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有田之腹黑夫君俏娘子
作者:伊人仍在 | 分类:古言 | 字数:186.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二十一章 头绪
苏月微微皱眉,后边这个她倒是听说过,柳家的绸缎都是放南边运过来的,和霓裳坊有过几次合作,李芸见过几次他们东家,觉得算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谢家她不太了解,只是听管家说,以前鼎盛的时候做过皇商,早些年渐渐的开始没落下去,去也是声势不倒,家财万贯,尤其是前两年落水少,粮食不多,他们家却没有刻意的抬粮价,虽然没打过交到,却也感觉是个不错。
“你给李芸传个话,明日让她去柳家问问,他们既然是从临安迁来的,知不知道那个锦云坊如何?”苏月垂眸深思,沉吟片刻之后,才缓缓开口。
“是。”管家点点头,见她没有别的吩咐之后才退下。
苏月轻叹一声,觉得自己有点脑壳疼,忍不住抬手揉了揉自己太阳穴,心情一落千丈。
“怎么了?”刘誉回来的时候,就见她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样坐在椅子上,不由得挑眉诧异起来,上前几步走到了她的身边。
苏月恹恹的抬眸,没有什么精神,“誉哥回来了。”
“我听管家说,像是霓裳坊出事了?”刘誉点头,眼中闪过了些担忧,看了一眼苏月面前已经凉了的茶水,知道她应该还不曾用饭,扬声冲着外边的晚秋吩咐了句准备饭菜,才将注意力放在了苏月身上。
“嗯,遇到了点问题。”苏月叹息一声,将事情给她说了一下。
“就是这样,我现在还没有头绪。”苏月有点无奈,她就是个只会做菜的宅女,也就是这些年头锻炼着不得不自己撑起来这些事情,每次遇见都会觉得心烦。
刘誉眉头微微一动,心中飞快的掠过了什么,却又转眼之间不见。
“锦云坊……”他轻皱眉,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却又想不起来究竟是在哪里听过。
“对,临安那边的铺子。”苏月点点头,没有注意到他的异样,只是颇有些忧愁的点头。
刘誉心中一顿,总觉得听过,可又实在是想不起来,只好是暂时将方才要说出来的话放下。
“所以月月现在猜想,大抵是其余的商户不见得霓裳坊生意好,所以刻意针对?”
苏月点头,盯着他的眼神微微亮了亮,“誉哥有没有什么想法?”
以前这些都是刘誉处理,他应该会有思路。
刘誉轻轻扬唇,“若不是有人针对长公主,那就只有这一种可能了,事情尚未下定论,暂时不能多想,小五小六都已经去调查了,你放心,事情要慢慢来。”
苏月嗯了一声,神色这才好转了些,“你说的对,要一步步的去调查的,走吧,你辛苦一日了,该去吃饭了。”
她起身拉着刘誉,方才不觉得,此时才想起来自己一直不曾用饭,着实是有些饿了。
“我让人去叫小宝过来说说话。”刘誉点头,握紧了她的手。
最近小宝的课业多了不少,懒散了一个新年,就算是他都有些不适应,整日和刘誉一样卯时就要起来,看的苏月都觉得他辛苦。
她不是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娘,对小宝也不曾报什么期望,不是因为觉得他不行,而是他们此时什么都不缺,她只想要小宝坐着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要一味的听从自己的意愿。
对此,刘誉也十分赞同。
不过……萧烨说小宝对读书颇有兴趣,不曾觉得乏味,既然他都不觉得什么了,苏月这个做娘的也就不约束了。
翌日,三月十一,还有三日就是顾雪与萧烨的大婚之日。
大兴有规矩,男女婚嫁前三日是不得见面的,顾雪纵然是想要出去,也老老实实的呆在闺房之中待嫁,盼着成婚。
她暂时不能来找苏月说话聊天,倒是让苏月时间稍稍多了些,继续有条不紊的跟进霓裳坊的事情,临安距离京城不远,快马半日就可赶到,小五昨日就到了,暗中打听着锦云坊的事情。
至于刘誉,他也抽时间去了一趟刑部,要来了苏越的一些资料。
“世子要这些做什么?”刑部尚书林京有些奇怪,这苏越帮着梁王谋反,已经是证据确凿,择日就要与梁王一同处斩,以示警戒。
这个时候刘誉却是忽然之间过来,要苏越家里的一些文书,让他心中不解。
“有些私事,林大人与苏越是同期的官员,这个苏越是不是…出身临安?”刘誉冲着他摇摇头,示意不是什么大事,随口问道。
林京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却没有多问。
因着苏月救了他夫人,他对长公主一家的好感到了极点,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既然刘誉问了出来,他也仔细的想了想,才回答到。
“不错,苏越家里本是经商的,一直在临安那边,算不得出名,却也有些家底,后来他与我同期入朝,举家才迁入了京城,本也是一时风头无量,谁能想到……竟然会做出来这种事……”
林京有些叹息,他和苏越本是同期举子,也算是年少的时候有些交情,却实在是没有想到,他竟然会因为谋逆入狱。
刘誉眼中泛起了一抹光芒,沉吟片刻,又问道。“那大人可知,他们曾经是经营什么的?”
林京摇摇头,那都是许久以前的时候,大兴官为重,农为次,商为轻。
纵然是家财万贯,在一些人眼里也比不得那一个小小官职,所以苏越之后中了举子入京之后,堪称是改头换面,临安那边的事情谁也不知。
刘誉抿唇,他也是方才才想起来,自己确实是听过锦云坊的。
尚在凉州的时候,梁王尚且不知苏越暴露,曾经让亲信去传信,被自己半路结下,随后审问那亲信的时候,他曾经提到过锦云坊。
而从林京手中要来的资料也写着,苏越年幼的时候在家中最不的得势,读书下去一直都是因为一个远房亲戚的协助,他功成名就后,给了那远房亲戚银两,让她们在临安开了铺子,就是这锦云坊。
那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