缩手缩脚,攻了几日,根本攻不破泰武关。
帅轻影在城楼上望着关前的公乘千军,笑道:“公乘将军,看到没有,这才是真正的泰武关,哪像你们之前的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得了去!识相的就换你们北大将军前来说话,帅某自好好的还了小拓跋将军!”
如此大事,公乘千军不敢自专,急忙派人传与原州前线的拓跋毓秀知晓,待他抉择。
此时,帝九重主力到了青木关后,就领大军往原州而来,加上原州原本守卫的张保义所领禁军,原州内外已有五万多赵军,加上泰武关的一万多禁军,拓跋毓秀已没有了绝对优势。
拓跋毓秀没想到公乘千军败退后,自己小看了帅轻影,错估了他的用兵方向,竟使局面恶化至此,一时也只摇头苦笑,暗叹失算。
帝九重领军到后,就派人持书去魏营,邀拓跋毓秀阵前一叙。
次日一早,赵、魏大军布阵原州之南,遥遥相对。
帝九重见拓跋毓秀领了一将打马往两军之间行来,也就只带了霍定丰同上前一会。
待走近了,众人下马见礼后,帝九重道:“燕王,这几年赵魏都尽量克制,不轻启战端,为何魏国这般来势凶猛,竟起举国之军南下?”
拓跋毓秀轻笑道:“魏王,这些年我们两国克制,只不过是明白谁也攻不破谁,未免徒增伤亡,徒重百姓负担,所以才不轻启战事!但扪心自问,我们两国不都想一统天下不是!”见帝九重点头,续道:“战天讳突然得了金银要起事,此必然造成大赵内乱,大赵的魏王、秦王正当壮年,大魏的太后、丞相、宋王、燕王却开始老了,如此良机,我们自然要拼一把。否则待我们真正老去,我们也是担忧魏国将来的。魏王纵横天下多年,自然明白这老臣之心!”
帝九重点头道:“燕王顾虑的对,若待大魏的太后、丞相、宋王、燕王等老去,不怕燕王笑话,我与四弟定也会率军拼一把!这天下两国对峙,百年之后,谁又知道会发生什么,自然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将大事底定!”
拓跋毓秀道:“魏王能理解就好,只是……我们却高估了战天讳!原本以为他卧薪尝胆三十余年,又有丁长烈、步青云等统军,就算败,拖住大赵数万、甚至十万大军一两年怕没多大问题,到时我大魏自能寻得良机!没想到他如此不经打,竟连半年也没坚持住,旧秦少师,果然是个天大的笑话!”
帝九重道:“既如此,战天讳已败,大赵已无内忧,我们两国再战下去也不过徒增伤亡罢了,燕王,不如就此罢兵休战如何?”
拓跋毓秀哈哈笑道:“魏王啊魏王,我才说了,我们已经老了,要拼一把!战天讳虽败,但大赵可不是‘已无内忧’,只要帝廷义仍在,这泰武关之事再演那么两三次,说不准你们大赵就会大乱,谁说再战下去不过徒增伤亡?除非……帝廷义现在不是皇帝,我大魏自然只好退兵了!”
拓跋毓秀话尚未完,帝九重脸色就略变了!
拓跋毓秀说的不错,大赵没有战天讳,还有一个帝廷义,谁说大魏就没有机会的?拓跋毓秀将泰武关之事强加到帝廷义头上,无论真假,就算拓跋毓秀是冤枉帝廷义来离间大赵君臣,帝九重、帝九诏都需防备帝廷义,这样掣肘起来,无法全心迎战,说不定就被魏国抓住了战机!
况且,拓跋毓秀所说,有极大可能是事实,那么,谁能保证此类事端不会重演?这同样会给魏国可乘之机,若利用得当,真可能攻入大赵腹地,就如这大同路一般!
而且,拓跋毓秀说大赵说不准就会大乱,也绝非空穴来风。若泰武关之事真是帝廷义所为,日后或还有类似事端,到时帝九重兄弟之怒与帝廷义之惧走向极端,一个不小心,甚至一件小事就可能引发大赵内战,这岂不是大魏一统天下之机?所以帝九重才会色变。
拓跋毓秀见了色变的帝九重,想起拓跋文绍,也自暗叹,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话虽如此,大同路此局,却是我方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